家训经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245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训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训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训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训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训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训经典.docx

《家训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训经典.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训经典.docx

家训经典

家训经典

立志

夫学,莫先于立志。

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摘自王阳明《示弟立志说》

读书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获尺寸折之,燃明夜读。

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采,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大夫。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

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

东莞藏逢世,年二十馀,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南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读书之法,看、读、写,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

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社、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之韵。

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

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争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

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

既要求好,又要求快。

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

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

至于作诗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作四书文,作试贴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数者不可不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

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此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清)曾国藩•谕纪泽

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

尔读书不看清字画偏旁,不辩明句读,不记清头尾,是目不到也。

喉、舌、唇、牙、齿五音,并不清晰伶俐,朦胧含糊,听不明白,或多几字,或少几字,只图混过,就是口不到也。

经传精义奥旨,初学固不能通,至于大略粗解,原易明白。

稍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自然渐有所悟。

一时思索不得,即请先生解说,一时尚未融释,即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者反复推寻,务期了然于心,了然于口,始可放手。

总要将此心运在字里行间,时复思绎,乃为心到。

今尔等读书总是混过日子,身在案前,耳目不知用到何处。

心中胡思乱想,全无收敛归著之时,悠悠忽忽,日复一日,好似读书是答应人家功夫,是欺哄人家,掩饰人家耳目的勾当。

昨日所不知不能者,今日仍是不知不能,去年所不知不能者,今年仍是不知不能。

----(清)左宗棠•致孝威、孝宽

立身

人之居家,立身最不可好奇。

一部《中庸》,本是极平淡,却是极神奇。

人能于伦常无缺,起居动作、治家节用、待人接物,事事合于矩度,无有乖张,便是圣贤路上人,岂不是至奇若举动怪异,言语诡激,明明坦易道理,却自寻奇觅怪,守偏文过,以为不坠恒境,是穷奇梼杌之流,乌足以表异哉布帛菽粟,千古至味,朝夕不能离,何独至于立身制行而反之也---张英《聪训斋语》

教子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无不肖之悔。

教子有五:

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人家子弟惟可使觌德,不可使见利。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

子弟之贤不肖系诸人,其贫富贵贱系之天。

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

士之所行,不溷(混)流俗,一时抗节于时,一以诒训于后。

士人家切勤教子弟,勿令诗书味短。

孟子以其惰四支为一不孝,为人子孙游惰而不知学,安得不愧

——宋.家颐《教子语》

诫子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国)诸葛亮

养心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

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

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

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

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汉)蔡邕

节俭

夫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

“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

“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

珍惜

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火;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绝妄求。

精神财昂,惜得一分,自有一分受用。

视人犹已,亦宜为其珍惜,切不可尽人之力,尽人之情,令其不堪,到不堪处,出尔反尔,反损已之精力矣。

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做不尽的事,总须量精力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

余少壮时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后人当自检自养,毋效我所为,至老而又自悔也。

---姚舜牧《姚氏家训》

谦诚

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

同干事则勿避劳苦,同饮食则勿贪甘美,同行走则勿择好路,同睡寝则勿占床席。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客人,勿使人容我。

人有恩于我,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我,则即时丢过。

见人之一善,则对人称扬不已;闻人之过,则绝口不对人言。

---杨继盛与应尾应箕两儿书

难易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彭端淑劝学一首示子侄

伦理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

何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伦序是也。

何为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天理是也。

于伦理明而且尽,始得称为人之名,苟伦理一失,虽具人之形,其实与禽兽何异哉!

盖禽兽所知者,不过渴饮饥食、雌雄牝牡之欲而已,其于伦理,则蠢然无知也。

故其于饮食雌雄牝牡之欲既足,则飞鸣踯躅,群游旅宿,一无所为。

若人但知饮食男女之欲,而不能尽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伦理,即暖衣饱食,终日嬉戏游荡,与禽兽无别矣!

圣贤忧人之婚姻于禽兽也如此,其得位者,则修道立教,使天下后世之人,皆尽此伦理;其不得位者,则著书垂训,亦欲天下后世之人,皆尽此伦理。

是则圣贤穷达虽异,而君师万世之心则一而已。

----(明)薛瑄•戒子

廉洁

尔祖宰武城,归里之日,仍以馆谷偿负债,尔祖母、尔父俱不免于饥寒,闻者见者,莫不怜之。

鹿忠节公独爱而起敬,谓非古之廉吏不至此。

吾家沐阳公以廉吏起家,尔祖能绳其武,我辈俱得为清白吏子孙,较以金帛田宅遗后人者荣多矣。

尔祖常语余曰:

沐阳公一任,止受新生公宴绸二匹,弟今日仍觉于先德有愧也。

惟自觉有愧,始无愧耳,留余忌尽天之道也,常常处其不足,以为可增可加之地,若增无可增,加无可加,立刻索然矣。

为尔计,要安分耐穷,教子弟读书,不失礼于宗族乡党,法祖在此,立身在此。

人生

吾尝言人生须分三截:

少年一截,中年一截,晚年一截。

此三截中无一毫拂逆,乃是大福全福,未易得也。

三截中有两截好,已算福分矣。

但此两截好,须在中晚方佳。

若晚年不好,便乏味也。

必不得已,中一截不好,犹之可耳。

汝少年总算顺境,但愿以中年之小不好,博晚年之大好,仍不失为福慧楼中人。

善自保重,深思吾言。

俞樾《与次女绣孙谈人生》

勤俭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

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

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

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徼幸之途。

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

呜呼!

生理绝矣!

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既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勤之为道,一要深思远计。

事宜早为、物宜早办者,必须预先经理。

若待临时,仓忙失措,鲜不耗费。

二要晏眠早起。

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

三要耐烦吃苦。

若不耐烦吃苦,一处不周密,一处便有损失耗坏。

故事须亲自为者,必亲自为之;须一日为者,必一日为之。

俭之为道,一要平心忍气。

一朝之忿,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

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

二要量力举事。

如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

后来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则丧德。

三要节衣缩食。

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

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

若自喉而下,藜藿与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

(清)朱柏庐

积德

积德之事,人皆谓惟富贵,然后其力可为。

抑知富贵者,积德之报。

必待富贵而后积德,则富贵何日可得。

积德之事,何日可为。

惟于不富不贵之时。

能力行善。

此其事为尤难,其功为尤倍也。

盖德亦是天性中所备,无事外求,积德亦随在可为,不必有待。

假如人见蚁子入水,飞虫投网,便可救之。

又如人见乞人哀叫,辄与之钱,或与之残羹剩饭。

此救之与之之心,不待人教之也。

即此便是德。

即此日渐做去,便是积。

今人于钱财田产,即去经营日积,而于自己所完备之德。

不思积之,又大败之,不可解也。

今亦须论积之之序,首从亲戚始。

宗族邻党中,有贫乏孤苦者,量力周给。

尝见人广行施与,而不肯以一丝一粟,援手穷亲,亦倒行而逆施矣。

次及于交与,与凡穷厄之人,朋友有通财之义,固不必言。

其穷厄之人,虽与我素无往来。

要知本吾一体。

生则赈给,死则埋骨。

惟力是视,以全我恻隐之心。

次及于物类,今人多好放生,究竟末务,有不须费财者。

如任奔走,效口舌,解人厄,急人病,周旋人患难,不过劳己之力,更何容吝。

又有不费财并不劳力者,如隐人之过,成人之善。

又如启蛰不杀,方长不折。

步步是德,步步可积。

但存一积德之心,则无往而不积矣。

不存一积德之心,则无往而为德矣。

要知吾辈今日,不富不贵,无力无财,可以行大善事。

积大阴德,正赖此恻隐之心,就日用常行之中,所见所闻之事,日积月累,成就一个好人。

不求知于世,亦不责报于天。

若又不为,是真当面错过也。

不富不贵时不肯为,吾又未知即富即贵之果肯为否也。

(清)朱柏庐

交友

尔等以文会友,便是进德修业之时,莫只作书生雕虫小技也。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文与仁有本末,而非二事;与胜己者友,须先虚心,至听其言,与吾有未安处,宜平心思之;思之而未安,又须平心定气,与之相商,惟恐我见未克,未能尽其所长,则无不收师友之益矣,便是进德修业实际功夫。

《孝友堂家训》

敬畏

夫门地高者,可畏而不可恃。

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

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

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

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

夫人生世,以无能望他人用,以无善望他人爱,用爱无状,则曰:

“我不遇时,时不急贤。

”亦犹农夫卤莽而种,而怨天泽之不润,虽欲弗馁,其可得乎!

谦退

人而谦退,便是载福之道。

然而谦退者,历古来能有几人不谦退则贪欲日炽而常不知足。

居堂厦矣轮奂巍然而尚思亭榭池台之胜食肥廿矣,鼎鼐和调而尚思驼峰象白之嗜衣必极锦绣之奇,饰必炫珠翠之珍,养尊而处优,骄纵不自敛束皆覆亡之道也。

《彭玉麟家训》

慎独

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同治十年日课四条》

忍让

人终身认一个“忍”字。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得一分,受用一分。

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朋友不忍,则气谊参商;居家不忍,则乖气致戾;世情不忍,则变起仇敌。

甚而一言不合,戈矛顿起,人命反掌,悔焉莫及。

不忍之害大矣。

可不慎诸

于成龙《于氏家训》

习气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习气薰人,不醪而醉。

其始无端,其终无谓。

袖中挥拳,针尖竟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

岂有丈夫,忍以身试!

彼可怜悯,我实惭愧。

前有千古,后有百世。

广延九州,旁及四裔。

何所羁络,何所拘执焉有骐驹,随行逐队无尽之财,岂吾之积。

目前之人,皆吾之治。

特不屑耳,岂为吾累。

潇洒安康,天君无系。

亭亭鼎鼎,风光月霁。

以之读书,得古人意;以之立身,踞豪杰地;以之事亲,所养惟志;以之交友,所合惟义。

惟其超越,是以和易。

光芒烛天,芳菲匝地。

深潭映碧,春山凝翠。

寿考维祺,念之不昧。

----(明末清初)王夫之•示子侄《姜斋文集》

九诫

嗜欲者,溃腹之患也;货利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之场也;博戏者,殚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

(汉)严光

居官

为官则忧国忧民,方为黎民所称颂。

官者,非人人能胜任也。

作官理应体察民情,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务实进取,善待下属,抚慰百姓,方不失为好官。

不若此者,则挂冠让贤也。

众人之力如泰山,不善用其众,无能为也。

大事临危不惧,泰然处之,方能稳大局。

黄金珠玉,皆身外之物,不可苟求,自古为官敛财遗儿孙者,无一不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为世人所唾弃。

子若不于我,遗财奈何!

子若胜于我,遗财奈何!

此乃亦天下为官者共警之。

宦海险恶,不善游者勿戏;庙堂高峻,不善登者勿攀。

游山有道,随行则不危。

良禽择其嘉木而栖,良臣择其嘉主而事,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是也。

万事安民为先,利非所急。

多行善政,则官职长保;多行善举,则赢取民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方为后人所景仰。

《王氏家训》

养生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後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

单豹养于内而丧外,张毅养于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

嵇康著《养生》之论,而以慠物受刑;石崇冀服饵之徵,而以贪溺取祸,往世之所迷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

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

---颜之推《颜氏家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