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5006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docx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

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

本文以作者对北美各主要城市建设的考察为内容,阐述了全球城市在功能转型的大背景下,景观成为城市演变媒介的趋势,并以迈柏近几年滨水建设实践的经验为基础,提出了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

本文以作者对北美各主要城市建设的考察为内容,阐述了全球城市在功能转型的大背景下,景观成为城市演变媒介的趋势,并以迈柏近几年滨水建设实践的经验为基础,提出了滨水景观营造的九项原则。

滨水景观带–城市公共生活的核心

很多城市依水而建,其滨水空间往往是城市形象和市民公共生活的核心。

然而,一个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经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往往受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政府领导力的影响。

因而,提供一个弹性框架,并将涉及滨水景观营造的重要价值和原则考虑其中,成为我们工作的关键。

这些原则,一方面构成了最佳的规划设计实践,另一方面描述了迈向高度宜居的城市滨水环境所必要的品质。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08年,纽约制定的一个可持续的滨水区规划–《纽约滨水区综合规划2020》,它是对纽约长期以来只注重滨水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造成滨水环境恶化现象的大胆反思,提出滨水区应该是对公众开放,适宜人们生活和休闲的地方。

在该规划的引导下,纽约的滨水带得到了全新的改造与更新。

多伦多的滨水带也经历了从工业化的生产岸线到休闲化公共景观带的转变过程。

自2000年以来,多伦多对其长达数十公里的岸线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并陆续得以建设,使得城市滨水带逐渐成为市民活动的中心。

景观作为城市演变的媒介

传统的城市化,是以建筑与城市格网为主导的城市化。

如今,城市在经过了快速的城市化之后,显示出了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种种城市病。

北美的城市在陆陆续续地经历了郊区化及去中心化潮流之后,有迹象表明城市再一次赢得了胜利。

近年来北美各大城市显示出了进一步的复兴,人群得以回流。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后工业化及休闲经济发展需求的背景下,景观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建筑与规划,成为城市演变的驱动力与媒介。

原则一:

融合城市

与城市紧密相联,将城市带向水线性滨水开放空间是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纽带,它只有与城市紧密相连,才能起到融合城市的作用。

在可达性上,它应该将城市的车行交通干扰最小,从而与周边城市地块能方便对接,延续城市的肌理。

在功能上它的活动与项目设置应该与城市的功能使用相呼应;在特色上,它应该能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互相共生。

与城市在空间肌理,交通可达,功能使用及历史文脉上紧密相连,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滨水空间,才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活力之源,市民日常生活的客厅。

主要策略包括:

1.交通的快速可达。

它应该将城市对滨河的车行交通干扰最小化,从而使滨水空间与周边城市地块能方便对接,实现市民便利到达。

2.城市肌理的延续。

滨河空间不应该成为孤立的线性空间,需要实现城市肌理的最大化融合,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3.功能使用的对应。

滨河公园的活动与项目设置只有与城市的功能使用相呼应,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人群。

4.历史文脉的传承。

公园是城市文化与地域精神的重要载体,它应该能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互相共生。

原则二:

构建绿道

低碳出行,线形公共开放空间的优势在城市高度拥挤,交通严重堵塞的大城市病的背景下,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一个重要选择。

而另一方面,休闲经济的到来,使得自行车这一运动休闲方式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潮流。

绿道系统的构建,继片面追求绿化率和城市形象之后,开始成为各大城市新的打造目标。

它将致力于将城市公共空间以慢型交通的方式进行串联,它不再是纯粹的交通功能,而逐渐成为城市休闲、健康养生的重要方式。

利用城市的河道、废弃的铁路等交通通道,构建网络化绿道体系成为各个城市追求的目标。

主要策略包括:

1.构建滨水空间的连贯性,实现区域化串联。

城市的滨水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占用,是很多城市的历史性问题。

怎样把支离破碎的滨水空间进行串联,是我们需要做的首要工作。

2.建立与滨河路,防洪堤等线性基础设施的融合。

河流作为城市景观资源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安全边界与交通通道。

将绿道的绿色交通及休闲功能与城市的安全交通体系的协调考虑是重要的前提。

3.实现三慢系统与景观空间的融合。

三慢系统不应该成为滨水线性公园的干扰,而应该成为景观展开的序列与骨架。

4.促进自行车休闲化生活方式的回归。

倡导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户外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升。

原则三:

丰富岸线

多样化的岸线处理,亲水性与防洪需求的平衡河流及水体空间往往伴随着季节性的水位变化,这涉及到水利部门对防洪堤及抢险通道的设置。

而正是这些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的工程化处理的单一线性堤岸,往往成了景观设计障碍。

因此,如何处理防洪需求,进行策略性的岸线改造,往往关系着项目的成败。

形成一系列连贯的平台,亲水性、生态化或结合建筑的岸线是项目需要考虑的重点。

主要策略包括:

1.提供连续平台。

考虑游人亲水的本能,沿水体形成连续的景观观赏平台步道。

2.提升亲水性。

将洪水需求的高差问题,分不同的台阶解决,让人能充分地接近水。

3.生态化岸线。

打破传统的工程化岸线,以生态湿地、抛石、草坡等处理,变生硬的岸线为生态的岸线。

4.建筑化融合高差。

结合建筑的处理,解决高差问题,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商业服务空间。

原则四:

提供活动

设置参与性、体验性活动提升人气公园不应该仅仅是视觉性的形象景观或是消极的绿化空间,它也应该是城市积极性功能空间。

它应该成为城市的客厅和市民休闲的后花园。

社区服务、休闲健身设施不应该成为主题性的配置,而应该是具有一定服务半径的公园标配。

因此,公园的规划设计总是以市民的功能使用为出发点,提供真正满足市民休闲使用的场所。

这些设施让公园成为名副其实的休闲目的地,吸引人气,又为社区提供了功能性的服务。

公园节庆性活动的组织又将提升了市民的休闲场所。

主要策略包括:

1.社区性活动设施。

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球场类设施,以及儿童游乐场,健身场等应该成为周边社区,在一定服务半径就能到达的标配。

2主题性场地设置。

极限滑板,人工沙滩,人工溜冰场等参与性活动场地,社区儿童菜园,采摘园,观赏园等体验性花园,以及如旋转木马,滑车等游乐性设施将成为公园的特色空间。

3.庆典性场地。

多功能大草坪,户外大剧场等大型空间为集庆性活动提供了条件。

4.活动的组织及运营。

季节性组织公园的活动是保持公园的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公园维护的重点。

原则五:

空间序列感

多元的空间体验,序列感以滨水空间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游客的行进体验为主线,形成连贯的空间序列。

能利用慢行交通体系,结合各区段丰富的活动设计及岸线的组合,实现各区段空间的开合、材料的对比、季相景观的变化等,从而为游客提供不同的空间体验及城市意向。

(图9)

主要策略包括:

1.空间开合;是以游客行进体验为展开面,讲究空间的开合变化来体现强烈的序列感。

2.季相变化;是以不同季节的植物变化和空间效果的差异效果的把握,来提升观赏体验。

3.材料对比;不同的材料的对比与变化表现了强烈的空间特质,及对本地地质地貌的表达。

4.植物空间层次化;对乔灌草不同植物层次的理解及与空间的表达,体现了丰富的空间体验效果。

原则六:

材料生态化

可持续,低成本,生态化在公园建设一方面需要大量投入,另一方面后期往往还要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进行维护与管理。

因此,如何选择低成本、可持续的材料,实现生态化环境的营造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里包括本地植物材料的应用,低维护植被材料的提倡;硬质上少用石材贴面,更多艺术化利用混凝土及素土。

同时避免大尺度的水景设计,倡导自然石块的利用与布置。

(图10)

主要策略包括:

1.植物材料的多层次选择。

植物以选择以低维护的本土植物为主,大草坪主导空间,多层次的生态性植物配置减少维护。

2.铺装的可持续性。

少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花岗岩,铺装以混凝土与砖为主导,局部采用素土铺装强调多样化。

3.水体运用。

尽量少做大体量的水体,水景以小为美,参与式,体验式为特色。

4.石头。

采用来自本地的大体量的整石,模拟自然状态,提供一个自然休闲的环境。

原则七:

家具人性化

充分考虑游客的使用与行为方式座椅与条凳等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游客使用,充分考虑多样化使用、整体景观及铺装一体化的可能性,以及考虑足够大的尺度和艺术化处理。

(图11)

主要策略包括:

1.多样化使用。

让各景观元素赋予使用功能,使之具备多样化用途。

2.景观一体化。

景观元素与铺装,植物等景观环境一体化成为整体。

3.大尺度。

超常规的体量与尺度让户外家具更具艺术性与人性化。

4.艺术化。

让功能性的景观元素具有了艺术化小品的功能。

原则八:

公园建筑

商业服务配套建筑给公园带来活力公园不应该是孤立的存在,它应该与城市融为一体。

商业性建筑将为公园带来消费的人群,为公园带来人气与活力。

一方面,它作为公园游憩活动的配套,为游客提供休闲服务;另一方面,主题性商业消费空间往往也构成了公园的重要吸引物,既提升了公园人气,同时良好设计的建筑本身作为景观元素也提升了公园的景观多样性。

(图12)

主要策略包括:

1.提供公园休闲服务。

服务建筑本身也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主题性商业空间。

适当的消费空间赋予了场地特性,也提升了人气。

3.作为景观构筑物与观赏物。

将建筑与景观构筑物的功能合二为一。

原则九:

文化艺术

文化和艺术,公园的点睛之笔对本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展示,往往能提升公园的独特性,而对艺术性作品的引入往往能带给该公园特有的气质与影响,包括融入景观设计语言的理念、历史事件的展示、艺术化作品的再创造等等。

(图13)

主要策略包括:

1.地域文化的传承。

通过景观的方式对当地城市精神的表达与延续。

2.历史事件的展示。

对城市重要历史片段以不同的景观手段进行表达。

3.艺术性作品的引入。

以全新的创造对城市文化与精神的进一步诠释。

作者简介:

余畅

加拿大迈柏规划设计事务所执行总监

哈佛大学城市设计硕士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景观)硕士

高级工程师、美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余畅先生作为一城市设计师与景观设计师,在亚洲和美国拥有十余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经验。

他擅长在项目复杂的环境背景中塑造成功的城市意向,在有限的空间框架内充分展现创作设计的无限魅力。

其丰富的专业经验与跨学科团队的合作,在十余个城市为业主提供一站式整合性解决方案,为决策者提出明智愿景与发展策略,并在这些城市获得广泛认可与成功。

这些项目包括为上海、宁波、无锡等长三角发达地区城市,在其滨水带更新的过程中,营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包括了对襄阳、漳州等二三线城市,在其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构建未来的城市绿心格局;也包括了对呼伦贝尔这样的内陆城市,通过对其主要城市河道与生态绿地的建设与改造,整体提升了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

这些项目都是以景观为载体,融合城市空间、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影响乃至主导了这些城市未来发展格局的演变。

编者记:

有人说沉寂已久的景观时代已经来临,在消弭了一段时日之后,景观转而承担起城市演变的重要角色。

不消说景观是市政统筹规划的一个方面,景观决策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它绝不是作为边角料参与其中,而是作为城市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媒介,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生活方式的改造中来。

滨水景观的塑造尤其与时下返璞归真的自然派相吻合,亲水、近水是一种向自然的寻根。

以上滨水景观的九大原则详实的阐述了景观如何让人、城市和自然达到契合,它影射出城市之于人的意义,自然之于人的意义。

除了功能性意义,还在于心理归属和认同。

这些是人为景观制造中需要思量的重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