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2866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docx

一代宗师莫康孙广告人物传记期末论文

“一代宗师”莫康孙

摘要:

莫康孙,全球华文广告圈的四大鳄之一,是第一批由大陆以外地区进入大

陆开拓事业的广告人之一,对大陆广告业的引领作用和重大影响,为全行

业所公认。

我们将从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莫康孙在“江湖”中“一

代宗师”的地位,力求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莫康孙。

关键词:

莫康孙;广告;麦肯光明;创意;魅力

 

目录

1、英雄也问出处——人物信息概况………………………………………………4

(一)基本信息……………………………………………………………………4

(二)从业经历……………………………………………………………………4

(三)杰出贡献……………………………………………………………………5

2、时势造英雄——时代背景及广告环境…………………………………………5

(一)广告业繁荣而又西化的香港………………………………………………5

(二)成为亚洲创意枢纽的新加坡………………………………………………7

(三)身处广告业发展中心的美国………………………………………………8

(四)日风与民族风并重的台湾…………………………………………………8

(五)推行市场化下的中国大陆…………………………………………………9

3、古往今来的江湖风评——多方位人物评价…………………………………11

(一)自己眼中的自己…………………………………………………………11

(二)他人眼中的他……………………………………………………………13

4、艳惊四座的独门秘技——广告案例分析……………………………………16

(一)平面广告案例分析………………………………………………………16

(二)微电影广告案例分析……………………………………………………19

(三)电视广告案例分析………………………………………………………20

5、吾等刁民的葵花宝典——人物启示…………………………………………23

(一)从成功广告案例得出的启示……………………………………………23

(二)从生活经历得出的启示…………………………………………………25

6、参考文献………………………………………………………………………26

(一)参考书籍…………………………………………………………………26

(二)参考网址…………………………………………………………………27

 

7、英雄也问出处——人物信息概况

(一)基本信息

有人说,每个行业,都有一种灵魂,叫“匠心”,那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莫康孙就是具备此种气质的少数。

莫康孙,一九五二年澳门出生,英文名TomazMok,毕业于香港岭南大学,全球华文广告圈的四大鳄之一。

吉林动画学院特聘教授,北京麦肯光明广告公司总经理,广告圈的顶顶大名。

老莫在广告业工作40多年,曾先后担任麦肯公司香港、新加坡,美国纽约,台湾,中国大陆的执行创意总监。

2002年著有《老莫煲汤—莫康孙说广告》;曾获选2003中国广告年度人物;同时也是龙玺环球华文广告奖的发起人之一,帮助提升中国广告创意水准。

作为中国广告界的代表人物,他标志着一个新的广告时代的开始,是第一批由大陆以外地区进入大陆开拓事业的广告人之一,对大陆广告业的引领作用和重大影响,为全行业所公认。

(二)从业经历

老莫在广告圈已工作41年,其中服务麦肯34年。

老莫1974年入行,1981年于香港进入麦肯光明公司,1985年赴新加坡担任创意总监,1988年赴纽约麦肯总部的国际创意组工作两年,1990年辗转至台湾,1994年开始在中国内地负责多项国际客户广告项目。

那么,是什么驱使老莫来到了中国大陆并展开了从业经历中最漫长的一段?

80年代初,莫康孙还是麦肯香港广告公司的助理创意总监,当时他根本没有将广告和大陆联系到一起,直到1986年,已获擢升为麦肯新加坡创意总监的他,偶然间听到一两个关于中国广告的演讲,才萌发了对大陆市场的浓厚兴趣。

踏入90年代,随着邓小平南下,要求各地加快改革开放,北上掘金的港人也持续增加。

莫康孙这名跨国广告公司中国区的高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一直想将我的创意发挥在华人的地方,当时我发现,大陆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华人市场,这是香港、台湾、新加坡又或者北美华人圈无法比拟的,我感觉到大陆是我事业的另一个起点。

”莫康孙早前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说。

于是,当1994年麦肯亚太区总裁示意莫康孙将事业放在大陆进一步发展时,他欣然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开始了穿梭北京与上海之间的生活。

现麦肯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分公司的创作部,都是由他统领,他也是麦肯亚太区副总裁。

(三)杰出贡献

老莫自1995年起先后获得戛纳广告节铜狮奖、纽约广告节多项铜奖、AME铜奖、EFFIE金奖、莫比斯金奖,龙玺华文奖,时报华文奖,广州日报奖,创意无限奖等。

老莫曾先后多次为嘎纳、卡里奥、纽约、以至亚太区的各大广告节担任评委。

莫先生经常为国内广告杂志投稿、也是多家杂志编委。

2009年、2011年担任两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大赛”评委。

2011年5月18日被聘请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誉教授。

他身上的光芒是历经41载的广告岁月所雕刻的,各种大奖不过是很久很久以前落下的小小光斑,他任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广告圈熠熠生辉。

作为中国广告界的代表人物,他标志着一个新的广告时代的开始,是第一批由大陆以外地区进入大陆开拓事业的广告人之一,对大陆广告业的引领作用和重大影响,为全行业所公认。

莫康孙,从香港广告圈起步,经过全世界数个国家,最终选择落脚中国上海。

41年来,在对广告业吐槽成灾的今天,依然热情、谦和地站在最前线。

年过6旬,始终活力充沛,温文儒雅。

微笑,已如同他脸上的第二层肌肤。

到底,41年的从业经验赋予了这位前辈什么?

而他,41年来又影响了什么?

是什么支撑他41年中的34年在同一家广告公司奋斗至今?

二、时势造英雄——时代背景及广告环境

莫康孙先生在广告业工作40多年,先后担任麦肯公司香港、新加坡、美国纽约、台湾、中国大陆的执行创意总监。

所以我们就从这几个地方入手分析他所处的广告环境。

(一)广告业繁荣而又西化的香港

1.市场分析:

广告行业起步早,市场繁荣成熟,但趋向于饱和

20世纪20年代末:

香港就有广告公司出现,1927年国际广告公司就已在此成立分公司。

50-60年代:

香港经济起飞阶段,广告业已相当繁荣。

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

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带动了广告业的繁荣,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广告业体系已形成,各种类型的广告公司先后成立。

20世界80年代-90年代中期:

广告随经济的起伏曲折上升。

按人均广告费排行,香港地区在80年代中期进入世界前20名,到了1997年,香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

90年代以后:

香港地区可以说是成了“广告的海洋”,各种广告令人眼花缭乱。

同样,广告的竞争非常激烈。

由于主要广告市场基本上又多家大型国际广告代理公司控制,留给香港本地广告公司的发展机会十分有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发展空间已成为香港广告公司面临的一个课题。

2.媒介分析:

广告媒介选择多样

香港地区的广告业发达,广告媒介种类繁多,主要有试听媒介(电视、电影、广播等)、印刷媒介(报纸、杂志等)、户外媒介(广告牌、招贴、霓虹灯等)、交通媒介(交通工具、车站等)、新媒介等等。

在众多的媒介中,仍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四大媒介为主。

1996年四大媒介的营业额占香港地区总营业额的96.7%,其中,电视占49.7%,报纸占29.7%,杂志占11.9%,广播占5.4%。

管理分析:

广告管理法则完善,组织完善

香港地区广告管理的主要只能部门有影视及娱乐事物管理局、广播事业检讨委员会、电影电视自选委员会等机构。

香港现行的广告管理法规及条例有《电视广告标准》、《医药广告标准》、《广告与儿童标准》等。

香港广告商会、香港广告客户联合会和香港华资广告商等民间性质的广告同业组织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3.人才分析:

素质高,但缺乏特色

香港的广告行业从业人员很多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深受美国广告的影响,因此与国际广告业有较近的距离和较多的交流。

在广告整体水平趋近于国际化的同时,广告风格受西方的影响也交大,缺乏自己的特色。

4.教育分析:

重视广告人才的培养

很多教育机构开设了与广告相关的课程,如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礼会大学、岭南学院等,为广告业培养了大批的广告专业人才。

除此之外,香港广告商会和华资广告商会还会举办一些广告类的培训,招收对广告有兴趣的在校学生、社会青年等,聘请有经验的职员讲课,为广告业培养后备人才。

(二)成为亚洲创意枢纽的新加坡

1.行业发展综述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国家。

在过去几十年里,依靠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新加坡经济不断发展。

但在知识经济日益盛行的今天,新加坡政府已认识到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因此,新加坡近年来大力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意产业,以期创造“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奇迹。

在新加坡,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艺术、设计和媒体等领域。

新加坡政府看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2012年之前将该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翻一番,从过去的3%左右增加到6%,使其与教育和医疗保健并驾齐驱,成为新加坡未来重点开拓的3个主要领域。

1986年至2000年,创意产业在新加坡的年综合增长率为13.4%,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10.6%的增长率。

从事创意产业的公司有8000多家,从业者超过7万人。

2002年,创意产业收入约48亿新元(1美元约合1.5新元),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

目前,新加坡的创意产业收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8%,直接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约9.1万人。

2.广告行业发展现状

在亚洲,众多国际4A广告公司会选择在新加坡成立亚太分部,直接管辖亚洲各国的办公室,新加坡各4A里也云集来自欧美的广告人士,使新加坡广告公司糅杂了国际血统。

在最近一届AdFest亚太广告节上,新加坡DDB、李奥贝纳、奥美等公司频频获得重头大奖,就说明了新加坡广告行业在亚洲地区的重量级竞争能力。

新加坡4A协会成立自1980年,现有会员104个,分部来自国际4A公司、新加坡本土广告公司、品牌及媒体各方,104个会员中,涵盖了新加坡广告市场85%的产值。

BreadTalk、星展银行、新加坡航空、新加坡移动等本土品牌,大部分经由新加坡本地广告公司代理推广,影响力延展至亚洲乃至欧美。

广告形态,相比起上个世纪的单纯媒体、广告、广播、平面、影院等几个简单的功能,今天的新加坡广告公司,随着客户的要求复杂、细致化,承担的任务细分起来,竟然多达近40个功能,随着社会需求的进展,更多的服务功能在不断产生中。

新加坡本地的奖项主要有新加坡媒体奖、新加坡创意(CreativeCircle)奖和新加坡新生代(TheCrowbar)奖组成,用来嘉奖会员中出色的作品、公司和创意人。

3.创意人才培养

新加坡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把积极培养各类创意产业人才作为实现国家创意产业策略的重要支撑。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新加坡许多理工学院及大专院校都增设了创意产业课程。

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闻、通讯和艺术部2006年曾举办一系列“追求创意,再创未来”活动,为创意产业提供宣传及交流平台。

其举办的“创意社区计划节”、各类展览会、研讨会和表演等活动积极吸引创意产业人士、学生及一般公众参与。

(三)身处广告业发展中心的美国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广告业最为发达的国家。

有人说,在美国扔一块石头都会砸到一件与广告有关的事物。

广告已无孔不入渗入到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整个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由于美国广告业的高度发达,仅广告费支出一项,美国就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从广告技术和广告手段的角度来讲,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科技手段使广告信息传递方式、时间和内容都发生了划时代的重大变革。

广告媒体日趋多样化,形式上不断创新。

除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激光广告、光纤广告、机器人广告、烟雾广告、气味广告、流动广告等各种新型广告手段在今日美国层出不穷。

现在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广告主除在宣传媒体上继续投入外,在其他行销方式上也倾注了更多的热情。

他们要求广告商参加行销的全过程,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广泛开展,使那些非传统的促销方式更直接,更有效,覆盖面更广。

(四)日风与民族风并重的台湾

1.行业发展概况

1989年至今,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告经营迈向多元化。

在此期间,外商广告公司陆续进入台湾市场。

麦肯广告前身为联中广告,是联广与中国信托的合资公司,1982年与麦肯合作。

1989年、1993年台资陆续推出,麦肯成为美商独资的公司。

2.广告产业的两大特色

第一,综合性的广告公司全部集中在大台北地区;第二,本土的广告公司几乎全为独立经营的中小型公司,而岛内的大型广告主要很少投资或成立广告公司,此种结构与其经济产业结构相类似。

3.广告产业风格的特色

由于台湾现代化广告产业在创立初期得力于日本广告公司的大力协助,因此,日本的广告实务运作理念与作业模式在这一时期对台湾的广告业影响很大。

台湾广告较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送,许多广告的本土色彩和民族感情浓厚,同时兼具放眼国际的前瞻风格。

(五)推行市场化下的中国大陆

1.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推动了广告行业的恢复和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

从此,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开始了伟大的转折,市场繁荣,百业俱兴。

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必然要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先锋的作用。

因此,恢复和发展广告业的要求便在经济界涌动。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告宣传己形成高潮,其特点是,企业已开始投入大笔的广告费,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系列的、长期的、有节奏的、重在创牌子的广告宣传。

经过十年的恢复和发展,1981年至1989年底,我国广告经营单位增长8.6倍,从业人员增长6.9倍,广告营业额增长15.9倍。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启中国广告业高速发展之门

a.广告公司蓬勃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调整和发展,广告业形成了主体多元化的市场。

其一,业界已有较明显的分工,出现了综合型公司,客户代理公司、媒介代理公司、影视广告制作公司,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公司。

信息服务公司,技术服务公司等专业公司,改变了小而全大而全的作坊式经营模式。

其二,经营规模拉开了档次,有年营业额亿元至个几亿元的大公司,也有千万至亿元的中型广告公司以及千万元以下的小型公司。

其三,在经济成分方面,有合资公司,国有公司、集体所有制公司和私营广告公司。

多种成分、多种类型,多种专业、多种规模的广告公司在市场中各显其能,初步形成了竞争、发展的局面。

b.媒介广告经营形成市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媒介垄断性的卖方市场和媒介容量狭小形成的"瓶颈"与广告业突飞猛进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

原有电视台、电台增设频道,创建新栏目,增加总播出时间。

报纸杂志增加版面。

媒介的增加,栏目的活跃使客户选择权得以充分运用,从而促进了媒体的竞争。

媒介引入"品牌"概念,实行品牌战略,可以说是媒介经营的又一进步。

事实证明,媒介,特别是大众传媒,是广告业发展的平台,是现代广告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前提,也是影响广告市场的重要因素。

媒介改革与广告业发展息息相关,媒介一次次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媒介的经营,也带来了行业发展的新的浪潮。

c.多种经营成分共同发展

1989年以来,广告业的发展体现了国有为主体,集体所有制、个体私营、中外合资。

联营企业共同发展的态势。

国有企业虽然户数增加不多,甚至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经过改革,一些骨干国有企业逐渐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3.新世纪广告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a.广告业发展呈持续。

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

前20年里,广告业发展可以说是迅猛的,高速的、跳跃式的,进入21世纪以后,则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

前一个千年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基数低,相对速度高一些,第二个千年的猛进则是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和消费者对广告需求双高所带来的。

在行业发展基本满足需求,基数又逐步增大之后,广告业的猛进便必然转化为孚稳发展。

b.行业整合的步伐已经迈出,行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以后的变化,我国广告业必然要为国际竞争做准备,因此,广告公司做大做强做专,便是必然的趋势。

据了解,国内有一些公司已开始通过设立分公司、子公司以及控股、购并等形式建立集团公司,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c.媒介的改革正在深化,服务正在提升

针对媒介经营分散,价格混乱,经营管理不力的问题,媒介在新世纪初相继推出了整合媒体资源,建设规模经营的举措。

报纸方面,在广州日报成立报业集团之后,若干个报业集团相继成立,报业集团成立或购并若干子报、子刊,整合信息资源,使集团内各报刊针对不同读者,各具特色;综合型报纸加强栏目建设,实行版面结构改革,进一步挖掘了报纸的潜力。

电视方面,广电媒体也进行了媒体整合,成立了若干广电集团,实现了强强联合,这一举举措使得广播电视媒介经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古往今来的江湖风评——多方位人物评价

(一)自己眼中的自己

1.将一切进行到底

将画画进行到底。

老莫念大学时是外文系,也同时学习平面设计与插画。

他只是知道我在画画或许创作的工作时是最快乐的。

因此一直保持这种在工作中找到喜悦的习惯与心情。

老莫对于画画的坚持并不是那种很苦的坚持,而是发自真心的喜欢。

大家在开会前通常闲聊或者玩手机,他却是在ipad上用手指画画,为教堂的活动义务作画。

很多人问过莫康孙打算什么时候退休。

他自己也一度考虑如果退休了要去当画家。

“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不停画画,最后发现画来画去都是画家里花园的花或者鱼,开始对着画框有压力,不知道下一张画要画什么,因为我没有什么要表达的,我也没有太强烈的社会经历要分享的。

既然我上班也能画,为什么要退休。

”从过去到现在,画画,是他的喜好,也是他的沟通方式,很多语言说不清楚的东西,寥寥几笔就一目了然。

将广告进行到底。

广告行业,我们每天创作我也找到这种喜悦的感觉,对他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吧!

莫康孙说,如果你认为广告是一门专业,那就肯定是可以做一辈子的。

这应该也是受到他以前的主管、老板的影响,那些前辈都是在一个企业做四十多年才退休,退休之后有时候还来上半天班,几乎是做到快八九十岁到离世为止。

2.感受本身的价值

“我相信物尽其用,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希望做个有用的人。

比如,回到一个很原始的社会,自食其力维持生命,我的用途就是能够维生。

但是今天这种思想已经很落后了,大家都有技能。

有用就是每个人在社会有一个角色,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活着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

按照我的家庭背景,我接受的教育(其父亲为医生、画家、慈善家),我反而觉得人要思考做人的价值在哪里?

如果一个公司招聘了我,我很感激这个公司,因为我受到了认可。

如果和一个团队合作,得到同事的指导,我也很开心。

这些,都让我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以上老莫两段话或许也正是这些年他内心的真实写照,虽然显赫的家庭背景、殷实的家底、耀眼的学历都已然收入囊中,原本接下来的人生毫不费力的就可以过得衣食无忧。

然而爱折腾也不甘平庸的老莫反而认真思考了自己人生的价值,用一种奋力的姿态使自己得到公司与全社会的认可。

最终老莫也如愿以偿的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一个极高的层次,将自己变成一个对社会很有用的人,也真切感地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3.忠贞不渝  

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常常挑战面试者换工作太频繁不够稳定。

换言之,就是对公司不够忠诚。

忠诚同样是莫康孙很在意的:

“这么多年,我不是没有想过要跳槽,但是当我还没动的时候,很多人已经跳到第三家第四家了,他们同样会抱怨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一开始,都想要自由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薪酬,如果新的公司都能满足,那他们肯定会大放异彩。

很多人走,只是在新的地方部分得到满足,也有新的问题出现。

看多了就感觉到,根本没有一个完美的地方。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以不变应万变”,来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考虑跳槽变动一下的问题。

关于忠诚,莫老首先自己做得到了这点,在同一家广告公司坚持34年依然儒雅谦和,这就是他最大的闪光点。

同时,他包容自己的员工,对那些跳槽后希望回归的员工热烈欢迎。

对于离开后想要回来的员工,莫康孙说:

“不必问原因,他们愿意回来就好。

”一面兴奋,一面冷静。

“我不批评员工跳槽。

公司的管理层本身也在变,很难要求下面的人要稳定。

”他说跳槽的员工有两种,来混的,却混不下去的,还有追求更高职位和薪水的。

这个社会需求年轻的生力军,但是当一个人到三十多岁,没有积累一定的成果,你就无路可走了。

不能期待所有的员工都在广告公司里面呆一辈子,他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

越年轻想法越多,但不要忘记,每一年年纪大了,选择就会越少。

别人给你的看法就会越来越多。

莫康孙出过一本叫做《老莫煲汤》的书。

煲汤是急不来的,也正是有了足够的耐性和定力,才炖出他对广告业的原汁原味的观点和技巧。

希望现代社会的年轻广告从业者也能如老莫一样戒骄戒躁,不紧不慢的煲好自己人生的汤。

(二)他人眼中的他

我们找了两个个不同年代的创意人对莫康孙的评价,第一位是龙吟榜主编林俊明,第二为是上海和广州麦肯光明的创意总监,来自台北的郑嘉芳,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他。

1.最初走来曾一起携手同行林俊明

老莫是我的美指,我是他的文案。

那是从一九八七年开始,至一九八三年。

老莫是素描快枪手,我是故事脚本的能手,我俩都天生工作狂,创意触觉敏锐。

而最重要的还是臭味相投,心有灵犀,做起事来总是快人一步,百发百中,既受客户赏识,更受老板珍惜。

八三年,公司决定把我们这组独领风骚的创意组,变成两个分庭抗立的创意组。

一年多后,老莫升到麦肯新加坡当创意总监,而我亦获提升为麦肯香港的创意总监,自此鲜有机会合作。

一起拍挡时的老莫,总是文质彬彬,笑脸迎人。

比起我这个在殖民地教育系统下,修读英文学校的港胞,书香时代的他,文学修养实在好得多。

年轻的我是个好胜又没耐性的莽夫,我得罪了同事,由他打圆场,我俩合作多年,在工作上他从未抱怨过,印象中他好像只给我发过一次脾气。

在生活上,他总是很为他人着想,尤其是碰到我这个冒失鬼。

两个人合作无间,也会有无形的竞争,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向往出国工作和生活。

我和老莫都希望有一天能到麦肯纽约,加入精英汇聚的麦肯国际创意队。

当老莫被调升到新加坡,成为该公司第一位华人创意总监时,他已是向纽约踏出了第一步。

三年后,老莫成为第一位加入了纽约麦肯国际队华人。

我是那样的羡慕和妒忌他。

在一起拍档的日子,我俩共同进退,是工作上的另一半,也是生活里的知己。

尽管经常有分隔一方的日子,无论老莫是在新加坡、纽约、台湾,我俩还是抽点时间,交换创意心得。

许多次我们会趁着老莫在香港转机时,在机场餐厅见面,听来倒有点像情意绵绵的爱侣。

当然,我们也有过误会,毕竟是两地分隔,疏离是在所难免。

近年,我放弃了广告公司崇高的职位和富裕的收入当了生活随缘、收入也随缘的影视广告导演,却再有机会跟老莫合作,发觉他一点也没变:

还是个工作狂,还是常保笑容和文质彬彬,最令人妒忌的,还是他那张孩子脸,和一头乌黑的头发(老莫,你真的没有染发吗?

)。

我俩都颇缅怀过去,还记得一九八一年,我俩趁中环香港会旧会所拆卸的前一天,跑到那里拍照留念,去年,我们兴至,联袂再到中环香港会现时的会所前面,同一位置拍照,背景和周边环境真是人面全非,照片里竟然是一老一少!

他妈的,老莫究竟你何时愿意长得老一点?

我在广告公司点石成金的日子,老莫说过很羡慕我,我曾问他何不离开麦肯,到别家公司闯闯,他当时的答覆,跟数天前给我的答覆是一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理由要离开麦肯”。

老莫的创作修为,是越老越辣,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鞭策自己要做得更好,更不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