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697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docx

内部开关电源设计文件

1目的

希望以简短的篇幅,将公司目前设计的流程做介绍,若有介绍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教.

2设计步骤:

2.1绘线路图、PCBLayout.

2.2变压器计算.

2.3零件选用.

2.4设计验证.

3设计流程介绍(以DA-14B33为例):

3.1线路图、PCBLayout请参考资识库中讲明.

3.2变压器计算:

变压器是整个电源供应器的重要核心,因此变压器的计算及验证是专门重要的,以下即就DA-14B33变压器做介绍.

3.2.1决定变压器的材质及尺寸:

依据变压器计算公式

ØB(max)=铁心饱合的磁通密度(Gauss)

ØLp=一次侧电感值(uH)

ØIp=一次侧峰值电流(A)

ØNp=一次侧(主线圈)圈数

ØAe=铁心截面积(cm2)

ØB(max)依铁心的材质及本身的温度来决定,以TDKFerriteCorePC40为例,100℃时的B(max)为3900Gauss,设计时应考虑零件误差,因此一般取3000~3500Gauss之间,若所设计的power为Adapter(有外壳)则应取3000Gauss左右,以幸免铁心因高温而饱合,一般而言铁心的尺寸越大,Ae越高,因此能够做较大瓦数的Power。

3.2.2决定一次侧滤波电容:

滤波电容的决定,能够决定电容器上的Vin(min),滤波电容越大,Vin(win)越高,能够做较大瓦数的Power,但相对价格亦较高。

3.2.3决定变压器线径及线数:

当变压器决定后,变压器的Bobbin即可决定,依据Bobbin的槽宽,可决定变压器的线径及线数,亦可计算出线径的电流密度,电流密度一般以6A/mm2为参考,电流密度对变压器的设计而言,只能当做参考值,最终应以温升记录为准。

3.2.4决定Dutycycle(工作周期):

由以下公式可决定Dutycycle,Dutycycle的设计一般以50%为基准,Dutycycle若超过50%易导致振荡的发生。

ØNS=二次侧圈数

ØNP=一次侧圈数

ØVo=输出电压

ØVD=二极管顺向电压

ØVin(min)=滤波电容上的谷点电压

ØD=工作周期(Dutycycle)

3.2.5决定Ip值:

ØIp=一次侧峰值电流

ØIav=一次侧平均电流

ØPout=输出瓦数

Ø

效率

Ø

PWM震荡频率

3.2.6决定辅助电源的圈数:

依据变压器的圈比关系,可决定辅助电源的圈数及电压。

3.2.7决定MOSFET及二次侧二极管的Stress(应力):

依据变压器的圈比关系,能够初步计算出变压器的应力(Stress)是否符合选用零件的规格,计算时以输入电压264V(电容器上为380V)为基准。

3.2.8其它:

若输出电压为5V以下,且必须使用TL431而非TL432时,须考虑多一组绕组提供Photocoupler及TL431使用。

3.2.9将所得资料代入

公式中,如此可得出B(max),若B(max)值太高或太低则参数必须重新调整。

3.2.10DA-14B33变压器计算:

✧输出瓦数13.2W(3.3V/4A),Core=EI-28,可绕面积(槽宽)=10mm,MarginTape=2.8mm(每边),剩余可绕面积=4.4mm.

✧假设fT=45KHz,Vin(min)=90V,

=0.7,P.F.=0.5(cosθ),Lp=1600Uh

 

✧计算式:

●变压器材质及尺寸:

✧由以上假设可知材质为PC-40,尺寸=EI-28,Ae=0.86cm2,可绕面积(槽宽)=10mm,因MarginTape使用2.8mm,因此剩余可绕面积为4.4mm.

✧假设滤波电容使用47uF/400V,Vin(min)暂定90V。

●决定变压器的线径及线数:

✧假设NP使用0.32ψ的线

电流密度=

可绕圈数=

✧假设Secondary使用0.35ψ的线

电流密度=

✧假设使用4P,则

电流密度=

可绕圈数=

●决定Dutycycle:

✧假设Np=44T,Ns=2T,VD=0.5(使用schottkyDiode)

 

●决定Ip值:

●决定辅助电源的圈数:

假设辅助电源=12V

NA1=6.3圈

假设使用0.23ψ的线

可绕圈数=

若NA1=6Tx2P,则辅助电源=11.4V

●决定MOSFET及二次侧二极管的Stress(应力):

MOSFET(Q1)=最高输入电压(380V)+

=

=463.6V

Diode(D5)=输出电压(Vo)+

x最高输入电压(380V)

=

=20.57V

Diode(D4)=

=

=41.4V

●其它:

因为输出为3.3V,而TL431的Vref值为2.5V,若再加上photocoupler上的压降约1.2V,将使得输出电压无法推动Photocoupler及TL431,因此必须另外增加一组线圈提供回授路径所需的电压。

假设NA2=4T使用0.35ψ线,则

可绕圈数=

,因此可将NA2定为4Tx2P

变压器的接线图:

0.35Φx2Px4T

0.35Φx4Px2T

0.32Φx1Px22T

0.32Φx1Px22T

0.23Φx2Px6T

3.3零件选用:

零件位置(标注)请参考线路图:

(DA-14B33Schematic)

3.3.1FS1:

由变压器计算得到Iin值,以此Iin值(0.42A)可知使用公司共享料2A/250V,设计时亦须考虑Pin(max)时的Iin是否会超过保险丝的额定值。

3.3.2TR1(热敏电阻):

电源启动的瞬间,由于C1(一次侧滤波电容)短路,导致Iin电流专门大,尽管时刻专门短暂,但亦可能对Power产生损害,因此必须在滤波电容之前加装一个热敏电阻,以限制开机瞬间Iin在Spec之内(115V/30A,230V/60A),但因热敏电阻亦会消耗功率,因此不可放太大的阻值(否则会阻碍效率),一般使用SCK053(3A/5Ω),若C1电容使用较大的值,则必须考虑将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一般使用在大瓦数的Power上)。

3.3.3VDR1(突波汲取器):

当雷极发生时,可能会损坏零件,进而阻碍Power的正常动作,因此必须在靠AC输入端(Fuse之后),加上突波汲取器来爱护Power(一般常用07D471K),但若有价格上的考虑,可先忽略不装。

3.3.4CY1,CY2(Y-Cap):

Y-Cap一般可分为Y1及Y2电容,若ACInput有FG(3Pin)一般使用Y2-Cap,ACInput若为2Pin(只有L,N)一般使用Y1-Cap,Y1与Y2的差异,除了价格外(Y1较昂贵),绝缘等级及耐压亦不同(Y1称为双重绝缘,绝缘耐压约为Y2的两倍,且在电容的本体上会有“回”符号或注明Y1),此电路因为有FG因此使用Y2-Cap,Y-Cap会阻碍EMI特性,一般而言越大越好,但须考虑漏电及价格问题,漏电(LeakageCurrent)必须符合安规须求(3Pin公司标准为750uAmax)。

3.3.5CX1(X-Cap)、RX1:

X-Cap为防制EMI零件,EMI可分为Conduction及Radiation两部分,Conduction规范一般可分为:

FCCPart15JClassB、CISPR22(EN55022)ClassB两种,FCC测试频率在450K~30MHz,CISPR22测试频率在150K~30MHz,Conduction可在厂内以频谱分析仪验证,Radiation则必须到实验室验证,X-Cap一般对低频段(150K~数M之间)的EMI防制有效,一般而言X-Cap愈大,EMI防制效果愈好(但价格愈高),若X-Cap在0.22uf以上(包含0.22uf),安规规定必须要有泄放电阻(RX1,一般为1.2MΩ1/4W)。

3.3.6LF1(CommonChoke):

EMI防制零件,要紧阻碍Conduction的中、低频段,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EMI特性及温升,以同样尺寸的CommonChoke而言,线圈数愈多(相对的线径愈细),EMI防制效果愈好,但温升可能较高。

3.3.7BD1(整流二极管):

将AC电源以全波整流的方式转换为DC,由变压器所计算出的Iin值,可知只要使用1A/600V的整流二极管,因为是全波整流因此耐压只要600V即可。

3.3.8C1(滤波电容):

由C1的大小(电容值)可决定变压器计算中的Vin(min)值,电容量愈大,Vin(min)愈高但价格亦愈高,此部分可在电路中实际验证Vin(min)是否正确,若ACInput范围在90V~132V(Vc1电压最高约190V),可使用耐压200V的电容;若ACInput范围在90V~264V(或180V~264V),因Vc1电压最高约380V,因此必须使用耐压400V的电容。

3.3.9D2(辅助电源二极管):

整流二极管,一般常用FR105(1A/600V)或BYT42M(1A/1000V),两者要紧差异:

1.耐压不同(在此处使用差异无所谓)

2.VF不同(FR105=1.2V,BYT42M=1.4V)

3.3.10R10(辅助电源电阻):

要紧用于调整PWMIC的VCC电压,以目前使用的3843而言,设计时VCC必须大于8.4V(Min.Load时),但为考虑输出短路的情况,VCC电压不可设计的太高,以免当输出短路时不爱护(或输入瓦数过大)。

3.3.11C7(滤波电容):

辅助电源的滤波电容,提供PWMIC较稳定的直流电压,一般使用100uf/25V电容。

3.3.12Z1(Zener二极管):

当回授失效时的爱护电路,回授失效时输出电压冲高,辅助电源电压相对提高,现在若没有爱护电路,可能会造成零件损坏,若在3843VCC与3843Pin3脚之间加一个ZenerDiode,当回授失效时ZenerDiode会崩溃,使得Pin3脚提早到达1V,以此可限制输出电压,达到爱护零件的目的.Z1值的大小取决于辅助电源的高低,Z1的决定亦须考虑是否超过Q1的VGS耐压值,原则上使用公司的现有料(一般使用1/2W即可).

3.3.13R2(启动电阻):

提供3843第一次启动的路径,第一次启动时透过R2对C7充电,以提供3843VCC所需的电压,R2阻值较大时,turnon的时刻较长,但短路时Pin瓦数较小,R2阻值较小时,turnon的时刻较短,短路时Pin瓦数较大,一般使用220KΩ/2WM.O。

.

3.3.14R4(LineCompensation):

高、低压补偿用,使3843Pin3脚在90V/47Hz及264V/63Hz接近一致(一般使用750KΩ~1.5MΩ1/4W之间)。

3.3.15R3,C6,D1(Snubber):

此三个零件组成Snubber,调整Snubber的目的:

1.当Q1off瞬间会有Spike产生,调整Snubber能够确保Spike可不能超过Q1的耐压值,2.调整Snubber可改善EMI.一般而言,D1使用1N4007(1A/1000V)EMI特性会较好.R3使用2WM.O.电阻,C6的耐压值以两端实际压差为准(一般使用耐压500V的陶质电容)。

 

3.3.16Q1(N-MOS):

目前常使用的为3A/600V及6A/600V两种,6A/600V的RDS(ON)较3A/600V小,因此温升会较低,若IDS电流未超过3A,应该先以3A/600V为考虑,并以温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