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2589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人口数量与迁移变化

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2)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答案】

(1)B

(2)C

【解析】⑴B点之后环境曲线的斜率增大即资源快速增多,此阶段由人口曲线看出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增长不明显,不可能因为劳动力增加使资源快速增多,A、C错;无法看出政策的改变,D错;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选B。

⑵由图可知,甲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低于人口消耗资源量,说明生存环境最差,据此选C。

所以答案是:

(1)B.

(2)C.

 

选择题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

完成下列各题。

(1)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④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减缓城市化速度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答案】

(1)A

(2)B

【解析】

(1)农民工回乡创业跟就业地生活压力大有关,能创业也得具备一定技术条件,①②正确,故A正确答案。

气候条件不是短期能改变的,农民工回迁跟医疗条件无关,③④错,则BCD答案均错。

(2)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后,促进经济发展,长远看有助于当地城市化进程,A错。

“归雁经济”拓展了当地的经济领域,B正确。

回乡办企业可能出现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冲击,C错。

产业增多,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往往刺激地价提升,D错。

所以答案是:

(1)A

(2)B

选择题

据统计,中国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

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省份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结构失衡也在加重。

下图为全国各省市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变化(2000-2010年)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全国各省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流动

B.经济水平

C.医疗水平

D.人口自然增长率

(2)据图中信息推断,目前贵州乡村地区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形可能呈()

A.“小蛮腰”形

B.“纺锤”形

C.“三角”形

D.“倒三角”形

(3)图中显示,东北地区人口正面临危机。

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率仅为0.21%,不足全国同期水平的一半,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

解决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的根本措施是()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改善居住环境

C.优化产业结构

D.全面鼓励生育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增大的主要是人口迁出地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变小的主要是人口迁入地区,我国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迁入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减小。

(2)贵州乡村地区常住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增大,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变小,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形可能呈上下宽度相差不大的“小蛮腰”形。

(3)东北地区青壮年老动力大量外迁,劳动力缺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全面鼓励生育都不能很快解决劳动力问题,选择C。

所以答案是:

(1)B

(2)A(3)C。

 

选择题

如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

A.20?

24岁

B.25?

29岁

C.30?

34岁

D.35?

39岁

【答案】A

【解析】读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20?

24岁.

故选:

A.

 

选择题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月20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06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7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773.8万人,增加31.6万人.如图为2008?

2012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北京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但并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其原因是(  )

A.工业化程度低,对劳动力需求量小

B.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劳动力过剩

C.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D.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身体健壮,可以胜任青年人的工作

(2)今后北京市人口工作的重点可能是(  )

①大量吸引海外移民 ②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③引导人口合理迁移 ④完善养老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C

(2)B

【解析】

(1)北京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但并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其原因是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读2008?

2012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变化示意图,目前北京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今后北京市人口工作的重点可能是引导人口合理迁移和完善养老体系.

故选:

(1)C.

(2)B.

 

选择题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

(1)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C

(2)D

【解析】

(1)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寿命延长和孩子的减少,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从图中看出,1990年桂、贵两省的老年人口比重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处于发达地区的苏、粤则高于全国水平。

当时的人口流动程度比较低,可知发达地区因为经济水平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高老年人口比重高。

2050年预测数据,桂、贵两省的老年人口比重远远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应该是人口迁移使得年轻人到发达地区使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口比重急速增加。

资料给定的不是人口数量,而是比重,故而A错。

自然增长率应该是发达地区低于欠发达地区,使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较低,B项错误。

D项是根本原因而非直接因素。

(2)1990年苏、粤两省老年人口比重大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贵、桂两省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50年苏、粤两省老年人口比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贵、桂两省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其原因是贵、桂两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苏、粤等沿海省区和城市转移所致,由此可知今后农村、欠发达地区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

 

选择题

洛伦兹曲线图中代表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越均衡,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

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山东省相比,全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因素

B.战争因素

C.自然因素

D.经济因素

(2)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

C.趋于均衡

D.60%土地集中全部人口

(3)在人口分布变化过程中,人口大量迁入()

A.与河北交界处

B.沂蒙地区

C.黄河入海口区域

D.青岛济南

【答案】

(1)C

(2)B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阅读题目中的材料和看清图中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1)全国人口分布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选择C。

(2)通过1953年、1982年、2010年面积?

人口洛伦兹曲线对比发现越来越偏离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

选择B。

(3)山东省人口部分集中程度增强,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差异,四个地区中济南和青岛经济实力强,吸引力强,因此选D。

 

选择题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1)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A.2020年

B.2045年

C.2060年

D.2075年

(2)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A.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B.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C.减少老龄人口数量

D.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

(1)B

(2)A

【解析】

(1)读图可知,在2045年前后,农村老年人比重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逐渐持平,以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所以城乡倒置现象大约在2045年消失,故选B。

(2)婴儿增加,从事婴儿培养教育的职业人口也会增加,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A对。

婴儿数量增加,对养老负担没有影响,B错。

实施两孩政策使新生婴儿数量增加,会降低老年人口比例,不会使老年人口减少,C错。

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D错。

故选A。

 

选择题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为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

A.地理位置居中

B.人口基数稳定

C.经济实力雄厚

D.交通网络发达

(2)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

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

C.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D.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

【答案】

(1)A

(2)D

【解析】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武汉地理位置比较适宜,所以A正确。

(2)从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可以看出,图示时段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减慢,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所以D正确。

选择题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据此回答小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答案】

(1)C

(2)D

【解析】

(1)由“生活方式型移民”的概念可知,其移民的目的是寻找比自己现有的居住条件更好的生活环境,C正确。

(2)更好、更舒适的生活方式需要更好的服务,所以“生活方式型移民”会带动服务业的的发展。

 

选择题

某研究机构针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测。

图6为该研究机构提供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小题。

(1)到2030年,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

A.0~14岁人口比例下降

B.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D.人口增长速度变快

(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A.教育投入降低

B.劳动力素质提高

C.老龄化进程减缓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

(1)D

(2)C

【解析】

(1)读图可知:

在2030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0~14岁人口比例上升,A错;15~59岁人口比例下降,B错;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下降,C错;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上升,D对。

(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使少年儿童数量增加,教育投入增加,A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劳动力接受的教育有关,而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无关;少年儿童数量增加,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C对;老年人口没有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不会加重,D错。

选择题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回答问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1950?

1960

B.1960?

1970

C.2000?

2010

D.2040?

2050

(2)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答案】

(1)B

(2)B

(3)D

【解析】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

读图可知,1960?

1970年少儿抚养比最高,此时,国内政局稳定,还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较高,由于医疗卫生条件有限,人口寿命未得到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所以此时最可能出现婴儿潮,故B正确。

(2)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与就业机会没有关系,A错误;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21世纪初抚养比最低,这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B正确;2015年后,人口出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抚养比逐渐升高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C错误;近几年就业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不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D错误。

(3)我国人口基数大,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的快速增长,①错误;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②正确;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不能解决人口负债问题,③错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加剧劳动力不足,④错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劳动力文化水平,⑤正确;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⑥正确,故D正确。

选择题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

(1)D

(2)C

【解析】

(1)导致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

题中的因果关系应是: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人口流动的知识。

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的增长,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误。

小城镇人口流向大城市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

选择题

图Ⅰ为香港2010?

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预测图。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A.2010?

2020年

B.2020?

2030年

C.2030?

2040年

D.2040?

2050年

【答案】

(1)A

(2)B

【解析】

(1)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线符合。

(2),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增长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选择题

据报道,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23亿,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

读下图,造成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宜居环境比城市好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C.乡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出

D.城市退休老人大量迁出

【答案】C

【解析】城乡在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农村劳动人口城市和沿海地区务工,乡村留下孩子与老人,使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扩大,C对;现阶段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没有到逆城市化阶段,农村在生活和医疗上不好城市,不会出现城市退休老人大量老人,AD错;我国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城市比农村控制更严格,自然增长率不可能高,B错。

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材料二:

我国2009-2015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和财政养老补贴示意图。

材料三:

贵州省某山村原有居民208人,人们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过着清贫的生活。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陆续外出打工、经商,逐渐迁出了大山。

如今,山村里只剩下2位80多岁的老人和一条狗。

(1)从年龄结构的角度出发,说明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请你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答案】

(1)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需求减弱,影响经济发展;从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老龄化加剧,使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提高少年儿童的比率,降低老年人口的比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3)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兴办农村福利养老机构,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农村老人活动中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

【解析】⑴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需求减弱,影响经济发展;从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老龄化加剧,使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⑵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能够增加人口出生率,从而提高少年儿童的比率,降低老年人口的比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⑶本题主要考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措施。

可以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兴办农村福利养老机构,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农村老人活动中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

所以答案是:

⑴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需求减弱,影响经济发展;从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老龄化加剧,使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⑵提高少年儿童的比率,降低老年人口的比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兴办农村福利养老机构,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农村老人活动中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

 

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

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

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解析】

(1)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是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

(3)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有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

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下图为2000年一2010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

分析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原因,并为政府控制外来人口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原因:

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位于近郊区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靠近近郊工业区方便上下班。

建议:

加强户籍管理;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对于原因的分析,从资料中解析人口倒挂的原因人口迁移,所以从迁入区的拉力和迁出区的推力分析,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寻求更多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对于措施的分析,从经济结构的调整、户籍制度、人口素质、区域经济的平衡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