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542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 

1急救护理学:

是以现代医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诊分诊:

是指快速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的过程。

 3发热:

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由致热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

 

4抽搐:

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临床上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5咯血:

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6心肺脑复苏:

是指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和保护与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是临床医学尤其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灾难医学:

是一门涉及急救医学,创伤外科学,危重病医学,卫生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还涉及如地震学,气象学,军事学等有关学科,是一门与急救医学密切相而又有显著区别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8休克:

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降低和机体真毛细血管网内严重灌注衰竭为特征,并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9连枷胸:

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塌陷,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塌陷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

 

10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以电解质的丧失为主。

与失水相比,电解质的丧失较多,因而细胞 渗透压低于正常。

 

11烧伤:

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为烧伤。

狭义的烧伤是指热液或蒸汽导致的热烧伤。

 

12中毒:

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导致肌体组织、器官发生器质性损害或功能障碍的全身疾病13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造成机体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1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性地出现两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功能性障碍或衰竭,即急性病人因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而无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症。

 

15环甲膜穿刺:

是当危及生命的气体梗阻出现时,使用针头紧急从环甲膜穿刺气道的技术。

 16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

 

17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

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18热衰竭:

由于大量出汗,同是人体内对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

 

19院前急救:

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呼救、现场初步复苏、途中监护和安全运送。

 

20医院急诊科:

是接收、处理日常急诊就诊,以及对院外转送的急诊危重病人进行院内救治的重要场所。

 

21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是以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收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之一。

 

2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是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3院前急救:

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24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

是指“120”受理电话,出动救护车,现场急救,途中监护下合理转送分流。

 

25急救半径:

是指急救单位执行院外急救服务所覆盖的区域半径,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位能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一,理想的急救半径是5~7公里。

 

26反应时间:

是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理想的是4~5分钟。

 

27分诊: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分类,是急救部门根据病人的分类和分级来决定医疗优先秩序的一种方法。

其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

 28稽留热:

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

 

29弛张热:

是指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常超过1℃,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

 

30间歇热:

是指体温突然上升后持续几小时又突然下降至正常,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31抽搐:

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临床上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32昏迷:

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是高级神经活动高度抑制的表现。

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33腹痛: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34发热:

当舌下温度高于37.5℃,腋下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

 

35心肺脑复苏(CPCR):

是指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和保护与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是临床医学尤其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6心脏性猝死:

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死亡,在瞬间发生或在产生症状后一小时内发生,病人可以有或没有已知存在的心脏疾病,但死亡的发生或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必须是不可预知的。

 

37心脏骤停:

任何病人因心脏病或者非心脏病的其他原因,在未能预计的时刻,心脏突然停止排血,称之为心脏骤停。

 

38脑复苏:

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为减轻心脏骤停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治疗,以达到部分或全部恢复脑组织的功能即称为脑复苏。

 

39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当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法维持有效灌注,即不能产生脉搏时,称为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40高级生命支持(ACLS):

是在基础生命支持(BLS)的前提下,对心脏骤停或濒停的病人实施的生命支持技术。

 

41延续生命支持:

或后期复苏,是指针对原发病或复苏并发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纠正低血压/休克、纠正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防治肾衰竭、改善心肺功能和系统灌注,尤其是脑的灌注,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42基础生命支持:

最主要的步骤为A、B、C、D,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的建立以及对室颤与无脉性室速病人实施除颤。

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心肺复苏,它贯穿于心脏生命支持的全过程,是急诊心脏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复苏成功的关键步骤。

43灾难医学:

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涉及急救医学、创伤外科学、危重病医学、卫生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还涉及如地震学、气象学、军事学等有关学科,是一门与急救医学密切相关而又有显著区别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44灾难救援医学:

是一门需要由政府主导发展、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强的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以灾难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为基础,涉及社会学、管理学、工程学、通讯、运输、建筑和消防等多门学科。

 

45灾难救援护理:

指应用灾难护理学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在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的基础上,为减轻灾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护理相关活动。

 

46低血容量性休克:

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47过敏性休克:

是指外界一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累及多脏器的症候群。

 

48心源性休克:

是由于严重的心脏泵功能障碍,心排出量急剧降低,不能满足器官和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严重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49休克:

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降低和机体真毛细血管网内严重竭为特征,并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50水中毒:

细胞外液低渗,水分过多,超过机体特别是肾脏代偿的能力,导致细胞内水过多(细胞内水肿)并产生一系列症状者称为水中毒。

 

51低钙血症:

血清钙浓度<2.2mmo1/L(9mg/d1)或离子钙<1.1mmo1/L(4.2mg/d1)称为低钙血症。

 

52高钙血症:

血清钙浓度>2.6mmo1/L(10.5mg/d1),或离子钙升高>1.2mmo1/L(4.8mg/d1)称为高钙血症。

确诊前应先除外由高蛋白血症引起的假性高钙血症。

 

53代谢性酸中毒:

是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按不同的AG值,可分为高AG正常氯型及正常AG(阴离子间隙)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

 

54代谢性碱中毒:

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者从体外进入碱过多的临床情况,主要生化表现为血HCO3-过高,PaCO2增高。

临床上常伴有血钾过低,部分可伴有高血压。

 

55呼吸性酸中毒:

是指原发性PaCO2升高导致pH下降的临床情况。

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分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56呼吸性碱中毒:

是指由于肺通气过度使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情况,分为急性及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两大类。

急性者,PaCO2每下降10mmHg(1.3kPa),HCO3下降约2mmo1/L;慢性时,HCO3-下降为4~5mmo1/L。

 57复合伤: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致伤因子引起的损伤称复合伤,典型的有爆炸伤,可由热力、化学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等导致病人损伤。

 

58黄金一小时:

创伤发生后,早期、正确的处理最为关键,伤后开始至伤后一小时以内的时间被称为“黄金一小时”,它是以伤后在院前、院内抢救的连续性为基础,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时间。

 

59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严重多发伤会直接引起机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这种原发性损伤被称为第一次打击。

在此期间进行手术干预,即构成“第二次打击”。

伤员体内免疫反应出现负反馈,抗炎反应系统随之增强,被称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60连枷胸:

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塌陷,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塌陷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

61大量血胸:

积血量在1500毫升以上,病人表现有较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休克症状,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呼吸困难、脉搏细数和血压下降等。

查体可见伤侧呼吸运动明显减弱,肋间隙变平,胸壁饱满,气管移向对侧。

叩诊为浊实音。

呼吸音明显减弱以至消失。

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超过肺门平面甚至全血胸。

 

62多发性创伤:

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危及生命。

 

63急性中毒:

是指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可引起中毒,起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如不积极抢救治疗,可危及生命。

 

64反跳现象:

部分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者在中毒症状明显好转后数日至一周内可发生病情的急剧恶化,常因突发肺水肿、心力衰竭、脑水肿或呼吸停止而死亡,称为反跳现象。

 65中间综合征:

少数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迟发性神经损害出现前,突然出现以呼吸肌麻痹为主的症状群,称为中间综合征。

 

66心力衰竭:

是指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67缺血性脑卒中:

是指因脑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脑功能缺损的相应临床症状,占脑卒中的60%~70%,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68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或胃一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主要表现为呕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