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4010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docx

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

2022年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7)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患者立某,男,67岁。

症见下腹部肿块,腹痛阵阵,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选

A.茵陈蒿汤

B.白头翁汤

C.甘露消毒丹

D.五味消毒饮

E.黄土汤

2.何书最早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

A.《金匮要略》

B.《医学正传》

C.《备急千金要方》

D.《济生方》

E.《血证论》

3.将血证病机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的医学著作是

A.《景岳全书》

B.《医学正传》

C.《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D.《丹溪心法》

E.《血证论》

4.治吐血三要法:

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出于

A.《景岳全书》

B.《医学正传》

C.《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D.《丹溪心法》

E.《血证论》

5.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确立为通治血证之大纲的医籍是

A.《景岳全书》

B.《医学正传》

C.《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D.《丹溪心法》

E.《血证论》

6.在对血证的治疗中,认为“血随乎气,治血必先治气”,此论见于

A.《景岳全书》

B.《医贯》

C.《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D.《丹溪心法》

E.《血证论》

7.患者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舌质红,脉数。

此病的病机是

A.燥热伤肺

B.肝火犯肺

C.虚火灼肺

D.痰热蕴肺

E.以上均不是

8.患者小便热赤,尿血鲜红,心烦口渴,夜寐不安,舌尖红,脉数。

治疗宜用

A.龙胆泻肝汤

B.小蓟饮子

C.清营汤

D.知柏地黄丸

E.泻心汤

9.皮肤出现青紫斑点及斑块,伴有鼻衄,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应属

A.气不摄血证

B.阴虚火旺证

C.血热妄行证

D.脾胃虚寒证

E.以上均不是

10.痰饮病,症见症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旋,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溏薄,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痰饮饮留胃肠证

C.悬饮邪犯胸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悬饮络气不和证

11.痰饮病,症见症见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脉沉弦。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痰饮饮留胃肠证

C.悬饮邪犯胸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悬饮络气不和证

12.痰饮病,症见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及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满,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痰饮饮留胃肠证

C.悬饮邪犯胸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悬饮络气不和证

13.痰饮病,症见胸胁疼痛,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气喘,仅能偏卧一侧,舌苔白,脉沉滑。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痰饮饮留胃肠证

C.悬饮邪犯胸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悬饮络气不和证

14.痰饮病,症见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时有咳嗽,舌苔薄,脉弦。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悬饮阴虚内热证

C.悬饮邪犯胸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悬饮络气不和证

15.痰饮病,症见咳呛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胸胁闷痛,舌红少苔,脉数。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悬饮阴虚内热证

C.悬饮邪犯胸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悬饮络气不和证

16.痰饮病,症见身体沉重而疼痛,恶寒,无汗,咳喘,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溢饮表寒里饮证

C.支饮寒饮伏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支饮脾肾阳虚证

17.痰饮病,症见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发则寒热,背痛,腰痛,苔白滑,脉弦紧。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溢饮表寒里饮证

C.支饮寒饮伏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支饮脾肾阳虚证

18.痰饮病,症见喘促,动则尤甚,气短,咳而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小便不利,足跗浮肿,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脉沉细而滑。

辨证应属

A.痰饮脾阳虚弱证

B.溢饮表寒里饮证

C.支饮寒饮伏肺证

D.悬饮饮停胸胁证

E.支饮脾肾阳虚证

19.中医文献中最早设专题讨论“消渴”的是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外台秘要》

E.《备急千金要方》

20.中医文献中首先记载“消渴”患者尿甜的是

A.《金匮要略》

B.《外台秘要》

C.《备急千金要方》

D.《儒门事亲》

E.《河间六书》

21.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症属

A.上消肺热津伤证

B.中消胃热炽盛证

C.中消气阴亏虚证

D.下消肾阴亏虚证

E.下消阴阳两虚证

22.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症属

A.上消肺热津伤证

B.中消胃热炽盛证

C.中消气阴亏虚证

D.下消肾阴亏虚证

E.下消阴阳两虚证

23.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症属

A.上消肺热津伤证

B.中消胃热炽盛证

C.中消气阴亏虚证

D.下消肾阴亏虚证

E.下消阴阳两虚证

24.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症属

A.上消肺热津伤证

B.中消胃热炽盛证

C.中消气阴亏虚证

D.下消肾阴亏虚证

E.下消阴阳两虚证

25.“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载于是下列何书

A.《内经》

B.《景岳全书》

C.《临证指南医案》

D.《医林改错》

E.《笔花医镜》

26.汗证,自汗或盗汗,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辨证应属

A.肺卫不固证

B.心血不足证

C.阴虚火旺证

D.邪热郁蒸证

E.脾胃虚弱证

27.“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禀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治也。

”载于是下列何书

A.《内经》

B.《景岳全书》

C.《临证指南医案》

D.《医林改错》

E.《笔花医镜》

28.“盗汗”在中医文献中首见于

A.《内经》

B.《景岳全书》

C.《临证指南医案》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金匮要略》

29.汗证,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应属

A.肺卫不固证

B.心血不足证

C.阴虚火旺证

D.邪热郁蒸证

E.脾胃虚弱证

30.湿热下注导致的阳痿,可选用

A.龙胆泻肝汤

B.程氏萆薢分清饮

C.八正散

D.二妙丸

E.猪肚丸

31.血证的治疗原则为____

A.治标

B.治本

C.标本兼治

D.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E.调整阴阳

32.咯血的病变部位在____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3.吐血的特有症状为____

A.血中夹有食物残渣

B.出血

C.呕吐

D.大便秘结

E.柏油样便

34.尿血与血淋的主要鉴别要点为____

A.尿中带血

B.小便时疼痛与否

C.发病脏腑

D.脉象

E.舌苔

35.“肠风”、“脏毒”是指____

A.尿血

B.咯血

C.吐血

D.便血

E.衄血

36.患者咳嗽咽痒,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咽干鼻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为____

A.燥热犯肺

B.肝火犯肺

C.阴虚火旺

D.胃热壅盛

E.脾胃虚弱

37.“动极镇之以静”,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相交感

D.阴阳互根互用

E.阴阳互为消长

38.患者头痛眩晕,甚则欲仆,胸闷呕恶,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用

A.镇肝熄风汤

B.川芎茶调散

C.龙胆泻肝汤

D.半夏白术天麻汤

E.补中益气汤

39.外用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壮阳的药物是

A.硫黄

B.砒石

C.礞石

D.轻粉

E.马钱子

40.牵正散的组成药物

A.白附子、僵蚕、全蝎

B.附子、姜黄、全蝎

C.僵蚕、地龙、全蝎

D.僵蚕、附子、全蝎

E.僵蚕、地龙、附子

41.某男,2岁。

高热,面红,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目上视。

临床辨证为

A.热极生风证

B.肝风内动证

C.肝阳化风证

D.阴虚动风证

E.血虚生风证

42.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舌喎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

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可辨证为

A.风阳上扰证

B.痰热腑实证

C.风痰入络证

D.阴虚风动证

E.痰浊瘀闭证

43.女,18岁,3天前发现右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柔韧,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为

A.抱头火丹

B.托腮痈

C.痄腮

D.发颐

E.腮肿

44.症见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治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九味羌活汤

C.羌活胜湿汤

D.独活寄生汤

E.小活络丹

45.左颧面部疔疮,根深坚硬,形如钉丁状,红肿灼痛,伴发热,恶寒,呕恶,口渴,头痛,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舌红苔腻,脉滑数。

其治法是

A.清热凉血

B.和营消肿

C.清热解毒

D.清热消肿

E.和营托毒

46.痹久不愈,除下列哪项外均可见到

A.关节疼痛

B.关节肿大

C.关节变形

D.肢体抽搐

E.关节僵硬

47.痹病常见的发病特点中应除外哪项

A.青壮年

B.体力劳动者

C.运动员

D.体育爱好者

E.女性

48.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神倦懒言,便溏,舌淡,脉细,治宜

A.归脾汤

B.小蓟饮子

C.补中益气汤

D.黄土汤

E.赤石脂丸

49.神情默默而语声高亢气粗,倦怠乏力稍动则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证属

A.虚实并重

B.实证转虚

C.真实假虚

D.表虚里实

E.虚证转实

50.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坠胀,脱肛或子宫脱垂,舌淡脉弱。

辨证为

A.气虚证

B.气陷证

C.血虚证

D.气血两虚证

E.以上都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