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947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21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x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parametersr

【答案】A

exit

A.主程序B.子程序1C.子程序2D.子程序3

?

s

9.如果某记录的备注型字段标志显示为?

?

?

?

?

?

?

?

?

?

?

,则表明该字段不再为空。

A.内部联接B.左联接C.右联接D.完全联接

A.主索引B.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

A.LEFT("VisualFoxPro",6)与SUBSTR("VisualFoxPro",1,6)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_交叉线______线。

586B的标准线序是_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__。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1、“八事”主张

:

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

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

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

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

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

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有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他们的诗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崇尚“朦胧”与“含蓄”。

11、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主张把小说作为“游戏”与“消遣”的工具,其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12、学衡派:

是2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团体,因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反对新文化运动。

13、甲寅派;甲寅派是以章士钊为首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反对白话文学,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

14、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15、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等,出版会刊《

新诗歌》,是一个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16、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

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态。

17、“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18、京派:

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

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19、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亢德等。

20、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21、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指“9,18”以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激昂悲愤的笔触表现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故土的眷恋,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李辉英等人。

22、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3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强调

用“现代人的诗歌”来表现“现代的情绪”,代表作家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人。

23、新感觉派:

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会文学影响而形成于30年代的小说流派,用快节奏的笔触和五彩缤纷的色调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里的病态文明,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等。

24、心理分析派:

心理分析派是30年代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小说创作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较深层次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和性变态心理。

25、“文协”: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武汉,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6、孤岛文学:

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12月的四年零一个月的上海租界地区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文和戏剧创作上。

27、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创办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以自由体的形式来表现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等。

28、主观战斗精神: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胡风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而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拥抱现实”,“突入现实”,才能取得现实主义的胜利。

29、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出现于国统区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穆旦等,其创作达到了忠于时代与忠于艺术创造的较完美的融合,标志中国现代诗的成熟。

30、战国策派:

战国策是40年代国民党的文学派别,宣扬法西斯主义与“尚力政治”代表人物有陈铨等人。

31、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热潮,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其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就业、家庭等问题,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32、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热潮,是一些以“为人生”为目的的作家们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土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来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个封建的陈规陋俗。

代表作家有鲁彦、彭家煌、许杰等。

33、语丝文体:

语丝文体是指语丝社作家融合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的笔法,自筹新体,于“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慰藉、稳健持重的风度,在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上可谓一时重镇。

34、美文:

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35、小诗: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若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性,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36、零余者:

零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作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侵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由,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37、“三美”理论:

“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的美主要指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建筑的美主要指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钧齐。

38、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39、沉钟社:

20年代中期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的一个以青年作家为主的文学社团,是“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地最久的团体”(鲁迅语)。

代表作家有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他们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都有建树,其中以冯至的诗歌创作更有影响,其代表诗集主要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

□40、“汉园三诗人”:

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合著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歌的主张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

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思想和淡淡的忧伤,注重诗歌形象、情调、气氛的统一。

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

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戏剧性小说性处理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41、国防戏剧运动:

1936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大规模侵华、华北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上海文艺界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的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相应地也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

以市民、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戏剧运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大批戏剧工作者组成流动剧队,走向农村、内地和前线。

戏剧实行小型化和通俗化。

大多以抗日斗争为主题,也取材于历史剧和外国戏剧,在抗日反侵略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激励效果。

优秀剧目有:

《放下你的鞭子》、《赛金花》、《上海屋檐下》等大批作品。

□42、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43、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4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45、《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46、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47、“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

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48、“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

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49、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

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

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

50、后期浪漫派:

抗战时期以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

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

代表作有徐讦的《风潇潇》。

51、“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

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

虽多是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

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先声。

52、八不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

须言之有物。

二曰:

不摹仿古人。

三曰:

须讲求文法。

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

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

不用典。

七曰:

不讲对仗。

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53、三大主义: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54、双簧戏: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55、浅草社:

1922年在上海成立,1925年《浅草》停刊后,浅草社同仁和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鲁迅评价它“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

56、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

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

57、街头诗歌运动:

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

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58、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59、革命文学运动:

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0、抗战文艺运动:

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

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7、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

 得名于1928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探讨了新诗由反对旧形式转而形成新形式的转变。

当时的文坛新秀闻一多、徐志摩做了成功的尝试。

闻一多在《晨报副刊?

诗镌》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

“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诗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并显示了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

徐志摩在新诗的创作上深受英美诗的影响,《再别康桥》等诗篇充分体现了独有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

新月派诗人朱湘等的新诗创作也促进了新格律的发展。

 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

朦胧、含蓄、暗示。

无产阶级文学: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

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

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

  提示:

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

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提示:

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

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

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提示:

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

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

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

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提示:

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体,也是弱者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

就基本的性格构成来看,阿Q充满了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