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132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docx

药学分子生物学练习题

2008级分子生物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2、干细胞——未分化尚未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或人体的潜在功能;

3、人类基因组计划——是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一项研究计划,目标是全面而透彻的认识人类基因组的正常结构,功能及基因的异常结构与人类疾病;

4、核酸的变性——某些理化因素会破坏氢键和碱基堆积力,使核酸分子的高级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核酸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的改变;

5、增色反应——由于核酸变性(或降解)而引起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6、DNA的熔点——引起DNA变性的温度即增色效应达到50%的温度;

7、核酸的复性分子杂交——互补的单链DNA和RNA或DNA和DNA或RNA和RNA,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借助氢键相连而成的双链杂交分子的过程;

8、原位杂交——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使用标记探针与细胞DNA或RNA杂交的方法;

9、Southern法——将样品中混合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被分离的DNA片段从凝胶转移到吸附薄膜上并固定,随后用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以检测目标DNA片段;

10、反义核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利用人工合成或生命有机体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或RNA片段与目的核酸结合后,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或诱导RNAase活性降解作用,在复制、转录、剪接、mRNA转运及翻译水平上,抑制或封闭目的基因的表达;

11、反义DNA(cDNA)——是人工合成的与待封闭基因某一区段互补的正常或化学修饰的DNA片段,用来抑制或封闭这一基因的表达;

12、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13、染色体——原核:

遗传物质组成单一环形双链DNA分子;

真核:

由单一的线型双链DNA分子及结构蛋白组成的遗传物质结构单位;

14、常染色质——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富含单拷贝DNA序列;

15、异染色质——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富含单拷贝DNA序列;

16、核小体——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富含单拷贝DNA序列;

17、基因——是指DNA分子中能编码一条多肽链,并具有一定长度的片段;

18、副密码子——tRNA上决定其携带何种氨基酸的区域;

19、顺反子——通过互补实验确定的遗传功能单位;

20、顺式排列——两个突变点分别位于两条染色上;

21、反式排列——两个突变点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22、基因组——细胞中一套单体遗传物质的总和;

23、不连续基因——DNA分子上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被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的基因;

24、内含子——DNA中不编码mRNA某一部分序列的区域;

25、外显子——DNA中编码mRNA某一部分序列的区域;

26、基因家族——真核细胞的基因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构成基因家族;

27、假基因——不能转录或转录后生成无功能蛋白质的基因;

28、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A=T和G≡C之间进行;

29、反向重复序列(回文结构)——双链DNA分子中某一段序列,方向相反、序列相同,也就是每一条链从5’—3’方向的核苷酸序列都相同;

30、遗传图谱——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图组;

31、转座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着可以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的DNA序列;

32、转座——转座因子改变其在DNA分子上位置的过程;遗传信息从DNA→DNA的转移过程;

33、返座——遗传信息从DNA→RNA→DNA的转移过程;

34、返座子——由返座作用转移的遗传信息就叫返座子;

35、重叠基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基因共同一段DNA顺序的现;

36、模糊基因——经过编辑后才能形成功能蛋白质的基因(常指mRNA);

37、细胞器基因——存在于细胞器中的基因;具有独特序列的单链环状DNA分子;

38、质粒——多数细菌和某些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9、质粒的不相容性——在没有选择压力条件下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不能稳定和平共处;

40、遗传重组——减数分裂时,通过同源染色体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独立分配,使子代细胞的遗传信息产生了重新组合的现象;

41、Holliday模型——霍利迪(R.Holliday)于1964年提出的解释同源重组的分子模型;

42、分支迁移——重组位点沿双链向DNA分子的任一方向迁移,迁移过程中原来的碱基对被揭开再重新形成新的碱基对的过程;

43、位点特异性重组——指不依赖于DNA序列的同源性,而依赖于能与某些酶相结合的特异DNA序列的重组;

44、转基因动物——通过基因转移技术获得的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个体;

45、基因敲除——将细胞基因组中某基因去除或使基因失去活性的方法;

46、基因治疗——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患者的病变细胞,外源基因通过纠正机体基因缺陷或调节基因表达功能而使靶细胞重新获得正常功能的过程;

47、基因打靶——是指通过DNA定点同源重组,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

48、半保留复制——DNA的复制时将两条亲本链分开,每一条作为合成新链的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规则合成新链,形成两个子代DNA双螺旋结构;

49、复制子——DNA中发生一次复制的单位;

50、单向复制——从复制起点开始,单方向复制;

51、双向复制——从复制起点开始,以双向等速复制方向进行复制,即从原点开始在两个方向上各有一个复制叉在延伸,直至临近的复制叉汇合的复制方式;

52、半不连续复制——双链DNA合成时5'→3'端是连续合成,而3'→5'端则是不连续合成;

53、VDJ重组——H链可变区的D基因的任一段与J基因拼成DJ基因后再与V基因任一段相结合形成新基因的过程;

54、冈崎片段——DNA复制前期出现的一系列DNA片段;

55、端粒——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真核细胞内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DNA简单重复序列以及同这些序列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构成;

56、滚环复制——环状DNA分子的一种快速复制的方式。

复制过程中环状DNA分子滚动复制出前导链,线性链被核酸内切酶切割成单元长度,线状DNA分子靠黏性末端连接成环形,以此为“+”链合成互补“-”链,形成环状双链DNA分子;

57、逆转录——以RNA为模板,依靠逆转录酶的作用,合成DNA双链的转录过程;

58、同义突变——突变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变化;

59、错义突变——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表达产物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60、无义突变——某个碱基的改变使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61、移框突变——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果缺失或插入核苷酸,则发生读框移动,使其后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这种现象称框移突变;

62、聚合酶链反应(PCR)——用引物和DNA聚合酶进行体外扩增特定的DNA区域的一种技术;

63、转录——以DNA的碱基序列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RNA分子的过程;

64、转录单位——RNA链的生物合成起始于DNA模板的一个特定位点,并在另一个位点处终止,这一特定区域称为转录单位;

65、启动子——是指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起始转录的一段具有高度保守性的DNA序列;

66、终止子——转录过程中能够终止RNA聚合酶转录的DNA序列,这种终止转录信号的序列;

67、增强子——能使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

68、转录因子——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

69、转换——不同嘌呤或嘧啶之间的转换;

70、颠换——嘌呤变成嘧啶或嘧啶变成嘌呤;

71、转录后加工——由RNA聚合酶合成的原初转录物,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包括5’端与3’端的切除,特殊结构的形成,碱基修饰和糖苷键的改变以及剪接等过程,才能转变为成熟的RNA分子,这个过程称为转录后加工;

72、RNA的剪接——一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都转录到一条原初转录物RNA分子中,然后把内含子切除而把外显子连接起来,才能产生成熟的RNA分子,这个过程就叫做RNA剪接;

73、中部核心结构——4个10~12碱基的保守序列,并构成相应的二级结构;

74、内部引导序列——内含子中能与两个剪接点加界序列配对的一段序列;

75、染色体的倒位——是由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产生的断片颠倒180度后重新连接造成的;

76、翻译——在多种因子辅助下,核糖体结合mRNA模板,通过tRNA识别该mRNA的三联体密码子和转移相应氨基酸,进而按照模板mRNA信息依次连续合成蛋白质肽链的过程;

77、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78、结构域——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的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79、遗传密码——能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因中的核苷酸体系;

80、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氨基酸具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

81、密码子的摆动性——密码子中的第三个碱基总是处在一个不稳定的位置上,它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配对强度不如前两个碱基,其结果使tRNA可以与一个以上的密码子碱基配对;

82、密码子的偏爱性——多数氨基酸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但这些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各不相同;

83、分子伴侣——能够防止肽链错误折叠,能够促进肽链正确折叠的蛋白质分子;

84、蛋白质靶向——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源源不断的合成新的蛋白质并精确地运输到它们即行使功能的部位,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靶向;

85、基因表达——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而产生其蛋白质产物或转录后直接产生其RNA产物的过程;

86、诱导酶——只有在培养基中存在它们的底物的时候形成的酶;

87、组成酶——无论培养基中有无它们的底物均能合成的酶;

88、顺式作用元件——某些DNA序列不需要通过合成蛋白质或RNA,而直接对基因表达产生调控作用,这些具有调节功能的特定DNA序列只能调控位于同一DNA分子或同一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的表达,如果该DNA序列发生突变不会改变其他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表达,则这样的调控序列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89、反式作用因子——一个基因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如果对另一个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则被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90、D-环复制——双螺旋的两条链并不同时进行复制,轻链先开始复制,稍后重链再开始复制,当复制沿轻链开始时,重链上产生了D环,随环形轻链复制的进行,D环增大,重链后亦开始复制,最后两条链完成复制形成两条新的DNA又螺旋;

91、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形式,它是原核生物细胞DNA上的一段区域,由若干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和控制这些基因表达的原件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功能单位;

92、诱导——只有当诱导物存在时,操纵子结构基因才开始转录、翻译出大量的酶,这一作用过程称为诱导;

93、诱导物——产生诱导作用的小分子称为诱导物;

94、阻遏——可阻遏操纵子是一种调节合成代谢的操纵子,当存在足量的代谢合成物时,就可以关闭操纵子结构基因的转录,阻遏合成代谢所需要一系列酶的产生,这一作用称为阻遏;

95、阻遏物——产生阻遏作用的小分子物质;

96、前导区——位于操纵子基因和第一个结构基因之间保证转录所必须的调控序列;

97、衰减子——在前道区内能使转录终止的DNA序列;

98、衰减作用——在前导区能具有终止或减弱转录的调控机制;

99、时序调控——基因表达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调控的机制;

100、顺式剪接——内含子剪接一般都是发生在同一基因内,切除内含子,相邻的外显子彼此相连,这种剪接称为顺式剪接;

101、反式剪接——不同基因的外显子剪接;

102、正调控——当阻遏蛋白从操纵基因上脱离后,激活蛋白与启动子结合以及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则帮助结构基因的转录起始,这就是正调控;

103、负调控——指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阻碍了RNA聚合酶对操纵子结构结构基因的转录;

二、问答

1、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向哪两个方面发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初是由谁提出的?

它的首席执行科学家是谁?

答:

宏观: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微观:

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

生物学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分子生物学和仿生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初是1985年美国科学家提出来的,它的首席执行科学家是Watson;

2、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医药学研究的关系是什么?

答:

医药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生物学的发展是相互依赖与相互丰富的。

分子生物在医学和药学各个领域中的渗透使医药科学进入分子水平。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破解基因功能将解决大量医药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包括基因结构与功能关系,疾病发生机制,生育控制,肿瘤防治,脏器移植,新药开发等。

只有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才能揭开生命的奥秘,为医学理论,临床实践,新药研究等开拓灿烂的前景;

3、核酸的种类有哪两种?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怎样的?

答:

核酸有DNA和RNA两种类型;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

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

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

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

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度,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

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

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

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4、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其次还有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

有利因素:

氢键、碱基堆积力;

不利因素:

静电斥力、碱基分子内能;

5、化学法(Maxam-Gilbert)和末端终止法(Sanger)进行DNA测序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

化学法(Maxam-Gilbert):

用多核苷酸激酶对待测DNA片段进行32P标记,使其带放射性;

将样品分成4份,分别加入硫酸二甲酯、甲酸、肼、NaCl和肼,反应后产生一套片段;

反应后将其在同一块凝胶板上电泳,电泳完毕后进行放射性自显影,从电泳图谱上可直接读出序列;

硫酸二甲酯——G;

甲酸——G、A;

肼——C、T;

NaCl和肼——C;

末端终止法(Sanger):

将待测的DNA加热变性成单链,作为合成模板,并加入与其5’端互补的短链作为引物(引物的5’端用32P标记);

将样品分成4份,每一份中加入4中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以及一种双脱氧核苷三磷酸(4份中分别加入ddATP、ddGTP、ddCTP和ddTTP),并加入DNA聚合酶催化合成一系列不同长度的片段,每个片段在加入的那种双脱氧核苷三磷酸除终止:

合成的产物在同一块凝胶板上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6、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RNA的种类分别是什么?

答:

RNA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mRNA、rRNA、tRNA;

7、影响DNA的Tm值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DNA复性的因素是什么?

核酸分子示交的种类有哪四种?

答:

影响DNA的Tm值的因素有:

DNA的均一性;

G≡C含量;

介质中的离子强度(反比);

碱基的排列顺序;

影响DNA复性的因素有:

DNA的浓度;

阳离子浓度;

温度;

DNA序列的复杂性;

DNA片段的大小;

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有:

原位杂交、斑点杂交、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

8、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分别包括哪些时期?

答:

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包括: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包括:

分裂间期(合成期):

G1期、S期、G2期;分裂期:

前期:

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散乱排列;中期:

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向两级移动;末期:

染色体变回染色质,核仁、核膜出现;和G0:

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细胞所处的时期;

9、反义核酸的种类有哪五种?

答:

反义DNA、反义RNA、肽核酸、核酶、脱氧核酶;

10、染色质分为哪两种类型?

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根据DNA复性动力学将DNA序列分为哪四种类型?

答:

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种;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根据复性动力学将DNA序列分为单拷贝序列(非重复序列)、轻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11、一个DNA分子上必需的三种特异核苷酸序列是什么?

答:

①多个复制起始点;②一个着丝粒;③两个端粒;

12、转座子分为哪四种类型?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

原核转座子的类型有:

IS——两端有ITR,只编码转座酶;

类转座子——结构同IS,但不能独立存在,仅作为复合转座子的两端原件;

复合转座子——两端由IS或类IS构成,可编码抗性物质;

TnA转座子家族——两端为ITR,可编码转座酶、解离酶和抗性物质;

真核转座子的类型有:

转座子-AC-Ds-植物中的激活——解离因子;P因子——果蝇中父本因子,在M雌XP雄中导致杂种不育;

逆转录转座子——逆转录病毒、病毒超家族及非非病毒超家族;

转座子的共同特点有:

两端有末端反相重复序列;

转座后靶位点重复是正向重复;

编码与转座有关的蛋白;

可以在基因中移动;

13、转座子的机制有哪三种类型?

复制转位的转座模型(I)是什么?

答:

转座子的机制有:

反转录转座;

切离转位;

复制转位;

14、转座子的特征和遗传学效应是什么?

答:

转座子的遗传学效应:

转座引起插入突变;

插入位置上出现新的基因;

插入完成后,原位点保持原有转座子;

转座完成后,引起插入位点旁基因突变;

转座子的切离(准确切离与非准确切离);

15、质粒有哪几种类型?

质粒复制方式有哪两种?

如何进行质粒复制控制?

质粒如何进行转移?

答:

1)质粒的类型:

①F质粒②R质粒③col质粒④质粒噬菌体⑤穿梭质粒

2)质粒复制方式:

①严紧型质粒的复制②松弛型质粒复制

3)质粒复制控制:

半保留复制

4)质粒如何进行转移:

①首先是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有效结合,形成供体和受体对;②DNA转移的准备,质粒所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与超螺旋DNA单链的缺口处的5′端结合,转移过程开始,这个缺口处称为转移起始区;③DNA的转移,DNA是以线状分子的形式进行转移,完成转移后再形成环状DNA;④形成有复制功能的质粒;

16、遗传重组分为哪四种类型?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

是否需同源序列

是否需重组蛋白

是否需序列特异性酶

同源重组

位点特异性重组

转座重组

异常重组

未知

17、什么是Holliday模型?

用模型Mesecson-Radding说明同源重组的过程?

答:

1、Holliday模型:

受体双链DNA断裂:

同源重组由能切开两条双链DNA的其中一条受体双链DNA的核酸内切酶启动。

这个切口在核酸外切酶的作用下被扩大成间隙。

单链入侵形成D环:

扩大成间隙产生3‵单链端,这个3‵游离端攻击另一条供体双链DNA的单链同源区域,这称为单链入侵。

异源双链DNA形成时产生一个D环,即供体双链中的一条链被置换,D环随着DNA修复合成而延伸,以3‵端为引物产生双链DNA。

最终,D环大到足以对应于受体染色单体上的整个缺口长度。

当突出的单链接触到缺口的远端,互补的单链序列复性,于是缺口的两端都有异源双链DNA,而缺口本身则被单链D环补上。

⑶缺口区域修复:

缺口区域双链的完整性可以被以左边的3‵端作为引物的修复合成系统所修复。

⑷分支迁移:

分支迁移把这种结构变为一个有着两个重组位点的分子。

2、Mesecson-Radding模型:

同源联会的两个DNA分子,其中仅有一个DNA分子单链出现切口;

切口处的5’端逐步解链,而3’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向前延伸,进一步置换出5’端解离的单链;

被置换的单链侵入到与其联会的另一条DNA分子之中,与该DNA的互补链形成碱基配对,原有的互补链被置换出来,形成泡状的单链,随后被切除;

参与重组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开始仅有一条单链联接,通过链的扭曲与旋转,形成两条单链交叉的Holliday结构;

Holliday结构发生分支迁移,扩展到异源双链区;

Holliday结构中间体进行切割,形成两个独立的DNA分子;

18、RecB、C、D蛋白、RecA蛋白、RuvA、B、C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

RecBCD蛋白功能:

核酸酶活性;②解旋酶活性;③ATP酶活性

RecA蛋白功能:

具有NTP酶活性;②能结合单链DNA或双链DNA

RuvA的功能:

与单链DNA分子亲和力高,能识别Holliday连接点的结构,在交换点处与所有4条链结合,形成两个四聚体,将DNA像三明治一样夹住,同时促进RuvB的结合。

RuvB功能:

与双链DNA分子亲和力高,依赖与DNA分子的ATP酶活性同时具有解旋酶活性。

RuvC的功能:

RuvC是一种核酸内切酶,以二聚体形式特异地结合Holliday中间体,在重组中诱发中间体拆分,一个常见的四核甘酸序列5′-(A/T)TT(G/C)-3提供了剪接位点

19、在基因敲除技术中,如何进行正筛选和负筛选?

答:

(1)获得目的基因的同源片段,将此DNA片段克隆岛一般的质粒载体中。

(2)从重组质粒中切除目的基因的大部分同源DNA序列,只留部分序列在线性制粒载体的两端。

(3)将新霉素抗性基因克隆到带有目的基因同源序列的线性质粒中。

(4)在目的基因同源序列的外侧线性化重组质粒载体,引入疱疹病毒熊苷激酶。

(5)将此质粒载体导入细胞后在含有新霉素、9-鸟苷酸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

未整合成的细菌在新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存,在含9-鸟苷酸的培养基中能生存;同源重组的细菌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存,在含9-鸟苷酸的培养基中能生存;非同源重组的细菌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存,在含9-鸟苷酸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

20、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分为哪三种类型?

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分为:

DNA聚合酶Ⅰ(polⅠ)——切除RNA引物和在损伤修复中起作用;

DNA聚合酶Ⅱ(polⅡ)——与I相似,在损伤修复中起作用;

DNA聚合酶Ⅲ(polⅢ)——两个活性中心单独存在时活性低,故加入τ亚基,聚合酶β使复制合成的进度更快;

21、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分为哪几种类型?

DNA聚合酶α、δ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功能

DNA聚合酶α

DNA复制:

合成后随链

DNA聚合酶β

DNA修复

DNA聚合酶δ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