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126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docx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全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臵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强我县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___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___》(国卫规划发〔___〕___号)和《___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___年慢性病防控重点工作___》(川疾发〔___〕___号)有关精神及,特制定今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死因监测机构、明确职责

县疾控中心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___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

开展具体工作为:

1.___和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

2.负责收集全县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分析,并按国家规范统计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开展死因核实、___实施漏报调查。

4.定期与县公安局、民政局、妇幼保健院和计生局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5.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___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6.做好全县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我县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7.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在每年的___月底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二、完成___年度数据补报、审核、分析

(一)___年度死亡数据补报、审核

在___年___月底完成我县___年度所有死亡卡片的补报、录入、根本死因确定、审核和剔重工作,保证全县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产出。

死因监测全年总的填报完整率、审核率、根本死因正确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国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要求,粗死亡率应当达到___‰的参考值水平。

(二)___年县区级死因监测汇总

在___年___月___日前完成___年度死因监测统计工作的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及年报分析。

三、加强___年死因监测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完成各-2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1.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

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村联络员,将死亡信息及时报告至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进行网络直报。

3.涉法死亡个案

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并进-4好登记并进行第一级审核。

网上填报之前应与门诊和出入院登记核对,发现漏报者及时补报。

预防保健科负责死因网上填报的人员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___日之内进行网络直报。

家中及其他场所死亡者:

由所在地的村医/联络员或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核实并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做好登记,按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第一级审核,在___日内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审核及网络直报。

3.死因编码。

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报告的全部死亡个案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审核。

死因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

死因编码人员遇到《死亡医学证明书》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进行准确编码的,应及时询问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有关人员,核实相关信息;对于编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死因编码人员应及时咨询上级技术部门,不得随意编码。

五、资料收集分析与利用

(一)人口及其他信息的收集

1.出生资料的收集。

疾控中心负责死因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于每年的___月份之前,到当地公安、计生、妇幼保健部门收集年度出生人数,进行比较,以漏报较少、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为准。

2.人口资料的收集。

疾控中心负责死因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每年到当地公安或统计部门收集分乡(镇)、分年龄性别的-6下发的___年对各医疗机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评估,每季度进行一次。

89-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规范》和上级工作要求,加强我院死亡病历的监测工作,杜绝死亡病历的漏报、迟报现象,健全死亡病历报告制度,特制定___年死因信息监测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死因网络报告程序。

(二)按照工作规范,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二、措施

(一)对各科临床医生进行死亡医学证明书培训,要求完整准确及时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要求各科室做好死亡病例登记工作。

并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做好记录。

(三)负责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在核实确认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卡片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卡片的收集、保存和登记。

(四)定期下科室进行死亡病历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

杜绝漏报、迟报现象。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死因监测工作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___%。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无缺、漏项(___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3.死亡病例无漏报,报告及时率___%。

4.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

(1)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

半年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

(2)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

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

―1―

等的管理工作。

(3)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

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上报工作。

6.人员培训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接受培训率达___%,培训内容主要为《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监测的相关知识。

网络直报人员应经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并合格。

___年___月二十四日

―2―

第四篇:

死因监测___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星光华社区卫生服务站

___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通过系统的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得到人群死亡率和死亡原因,掌握人群死亡情况,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我省所有监测点死亡信息实行网络直报以来,根据___疾控中心要求,我站全面实现了死亡信息网络直报。

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做出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家庭死亡个案病例管理

1、据《___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逐步规范死因监测工作,在___年的工作基础上,无论是制度的建立、档案资料的管理、网络直报的程序等都更加规范。

(范本)

2、建立本辖区在家死亡、医院死亡人员花名册。

3、对本辖区居民进行相关知识宣传。

4、对辖区内发生的家庭死亡个案及时进行入户调查。

5、家庭死亡个案病例网络直报及时。

上报《医学死亡证明》数量与保存《医学死亡证明》数量应相符。

二、医院死亡个案病例管理

1.及时到医院、派出所、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收集、核对死亡信息,及时登记在册。

2、建立切实有效的质控体质,提高死亡报告质量。

3、设置死因监测站长负责,落实专人负责管理,积极配合兴庆区疾控中心检查督导,提高我站监测报告质量。

星光华社区卫生服务站

死因监测报告管理

死因监测能较好的反应居民健康状况和社会卫生水平,能较好的反映居民死亡率和死亡原因,从而为制定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对策、为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依据。

据本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了网络领导管理小组:

长:

张青宏负责人:

薛丽花

员:

潘丽

徐海春尤颖

星光华社区卫生服务站

___年___月

死因监测报告工作管理方案

死因监测能较好的反映居民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并分析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及卫生服务对健康的影响,从而为制定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对策、为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依据。

一、加强___领导

切实加强布辖区死因监测报告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___管理和技术指导。

二、明确职责

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工作规范》、《死亡医学证明》要求,认真做好辖区死因监测报告工作。

制定专人负责,制定管理制度。

明确责任分工与报告流程,保证死因监测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报告质量,对发现死亡的人员及时入户随访、填卡、建档、网络直报、管理。

三、加强培训

负责___本站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辖区死因监测报告工作的顺利实施。

星光华社区卫生服务站

___年___月

死因监测工作职责

1、负责收集本辖区的死亡个案信息,建立本辖区死亡台账登记册,掌握本辖区死亡人数及死因。

2、对本辖区的家庭死亡案例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填写《医学死亡证明》。

3、每月按时将《医学死亡证明》及时上报兴庆区预防控制中心。

4、掌握本辖区内___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5、承担《医学死亡证明》填写并进行网络直报等相关职能工作。

星光华社区卫生服务站

___年___月

死因监测工作流程

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到辖区居委会、派出所、医院收集发生在家庭和医院内外及其他场所的所有死亡个案信息,获得辖区死亡信息后立即进行死亡信息的详细调查和核实,调查后进行死亡病例的登记和填写《死亡医学证明》,并网络直报,将《医学死亡证明》与每月___日前上报辖区疾控中心或___市疾控中心。

星光华社区卫生服务站

___年___月

死因监测工作常见死因链

a死因链/顺序

一、只发生在男性/女性的死因

新生儿(围生儿)死因:

吸入性肺炎、窒息、早产、先天性疾病___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

肺炎、腹泻、营养不良

孕产妇死因:

梗阻性分娩、妊高症、产后出血老年人死因: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

中青年死因:

损伤/中毒:

机动车事故、工伤、自杀

二、常常___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继发性疾病:

继发性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早发生的疾病:

动脉硬化、高血压、急性支气管炎医疗操作并发症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临死前的症状:

如呼衰、心衰

三、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原发性疾病:

原发性恶性肿瘤;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

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还有糖尿病、精神病、孕产妇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肾炎、慢性白血病、慢性支气管炎.举例:

1、慢支___年→肺气肿___年→肺心病___年→死亡;

2、意外被撞(行人在道路上行走意外被卡车撞倒)___小时→颅骨骨折___小时→颅内损伤___小时→死亡;

3、(a)脑梗死(b)脑血管意外根本死因:

脑梗死

4、(a)三期梅毒(b)初期梅毒根本死因:

三期梅毒

5、(a)慢性肾炎(b)急性肾炎根本死因:

未特指的慢性肾炎

6、(a)肺纤维化(b)陈旧性肺结核病根本死因:

呼吸道结核病的后遗症

7、(a)食管静脉曲___充血性心力衰竭(b)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根本死因:

肝硬变

8、(a)急性心肌梗死(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流行性感冒根本死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9、(a)心包炎(b)尿毒症和肺炎根本死因:

尿毒症

10、(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b)动脉粥样硬化根本死因:

恶性贫血

11、(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本死因:

风湿性心脏病

12、(a)胰腺纤维囊性病(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根本死因:

胰腺纤维囊性病

13、Ⅰ(a)支气管肺炎Ⅱ继发性贫血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根本死因: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14、(a)贫血(b)脾大根本死因:

脾大性贫血

15、(a)心肌变性和肺气肿(b)衰老(r54)根本死因:

心肌变性

16、a)心源性休克b)心力衰竭c)心脏扩大根本死因:

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心衰

17、a)肺部感染b)尿毒症c)动脉硬化性肾病d)高心病根本死因: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18、(a)风湿性心脏病(b)二尖瓣狭窄根本死因: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9、(a)脑膜炎(b)结核病根本死因:

结核性脑膜炎20、Ⅰ(a)妊娠中严重的高血压Ⅱ子痫惊厥根本死因:

妊娠子痫

21、(a)脑干损伤功能衰竭(b)脑挫裂伤(c)前颅底骨折并颅内积气(d)车祸伤根本死因:

车祸伤

22、(a)肺脓肿(b)大叶性肺炎根本死因:

大叶性肺炎

23、(a)支气管肺炎(b)脑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根本死因:

脑梗死

24、(a)食管静脉曲___充血性心力衰竭(b)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根本死因:

肝硬变

25、(a)多脏器功能衰竭(b)慢性肺气肿(c)慢性肾孟肾炎(d)高血压性心脏病根本死因:

慢性肺气肿

26、(a)衰老和坠积性肺炎(b)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本死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

b常见错误解析

一、恶性肿瘤

1、原发肿瘤编码为继发Ⅰ(a)肺癌错误编码为:

c78.0(肺继发性恶性肿瘤)正确编码应为:

c34(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

2、宫颈癌编码为宫体癌Ⅰ(a)宫颈癌错误编码为:

c54(子宫体恶性肿瘤)正确编码应为:

c53(宫颈恶性肿瘤)

3、低年龄患一些恶性肿瘤Ⅰ(a)乳腺癌年龄___岁要进一步核查年龄和死因;

二、循环系统

1、高血压一般___根本死因Ⅰ(a)高血压编码为:

i10需要进一步追溯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2、与年龄的逻辑关系低年龄患冠心病、心梗Ⅰ(a)心脏病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i25(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要进一步核查死因和年龄,一般为先天性心脏病(q类);

3、肺心病一般很少作为根本死因,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Ⅰ(a)肺心病错误编码为:

i27.9(肺源性心脏病,未特指)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有慢支病史),正确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

三、循环系统

1、高血压一般___根本死因Ⅰ(a)高血压编码为:

i10需要进一步追溯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2、与年龄的逻辑关系低年龄患冠心病、心梗Ⅰ(a)心脏病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i25(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要进一步核查死因和年龄,一般为先天性心脏病(q类)

3、肺心病一般很少作为根本死因,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a)肺心病错误编码为:

i27.9(肺源性心脏病,未特指)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有慢支病史),正确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

4、低年龄患脑出血、脑中风

(1)脑瘤错误编码为脑动脉瘤Ⅰ(a)脑瘤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i67.1(脑动脉瘤)正确编码应为c71(脑恶性肿瘤)

(2)新生儿脑出血错误编码为成人脑血管病Ⅰ(a)颅内出血年龄___岁(b)产伤错误编码为:

i61.9(脑内出血,未特指)正确编码为p10.1(由于产伤引起的大脑出血)(3)伤害错误编码为疾病引起的脑出血Ⅰ(a)车祸脑出血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i61.9(脑内出血,未特指)正确编码为v89.9(交通事故);

四、呼吸系统疾病低年龄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1)病毒性肺炎错误编码为慢支Ⅰ(a)支气管肺炎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正确编码为:

j18.9(肺炎,未特指)

(2)新生儿、先天性肺炎错误编码为慢支Ⅰ(a)新生儿肺炎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正确编码为:

p24.9(新生儿肺炎);

五、消化系统疾病低年龄患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先天性消化系疾病错误编码为成人消化系疾病Ⅰ(a)肝硬变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k74.1(肝硬化)正确编码为:

p78.8(先天性肝硬变)

六、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1、低年龄围生期疾病p类错误编码为o类Ⅰ(a)早产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o60(产程和分娩的并发症—早产)正确编码为:

p07.3(其他早产婴儿)

2、高年龄其他疾病错误编码为o类Ⅰ(a)乳腺癌年龄___岁(b)乳腺炎错误编码为:

o91.2(与分娩有关的非化脓性乳腺炎)正确编码为:

c50(乳腺癌)Ⅰ(a)脑血栓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o22.5(妊娠期大脑静脉血栓形成)正确编码为:

i63(脑梗死);

七、围生期疾病

1、妊娠期疾病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疾病Ⅰ(a)产后大出血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p15.9(产伤,未特指)正确编码为:

o72(产后出血)

2、成年人疾病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疾病Ⅰ(a)肺气肿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p25.0(起源于围生期的间质肺气肿)正确编码为:

j43(肺气肿)

3、伤害死亡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的产伤Ⅰ(a)颅骨骨折年龄___岁煤矿塌方导致错误编码为:

p13.0(由于产伤引起的颅骨骨折)正确编码为:

w77(塌方伤害);

八、先天性疾病

1、恶性肿瘤错误编码为先天性疾病Ⅰ(a)胆总管癌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q44(胆囊、胆管和肝先天性畸形)正确编码为:

c24(胆管癌)

成年人的慢性病错误编码为先天性疾病Ⅰ(a)冠心病年龄___岁错误编码为:

q24.5(先天性冠状动脉瘤)正确编码为:

i25(冠心病);

九、年龄和伤害的逻辑错误___岁以下的自杀

例子一:

四岁男孩i.a)灭鼠药中毒___天编码为:

___68(杀虫剂的故意自害)错误原因:

意外中毒被判定为故意自害(___自杀)。

正确编码为___48(杀虫剂的意外中毒)。

例子二:

不满一岁男孩i.a)溺水b)被母亲带着一起跳河自杀编码为:

___71.9(用淹溺和沉没方式故意自害)错误原因:

意外溺水被判定为故意溺水(溺水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