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2950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docx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

戴维民

原载《复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内容提要」中国出版有7000多种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我国国际学术论文的流向、国外大型检索系统收录我国学术期刊情况、引文分析来看,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非常有限,与我国学术研究规模很不相称。

必须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以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了我国学术期刊扩大国际影响力,走向国际化的途径。

  「作者简介」戴维民(1962-),男,安徽桐城人,南京政治学院上诲分院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200433

  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是反映一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国际上已有一些通用的指标体系。

中国科技信息所开展的相关课题研究确定了中国学术期刊的八项学术评价指标,即,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平均引用率、地区分布数、基金资助论文比例、普赖斯指数和它的被引率。

概要地说,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应该具备三点:

读者群和发行量大;被国际权威性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刊载论文被引用率高。

篇的3.55%,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

按国际论文数排序,排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之后,位居世界第8位(见表1)。

虽然所占的比例还不是很高,但展示了不断发展的趋势,表明我国的科研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表明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界已拥有较好的学术声誉和地位。

  表12000年国际科技论文前十名的国家[2]单位: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向国外期刊的流向也愈加明显。

从SCI1995~1998年数据看,我国国际论文80%以上都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1996年达到了91.05%.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优秀论文都流向国外期刊。

1999~2000年SCI扩展版(SCIE)因对我国期刊收录数量有所增加,收录国内期刊论文的比例提高,但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论文仍分别占61.84%和59.27%.2000年,SCI收录的我国国际论文刊登在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81种期刊上,占SCIE期刊总数5893种的35.31%.我国国际论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是:

美国720种期刊发文4676篇,占20.68%,英国510种期刊发文3117篇,占13.79%,荷兰310种期刊发文2899篇,占12.82%,其他依次为日本、瑞士、德国等。

我国自己的62种期刊发文9207篇,占40.73。

  EI1995~2000年收录我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国际论文比例相对SCI要低,这有两个影响因素:

一是EI收录的期刊论文占论文总数较低,实际上就期刊论文来说,在国外发文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二是EI和SCI相比,收录我国期刊种数要多得多(SCIE2001收录67种)。

  从以上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国外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我国论文均不到1%,但其中的相当数量外流,说明我国科学家把优秀论文首选投向国外的著名期刊,也表明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非常有限,这与我国科技水平的影响力也不相称。

  二、从国外大型检索系统收录我国学术期刊数量看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上重要的检索系统所收录的我国期刊近年来数量有所增长,如2001年度中国进入世界著名检索系统SCI的期刊已达67种。

进入EI的期刊106种。

但绝对数量还很少,所占比例也很小。

我国科技类学术期刊约有5000种,排除重复,三大世界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我国期刊只有100多种,六大系统收录的我国期刊的数量也不到500种。

从六大系统收录的我国期刊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有限[6].1961年创刊的SCI,是由美国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一个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1999年收录世界各国重要期刊共3579种。

SCI核心版先后收录过我国期刊17种,1999年收录我国期刊14种,仅占收录世界期刊的0.39%.SCIE收录期刊5000多种,收录我国期刊56种,其比例也非常之低(见表5)。

 创刊于1884年的EI,是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的一个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年文献报告量在10万条以上,选用期刊约2600余种,有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

其中有1000多种是核心期刊,所有论文均收录,另1000多种非核心期刊的论文选择收录。

EI在1999年收录我国科技期刊96种,约占收录期刊的3.5%.EI扩充版收录我国期刊也只有153种。

  创刊于1907年的CA,是由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社、英国化学学会和德国化学情报文献社合作出版的大型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系统。

每年收录150个国家约12000种期刊,1998年CA收录中国期刊561种。

1998年进入CA千刊表的中国期刊为89种。

  创刊于1953年的AJ(或简称РЖ),是由全俄科学技术情报所编辑出版的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文摘杂志,收录130多个国家2万多种刊物。

1999年该系统收录我国期刊数量193种,约占收录期刊的0.95%.CBST是日本出版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型综合性文献的检索系统。

收录世界上50多个国家用20多种文字出版的12000余种期刊,其中日本期刊6300种。

1999年收录我国期刊132种,约占国外期刊总数的2.64%.创刊于1898年的SA,是由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编辑出版,主要报道世界各国有关物理、电学、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成果的检索系统,现收录期刊约2800余种。

1998年收录我国期刊达117种,约占收录期刊的3.2%.1966年创办的《金属文摘索引》(METADEX)是美英联合出版的,虽然没有列入六大系统,但也很知名。

累计收录过3455种期刊,其中2828种明确给出了期刊的来源国家。

所覆盖的国家数量有68个,每个国家的期刊数从1种至844种不等。

有86%的期刊是来自12个国家,其余14%来自另外56国,中国期刊占2%[7].

 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也取决于其学科研究水平的影响力,例如,我国的化学和物理的学科国际影响力较大,我国这些学科的期刊被收录的比例就较高。

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物理学和化学具显著的优势。

相对科学技术而言,我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就更有限了,同时反映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期刊被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的数量上。

与SCI齐名的SSCT(《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A&HCI(《艺术和人文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总共收录了我国期刊6种(见表8)。

因此,我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走向世界,其期刊形成国际影响力道路是漫长的。

  三、从引文分析看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引文分析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文化、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

  引文是由测度指标来衡量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规定出引文测度体系的各种指标。

目前常用的引文分析测度指标有:

期刊载文量、期刊被引量、期刊引用量、影响因子、当年指标、引证系数和被引证系数等。

对期刊的评价主要是引文率、影响因子、当年指标。

尤以影响因子最具代表性,有些机构在期刊质量的认定上就是根据影响因子来确定的。

  影响因子是一种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等于期刊论文被引量与可引论文总数之比。

具体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某年度某刊的影响因子=该年引用该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前两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三大引文索引是SCI、SSCI、A&HCI.其他国家也建立了引文检索系统,我国近几年也在致力于引文索引系统的建立,已形成评价能力。

  从引文分析角度分析,中国期刊与一些国际权威期刊相比差距很大,一些国际著名期刊的影响因子非常高,如英国著名的刊物《NATURE》的影响因子为29.491,著名的《CELL》杂志1999年的总的被引频次超过30万次,影响因子为36.242.中国期刊的影响因子一般都较低,1999年我国科技期刊总的被引频次最大的是《科学通报》,为2992次,影响因子大于1的只有7种,最高的《矿床地质》也只有1.487.

  表91998年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在各主要检索系统中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对比(注:

JCR3/4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98年度期刊引证报告;CJCR3/4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1998年度期刊引证报告;CSCD3/4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1998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光盘版)。

资料来源:

任胜利,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引证分析,编辑学在线,on/edweb/download.htm)

  近几年,我国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有所提高。

2001年度ISI(美国科学情报所)的期刊引证报告显示,SCI收录的我国67种期刊有计量指标数据的59种,其中80%以上的期刊影响因子呈上升趋势,约90%的总被引频次都有所提高。

在2001年的期刊引证报告中,首次有两个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超过1,它们是《细胞研究》(2.102)和《世界胃肠病学杂志》(1.445),这两种期刊均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

在本学科国际期刊中,中国有10个期刊被引频次位于中上水平。

  同一种期刊在不同的系统引用的情况也不一样,这与各系统学科的覆盖面不同有关(见表8)。

但在一个系统中,其相对的测评应该是较准确的,不影响对期刊的评价。

  但就整体上来说,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与国外著名期刊相比,差距很大,尚未创立国际品牌期刊。

 四、扩大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的途径与方法

  中国学术期刊数量不少,载文量很大,但国际影响力不够。

这是因为中国学术期刊走向国际化存在一些制约因素[10]:

(1)英文版期刊数量少,语言质量不高,难以与国际接轨。

(2)缺少名牌期刊,难以争取优秀论文投稿。

(3)编辑出版国际标准化不够,必须的数据信息和论文参数不标准、不规范,刊期过长,信息的时效性不够。

(4)市场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宣传力度不够,发行渠道不畅。

  要扩大我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走向世界,必须综合研究对策。

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

  要使我国学术期刊与国际接轨,首要条件必须保证其刊发论文的高质量高水平。

  做到这一点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确立国际化的发展方针,据此做好选题策划,准确进行学术定位,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设立有国际知名学者组成的国际性编辑委员会,实现同行评议国际化,保持学术的领先;实现稿源世界化,接收国际来稿,吸引海外作者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作者投稿,吸引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学者投稿是比较易实现的方法。

  2.提高编辑、出版质量

  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组织期刊的编辑、出版。

期刊的封面设计与装帧,论文的编排格式,插图、表格的设计选取与编排,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理化符号、公式以及各种数量和单位符号的编排,要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如与国际标准不一致,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取得一致;加强英文版期刊的建设,扩大英文版期刊的数量,因为世界上70%的学术论文是用英文发表的。

英文版期刊要提高语言质量,要避免中国式英语;对中文期刊要提高英文信息的质量,包括英文的题目、作者的单位、关键词、英文的图题、表题以及摘要,其中英文摘要尤为重要,应按国际标准编写。

  3.建立期刊网站,出版网络版

  网络出版技术为期刊创造了全新的传播手段。

利用网络可以大幅度地扩大期刊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可以及时出版,缩短时滞,可大大提升期刊的知名度,扩大国际影响力。

目前,国际著名期刊都已上网,美国期刊中的85%已经上网,我国2001年上网的期刊已经突破1500种,占公开发行期刊总数的18%[11].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期刊上网力度,并且要建立互动式的期刊网站,有些可借助品牌期刊建立专业门户网站。

  4.扩大国际发行

  发行量也是期刊影响力的考察因素,国际发行量就是其国际影响力的一项指标。

  扩大发行量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打通国际发行的渠道,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委托国际出版发行机构负责期刊发行。

  5.针对性地做好进入国际检索系统的工作

  要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必须进入国际有影响的检索系统,通过用户的检索服务提升其影响。

国际各大检索系统的收录范围、收录特点、对期刊信息的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针对各系统的要求做好入选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期刊编辑部可主动与检索系统的责任机构保持联系,了解具体的要求,通过努力达到入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读书报。

2002,6,18.

[2]科技论文数量持续增长,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八位

[3]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200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年度研究报告)。

[4]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199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199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200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

[5]任胜利,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引证分析,编辑学在线。

http:

//www.hkxb。

[6]向飒。

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六大国际检索系统的途径[J].科技与出版,2002,

(1)。

[7]顾涛。

国际检索系统分析与期刊发展趋势[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

[8]顾涛。

国际检索系统分析与期刊发展趋势[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

[9]张玉华。

中国科技论文状况和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edweb/download.htm

[10]郭辉。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面向国际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1)。

[11]丁乃刚。

数字时代期刊媒体的整合趋势[J].编辑学报,2002,

(1)。

文章来源:

原载《复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