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6228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x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猪健康养殖过程中猪场规划建设、猪只引进、饲料、兽药、各类猪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场的饲养管理。

也可供一般猪场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471

猪的饲养标准

GB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HJ/T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5027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猪

人工养殖的肉用活猪

3.2

净道

供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3.3

污道

供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专用道路。

3.4

猪场废弃物

主要包括猪粪、尿、胎衣、死猪、垫草、过期兽药、过期及剩余疫苗、疫苗空瓶和污水

等。

3.5

全进全出制

同一猪舍或猪舍内同一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饲养制度。

3.6

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

3.7

药物饲料添加剂

为预防和治疗猪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预混物。

3.8

休药期

 

2/12

 

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上市)的间隔时间。

3.9无害化处理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猪场废弃物失去传染性、霉性和污染力的过程。

4猪场的建设与设施

4.1

选址与建场条件:

4.1.1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

4.1.2

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4.1.3

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区场地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得超过

20°。

4.1.4

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便于防护。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相应的卫生标准规定。

4.1.5

电力充足可靠,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4.1.6

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4.1.7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距离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

距离畜产品加工厂不少于

1000米。

4.1.8

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

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区域、

山谷洼地和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4.2场区规划与布局:

4.2.1场区规划和原则:

建筑紧凑,少占或不占耕地,在节约土地上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技术提高和改造扩建的可能。

4.2.2猪场的分区:

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及地势较低处。

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和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库、车库等);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及有关生产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剖解室、隔离舍、病猪焚烧处理、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4.2.3猪舍建筑:

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取双坡式屋顶,猪舍净高度不低于2.5-2.7米,跨度以9-15米为宜。

华中地区与华南部分地区宜适当提高净高达3米,特别是跨度大时,要提高净高,以利自然

通风。

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疫等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15度以

内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7-10米,每相邻二猪舍端墙间距不低于10米,猪舍距

离围墙不低于10米。

猪舍内地面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沟处作1%-3%的倾斜,地面结实,易冲刷,能承

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4.2.4场地面积:

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8㎡-1.0㎡计算,猪场的其他辅助建筑总面积

按每出栏1头猪需0.12㎡-0.15㎡计算,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2.5-4.0

㎡计算,即饲养600头母猪的自繁自养场,需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至1.2万平方米,总占

地面积为50-70亩之间。

如果土地充裕可考虑100亩,为将来留出粪便处理场地与适当扩场

 

3/12

 

所要求的土地。

以上计算是指采用工厂化养猪模式的设计,而现在猪场考虑疾病的传播问题采用多点隔离,总面积相应大得多,所以宜购地面积稍大些。

5饲料基础知识

5.1饲料原料的分类及特点。

5.1.1能量饲料

在绝干物质中组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的含量低于20%的谷实类、糠麸类、籽实类、淀粉质的块根、瓜果类及其它类。

常用的如玉米、小麦、麦麸、油糠等作为猪的主要能

量来源,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比例较大。

5.1.2蛋白质饲料:

在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大于20%的豆类、

饼粕类、动物类及其它类。

常用的如豆粕、棉粕、菜粕、鱼粉、肉骨粉、血浆蛋白粉、奶粉等。

5.1.3

粗饲料

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荚、壳、秸、梗及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

18%的糟渣类、树叶

类等。

5.1.4

青绿饲料

天然水分含量大于60%的青绿饲料,树叶类以及非淀粉质的块根、根茎、瓜果类,不考虑折合干物质后的粗蛋白质及纤维含量是种母猪和种公猪的优质补充料。

5.1.5矿物质饲料

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矿物质饲料,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载体或赋形剂的微量、常量元素的饲料。

常用的如磷酸氢钙、碳酸钙、硫酸亚铁、氧化锌、硫酸锰等。

5.1.6维生素饲料

指工业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某些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

维生素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5.1.7添加剂

包括矿物质、维生素以外的所有如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生长促进剂、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脂肪酸)等。

5.2

各类饲料原料占猪配合饲料中的用量比例:

原料类别

添加比例(%)

说明

能量饲料(以谷实为主)

50-70%

能量要求低的用50%左右,能量高的要求用70%

左右,大多为60%。

植物蛋白(以饼粕为主)

10-30%

蛋白低用10%,高30%,大多为15-25%。

动物蛋白

0-6%

高产、快速生长仔猪或哺乳母猪适当应用。

糠麸类

0-20%

能量蛋白低时可用20%,一般为10%左右,高产

动物少用。

矿物质饲料

2-4%

包括补充钙、磷和食盐的原料,其中食盐约占

0.25-0.4%。

合成氨基酸

0-0.2%

一般以赖氨酸为主。

5.3

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

原料质量是饲料质量的源头,据生产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成品的营养成分及质量差异

 

4/12

 

40-70%来自原料质量的差异。

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能达到设

计生产水平,养猪生产就不易产生效益,甚至导致亏损,所以必须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

原料质量的检化验方法、原料的贮存以及各种原料质量标准请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不详

述。

5.4饲料配方表及各猪群营养需要量,请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不详述。

6、后备猪及种猪的饲养管理

6.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6.1.160kg以前按生长猪饲养充分饲喂。

6.1.260kg后至发情,用后备猪料或怀孕母猪料限制饲喂,限料幅度在80%左右。

注意:

限饲要适当,大群饲养每栏不超过6头,如出现过肥过弱个体应及时剔出单喂;②敞饲会降

低母猪一生的产仔数,但限饲过度也会产生类似结果。

6.1.3对达到配种年龄≥7-8月龄,体重100-110kg以上,1-2次发情后的后备猪编耳号,

作卡并且在背上用颜料做记号,移入配种舍,单栏饲喂或群饲,所有的后备猪配种前需要有一定的脂肪沉积又不过肥,有充分的蛋白质沉积。

6.1.4在同批最小体重的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完成免疫计划所需注射的各种疫苗。

6.1.5预计配种前三个月以上小母猪与老龄淘汰母猪密切接触或混群,以提高小母猪对猪场

常见疫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6.2配种期间饲养管理:

6.2.1后备猪于配种前15-21天对体重达到110-115kg用泌乳料充分饲喂,提高后备猪的排

卵率、发情率;小于120kg的后备猪最好不要参与配种,以免出现难产与“产后瘦母猪综合症”(由体内贮备不足,产后出现采食量低,失膘严重,断奶后卵巢发育停滞,复膘困难而淘汰)。

6.2.2

断奶期母猪用泌乳期母猪料喂至配种,

自由采食,特别是1-2

胎母猪一定要自由采食。

正常情况下三胎以上母猪体况正常自由采食饲料也仅

2-2.5kg/

日、头,不管

次配种后立

即限饲,日供1.6-1.8kg/日、头。

6.2.3

母猪断奶后三天内,每天用试情公猪与母猪充分密切接触,每次

15分钟,上、下午

各一次,但第三天晚上停止接触,以增大试情反应。

6.2.4

应在专用的配种圈内交配。

圈内应足够大(≥

6㎡),地面不应光滑,应避免有死角,

防止卡住母猪身体。

做好人工辅助配种工作:

人工配种主要进行配种方向引导,选择体型相

近的公猪配种,保持公母猪的稳定。

6.2.5

配种管理的关键在于母猪发情鉴定,从而准确配种或人工输精。

而发情关键的鉴定在

于鉴定母猪的呆立反射(压背、腹部反射明显,耳朵直立安静)

,为达到准确配种,宜早上、

(中午)、傍晚给饲时逐头检测发情,母猪出现压背静立反射时立即第一次配种,相隔

24小

时或12小时配种2-3次。

6.2.6

配种注意事项

①流产后第一次发情母猪不予配种;②发情检查时生殖道有炎症的应治疗后配种;③对

瘦弱的产仔母猪宜休养一个情期再配种;④后备母猪与断奶7天后才发情的母猪宜早配,此

类母猪配种晚了一方面受胎率低,还会出现子宫内膜炎;⑤本交时注意,公猪与母猪的体型

相适应;⑥即使是本交也要做好母猪外阴的清洁消毒,推荐使用0.1%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外阴。

6.2.7认真做好配种记录,填好公母猪配种报表、母猪配种卡。

 

5/12

 

6.3

怀孕期饲养管理

6.3.1

一旦配种,就改用怀孕母猪料,在配种后的

1—3天内饲料的喂量减至1.6—1.8kg/

日头,切勿用高水平饲养,以支持最佳的胚胎成活率。

6.3.2

配种后4

天至90天,根据母猪大小、膘情、气候、环境条件,每日每头供应怀孕母

猪料1.8—2.5kg/

日.头,控制母猪在90天时的膘情按五级评定在

2.5—3

分。

6.3.3

怀孕90天至怀孕100天,根据情况每头母猪每日供应哺乳母猪料

2.3—3.0kg,体况

五级评分为3-3.5

分。

6.3.4

怀孕100天至临产前

4天,每日每头母猪供应哺乳母猪料

2.8—3.5kg。

6.3.5

产前4天至产仔,每头母猪每天供应哺乳母猪日粮

2kg左右。

6.3.6

防止流产死胎,避免妊娠母猪受到运输、换圈、混群,酷热的影响。

饲料要新鲜饮水

要干净,防止饲料霉变,猪料中均添加脱霉剂0.5

—2kg/吨。

6.3.7

妊娠期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检测出返情母猪和假孕母猪,减少母猪非生产饲养期。

返情2次以上的母猪一般都有生殖系统疾病,排除季节因素、公猪因素后应予以考虑淘汰。

6.3.8

产前准备工作:

①产前

3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驱虫药物选用含量

0.2%伊维菌素,按

3.5kg/

吨饲料的剂量连续饲喂

7天或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

1毫升/33kg

体重注射。

②产前

一周清洗消毒体表后进产房。

6.3.9每1—2个月可采用药物全群保健一次,保健药物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

胺类等药物。

6.4分娩及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6.4.1

分娩前准备工作:

6.4.1.1

产前一周认真彻底清洗产房及产栏,检修设备后备用;

6.4.1.2

准备接产工具(毛巾、脸盆、细线、碘酒、止血钳、高锰酸钾、药品、催产素等)

和必要的保温设施(红外线灯或保温电热板)

6.4.1.3

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和阴门。

6.4.2

密切观察母猪临产征兆,

做好分娩监护,分娩征兆如下:

①阴门红肿,尾根两侧下陷;

②频频排尿,精神不安;③乳房外张。

挤压有乳汁排出,出现初乳后约

12-24小时内即分娩。

6.4.3

助产

如果胎水破了半小时后产不下仔,仔细观察母猪反应,阴门有血色分泌物和胎粪,但无

努责,或有强力努责

10-20分钟而不能产仔或产下一头或几头后停止分娩

1小时以上,即为

难产,则须进行助产处理。

严格消毒手臂,手臂涂润滑剂入产道检查,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①产力微弱,产道通畅,可以

20-30分钟一次注射催产素

20-40单位;②胎儿过大或姿势异

常时,应先向产道注入润滑剂在母猪阵缩的间歇期矫正和拉正胎儿;③助产过程中静脉滴注

5%葡萄糖盐水加维生素

C,适量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和鱼腥草注射液(注意应分瓶滴

注)。

6.4.4

母猪分娩中期大约产仔第

5头后,不论难产与否一律注射催产素

30单位,可预防子

宫炎和产后无乳,也可促进产仔,排出胎衣和恶露。

在产仔前后8小时内注射长效土霉素15-20

毫升分二点肌肉注射。

6.4.5及时作好分娩记录,包括总产的猪数,活产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弱仔猪数,寄

入仔猪数和寄出的仔猪数及去向,初生窝重。

6.4.6母猪分娩后,每日饲喂三餐,产后日增0.5-0.8kg,基本原则是在食槽中时常有一些

 

6/12

 

食物,一周后达到自由采食(经产母猪3.0kg+0.25kg/仔.日,初产母猪2.0kg+0.25kg.日)。

6.4.6.1产房温度不要超过25℃,过高时采用水帘冷风机降温;

6.4.6.2保持逐步增量;

6.4.6.3日喂3餐以上;

6.4.6.4采用湿拌料;

6.4.6.5供应充足,清洁适温的饮用水;

6.4.6.6保持饲料的新鲜,及时清理食槽,防止饲料的酸败、发霉。

6.4.7

保持猪舍和猪体卫生,每周进行

1-2次带猪喷雾消毒。

6.4.8

断奶后母猪乏情处理:

对断奶

10天仍未发情的母猪注射二支氯前列烯醇,第二天再

注射PG600或思浓600一支。

6.5

种公猪的饲养与调教

6.5.1

青年公猪多的猪场一般选用与哺乳母猪相近的基础料配方,有条件最好使用公猪料。

6.5.2

根据体重及环境条件,采食量在

2.4-2.9kg之间饲喂。

在120kg体重时,供应约2.4kg/

日,在300kg体重时,供应约2.8kg/

日,配种高峰日均增加

0.1-0.2kg。

冬天在15℃以下时,

采食量随气温下降10℃而增加3%的消化能。

6.5.3

后备公猪调教要选取经产且体型相近,

性情温和,处于发情高峰呆立明显的母猪配种,

参加配种时间不能太早或太晚,后备公猪必须

在9月龄以上,体重

130kg以上才能投入使

用。

6.5.4

公母猪的比例及公猪使用强度要求

本交适合的比例1:

20-25之间,人工授精适合比例为

1:

150-200之间,本交每头公猪

最好一天只用一次,每周使用不超过

4

次,人工授精每周不宜超过

2次,青年公猪应适当降

低。

6.5.5每天公猪应运动,让其在配种怀孕舍走道中来回走动,也可促进母猪发情;或在运动

场运动数小时,以便提高体力,避免发胖。

6.5.6每周给公猪体表清洗或刷拭二至三次,每年驱除内外寄生虫二至三次。

6.6母猪建议淘汰标准:

项目

说明

青年母猪不发情

10-11个月龄不出现发情反应表现,注

PG600仍未见反应

断奶后不发情

断奶后14天不发情,注

PG600两次未出现反应

未受胎也不发性

妊娠检查3个月未受胎,又不出现返情,不需治疗

连续返情

3个发情周期的未受孕猪

子宫内膜炎

久治不愈

产仔数少

连续两胎产仔数在6头以下

异常分娩

难产、子宫收缩无力,连续

2胎产仔困难

经产母猪食仔

第二胎仍出现食仔现象

外阴部和乳器

形状不规则,性能不良

四肢

肢体发生障碍,行走困难

病猪

传染病或慢性病难以治疗

流产

连续2次流产记录猪

 

7/12

 

胎龄9胎以上老龄母猪

7肉猪(三元杂交商品猪)饲养管理

7.1

初生仔猪及哺乳猪管理

7.1.1

抹干粘液

用布及时抹去仔猪口、鼻体表附着的粘液。

7.1.2

剪掉脐带

先将脐带内血液往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离腹部

3-5厘米处结扎,并剪断脐带,用

2.5%

碘酒消毒创口以防细菌感染。

7.1.3

吃足初乳

出生应尽快的让仔猪吃好初乳,以便从母体获得较坚强的免疫力,辅助弱小仔猪吃好初

乳。

7.1.4

做好保温工作

出生后及时用红外线灯灯泡或保温板保温,

烘干被毛。

出生后一周内温度应在32℃-35℃,

以后每周降低2℃,保温箱内可使用不同功率的红外线灯泡及悬挂高度高低来调节温度。

7.1.5

打补铁针

仔猪极易贫血,应在出生后三天内打补铁针,

可选用铁钴针、右旋糖铁等肌肉注射

150-200

毫克铁剂(1毫升)注意不要超量,以免引起中毒。

7.1.6剪齿、断尾

剪齿可防止仔猪吃初乳时咬伤母猪乳头,或互相打斗咬伤;断尾可减少咬尾癖发生。

可在初生的当天剪齿,第三日龄断尾。

7.1.7固定奶头与寄养

产后2-3天内注意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面乳头,产仔较多的和患有乳房炎病的母

猪其仔猪吃初乳后寄养给产仔日龄接近的母猪,寄养的原则:

仔猪必须吃足初乳6小时

后才能寄养,下痢仔猪或有病仔猪不能寄养到健康的猪群,仔猪只能寄养到出生年龄相近的仔猪窝中,母猪正在泌乳时寄养。

7.1.8调教补数

7日龄或更早开始教槽,撒少量的人工乳料至仔猪的食槽,注意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及时清洁食槽,供应充足清洁饮水。

7.1.9

适时去势

一般在2周龄左右去势,仔猪去势日龄越小,应激越少。

7.1.10

早期断奶

在22-28日龄之间断奶,保证仔猪平均体重在

6.5kg以上(最小个体需达

5.5kg以上)

断奶为好,断奶仔猪可直接转移至保育栏。

7.1.11

腹泻的控制

7.1.11.1

产房尽可能做到干净清洁,最好全进全出;

在母猪进产房前对躯体进行消毒,应按消毒程序将产房清理、清洗、消毒二次,干燥

7天后

方可进待产母猪。

7.1.11.2

注意保温,舍内保持20-27℃温度,防止温度波动过大,无贼风;

7.1.11.3

保持栏舍干燥,注意任何时杜绝对禁止用水冲洗网床;

7.1.11.4

做好母猪产后消炎,确保母猪健康和良好的食欲,良好的泌乳性能;

 

8/12

 

7.1.11.5做好仔猪保健:

于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注射长效抗生素(如:

土霉素、

头孢噻呋)。

7.1.11.6做好相应疫苗的免疫工作,详见附表免疫程序。

7.2保育猪饲养管理

7.2.1

提供给断奶仔猪清洁卫生,环境舒适的猪舍。

7.2.1.1

仔猪执行全进全出管理,可提高生产性能,减少腹泻的发生率。

仔猪进舍前一周彻

底清洁消毒圈舍及设备。

7.2.1.2

保持猪舍温度,合适(22℃-27℃)且温差小,对于断奶后头一周需提高温度至28℃

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度。

7.2.1.3

保持猪床清洁干燥,忌用水冲,特别是断奶后

2-3周内,保持舍内相对湿度为

65-75%。

7.2.1.4适当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不刺鼻眼,以免刺激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炎症。

通风换

气应安排在仔猪吃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定时开启抽风换气。

7.2.2合理分群,合适密度:

同批断奶的仔猪年龄差异不要超过一周,最好是一窝一栏,以

减少不同免疫状态的仔猪之间的相互传染。

7.2.3

每日进行健康检查,重点检查粪便形状、食欲、皮肤颜色、咳嗽等。

7.2.4

用水管理

要提供充足、清洁、适温的饮用水,饮水器要便于仔猪接近,安装高度最好能随仔猪生

长而调整,合适的安装高度为与仔猪肩部持平或稍高。

7.2.5

保育转入当天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加四环素,来控制支原体及其他细菌性疾病,保育

临近结束前二天至转群后三天在饲料中添加

10%氟苯尼考1kg/吨,连续使用5天,以控制呼

吸道与消化道疾病。

7.2.6

保育阶段仔猪应注意的问题:

7.2.6.1

调整环境条件,改善饲养管理,猪栏切勿阴冷潮湿,防止日温差变动超过

4度。

7.2.6.2

断奶前加强补料,保证断奶前采食

100g以上/头.日。

7.2.6.3

断奶后继续使用教槽料人工乳料至

10kg体重或36日龄逐步更换为保育料,少喂勤

添。

7.2.6.4

及时采用对症治疗防止脱水,电解质不平衡造成的损失,一般通过静脉注射补充生

理盐水、有效抗生素等或口服补液盐配制的饮用水。

7.3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7.3.1

按照猪的生长规律,一般建议

70kg前充分饲喂,70kg后适当限食。

猪品种很好的外

贸猪场可在

75kg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