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262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常州正衡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笔折断B.蛋白质盐析C.木材燃烧D.汽油挥发

2.生活中常遇到“碘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是指()

A.分子B.元素C.原子D.单质

3.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洗洁精去油污B.稀硫酸除铁锈C.汽油去油污D.食醋除水垢

4.“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夏天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间隙变大

C.分子数目变大D.分子质量变大

5.自来水生产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A.明矾B.活性炭C.氯气D.纯碱

6.农家肥草木灰属于()

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

7.超市出售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5B.+1C.+3D.-1

8.下列反应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产生黑色固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

9.下列选项中,物质所属类别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类别

A

塑料、尼龙、涤纶

有机合成材料

B

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

C

火碱、熟石灰、纯碱

D

淀粉、纤维素、聚乙烯

有机高分子

 

A.AB.BC.CD.D

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胶囊等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总有效率90%以上,连花清瘟胶囊的成分中有石膏,石膏是富含二水合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水合硫酸钙是由四种元素组成B.石膏属于化合物

C.二水合硫酸钙中含有两个水分子D.二水合硫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172g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酸的溶液显酸性,所以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C.因为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D.可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硫粉也可以

13.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食品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

甲醛——浸泡肉类食品,以防变质

工业盐——用来腌制凉果、酸菜等食物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生产

蛋白质、淀粉——用碘溶液来鉴别

化纤、羊毛——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工业炼铁——利用了CO的还原性

湿法炼铜——利用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A.AB.BC.CD.D

14.下列除杂(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KCl固体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H2

HCl

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NaNO3溶液

NaCl

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D

氯化钠

氯化铵

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A.AB.BC.CD.D

15.下图是丙烷(C3H8)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大量使用丙烷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C.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l-

B.Cl-、Na+、Ag+

C.Mg2+、OH-、K+

D.

、H+、Ba2+

1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B.鉴别稀盐酸和石灰水

C.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8.下图是兴趣小组对碳单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打开K1、K3,关闭K2,可以观察到装置尾端有蓝色火焰产生

B.若打开K2、K3,关闭K1,则不可能观察到尾端有蓝色火焰产生

C.酒精灯起到尾气处理作用

D.在探究CO2与C的反应时,应先通一段时间CO2,再点燃酒精灯和喷灯

19.下列装置可以随制随停,但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

A.

B.

C.

D.

20.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aFeCl3+bCu

cCuCl2+dX。

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Cu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Cu粉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FeCl2B.化学计量数c=1

C.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1∶2D.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

二、填空题

21.用化学符号填空

(1)温度计里的金属_____;

(2)亚铁离子_____;

(3)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盐_____;

(4)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22.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干冰②石墨③蛋白质④淀粉⑤小苏打⑥石灰石⑦铁矿石

(1)可用来做电极的是_____;

(2)可用来做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

(4)食物中的主要供能物质_____。

23.根据如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t1℃时,将4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形成A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若A中混有少量杂质B,可以通过_____方法提纯A;

(3)将A、C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_____C(填“大于”、“小于”或“不确定”,下同),析出晶体的质量A_____C。

2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而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两种物质的分子模型)

(1)以下是常见的生活垃圾:

①塑料瓶、②泡沫饭盒、③易拉罐、④旧衣服、⑤剩饭菜,其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

(2)认真观察c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写出c的化学式_____;

(3)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环节Ⅰ反应方程式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从原料角度分析,该成果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c和d的组成完全相同,是同种物质

Ca物质是21世纪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D“白色污染”指的是生活垃圾中白色塑料的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

三、实验题

2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装置A(无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基本反应类型);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

(3)若用F装置实验原理制取氧气,则若需制得16g氧气,求所需水的最小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6.为验证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某同学利用中间凹陷的软质塑料瓶设计如下实验:

(1)通过捏放软塑料瓶下端可控制_____;

(2)实验步骤:

a、先捏住甲处瓶身一段时间,观察丙处无明显现象;

b、放开甲处瓶身,捏住乙处瓶身,_____(填具体操作),观察到丙处无明显现象;

c、放开乙处瓶身,再次捏住甲处瓶身,丙中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3)结论:

由步骤_____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4)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该方法制得的CO2中常常混有水和_____等杂质,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的上题中的E装置,可得到干燥的CO2;

(5)戊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流程题

27.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以一种镁矿石(主要成分为SiO2和MgCO3,还含有少量FeCO3,其它成分忽略)为原料制备MgSO4·7H2O的主要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

阳离子

Mg2+

Fe2+

Fe3+

开始沉淀的pH

9.1

7.6

1.9

沉淀完全的pH

11.1

9.7

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gCO3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加入稀硫酸时,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填字母);

A将镁矿石粉碎B降低反应温度C用稀硫酸多次浸泡

(3)“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NaOH溶液也可与硫酸反应达到调节pH的目的,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用MgO而不用NaOH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_____;

(5)已知加入H2O2溶液会生成Fe2(SO4)3,需要将FeSO4转化为Fe2(SO4)3的原因是_____,加入MgO调节后溶液的pH范围是_____(用不等式表示)。

28.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下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1)设备Ⅰ内发生的变化主要利用了物质的_____不同进行分离;

(2)设备Ⅲ中产生并分离出两种物质,判断进入设备Ⅳ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设备Ⅴ中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尿素和另一种氧化物,方程式为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该合成方法中使用的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从空气中直接分离H2加以利用

D该合成方法中物质利用充分,副产品少,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五、科学探究题

29.双氧水分解存在多种催化剂,实验人员针对硫酸铜催化双氧水分解做了如下研究。

(实验过程)定量测定H2O2分解生成O2的速率,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向该装置试管中加入10mL浓度30%的双氧水、1mL浓度为1.6%的硫酸铜溶液或水、1mL水或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三份试剂,将试管置于一定温度的水浴中,进行7次试验,编号分别为1~7,测量隔段时间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编号

试剂1

试剂2

试剂3

水浴温度/℃

各时间段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mL/min)

10mL30%

的双氧水

lmL硫酸铜溶液或水

1mL水或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第3min

第6min

第9min

第12min

1

双氧水

硫酸铜

20

2.4

2.7

2.8

2.8

2

双氧水

硫酸铜

30

9

10

10

10

3

双氧水

硫酸铜

40

90

63

28

23

4

双氧水

40

1.0

1.2

1.3

1.3

6

双氧水

硫酸铜

0.49%硫酸

40

3.0

3.5

3.6

3.6

7

双氧水

硫酸铜

0.98%硫酸

40

2.0

2.3

2.4

2.4

(实验分析讨论)

(1)根据生成O2的速率大小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并根据装置的作用,确定左图细口瓶中导管长度,应选择如图中的仪器_____(填“甲”或“乙”)接入图中的装置;测量时,关闭弹簧夹,下移量筒使量筒内液面与细口瓶中液面尽可能保持水平。

测量后,_____(填具体操作,不得重新拆装细口瓶及其导管),量筒中的水又流回到细口瓶中,为下次测量做好准备;

(2)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证明硫酸铜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还应该证明反应前后硫酸铜的_____不变;

(3)由实验_____(填实验编号),可知硫酸铜可以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

(4)由以上实验可知,除了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_____的方法加快其分解速率;

(5)有关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不可振荡反应液,确保反应液平稳释放O2

B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到第9min反应结束

C装置内原有空气对产生氧气速率的测定没有影响

D若要证明Cu2+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而非

,可以将实验3中的CuSO4换成Na2SO4或者CuCl2

30.现有实验人员针对双氧水能否将单质铜氧化进行如下探究:

(已知:

①Cu2O为砖红色固体;②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铜能否被过氧化氢氧化。

(实验步骤)

步骤一:

取段铜丝绕成螺旋状,暂存在煮沸的蒸馏水中,观察铜丝颜色;

步骤二:

将上一步准备的铜丝放入10mL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到铜丝表面产生棕色层。

(实验分析)

(1)实验人员在进行步骤一时,在将铜丝放入蒸馏水之前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用煮沸过的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

(3)铜丝缠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

实验二:

实验人员根据实验一步骤二得出铜可以被过氧化氢氧化,并接着对铜丝表面物质做了进一步探究。

(实验猜想)猜想Ⅰ:

CuO猜想Ⅱ:

Cu2O猜想Ⅲ:

CuO和Cu2O

(实验步骤)

步骤一:

分别取实验一中步骤二反应了3小时后的铜丝,干燥;

步骤二: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定出铜表面物质成分。

(实验分析)

(4)实验人员不仅测得生成物为CuO和Cu2O的混合物,且测定出3小时后铜丝表面的CuO和Cu2O中Cu个数比为3∶2;6小时后铜丝表面两种物质中Cu个数比为4∶2.由此推算,时间越长,铜与过氧化氢反应固体产物中氧元素的含量_____(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5)若称量得反应3小时后的“铜丝”质量为15.0g,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充分反应后,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1.8g,则反应后的“铜丝”中,Cu2O的质量为_____,未被氧化的铜的质量为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粉笔折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蛋白质的盐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所有物质中含有的是元素,“碘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是指碘元素和钙元素。

故选B。

3.A

【详解】

A、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B、稀硫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硫酸能与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将铁锈除去,与乳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C、油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所以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与乳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D、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醋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化学反应,将水垢除去,与乳化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体积、数目、质量均不变,故选项A、C、D项解释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C

【详解】

A、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悬浮于水中的不溶物有吸附作用,能使不溶物沉降,没有杀菌消毒作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没有杀菌消毒作用,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微生物,有杀菌消毒作用,符合题意;

D、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纯碱,且纯碱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详解】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含钾元素,不含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

7.B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已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故选B。

8.D

【详解】

A、铜在空气中加热产生黑色的氧化铜,加热铜丝后表面产生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气体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C

【详解】

A、塑料、尼龙、涤纶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故B正确;

C、火碱、熟石灰均属于碱,纯碱属于盐,故C不正确;

D、淀粉、纤维素、聚乙烯均属于有机高分子,故D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

A、由二水合硫酸钙的化学式CaSO4·2H2O可知,二水合硫酸钙由钙、硫、氢、氧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石膏是由二水合硫酸钙和其他物质组成,故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一个二水合硫酸钙微粒中含有2个水分子,故错误;

D、二水合硫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32+16×6+1×4═172,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

故选:

A。

11.A

【详解】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要倒放,故A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故B不正确;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所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不正确。

故选A。

12.B

【详解】

A、酸的溶液显酸性,但是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还可能是酸式盐,不符合题意;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含H、O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氢元素,符合题意;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但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与碱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可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是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

A、由于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是正确的;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是使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

B、甲醛和工业盐都有毒不能用来腌制食品,否则会使人中毒,故错误;

C、碘具有遇淀粉变蓝的特性,所以蛋白质、淀粉--用碘溶液来鉴别是正确的;纯毛织物属于蛋白质,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也是正确的,故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

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采取的方法是加水溶解、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钾固体,选项错误;

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C、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D、氯化铵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氨气挥发,得到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原则:

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5.D

【详解】

A.丙烷(C3H8)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故A不符合题意;

B.丙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大量使用丙烷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得,四种物质中只有乙是单质,它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图中单质乙的化学式为O2。

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所以该反应中甲(丙烷)和丙(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A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详解】

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正确;

C、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正确;

D、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正确。

故选A。

17.D

【详解】

A、铁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左边试管中铁和氧气接触,能够生锈,右边试管中铁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和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8.B

【详解】

A、若打开K1、K3,关闭K2,二氧化碳进入直玻璃管和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可以观察到装置尾端有蓝色火焰产生,不符合题意;

B、若打开K2、K3,关闭K1,实验开始氧气进入直玻璃管前空气中的氧气不足和碳(过量)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氧气较多后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也可能和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则有可能在尾端观察到蓝色火焰产生,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可燃,酒精灯起到尾气处理作用,不符合题意;

D、在探究CO2与C的反应时,应先通一段时间CO2,排出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和喷灯,即能证明二氧化碳和碳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D

【详解】

A、此装置适合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即适合块状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