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609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docx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春节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2、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表现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作表现力。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门神故事导入

1、猜图激发兴趣。

2、引出课题:

春节到——画门神

3、看视频短片,了解门神故事,分析门神的特征。

二、门神画怎样来表达辟邪祈福的寓意呢?

1、神态、服饰、色彩、构图四个方面来寻找。

2、分组汇报探讨结果,教师补充总结。

(1)神态组:

门神表情图、门神整体图、不同兵器图

总结:

神态威严

拿出兵器道具,请学生扮演门神,模仿表情动作。

(2)服饰组:

解析衣饰结构和特征。

出示普通战衣和门神服饰对比,找出不同之处。

(3)色彩组:

出示着色门神画,哪些颜色最多,搭配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4)构图组:

分别出示古代人物画和其他年画与门神对比,说说构图特色。

3、小结:

总的来说,门神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驱鬼祈福的寓意。

4、反馈:

出示三幅图片,辨别真假门神画,反馈学生对门神特征的理解。

三、探索门神画法

1、画人物初形,直接出示初形图。

2、师示范画表情、服饰结构,生添加花纹。

3、学生说说配色方案,教具呈现配色后的效果。

四、学生创作展评

1、提出作业要求:

参照传统门神画,画一位喜欢门神。

2、练习作业,播放新年音乐。

作业点评。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1、师结合视频《老鼠嫁女》讲述其中的故事。

2、引导欣赏杨柳青、桃花坞、朱仙镇、杨家埠等地年画,并简介年画。

年画始于上节课学的“门神画”,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民间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

3、揭示课题:

画年画

二、探究方法

1、引导了解年画题材。

2、认识理解年画吉祥寓意的表达。

3、综合检测形象选择与寓意表达。

4、讨论年画的装饰性。

5、引导对比欣赏黑白和有色彩的年画《五子夺魁》,分析年画色彩的特点。

三、创作体验

提出学生活动:

欣赏年画作品,画一幅表达吉祥寓意与美好祝愿的年画。

四、作品评议,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第二课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

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教学过程

一、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

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

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

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

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

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

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

是在窗子上的。

师:

孩子们,这不是玻璃。

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

没有!

这是玻璃幕墙。

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

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

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生:

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

是呀!

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

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师:

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勺子上你的脸变了吗?

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

脸变得鼓起来了。

生:

眼睛和嘴巴变大了。

师:

大家知道这叫什么吗?

这就是凸面镜,我们的哈哈镜就是照这个原理制作的。

举起你面前的凸面镜或者小勺子,举得稍高一些,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生回答的同时,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板画。

让同学们评价观察到的和老师画的是否一样。

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

师:

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生:

我的眼睛变得特别大,所以,我突出了这个特点。

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生: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

师:

对,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

(完成板书)

5、巩固训练:

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

作业要求:

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集体评价。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2、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教学重点:

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学具:

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感受黑白画

1、猜谜导入:

(谜底:

螃蟹)

2、了解螃蟹的形态、特点,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螃蟹,重点欣赏装饰画螃蟹,感受其美感。

3、导出课题: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黑白画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运用了变化丰富的点、线、面来组织的,所以看上去显得那么丰富。

你们知道这种独特的黑白色彩的画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黑白画

1、出示范画:

请大家仔细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花纹,找出画面当中黑、白、灰的变化方法。

2、得出结论:

点、线、面的疏密变化、排列搭配,形成画面不同的黑白灰效果。

三、探究黑白画

1、探究黑、白、灰的效果:

黑、白、灰是黑白画的三大要素,黑、白、灰是怎样表现的呢?

我们来看,白纸就是白,黑就是涂黑。

(1)探究点的组织方式:

主要有大小、疏密等组织方式。

(2)探究线的组织方式:

(教师演示画一组线的排列)

提问:

现在看到的是黑还是白呢?

都不是,是灰的。

组织方式主要有:

直线、曲线、折线进行横、竖、斜等组织变化。

(3)探究面的组织方式

画的黑白是怎样表现的?

线相连成形,然后留白或涂黑,就变成黑白效果了。

2、探究黑白画步骤

(1)学生试说黑白画的步骤,教师补充,板书。

构思——勾线起稿——分块——填充组织

(2)教师示范

分块要求:

按事物的大致结构分块。

组合要求:

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3)学生参与尝试:

请一名同学将老师未完成的示范画完成。

找出学生添画出现的问题,修改。

四、创作黑白画

1、提出作业要求:

选择你喜欢的内容画出外形(可对物体造型进行夸张、变形),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织来处理画面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独特的黑白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讲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

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季节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提问:

现在是什么季节?

出示课题:

《春天来啦》。

2、引导思考。

(1)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二、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三、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整体倾向;

(2)表现方法。

五、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六、延伸部分。

1、提问:

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教学反思:

第四课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难点: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

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

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

分组考察校园。

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

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

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