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01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docx

灌南县现代农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工作思路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工作思路

灌南县农业委员会

(2010年10月25日)

一、“十二五”工作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十二五”工作成绩

“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灌南县农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全面加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全县农业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是粮食生产丰产丰收。

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30万亩左右,以稻麦两熟为主,水稻54.5万亩,小麦68万亩,稻麦两季平均亩产在1020公斤左右,全年粮食总产在64万吨左右。

近年来,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程,累计建立部省级粮食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65个,2013年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63.8公斤、2014年递增到673.8公斤、2015年达到634.6公斤,连续三年高居全省第一;水稻万亩片亩产全市第一。

2012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4年被列为全省“亩产吨粮”县、全省粮食增产攻关模式示范县。

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成效显著。

全县拥有登记注册的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共118家,从业人员共有3860人。

专业化防治组织拥有165个服务队,配备的各类大中小型施药器械共计3205台,日作业能力达10万亩左右。

先后承办省市级植保现场会6次以上,2014年8月6日,承办全国植保机械技术展示现场会,极大提升了灌南农业的知名度。

2013-2014年被列为为“江苏省水稻全承包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县”;2014年被表彰为全省植保创新先进集体。

二是高效农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县把高效农业作为富民核心产业来抓,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以上。

建成了省级首批万亩“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市级“十有”农业园区3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3个,市级休闲观光点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2个,建立设施园艺千亩连片基地5个。

新安镇、花园周庄村被表彰为首批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安镇被农业部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13年被省农委、教育厅、科技厅等3个部门联合表彰为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对接突出县。

2013年被表彰为全省农业保险工作示范县。

2014年被表彰为全省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

三是优势主导产业亮点凸显。

食用菌产业优势不断放大。

全县拥有县已拥有香如、丽沙、丰收等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6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日产食用菌900多吨,年产量30多万吨,2014年产值达35亿元,2015年产值预计达40亿元,工厂化食用菌企业集聚度全国第一。

先后表彰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等多项表彰。

设施葡萄产业新兴崛起。

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2万余亩,建成田楼、张店、堆沟、李集等6个设施葡萄基地,采取钢架大棚促成栽培,引进夏黑、红提、阳光玫瑰等高档品种,亩产值可达2万余元,2015年产值达3亿元,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2014-2015年连续承办了两届江苏葡萄“三品”发展经验交流会暨中国南方“中山杯”葡萄评比活大赛,我县荣获特等奖和金奖。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

全县拥有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幅14%,带动农户增幅17%。

“重量级”农业龙头企业初显成效。

连云港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建有标准化菇房11万平米,日产杏鲍菇16万袋,年产值近2亿元,成为国内杏鲍菇生产单体最大的食用菌企业。

总投资12亿元的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投产达效,引进美国、荷兰等先进设备,日产双孢菇60吨以上,实施自动化生产、果蔬深加工及出口创汇一体化,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加工出口基地。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强化。

先后建成县、乡、村、企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和三级“一对一”的畜产品监管网络,全县11个乡镇均建成符合“四有”标准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立“灌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与省农产品监管平台无缝对接,逐步实现“横到边、竖到底”的全程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年完成检测6000批次以上,合格率达97%以上,没有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累计认证“三品”品牌350个,其中绿色食品44个,有机食品6个;种植业食用“三品”总量108.91万吨,占种植业食用农产品总量(175.67万吨)的62%,总量位居全省各县之首。

“灌南金针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香如食用菌分别荣获江苏名牌农产品、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3年青岛绿博会畅销产品奖,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被授予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示范基地。

2011年被表彰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进单位”;2012-2014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考核一等奖。

六是农民培训效果良好。

以大学生村官、家庭农场主、农业经纪人、致富能手、种养大户为培训重点,开展实用技术、经济管理、市场分析、农业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累计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3万余人,职业技能鉴定2600余人,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毕业生500多人。

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5万人,建立稻麦、食用菌、蔬菜等科技示范户800户,直接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全县农民持证率达26.67%,位居全市第一。

2012年被表彰为“全省农民培训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被列为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2014年作为全市首家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

七是生态农业持续向好。

全县户用沼气池累计建成2.3万只,数量全省领先;新建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80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4处;新建秸秆收集储运点15处;新建秸秆收集储运点15处;新建秸秆固化点3处。

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实施“还田+离田”综禁模式,积极发展秸秆加工工草帘、草绳等多种利用途径,建成保丽森板材、裕灌食用菌大型秸秆利用企业2个,年利用稻麦秸秆14多万吨。

全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

2013-2015年连续举办届全县农民草绳加工比武大赛;2015年举办首届草编产品金秋洽谈会。

2014年承办了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夏季秸秆离田现场会。

中央电视台7套多次对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先进做法进行报道。

2011-2013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2011-2013年连续三年被表彰“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先进单位”。

2015年被列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八是农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全面建成“五有”乡镇农技站,全县11个乡镇农技站均达到省级标准并通过验收。

2015年被列为全国农技推广系统建设示范县。

大力实施农业信息化全覆盖工程,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点10余个,年发送12316惠农短信20多万条次,信息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

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建省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村1家,市级示范村2家,新增农产品网店数量10家。

2013年被省经信委、省农委等部门联合表彰为“江苏省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

2015年县现代农业园区、裕灌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分别表彰为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单位。

九是农资市场监管有力有效。

每年开展春、夏、秋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打假活动,累计立案查处一般程序农资案件250余件,处置农业生产事故纠纷200余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

2011年被表彰为“全省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

2013年荣获“全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通过单位”。

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规范种子市场经营秩序,累计发放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20个。

大力引进推广新优品种,近年来引进推广小麦新品种18个,水稻新品种20个,玉米新品种10个。

每年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地保证粮食安全生产。

2011-2012年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省种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十是农业现代化快速崛起。

2013、2014年,省统计局、省农委等5部门发布的江苏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监测报告,灌南县在全省67个市县中从第三方阵跃居第二方阵,位列全市第一。

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农业现代化工程推进奖,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了从洼地向高地占领的历史性突破,为连云港位次前移、摆脱全省倒数第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一是作风建设步入新常态。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一批重要制度成果。

自2014年9月起,实施机关作风建设周报制度,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二十条实施办法以及县委“十五个严禁”“十五个一律”等规章制度,切实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杜绝“四风”问题反弹。

2012年,县农委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被表彰为全省推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4月28日,在全县“效能灌南”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获得93.17分,位列全县所有参评单位第一名。

2011年、2013年、2014年三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存在将来“谁来种地”的隐患。

目前种田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农业上一些新品种、新技术不能得到很快地推广,科学种田的步伐比较缓慢。

二是农产品加工出口还很薄弱。

突出表现为农产品以鲜销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业化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农产品出口仍是薄弱环节。

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

仍有近20%的耕地无灌排条件,已有的高产稳产农田,存在着灌排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是乡镇农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存在“谁来指导种地”的问题。

目前乡镇农技人员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已有断档现象,而且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知识更新严重滞后,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不高。

二、“十三五”发展定位、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

(一)发展定位

稳定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省亩产吨粮县的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发展食用菌产业,做优做强做美葡萄产业;构建农资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农村生态循环利用;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持续增加持证劳动力占比;不断丰富“互联网+农业”内涵,推进农业信息化;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十三五”末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省定标准。

(二)总体目标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2016年粮食总产稳定在65万吨左右,2020年稳步提高到68万吨。

十三五”期间,全县每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到2020年末,高效设施农业累计面积达到2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9%。

大力发展每年“三品”品牌,年新增“三品”品牌20个以上。

构建新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2020年底,实现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和利用率达92%以上,中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率达85%以上。

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认定,着力打造10000名懂技术、会管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和3000名规模大、效益好创业型人才;2020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总得分确保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三)重点任务

围绕“十三五”目标,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灌南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构建六大体系。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灌南农业物种丰富、土壤类型多样、种植制度复杂等特点,加强产业布局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加快构建具有灌南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主攻优质稻麦产业。

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灌南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建立增粮增收的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水稻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加大优质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坚持走优质化道路。

五年内努力使全县水稻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稻米加工企业2-3个,做大做响做强灌南优质稻米品牌,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根据灌南两熟连作面积大、复种指数高、田间排水困难等特点。

一是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

二是分步有序进行大灌区建设和改造。

三是搞好节水灌溉示范,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

逐步扩大灌南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

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

一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逐步实现灌南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

“十三五”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左右,化肥利用率较习惯提高3—5个百分点,2建设标准粮田。

按照“稳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减少低产田”的思路,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完善田间排灌设施和机耕路桥,配合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等农艺措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增强技术承载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方便农机作业,达到高产稳产粮田要求。

年新建标准粮田2万亩。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围绕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普及发展传统农机。

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饲料加工、捡拾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机。

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重点加强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保鲜储藏及产后处理与精深加工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示范推广。

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品种和关键技术需求,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大农业科技协作攻关力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努力引进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植物品种,强化新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开发,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建设4个基础条件好、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开发前景好的种子种苗中心,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突出抓好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农产品储运和精深加工、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设施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开发,重点开发多元多熟立体种植、沼菜生态种养、稻田养殖、果蔬立体种植、稻一渔—猪、林间套种(养)等新型生态循环模式,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

力争2020年全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农广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民持证率达80%。

四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现代流通业态为先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力争到2020年新增5家左右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2-3家“产业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重量级”农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业。

立足灌南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快建立超大型综合性农副产品及其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建立大型专业性批发市场1家;建成1个具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五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围绕灌南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体现灌南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

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

打造农产品品牌。

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每年力争新增“三品”品牌20个以上,“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品牌总数达150个以上,形成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农产品。

六是构建新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体系。

以“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工程”等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废弃物的治理。

在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利用厌氧发酵和好氧降解工程技术,将农村小城镇和集中居住的粪便、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严格控制生活水污染,实现生活用水的良性循环。

加大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解决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的问题;培育一批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培植秸秆做食用菌基料的种植大户;以抓好省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县建设为载体,逐步推行秸秆青贮、氨化饲料试点,加快秸秆颗粒饲料的研制和开发。

(四)工作举措

一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程。

积极有效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每年建立15个以上的部省级高产创建展万亩示范片,万亩示范片技术推广上做到“一推五普及”:

推广应用高产优质良种、普及高产优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普及机械化种植,大力开展“统一品种、统一播栽、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化种植”的专业化服务,专业化服务做到“五有”:

有配套的技术服务规程、有良好的服务手段、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有规范的服务合同、有完善的服务档案。

每个示范片原则上应用一个品种,关键农事环节有专业化服务组织服务。

大力实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程。

积极培育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加强病虫预警测报准确率和信息发布力度,有效控制大面积病虫为害,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提高突发性、危险性病虫草害的预警与控制能力,达到病虫害的预报准确率超过95%,危害损失率在3%以下,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不成灾。

“十三五”期间新增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30家左右,稻麦植保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60%以上。

二是着力培育培强特色农业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培大、培强食用菌、葡萄、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

首先是努力抓好扶持引导工作。

着力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向农业主导产业倾斜,从而进一步放大食用菌产业的集聚效应,提升了外地客商及本地社会资金投资经营农业项目、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提质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创建。

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一村一品”示范村25个以上,总面积达5万亩,主要涉及食用菌、葡萄、蔬菜、花卉苗木、特色畜禽养殖等专。

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基地创建活动,在“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特色产业基地。

新培育葡萄、花卉苗木、特色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

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农业园区发展和提升工程”,以工业化理念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采取项目推进、集中投入、规模建设,积极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发挥科技指导元和科技示范户带头作用,进行面对面服务,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力争指导入户指导到位、技术培训到位、物化补贴到位、主推品种和技术到位、辐射到位,力争示范户产量增加5%以上。

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科研院所沟通、合作,通过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蔬菜、葡萄等作物大力引进推广新品、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四是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五有”乡镇农技站服务功能,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分层分类培训,每个农技人员接受业务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加强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延伸服务网络,五年内确保每村至少有一名兼职农业技术人员。

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服务工程,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等方式,建立以县农广校为主体,技术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补充的培训网络。

农业信息化服务工程。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构建县乡村信息服务网络,着力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断拓宽“互联网+农业”内涵,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五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

首先是抓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健全和落实干部学习制度,营造和形成崇尚学习、善于思考、学以致用的浓厚氛围,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

修订、完善日常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坚持考勤和公示制度,对考勤较差的,进行个别谈话,全县农技人员全面推行挂牌上岗,公示岗位职责、服务范围、服务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一岗式受理和一站式办结等便民举措。

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构筑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的安全防线。

三、2016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总体思路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靠改革增活力,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为主抓手,稳定粮食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重点推进食用菌、设施葡萄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二)目标任务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65万吨以上,粮食平均单产500公斤左右;发展壮大设施葡萄、食用菌特色产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食用菌产值达42亿元,葡萄产值达3.5亿元;新增“三品”品牌30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业现代化工程争先进位,确保全市第一,全省进位,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三)工作举措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优化粮食结构布局、品种布局,提高单产、提质增效、提升服务水平,力争粮食亩产排名全市第一。

建立16个部省级稻麦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

小麦、水稻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重点推广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十大技术,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推广机插秧,控减直播稻。

实现千亩攻关田产量超过现有大田产量的20%,万亩示范片产量超过现有大田产量的10%,带动全县粮食单产年均递增2%以上,粮食亩产排名全市第一。

植保统防统治示范。

每个乡镇新增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和机插秧合作社3个以上。

力争全县集中育供秧比例达到50%以上,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5%。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效农业发展。

继续培育壮大食用菌、葡萄、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产业。

重点打造3个精品工程。

一是设施葡萄产业。

打造一批特色葡萄基地,做大做优做美葡萄产业,提升葡萄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水平,积极推广采取钢架大棚促成栽培和阳光玫瑰、夏黑、红提等优质品种;开发采摘、垂钓等生态旅游项目,延伸产业链条。

二是食用菌产业。

在稳定产业规模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扶大扶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力争全县食用菌产值达到42亿元。

搭建食用菌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以推动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食用菌加工与出口。

三是设施蔬菜产业。

不断完善省级“菜篮子”工程万亩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规模、生产装备、品牌质量、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科技是农业发展新“三大支柱”之一,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一是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乡镇农技站“五有”标准,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全市第一。

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制定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选派100名农技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短期培训。

二是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主抓手,带动创业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农民2万人,提高持证农民占有率,力争农业劳动力持证率达到30%。

三是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

加快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