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简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5979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减灾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防灾减灾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防灾减灾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防灾减灾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防灾减灾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灾减灾简报.docx

《防灾减灾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简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灾减灾简报.docx

防灾减灾简报

防灾减灾简报

1.防灾减灾手抄报内容

1.地震逃生最忌慌不择路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镇静自若的态度,要避免惊慌。

在唐山地震874位幸存者中的调查发现:

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这时应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抉择。

假如你在平房,应当充分利用12秒时间跑出屋外,来不及跑的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开间小、有支撑、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比如洗手间、厕所等,切忌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避震时身体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好抓住坚固的物体,如桌腿、下水管等,也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同时要保护头颈、眼睛,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店、影剧院、教室等场所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如椅子等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记住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以免发生爆炸危险。

在室外应选择安全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避免地震砸伤。

2.地震的预防·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

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3.如何逃生·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4.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5.地震诗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2.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性社会越发达,经济越发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越显得重要。

人类的繁荣与灾害共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灾害带来的损失增长同步。

多次的地震灾害可以充分证明,灾害造成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地震事件发生之后一时的、被动的、消极的救灾活动,转变为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

而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的养成则是依靠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和提高,这就需要大量的、深入的、持久的、广泛的防震减灾的宣传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

我们说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社会意义1、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增强公众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

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着眼点,一是稳定,二是安全。

地震可能没发生,但稳定问题是照样会碰到的,在很多地方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让公众有防震减灾知识,知道有关地震预报的法规规定,具备一定的应急对策,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增强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发生震时不会心慌意乱,尽快做出反应,从而减轻损失,把社会稳定下来。

2、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创建生存和安全的空间环境。

从生存和安全的角度看,防震减灾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人类文明要发展,生活要改善,首先要保证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防震减灾知识就是给人们提供保护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3、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够增强抗震救灾的能力。

4、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可以增强短期、临震预报的监测能力。

掌握了地震科普知识的广大群众,可以通过感官直接得知某些短期、临震宏观前兆现象,并将其及时地报告给有关地震部门加以汇总,连同其他前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就有可能为临震预报的决断提供有价值的根据。

这里有两点值得充分考虑:

①宏观前兆是沿活动构造带的某些“敏感点”出露,分布极不均匀,是一种自然分布,靠有限的、不均匀的观测点不能奏效,只有靠随机分布的群众才有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宏观前兆:

②短期宏观前兆信息传递必须迅速及时才有效果,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前一至三个月内短临宏观前兆大量出现,震前几天内有异常高峰,然而唐山地震之前几小时至一二天内才出现丰富的宏观前兆。

这种复杂情况提醒人们,要立足于象唐山地震前那种极短极突然的宏观前兆的捕捉,才不会坐失良机。

宁可不震,不可不防,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6、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平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防止地震谣传。

受历次地震灾害影响而产生的恐震心理,使人们缺乏分辨能力,对地震谣传易笃信不疑,上当受骗。

7、通过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有利于地震科学的发展。

地震知识在不同层次科技人员中普及后,可以开拓专业人员的思想,扩大视野,陶冶情操;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通过宣传媒介传递到专业人员手中,对地震科学有很强的补充作用,同时广大群众是信息反馈的良好传媒。

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可以激励中小学生及社会上有志之士投身于地震科学的行列中来,使致力于人类公益事业的地震队伍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3.防灾减灾从我做起演讲稿

防灾减灾日讲话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

一、生命的安全在于防灾减灾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一、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二、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三、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国家减灾委决定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其中5月6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2009年5月12日是我们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

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

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

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

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

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

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

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片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师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

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死亡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以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每一颗心要在流血、颤抖、哭泣过后深思警醒,每一个人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人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

因此,在第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我请同学们平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⑴、要注意运动安全。

运动时尽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使用体育运动器械,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⑵、要注意交通安全。

乘公共汽车要相互礼让,做到文明乘车。

骑自行车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要拿生命安全开玩笑。

⑶、要注意食品安全。

不要买吃过期的、变质的、不卫生的食品,尽量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

吃饭喝水都要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

⑷、要注意游泳安全。

不要随便到江河湖海游泳,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心理的健康在于心动行动学校把5月份定为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是“关爱心灵,用心沟通”;倡导的理念是“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努力构建和谐心灵和谐校园”;开展的活。

4.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越发达,经济越发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越显得重要。

人类的繁荣与灾害共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灾害带来的损失增长同步。

多次的地震灾害可以充分证明,灾害造成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地震事件发生之后一时的、被动的、消极的救灾活动,转变为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

而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的养成则是依靠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和提高,这就需要大量的、深入的、持久的、广泛的防震减灾的宣传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

我们说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社会意义

1、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增强公众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

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着眼点,一是稳定,二是安全。

地震可能没发生,但稳定问题是照样会碰到的,在很多地方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让公众有防震减灾知识,知道有关地震预报的法规规定,具备一定的应急对策,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增强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发生震时不会心慌意乱,尽快做出反应,从而减轻损失,把社会稳定下来。

2、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创建生存和安全的空间环境。

从生存和安全的角度看,防震减灾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人类文明要发展,生活要改善,首先要保证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防震减灾知识就是给人们提供保护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3、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够增强抗震救灾的能力。

4、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可以增强短期、临震预报的监测能力。

掌握了地震科普知识的广大群众,可以通过感官直接得知某些短期、临震宏观前兆现象,并将其及时地报告给有关地震部门加以汇总,连同其他前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就有可能为临震预报的决断提供有价值的根据。

这里有两点值得充分考虑:

①宏观前兆是沿活动构造带的某些“敏感点”出露,分布极不均匀,是一种自然分布,靠有限的、不均匀的观测点不能奏效,只有靠随机分布的群众才有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宏观前兆:

②短期宏观前兆信息传递必须迅速及时才有效果,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前一至三个月内短临宏观前兆大量出现,震前几天内有异常高峰,然而唐山地震之前几小时至一二天内才出现丰富的宏观前兆。

这种复杂情况提醒人们,要立足于象唐山地震前那种极短极突然的宏观前兆的捕捉,才不会坐失良机。

宁可不震,不可不防,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6、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平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防止地震谣传。

受历次地震灾害影响而产生的恐震心理,使人们缺乏分辨能力,对地震谣传易笃信不疑,上当受骗。

7、通过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有利于地震科学的发展。

地震知识在不同层次科技人员中普及后,可以开拓专业人员的思想,扩大视野,陶冶情操;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通过宣传媒介传递到专业人员手中,对地震科学有很强的补充作用,同时广大群众是信息反馈的良好传媒。

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可以激励中小学生及社会上有志之士投身于地震科学的行列中来,使致力于人类公益事业的地震队伍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5.防灾减灾宣传讲稿

一、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研究探索防灾减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近年来,防灾减灾工作已逐步成为衡量政府文明和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指出:

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省委、省政府也历来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

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而做好企业的防灾减灾工作,则是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过去的2008年,从世界范围看,可谓多灾多难。

1、全球自然灾害损失2008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达2000亿美元,08年是自然灾害最具有毁灭性的一年,全球死亡人数达22万以上,损失数额达2000亿美元(合1405亿欧元),2007年为820亿美元。

亚洲是付出人类生命最惨痛的,今年5月初缅甸的热带风暴“纳尔吉斯”造成近85000人死亡,其中54000人失踪,但总损失金额只为40亿美元。

而中国5月份在四川地区发生的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70000,物质损失达850亿美元。

2、中国自然灾害损失我国08年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同比增473.3%。

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08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88928人死亡和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元,比2007年增加473.3%。

3、山东省自然灾害损失据省民政厅发布的2008年山东省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显示,08年我省各类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15.53万人,因灾死亡10人,失踪5人,转移安置9.2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14.03千公顷,成灾面积664.21千公顷,绝收面积86.61千公顷;倒塌房屋1.08万间,损坏房屋3.33万;直接经济损失52.6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6.21亿元。

以上事例表明,灾害所引发的各种突发性事件的不断增加,对政府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效防御并减轻灾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提高企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强调企业的安全效益,强化政府和企业处置紧急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救灾实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建设“平安山东”过程中,加强研究探索防灾减灾工作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思路,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加强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认识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企业防灾减灾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各企业也分别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开展灾害区划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编制应急预案是做好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各类事故应急救援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应当说,通过制定应急预案,能够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生产工艺上存在的缺陷,能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存在隐患的排查和对内管理的改进。

从我本人多年从事地震工作的理解,无论什么灾害,有备才能无患。

有的同志讲,“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

“最好的预案,也比没有预案好”这句话都形象的说明了预案的重要性。

另外,预案制定后也不要束之高阁,还要加强对预案的演练,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并根据演练和应急实践,及时修订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分工、流程的合理性。

(二)建立灾害事故预警体系是做好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气象、地震部门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效益巨大。

从实践上来看,实时监测生产流程和技术设备的运转情况,一旦出现预警信号,能够立即处置进入应急状态,可以避免和减少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也就是说,灾害预警体系是不可少的。

(三)加强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减少灾害的重要途径。

在企业迅速成长的过程中,风险也在迅速增长。

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必须注重培养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这样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灾害损失。

此外还应当加强预案的宣传和应急救援教育,面向全社会,大力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

大力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健全企业灾害保险和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机制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措施。

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生产的风险也在增大。

建立稳定的、现代化的安全生产运行机制,除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外,还应着力加强建立健全企业灾害保险和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机制,创造安全生产环境,焕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进一步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确保企业安全高效运行。

只有战胜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

减轻灾害,就是发展!

“减负等与加正”。

给你整理了好长时间,满意请加分。

6.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安全校园》的演讲稿

今年的3月30日为全国第十四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30日-4月5日为第十四个“安全教育周”。

今年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是“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连日来,我市各地有关部门开展了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连日来,铅山、弋阳森林公安的民警走进校园,他们结合清明前后森林火灾高发的现状,通过开展主题

班会、办黑板报、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等形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

同时利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森林防火工作延伸到家庭,宣传到家长,营造一个“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氛围。

弋阳县教育部门还邀请鹰潭铁路公安处、上饶车务段和弋阳车站派出所部分民警联合开展学生铁路路外安全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铁路运输安全教育挂图、散发铁路安全基本常识等,让师生们更好的掌握铁路路外安全必备知识,进一步增强维护铁路畅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自身安全的意识。

广丰县公安交警大队的民警深入到各学校,将宣传画板摆放到校园展出,以典型的事故案例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春夏雷雨天气时常发生,余干各中小学校把防雷知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增强了学生们防雷常识。

此外,鄱阳、万年、婺源、德兴、玉山等地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今年的3月30日为全国第十四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30日-4月5日为第十四个“安全教育周”。

今年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是“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连日来,我市各地有关部门开展了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连日来,铅山、弋阳森林公安的民警走进校园,他们结合清明前后森林火灾高发的现状,通过开展主题

班会、办黑板报、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等形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

同时利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森林防火工作延伸到家庭,宣传到家长,营造一个“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氛围。

弋阳县教育部门还邀请鹰潭铁路公安处、上饶车务段和弋阳车站派出所部分民警联合开展学生铁路路外安全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铁路运输安全教育挂图、散发铁路安全基本常识等,让师生们更好的掌握铁路路外安全必备知识,进一步增强维护铁路畅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自身安全的意识。

广丰县公安交警大队的民警深入到各学校,将宣传画板摆放到校园展出,以典型的事故案例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春夏雷雨天气时常发生,余干各中小学校把防雷知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增强了学生们防雷常识。

此外,鄱阳、万年、婺源、德兴、玉山等地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今年的3月30日为全国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