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2520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

《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讲.docx

20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讲

第三讲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一、(2018·金华、丽水)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10分)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

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

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

这里指苏洵。

④祥:

吉祥之兆。

⑤主:

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

地名。

⑦迨、过:

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3分)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衢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2分)

【甲】宋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

担来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

妻羞之,求去。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

“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

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

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

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

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

又安可食其食!

”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①毋(wú):

不要。

②经:

上吊。

③乞(qì):

给。

④蔑:

消失。

⑤矜:

夸耀。

★1.用原文填空。

(4分)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1)__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

(2)__________”,而宋妻认为是“(3)__________”。

★2.【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释?

(  )(2分)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D.妻自经死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2分)

与买臣过苦日子→

(1)____________→改嫁他人→

(2)____________→上吊自杀

★4.【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江苏镇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13分)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

“尔有子乎?

”答曰:

“否。

”“有田产乎?

”曰:

“否。

”“然则何以自给?

”曰:

“吾恃养蜂耳。

”曰:

“尔蜂几何?

”曰:

“十五桶敌之。

”太祖默念曰:

“我有两京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

“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

”翁曰:

“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余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余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

“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

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

是亦不留余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

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两京十三省:

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

他。

⑤听:

听任,任凭。

⑥啖(dàn):

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尔蜂几何 (    )

(2)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

(3)得不馁(    )

(4)竭泽取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

(1)然则何以自给?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________与________相当,最后联想到________与________相似。

(2分)

★4.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7·温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6分)

与致虚妹丈

[明]高尔俨

昨宵乐甚!

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释】①被:

遮盖。

②骀(dài)荡:

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

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6分)

(1)【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2)【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

(3)【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3分)

示例:

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

清和婉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

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7·湖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

长山横蹙,九江却转。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

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

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

堂侄。

耑:

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

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

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

云梦:

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

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

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

白龙:

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

辜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及长,南游云梦

及鲁肃过寻阳

B.破涕为笑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七百里,高万仞

D.恨丹液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3分)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奇异/奇异;B.写/给;C.第二年/第二年;D.寻找/寻找。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这是一方天砚啊!

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

【答案】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

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来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

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

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

【答案】“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语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4.【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

【答案】示例1:

相同。

天石砚无贮水之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2:

不同。

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徳”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二、

★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细读甲乙两文,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根据甲文中“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可知,此时买臣已经做了太守,这一点从乙文中的“通达”可以得到印证。

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这一点与乙文中的“亦仁者之心也”相同。

根据乙文中的“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可完成第三空。

【答案】

(1)通达(贵) 

(2)仁者之心(不忍) (3)矜于一妇人(矜)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细读甲、乙两文,正确翻译后可知,乙文是对甲文中朱买臣的妻子自缢而死的原因的解释。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

细读甲文可知,朱买臣的妻子因为嫌弃朱讴歌于道中,而与他离婚,当朱买臣富贵后看到她窘迫的现状收留了她,她觉得羞愧,就自杀了。

据此分析可作答。

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答案】

(1)离朱而去 

(2)被朱收留

★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

根据乙文中朱买臣的前妻对朱买臣的近侍说的话可知,她羞愧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自己没有看出朱买臣有远大的志向,自己有眼无珠。

二是因为自己有眼无珠,离开了朱买臣。

三是因为在自己落难时,朱买臣不计前嫌收留了她。

【答案】①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②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③羞于被买臣收留。

三、

1.【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几何”,多少。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答案】

(1)多少 

(2)交换 (3)气馁(停止) (4)舀干

2.【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然则”“何以”“啖”“卒岁”等字词的翻译。

【答案】

(1)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2)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3.【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

可分析“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敌之。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一句。

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

可分析“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

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

是亦不留余蜜之类也”一句。

【答案】民 蜂 取蜜 税收

★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太祖能与村翁交流,说明太祖亲民的一面。

如“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

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

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的语言描写可见太祖体恤民情的优点。

【答案】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四、

1.【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

熟知多义词的义项是做好此题的关键,然后要结合语句确定好具体的词义选择。

如“就”:

完成(立就《伤仲永》);接近(还来就菊花)等义。

【答案】

(1)A.几 B.屡次 

(2)A.比得上 B.等到 (3)A.完成 B.接近,趋向

2.【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注意关键词的提示作用,如主语:

“松竹影”“翠影”“月光”“波”等,同时注意题目要求:

限断三处。

【答案】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根据示例可知,赏析时应从字形以及情味两个方面来进行。

字形要研究其偏旁和意义的关系;情味要结合文本作出具体的阐释。

【答案】“婉”和“妙”都是“女”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

“婉”义为“婉转”,“妙”义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箫音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

紧扣“趣”味,结合文本谈自己的理解,如自然景物的“美趣”,笔墨的“艺术之趣”等。

【答案】示例1:

我感受到自然之趣。

夜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

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

读来趣味盎然。

示例2:

我感受到艺术之趣。

“昨宵”月色空明,松竹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创作的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

作者在自然之景中直抵自然之境。

“今晨”握笔仿效,却再难企及。

看似无意,却启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意。

五、

1.【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等到/等到;B.眼泪/眼泪;C.正/方圆;D.完成/完成。

【答案】C

★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再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D项有误,是说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

根据句意来划分。

句意:

你(李耑)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

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

【答案】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4.【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宋濂:

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

李白:

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