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073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一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江苏省常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分值:

160分时间:

150分钟

一、单选题:

(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确?

(A)这款保养品的效果极佳,才刚上市,名声便不径而走

(B)实验已接近完成,却因一时疏忽而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C)废寝忘食地苦练后,他的演出果然不同反响,赢得满堂喝采

(D)昏睡中的乘客面对电车突如奇来的警铃声,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2.“写诗就像在帮□□造字,把每个当下拉住,所以回看旧作我感到不后悔,很庆幸把年轻的心情都留下来!

”根据文意,句中□□处填入下列何者最恰当?

(A)文学(B)世界(C)知音(D)时间

3.下列文句「」中的语词,何者使用最恰当?

(A)这家餐厅以「无线」畅饮、「无限」上网来吸引顾客。

(B)「身首」矫捷的他,如今竟然因车祸而「身手」异处。

(C)放下「报仇」的想法,就是给予灵魂最大的「报酬」。

(D)「权利」再大的人,也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权力」。

4.下列文句,划线词语哪个使用正确?

(A)放学后学生们各自返家,殊途同归     (B)母亲过世后,她伤心欲绝,如丧考妣

(C)她对这次的展览品如数家珍,十分熟悉 (D)这对双胞胎谦和有礼,情同手足,令人称羡

5.下列文句,何者用字最为精简?

(A)人生的际遇好比像似潮水般起起落落    (B)此起彼落的鸟鸣仿佛一场露天音乐会

(C)天空的颜色似乎像是一幅未干的水墨画  (D)串串葡萄焕发着仿若水晶一般似的光泽

6.“友情如一坛醇酒,愈陈愈浓郁醉人。

”句中以“醇酒”比喻“友情”的恒久动人。

下列文句,何者也是用具体事物来比喻抽象概念?

(A)沿岸的枫叶以血掌印证,船头是水云的故乡   

(B)围墙边绽放的繁花,是造物主所设下的美丽陷阱

(C)孤独是一匹衰老的兽,潜伏在我乱石磊磊的心里

(D)那蓬松的发,如天空的乱云,把她衬托得更具风情

7.下列文句中的“如”字,何者与“如期完成”的“如”字意思相同?

(A)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B)弗如也!

吾与汝弗“如”也

(C)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D)有不“如”法者,以付廷尉,依律治之

8.下列文句,何者有语病?

(A)车子驶向这块久别之地,我不禁有近乡情怯之感 

(B)昂首望去,眼前是一片万丈深渊,令人心生畏惧

(C)忙碌的现代人无暇寻幽访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

(D)黑暗中,漫长的静默里,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9.下列选项「」中的字,何者读音前后相同?

(A)青云直「上」/平「上」去入      (B)个性倔「强」/「强」弩之末

(C)「伺」机而动/茶水「伺」候      (D)不堪负「荷」/「荷」枪实弹

10.“在国内的医疗系统,所谓的安宁照护还是偏重于生理层面□如何让一个人在生病与往生过程中不要受到太多生理折磨。

然而,一个即将往生□面临生命最后一段岁月的人,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如何?

我们如何从身心成长的角度帮助这样的人?

这种心理层面上的考虑更是必要。

”这段文字□中的标点符号,依序填入下列何者最恰当?

(A)……,   (B)――、   (C);――   (D)。

11.下列诗句前后两句的关系,何者说明正确?

(A)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前句为因,后句为果

(B)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前句泉洒蕉叶的假设引发后句的雨声

(C)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将前句的读书与后句的寻春互作比较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前句由梅至雪,后句由雪至香,层层递进

12.下列是一段武侠小说,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原来修练邪派内功的人,功力愈增,危机愈大,到了某一关头,甲、成了废人乙、重则毙命丙、轻则半身不遂丁、便要遭逢“走火入魔”之劫。

不过,若能冲破此关,武功便可以有登峰造极的希望。

(梁羽生《冰河洗剑录》第52回)

(A)丙甲乙丁 (B)丙乙丁甲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13.莎士比亚曾以三流喜剧演员为业,当时观众可以把石子丢在他身上取乐。

他曾写道:

“唉!

这竟是真的,我曾经走遍各地,让自己在世人面前穿上彩衣,割裂自己的思想,廉价出卖最贵重的东西。

”文中“最贵重的东西”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才华(B)见闻(C)尊严(D)欢笑

14.“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这段文字最可能是在传达下列何者的重要性?

(A)务实(B)机会(C)想象力(D)创造力

15.“一般十月怀胎,吃尽辛苦,不论男女,总是骨血,何忍淹弃。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

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

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下列何者?

(A)父母养育子女的辛劳        (B)妇女怀胎十月的辛苦

(C)重男轻女乃不智之举        (D)养儿防老乃过时观念

16.“狮头山、贡丸汤虽然不能尽如我意,但意外造访的城隍庙,热闹非凡,街边随兴吃的猪血糕,分量大,糯米香,反倒有了意外惊喜。

人生就是这样吧,无心插柳的事多了,正好提供期待之外的另一番乐趣。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透露了哪一种观点?

(A)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等待        (B)机会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C)凡事无须强求,顺其自然就好     (D)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17.“我最佩服的,便是那些喜欢开会、善于开会的人。

他们在会场上总是意气风发,滔滔雄辩,甚至独揽话题,一再举手发言,有时更单挑主席缠斗不休,陷议事于瓶颈,置众人于不顾,像唱针在沟纹里不断反复,转不过去。

”关于这段文字的分析,下列叙述何者最恰当?

(A)行文用语带有嘲讽的风格         (B)运用对比技巧凸显作者的观点

(C)作者对在会议中滔滔雄辩的人给予肯定   (D)作者无法忍受口吃却老在会议中发言的人

18.“能让全世界都叫得出名字的法国歌手,大概只有香颂天后伊迪丝•琵雅芙。

她出身于社会底层,十五岁即在街头卖唱维生。

因此,她的歌总能真实表达社会底层百姓的心声,引起多数人的共鸣。

现在一提到香颂音乐就想到法国,这都归功于琵雅芙。

她的歌已超越音乐本身的影响力,其歌词优美,反映时代背景,成为重要的音乐文化指针,不但风靡欧美,也启发许多后辈歌手。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琵雅芙的哪一项贡献?

(A)扩大香颂音乐的影响力        (B)带动街头艺术的表演风气

(C)关怀弱势,为底层百姓争取福利   (D)投身香颂音乐教育,培养后辈歌手

19.“以往许多民生用品都以农作物制成,取之于大自然,还之于大自然,不会造成地球负担、环境污染。

若更用心研发,一定可以制作得更精良、推广得更普及。

很可惜在工业产品的冲击下,这些用品一一被取代而消失。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何者最符合作者的观点?

(A)近代快速工业化导致农作物大量消失    (B)用心研发的农作物不会造成地球负担

(C)以农作物制成的产品较工业产品更为精良  (D)将农作物转加利用更能够保护我们的地球

20.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

农民问教授:

“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鎚钉的样子。

店员拿出鎚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

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

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

”教授从容答道:

“简单。

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

”农民笑起来:

“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A)勿受既有认知限制(B)莫因专业蒙蔽真相

(C)审慎辨析言语歧义(D)勇于质疑权威观点

21.“文学虽然具有普遍性,但因读者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若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

”根据这句话,作者认为文学的普遍性要有效力,前提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读者的体验各自不同          (B)读者的分布普及各阶层

(C)读者有类似于作品的经验       (D)读者与作者有相同的喜好

22.“秦汉之间,正体的篆字太过繁复,实际从事书写的书吏为了记录的快速,破圆为方,把曲线的笔画断开,建立汉字隶书横平竖直的方形结构。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格内的叙述何者正确?

篆字

隶书

(A)

时代较晚

时代较早

(B)

结构较简单

结构较繁复

(C)

破圆为方

化直为曲

(D)

较不便书写

较便于书写

23.周老师在黑板上写道:

“天下没有一个人从不羡慕别人,只有少数人从没被别人羡慕过。

”她请学生以图表来表示这句话,下列哪一张图表最恰当?

24.唐宣宗时,相国令狐绹以故事访于温岐,对以“其事出《南华》①。

”且曰:

「非僻书也。

或冀相公燮理②之暇,时宜览古。

”绹怒。

①《南华》:

指《庄子》   ②燮理:

治理国事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令狐绹向温岐求问无解,故勃然大怒   (B)令狐绹因施政遇到困难,找温岐商量

(C)温岐回答问题后,劝令狐绹要多读书   (D)温岐以《南华》中的故事指正令狐绹

25.苏东坡自述:

“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

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

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何者最符合东坡的饮食原则?

(A)对己待客,饮食皆须有所节制       (B)招待尊客,最少须准备三道盛馔

(C)受邀作客时,抱持客随主便的态度   (D)宴请宾客前,必先告知自家饮食原则

26.曾国藩自述:

“早岁有志著述,自驰驱戎马,此念久废,然亦不敢遂置诗书于不问也。

每日稍闲,则取班、马、韩、欧诸家文,旧日所酷好者,一温习之,用此以养吾心而凝吾神。

”根据这段话,下列关于曾国藩的说明何者最恰当?

(A)认为养心凝神之道,就是与旧友切磋温习诗文

(B)每日仿效班、马、韩、欧等名家的文章来写作

(C)在戎马之际仍坚持创作,终于成就不朽的著作 

(D)即便工作繁忙,依旧趁暇阅览诗书,修养心性

27.有客语:

“马肝大毒,能杀人,故汉武帝云:

‘文成食马肝而死。

’”迂公适闻之,发笑曰:

“客诳语耳,肝故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

”客戏曰:

“马无百年之寿,以有肝故也。

”公大悟,家有畜马,便刳其肝,马立毙。

公掷刀叹曰:

“信哉,毒也。

去之尚不可活,况留肝乎?

”根据这则笑话,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汉武帝因食马肝而死         (B)马肝很毒,所以马不长寿

(C)迂公原本不相信客人所说的话     (D)从迂公杀马的结果可知客人所言不虚

28.依据诗意,作者感到被“啮咬”、“绞伤”的原因,最可能是:

花是无声的音乐/果实是最动人的书籍/当它们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时计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庭中便飞散着我的心的碎片/阶下就响起我的一片叹息(杨唤〈花与果实〉)

(A)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B)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29.①“冷淡是秋花,更比秋花冷淡些。

②到处芙蓉供醉赏,从他。

自有幽人处士夸。

③寂寞两三葩,昼日无风也带斜。

④一片西窗残照里,谁家。

卷却湘裙薄薄纱。

”词中画线处,何者最能表达作者不随流俗、终能获得赏识的想法?

(A)①  (B)②  (C)③  (D)④

30.阅读下文,选出最符合作者想法的选项:

生活开始变得简单:

简单地吃,简单地睡,简单地面对人生中一切的复杂繁琐……非常规律。

因为没有惊喜,也无须想象在行事历之外,还有什么事情会来破坏已经安排好的一切。

但总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场景,象是餐桌上的一对咖啡杯,沙发上随意摆放的一双靠枕,在不经意之间,引起我无穷无尽的想象。

真要说还有什么值得我期待的,大概也就是将一张张日历撕下的过程,因为那提醒了我,别离的苦涩终会换来甜美的报偿。

(A)人生从来多憾,还君明珠泪垂(B)别后思君之甚,欣信相逢有期

(C)春尽絮飞不留,随风吹落谁家(D)爱情犹如春梦,醒来方知是空

二、阅读题组:

(31~45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31~32题:

有些科学家提出“猎人与农夫”的理论,认为ADHD者(注意力缺失的过动儿)其实没有毛病,只是生错了时空。

现在所谓注意力缺失者的特征――容易分心、冲动、冒险性强,其实是远古打猎采集时生存必要的特征。

当人类进化到农业社会以后,这些特征才变得格格不入。

也就是说,他们是“猎人”,但是要在“农夫”的社会里讨生活,往往会被视为异类。

这个理论认为,一万二千年前,人类走向农业生活开始定居下来后,环境的改变使得过去的长处变成现在的短处。

在远古时代,如果不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早就被其他动物吃掉了,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如果事情发生不马上采取行动,而是三思而后行的话,也只能变成别人的晚餐,活不到成为我们的祖先。

而现在学者又把ADHD者叫做有爱迪生基因者,他们的特征是:

思想跳跃、容易分心、精力旺盛、没有条理、不耐烦、易冲动、很外向、敢冒险、会发明、有创造力,而且通常还有领袖魅力。

他们注意力很短暂,但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专注很久,这不是和猎人要一直不停搜索四周,一旦发现猎物就马上集中注意力然后追踪下去相同吗?

他们组织力不强,没有条理,很冲动,想到什么做什么――猎人不就是看到猎物得马上拔腿就追吗?

他们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做一件事需要花多少时间――这其实是表示有弹性,一个人的心意如果随时可变,那就不需要知道时间。

他们容易不耐烦,不能听从老师的指示――这其实是猎人独立行事的特性。

上述的理论与观点尚待可靠证据支持,但如果我们愿意换一个角度来看ADHD者,他们可能并没有毛病,只是现在教育制度的限制,未必符合他们的天性罢了。

――改写自洪兰《理应外合•猎人与农夫》

 

31.下列对于ADHD者的叙述,何者最符合作者原意?

(A)发明家往往是ADHD者         (B)不宜以异类眼光看待ADHD者

(C)ADHD者拥有比一般人优秀的基因    (D)缺乏打猎机会是现代ADHD者的悲哀

32.下列叙述,何者与本文内涵最不相关?

(A)强调现代人应培养多元能力,以顺应社会趋势  

(B)推测ADHD者的特征可上溯自远古人类的行为

(C)引述学者意见,说明注意力缺失者的行为特征  

(D)呼吁教育者应以宽广的视角引领孩子适性发展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33~34题:

在父亲与族人的注视之下,年轻的莫那鲁道,静静躺在自己家中的地面上。

他不说一语,态度宛如岩石一般沉静,更像是和整个大地融为一体。

他身上盖着苎麻编织成的白色毯子,一直覆盖到脖子的下方。

那毯子上面如同晚霞一般美丽的红色图腾,正是母亲亲手编织而成的杰作。

在流动缓慢的时间里,莫那试着让自己的呼吸不要因纹面仪式到来而变得急促。

但当他从仰视的视野看着满脸皱纹的老嬷嬷将纹面工具一一放在自己左耳附近时,他的心,仍像是大雨过后的溪流,有种难以抑止的澎湃。

对赛德克族而言,纹面,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仪式。

每个赛德克族新出生的生命,不管男女,在年幼时都会在额头上刺上额纹。

那是一种「生命」的表征,也代表着祖灵的眷顾,用以保护他们长大。

但是只刺上额纹的人,并还不能获得成为一个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的资格。

要成为赛德克•巴莱,赛德克族的男子必须要有精湛的狩猎技巧,并且成功出草猎回人头之后,才能在头目的见证之下,于下巴纹上代表成年的颐纹。

至于女子得以纹面的资格,则是必须努力学习有关编织的知识与技术,从采麻、搓麻、织布到缝衣都必须精通,等到有一天她织布的技巧获得部落长老的认同之后,才能于脸颊两侧刺上颊纹。

对赛德克族人而言,只有脸上有刺纹的人,才能结婚拥有后代;脸上没有刺纹的人,将永远被视为小孩,永远被讥笑,将来死后也不能通过彩虹桥去见祖灵。

可以说,没有纹面对于一个赛德克族人而言,是一种最羞耻的堕落。

――改写自魏德圣《赛德克•巴莱》

33.根据本文,莫那鲁道在接受纹面前,心情有种难以抑止的澎湃,其原因最不可能为下列何者?

(A)通过种种考验之后的欣慰       (B)即将成为勇士的兴奋感受

(C)为即将执行出草任务而期待     (D)将承担部落重任而觉得骄傲

34.根据本文,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在赛德克族内,男女恋爱及婚嫁须经过头目的准许

(B)赛德克族人的额纹,象征着生命的至高尊严与荣耀

(C)已届婚龄却不结婚的赛德克•巴莱,被视为一种耻辱

(D)女性想成为赛德克•巴莱,须精通编织的知识与技术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35~36题:

 从建安①时期开始,文人多数是在朝做侍从供奉,或在外作一薄宦,或靠府主为生。

这个情形,到了唐代更甚。

唐代的社会是贵族的社会,唐代的政治掌握在门阀手中。

中唐以来,地方割据的势力瓜分朝廷的政权,各节度使又每成一个小朝廷,能养清客。

这时候的书生多出身于清门,他们却多在华贵的社会中作客,譬如:

李白只是朝中权贵的客,杜甫只是地方节度使的客。

中、晚唐诗人的作客生活尤其表显这情形,直至五代不曾改。

经五代之乱,世族社会式微,到了北宋以后,文人每以射策②登朝,致身将相,所以文风从此一变,直陈其事,求以理胜者多。

诗风从此一变,以作散文的手段作诗,而直说自己的话。

以前读书人和统治者并非一事,现在差不多是一类了;以前的诗人寄居在别人的社会中,现在可以过自己的生活了;以前诗人说话要投别人的兴趣,现在可以直说自己的话了。

总而言之,以前的诗多是文饰其外,现在的诗可以发挥其中了。

以前是客,现在是主了。

社会组织之变迁影响及于文人的生活,文人的生活影响及于文章之风气。

――改写自傅斯年《文人的职业》

①建安:

东汉献帝的年号  ②射策:

宋代科举时,考生针对皇帝的策问,提出应对之方略

35.根据本文,读书人与统治者的关系,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建安文人多数成为有权的府主     (B)中唐文人多在华贵阶级中作客

(C)五代文人以文章推翻世族社会     (D)北宋文人以写诗晋身统治阶层

36.关于本文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以唐和五代文人做对比,凸显唐代文人的风骨  

(B)透过细腻的空间描写,以呈现社会组织的变迁

(C)援引李白、杜甫为例,说明科举与文人的关系  

(D)按历史朝代先后次序进行论述,铺陈文章主旨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37~38题:

多么奇特的关系啊!

如果我们是好友,我们会彼此探问,打电话、发简讯、写电邮、相约见面,表达关怀。

如果我们是情人,我们会朝思暮想,会嘘寒问暖,会百般牵挂,因为,情人之间是一种如胶似漆的黏合。

如果我们是夫妻,只要不是怨偶,我们会朝夕相处,会耳提面命,会如影随形,会争吵,会和好,会把彼此的命运紧紧缠绕。

但我们不是。

我们不会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

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

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

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必然会谈心。

即使谈心,也不必然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

有时候,我们问:

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

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然而,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都不一样,我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

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儿时――老榕树上的刻字、日本房子的纸窗、雨打在铁皮上咚咚的声音、夏夜里的萤火虫、父亲念古书的声音、母亲快乐的笑、成长过程里一点一滴的羞辱、挫折、荣耀和幸福。

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棵树上折断了手。

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公尺之遥。

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树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公尺,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改写自龙应台〈共老〉

37.下列针对手足关系的描述,何者最符合本文的观点?

(A)兄弟姊妹是世上少数可以共享儿时记忆的人  

(B)因共同的成长背景,手足间的命运紧紧缠绕

(C)照顾年迈双亲的责任,必须由兄弟共同承担  

(D)手足不宜分家独立,以免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38.关于本文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首段由朋友、情人、夫妻的关系起笔,带出手足间的情谊

(B)第二段连用两个反诘句,强调兄弟间深厚的情谊不可磨灭

(C)前两段多处使用重复的字词与类似的句型,可以强化语气

(D)末段以雨树为喻,描写手足间看似疏离却同根相连的关系

请阅读以下报导,并回答39~40题:

周五看蓝月错过要等到2018年

2015.07.29记者○○○报导

“蓝月”并不是指蓝色的月亮,而是指一个月内的第二次满月。

月亮绕地球公转轨道周期约29.5天,而国历一个月为30或31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个月两次满月的现象。

上次发生蓝月是在2012年8月31日,今年则是7月2日与31日都有满月,下次的蓝月将是2018年1月31日,发生周期约2~3年。

这次蓝月的月出时间为下午6时23分,想欣赏蓝月者,可在6时30分以后朝东南方观看。

此外,8月2日下午6时3分月亮通过轨道上最接近地球的位置,当天若是在月出后不久观赏,会有「月亮错觉」效应,月亮看起来又圆又大。

那么,月亮到底会不会散发蓝光?

月亮确实可能看起来闪耀着蓝色光芒。

1883年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其颗粒大小恰好使红光不易通过,导致原本反射至地面的白色月光剩下偏蓝色的光芒,此状况持续两年。

――改写自《联合报》

39.关于“蓝月”的讯息,下列何者本文并未提及?

(A)名称的由来  (B)周期的间隔  (C)观测的时机  (D)实际的定义

40.根据本文,可推论出下列何者?

(A)本文可能刊登在星期二         (B)闰年的二月可能出现蓝月

(C)蓝月可能只是一种“月亮错觉”的效应  (D)火山灰颗粒大小可能左右月亮看起来的颜色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41~42题:

  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年已老,每日五鼓,燃烛治文书,或坐倦假寐,少顷,辄矍然起,自呼其名曰:

「佟某,汝为朝廷大臣,封疆之重,皆汝肩之,奈何不任事若此!

」辄以手批颊数四。

侍者为之悚栗。

中丞在豫,恩泽普及,豫人感其德,犹绘像祀之。

――改写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41.“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句中“巡抚”二字的词性,与下列何者相同?

(A)燃「烛」治文书         (B)皆汝「肩」之

(C)辄以手批「颊」数四      (D)侍者「为」之悚栗

42.根据本文的叙述,可推知佟中丞的为人如何?

(A)自许甚高,治事严谨    (B)嫉恶如仇,律下严厉

(C)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D)豁达大度,不拘小节

请阅读以下诗文,并回答43~44题:

43.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甲:

扶桑①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乙: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①扶桑:

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

亦为日本别名

(A)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B)甲诗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