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028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x

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读·书(12分)

1.剪纸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造型多样,常用来表达祝福。

请欣赏下面的剪纸作品,并用正楷字把其中表达祝福的成语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2分)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__!

(刘桢《赠从弟(其二)》)

(2)_月下飞天镜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老骥伏枥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4)巴东三峡巫峡长,__猿鸣三声泪沾裳__。

(郦道元《三峡》)

(5)最爱湖东行不足,__绿杨阴里白沙堤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__八方各异气__,千里殊风雨。

(曹植《梁甫行》)

(7)《记承天寺夜游》中写作者游承天寺原因的句子是:

__月色入户__,__欣然起行__。

(8)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景色,从而曲折表达自己清高品质的句子是:

__自康乐以来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

二、读·思(38分)

(一)

为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学校组织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活动。

【活动一:

文字中的自然风光】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

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

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

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

“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

”你沿着水去赏那亭台楼阁,时常会发出这样的自问:

怕这几百间建筑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3.一班同学分享了梁衡的经典散文《晋祠(节选)》。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运用排比、比喻,形象生动。

B.选文中加点的两个“绝”字意思相同。

C.选文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引用李白的诗句,表达对晋祠的水的赞叹,增添了文采。

【解析】两个“绝”字意思不同,“让人叫绝”的“绝”意思是独一无二的,“冉冉不绝”的“绝”的意思是断绝。

【活动二:

长征中的人文风光】

长征是什么?

毫无疑问,在二十一世纪回首长征,我们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寻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

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

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

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

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

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4.以上是二班同学分享的一段前言文字,这段前言出自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__长征__》,在书中,作者着力发展伟大的长征精神,认为__坚定的信仰__是长征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

(3分)

【活动三:

诗歌中的生命真谛】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5.三班同学朗诵了泰戈尔的诗作《生如夏花(节选)》。

这首诗是作者从自然中领悟的生命真谛,告诉我们:

生命要像夏季的花朵那般__绚烂夺目,努力去盛开__。

(2分)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带厨房的书店

埃里克原是一名厨师,因为手臂意外受伤留下残疾,不得不放弃喜欢的职业。

他在伦敦的一条街上开了一家专卖烹饪书籍的书店,可开业后顾客寥寥,生意冷清至极,没半年便濒临倒闭。

一天,埃里克正在书店里想着对策,突然挺高的一位顾客对她的同伴说:

“他们宣传这里的每一本书,都能把人带入美食殿堂,只要‘按图索骥’,就可以成为‘烹饪高手’……如果真是这样,那厨师还用学吗?

我不相信书中的菜谱有这么神奇。

听了顾客的话,埃里克才清楚书店生意不好的原因,原来顾客对店里的烹饪书籍都不感兴趣。

怎么才能取得顾客的信任呢?

埃里克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

他在书店里开办了一个“检验厨房”,聘请了一名“驻店大厨”,当着顾客的面,按照顾客感兴趣的菜谱,“按图索骥”地做出一道菜,供顾客亲自品尝,以检验所卖食谱上记载是否管用。

自推出“检验厨房”后,光临书店的顾客猛地多了起来,顾客选好一本烹饪书籍,从中任意挑选出一款菜谱,然后驻店大厨就会按照这款菜谱烹饪出一道菜。

如果顾客品尝后觉得味道还不错,就会买下这本烹饪书籍带走。

此举不但给摆在书架上的图书带来了生机,还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

如今,埃里克的“烹饪”书籍美名远扬,成了伦敦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许多人都会慕名前来,浏览美食剧集,品尝美味饭菜,然后再买些书籍带走。

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需要创新,一个好创意就这样让一家濒临倒闭的书店走出困境,起死回生。

6.埃里克的“烹饪”书店由濒临倒闭到美名远扬,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埃里克善于听取顾客的意见并进行思考,为打消顾客的顾虑,聘请大厨在店中按照菜谱做菜来检验书中食谱是否管用,这个创新之举让他取得了成功。

7.读了文章后,你一定会为埃里克的成功叫好,也会引起自己对成功的思考,请联系下面任意一则或几则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思考。

(不少于50个字)(10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

任何成功首先来源于独特的创意。

创意就是成功的起点和基础,创意给你启动一条成功的道路,所以叫创意启动。

—摘自陈放《创意闪电》

材料二: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

示例一: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具有创造力,埃里克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付诸行动,最终获得成功。

示例二:

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他必须在逆境中奋起,能够正视困难,不气馁不放弃,勇于寻找新的出路,这样才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

自然风光无限美好,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8—11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峡(节选)

郦道元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mò )  

(2)回清倒影( dào )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不以疾也    深恶痛疾

B.清荣峻茂欣欣向荣

C.良多趣味良莠不齐

D.绝

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解析】A.快/痛恨;B.茂盛;C.甚,很/好的;D.极,最/断绝。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3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乐趣。

11.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作者,但有对祖国大好河山同样的热爱和赞美。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4分)

白居易__初春__满怀喜悦赏美景

郦道元四季无限憧憬__游三峡__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①,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②之所及也;________;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注释】①腠(còu)理:

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②汤(tàng)熨(yùn):

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

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

这个意义后写作“烫”。

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12.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①在肠胃 ②在肌肤 ③针石之所及也 ④火齐之所及也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13.本文讲述了__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__的故事。

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

__要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__。

(3分)

【参考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

“您的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说:

“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

“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

“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

“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

扁鹊说:

“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三、读·写(70分)

14.国庆期间,李华和班级同学计划去五台山游玩,下面是他们本次行程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80字左右)(6分)

本次五台山游玩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五台山佛教文化概况,准备好所需行装;游玩期间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联谊,最后每人需要记录考察日记。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15分)

梦中的父亲

我做过一些很难过的梦。

梦中我和我的父亲在河边钓鱼。

我大约5岁的时候就随我的父亲出去钓鱼,一钓就钓一整天,小孩子的精力不够,到黄昏的时候,我就会靠在爸爸的背包上睡着。

等走的时候,往往是睡的最深的时候,爸爸背上我,拿上鱼竿和收获,骑着自行车往家里走,到家我醒过来,正好吃晚饭。

爸爸很瘦,他年轻时候是做伐木的,所以力量和身体并不成等式,在大兴安岭冬天扛着大木头的同时,身上还有好几十斤的大衣和装备。

如果趴在他背上睡着,是很不舒服的,但你却知道自己能安心。

梦中父亲已经是现在这个年岁,甚至要更老一些。

我以前看过很多文章,讲的是父亲背小时候的作者,作者大了背老了的父亲,这种生命的交替,看似天然,对于个人来说,却往往有无法抵抗的悲怆。

我们并不想承认父亲的老去,如同不想自己童年那安心的后背消失。

梦中的那一天我们钓完鱼,山路崎岖,父亲行走趔趄,行不了几步已经气喘吁吁。

我看着父亲的背影,知道这一天终于来临,我们两个人的位置终于要调换。

我蹲了下来,说出了之前任何一天,我都羞于说出的话:

爸,我来背你吧。

我有预料到很多回答,倔强的,无奈的,没有想到,梦中父亲没有我想的那么顽固,他踏腿上来,但又滑了下来,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回头看父亲,他说出了一句让我非常难过的话:

儿啊,你那么胖,我爬不上来啊。

梦中的我泪流满面。

(摘自《读者》)

15.

(1)作者在梦中梦到了什么如此难过?

(5分)

梦到和父亲钓鱼,父亲老了,我却没办法如他当年背我一样背着他。

(2)文章结尾写到“梦中的我泪流满面”,作者内心一定情感澎湃,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不少于100字)(10分)

示例:

爸爸,您知道吗?

这个梦让我心如刀绞。

一直以来都害怕您老去,现在却不得不面对现实。

回想您一生的劳苦,回想您一直以来对儿子的倾心付出,我心生愧疚。

现在您年老体弱,儿子却不能为你做些什么,甚至连背您都很困难,请您原谅儿子的不孝。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

(14分)

方言和普通话  

【民间的声音】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

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本地话,但那种老话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

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方言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

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

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

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方言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

方言里有文化,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

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

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

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

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

”“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

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6.关于方言与普通话的讨论,八年级也在开展,请你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参与这次讨论。

(1)在阅读完材料后,请你作为一组代表谈一谈方言的价值。

(4分)

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方言里蕴含文化;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或:

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

(2)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用方言。

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不少于100字)(10分)

我同意“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的观点。

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环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更大了。

第二,实践证明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17.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

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

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恋恋不忘?

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5分,含书写分5分)

写作提示: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