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819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docx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

 

姓名张彬

专业2014年春季法学本科

学号1434001212895

入学时间2014年3月

指导老师吴成鹏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池州分校

 

[内容摘要][关键词]………………………………………

(2)

一、目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3)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3)

(一)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4)

(二)大学生犯罪具有规律性…………………………(4)

(三)大学生犯罪具有突发性…………………………(4)

(四)大学生犯罪具有智能性…………………………(5)

三、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5)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5)

(二)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5)

(三)大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人因素……………………

(5)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6)

四、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6)

(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6)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7)

(三)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7)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8)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

姓名:

张彬

学号:

1434001212895

【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下,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极大进步的同时,一个不得不令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的犯罪。

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趋势有所增长,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导致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剧变迁和社会机制以及个人机制的弱化、学校弊端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不良媒体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的犯罪情况多样复杂,因此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体制、改进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各方面综合出发,所以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其犯罪的原因、特点分析,从而寻求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措施以及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多样化;智能化;预防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

改革开放30多来,我国经济发展取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各种新思潮出现,冲击并重塑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无法正确辨别新文化思潮的好坏,导致其价值观沦陷,使一些大学生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研究与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犯罪问题,是全社会的职责,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

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剖析入手,谈谈自己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目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国家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肩负着传播现代文明的使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大多数学生的情绪都是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是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的有志青年。

然而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有少数学生因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扭曲而涉足违法犯罪,有些甚至演变成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主流的思想状态积极向上。

然而,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重不断上涨,从1965年的1%、文革期间的2.5%到近几年的17%,在校大学生犯罪人数占高校总人数的1.26%。

仅2003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平均每年上升120%。

而青少年犯罪又占社会刑事犯罪中的80%左右。

最近几年大学生暴力恶性犯罪出现在媒体上的频率也有趋高之势,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杭州大学生胡“飙车案”、李启铭的“校园撞人案”、药家鑫的“撞人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

这些数据和案例让人触目惊心,大学生犯罪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防控大学生犯罪,已成为摆在社会各方面前的新课题。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

随着大学生犯罪数量的增加,其犯罪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复杂化。

大学生犯罪涉及几乎全部犯罪种类,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放火罪、交通肇事罪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如金融诈骗罪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侵犯财产罪(盗窃罪、抢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如扰乱公共秩序罪)等

[1]。

无论从性别、学历、是否重点高校,还是从犯罪原因、犯罪目标上看,当代大学生犯罪案件是多样的。

(二)大学生犯罪具有规律性

虽然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但在时间、地点和对象上有一定规律性。

首先,时间规律性,学生在每个学期期末和开学初针对考试、奖学金评定、就业问题可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节日前后,感情问题;毕业或者临近假期各种吃喝风等造成的财力负担、酗酒闹事;夏季女大学生穿着暴露易引发性侵害行为、高温人躁易出现打架斗殴,等等。

另外,地点规律性,大学生犯罪主要集中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区域,以及大学生生活周边经常触及的地域范围。

再者,对象规律性,大学生犯罪的对象集中在身边同学、教室、亲人等,因为其人际关系相对单纯,常常因为一点矛盾产生心理问题,如报复、嫉妒等,因此容易给身边的人造成身心的伤害,而引发犯罪。

(三)大学生犯罪具有突发性

突发性犯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某些特定的事件所引起的突然的具有短促而强烈的情绪支配,超出了人的自我控制的范围而引起的犯罪行为[2]。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5岁之间,心理发育水平参差不齐,人生经验不够丰富,容易冲动走极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日常交往中常会因琐事争执,在不能很好解决矛盾时,矛盾方可能因一时失去理智而突然发作,引发悲剧。

(四)大学生犯罪具有智能性

智能性犯罪是指大学生运用高科技或者高科技产品进行的犯罪活动,使犯罪呈现智能性,且难以侦破,社会危害性很大。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推进,大学生接受更良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且其本身学习能力很强,思维敏捷。

一旦将高科技运用于犯罪,对社会金融、人身安全、知识产权等存在巨大威胁。

三、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研究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前我国许多学者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以前我们总是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方面去研究,却忽视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处具体社会环境的重视。

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摸清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就必须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形成环境及条件,去探索大学生犯罪的一般规律,以便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从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案例分析,造成大学生犯罪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同样也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文化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如不能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一些大学生当中,由于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错误的把金钱的多少作为唯一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在自己没有能力去满足的时候,就会迫使一部分大学生进行盗窃、抢劫、诈骗、从事卖淫等犯罪活动。

同时一些网站、图书、音像制品为了达到赚钱盈利的目的,传播一些宣扬暴力、淫秽色情方面等内容,这些低俗文化的传播会使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对大学生犯罪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高校重智育轻德育。

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学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却很少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既然大学校园后,高校仍然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

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法制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未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其次,学校管理不规范,制度存在漏洞,给大学生犯罪留有空间。

由于部分高校管理混乱,校纪校规不能得到真正执行,班主任或辅导员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对学生的一些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采取睁只眼的态度,未能有效地预防控制,最终使校纪校规成为摆设,从而使少数学生有恃无恐,逐步滑向犯罪边缘。

(三)大学生犯罪的个人因素

首先,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金钱观念、个人主义意识。

各种腐朽、堕落的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抵挡不住腐朽生活的诱惑不劳而获、贪图享乐,以致道德沦丧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身心发育不同步、易情绪化、自控力差。

由于大学生没有社会阅历,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方面还不成熟,因此自控力差,遇事易冲动。

再次,不能正确看待压力,存在心理障碍。

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就业、学业、人际交往等等各方面的压力,如不能正确的加以及时有效的疏导释放,往往会激发违法犯罪。

最后,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大学都有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但是有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理性思维能力。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培养对一个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出怎样的子女,形象的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为大学生犯罪埋下了隐患。

现在不少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品德培养,缺乏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家长自己不以身作则却责备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在孩子这边,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

各种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扭曲的心态,一旦进入大学校园远离父母,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刺激,极易产生偏激行为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犯罪固然与其法制观念有关,但从近年来的案例如马加爵案,上海复旦投毒案等案分析可知,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预防大学生犯罪,应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其中又应以心理健康教育育为主,首先,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针对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高校要经常开展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由心理学老师、教授组成的咨询平台,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大学生及时排出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其次,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多交朋友,多和朋友谈心,使自己的心理时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最后,引导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和友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两性关系,如果在大学生犯罪行为发生以前,心理咨询活动就积极介入将其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引向正轨,做到防微杜渐,那么,大学生必然能朝着正确道路健康成长。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重要补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要倡导学生多阅读。

学校要有导向性的向学生推荐图书,并把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纳入毕业考核,定期举行读书评优表彰活动,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第二,开展系统专题讲座。

如伦理道德、法律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做到全方位,不留死角的培养学生素质。

第三,开展各种咨询活动。

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整,形成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能经受住挫折和逆境的考验,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第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利用宣传栏、期刊、校广播、校报等宣传媒介,强化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高校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中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增强成长意识,同时也能减少因社会诱惑而发行的犯罪行为。

(三)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各地高校在针对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仍然显得很薄弱,在课程设置上,各高校虽然开设有法学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但针对性不强、内容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一般只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

特别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校方对学生的管理有所削弱,存在重专业知识轻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致使一些大学生在对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中迷失了方向。

首先,各高校应增设法制宣传栏,开办法制宣传刊物,增设法制宣传方面的校园广播等各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

其次,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定期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来校结合真实的大学生犯罪案例开展法律讲座,通过实案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大学生能懂法守法。

最后,学校要将法律学习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法律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比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于家庭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因此,家长要对家庭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责任,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良好的家庭教育功能。

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对跟孩子多沟通谈谈心,及时排除孩子不健康的心理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特殊群众,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犯罪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犯罪问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滋生大学生犯罪的土壤,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文松辉:

《大学生恶性犯罪事件频发 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人民网,2

013-03-09第1期。

【2】《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中国青年报-教科文,2012-03-22第1期。

【3】《法律对大学生网开一面 培养“犯罪精英”》,洪巧俊,北京娱乐信报,2013-04-01第1期。

【4】《大学生犯罪暂缓不起诉:

法律比学校更宽容》,张济,中国青年报,2013-04-04第1期。

【5】蔡亚峰:

《高校辅导员如何预防学生犯罪问题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期。

【6】杨震:

《我国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

【7】朱国仁: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过程与走向》,《高等教育学刊》,2013年第1期。

【8】吴先哲: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2期。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