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城镇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研究》.docx
《《网络环境下城镇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城镇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环境下城镇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城镇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研究》
【内容提要】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为解决我校语文综合学习资源不足,教师素养不够,学生基础较差等问题,我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城镇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扎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构建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制作了一系列特色鲜明专题性的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网站,提炼出了一套借助于专题性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
网络城镇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
以上阐述为我们现阶段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要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要想达到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我们地处城镇山区,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颇为狭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语文学习资源难以挖掘。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开展“网络环境下城镇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研究”的探索。
目的是:
一方面尽快适应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引导和促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于语文教育改革之中;另一方面是及早探索城镇网络新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指导我们语文教学实践,为提高城镇山区的语文教育质量总结有效的方法。
一、城镇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
根据我们前期的师生问卷、座谈、推门听课、作业调阅等种种方式调查发现,我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语文教学的附庸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
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庸,是可学可不学的,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
有的教师受功利思想的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认真组织是纯属浪费时间与精力,担心荒了自己的“园”而肥了别人的“田”,因此不够重视。
没有计划的综合性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把综合性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而不引起高度重视的语文教学不是全面的语文教学。
2.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做为知识的绝对权威而被教师捧为圣经。
在课程改革到来之后,教材仅仅做为一种资源而存在,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发生改变,无法用新理念去从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教师抱着书本打滚,甚至把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当作课堂作业来要求学生完成。
事实上,教材里综合性学习板块提供的内容仅仅是项目的引子,而不是项目的全部,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要走出教材,引导学生从引子中找到学习的钥匙,并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文是例子,它是“成品”;综合性学习材料不是例子,因为它不是“成品”,仅仅是一种资源——可供参阅的项目引子,更不是作业。
3.把综合性学习课文来讲
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型语文课,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教材选编的内容便是学生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的引子和基础。
综合性学习课是由师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主题,师生互动进行过程实施,最终以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结果的新型课程,那种上成传统的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
有时,综合性学习仅仅是给教学确定了一个主题,教材只是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甚至为如何开展这些活动提出了较为合理化的建议,这些是对学习行为和目标起导引作用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课文文本,所以教材里的综合性学习材料与课文文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应当作课文来讲。
4.只重视活动成果的交流与评价,缺乏过程的生成性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具有生成性,它与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综合性学习目标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分享与合作、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开掘、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显现以及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教学“乃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应是具体的确定性的硬性目标,而应是伸缩性强的入口小但开口大的软性目标。
在部分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上,部分教师往往仅仅抓住了表达交流(成果展示)这一环节,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情况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在表达交流时,又侧重于对成功成果的展示,而不将自已或小组在项目设计及过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及反思进行大胆展示,成了表演秀。
5.学习资源贫乏,综合性学习缺乏物质基础
新课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有不少与我们这里的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下册的《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八年级上册的《莲文化的魅力》、下册的《到民间采风去》;九年级上册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下册的《关注我们的社区》、《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等主题。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生被封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里,无缘与社会自然近距离接触,视野狭窄,加上学校因防范安全事故进行全封闭管理,致使学生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变得非常艰难。
所以不少教师干脆放弃了这些主题,或者只是像上阅读课一样简单地给学生讲讲就罢了,根本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6.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
限于周边文化的熏陶与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等多种原因,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较低,教师在一学期中偶尔开展一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且缺少有效的指导而导致活动场面混乱,收效太低,甚至不得而终,逐渐使教师形成学生能力太差无法开展综合性活动的心理,从而形成了学生能力越低教师越不开展,教师越不开展学生能力越低的恶性循环。
二、丰富的学习资源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其要求为植根于语文学科的,又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融合关系的一项学习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打破了原先的“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状态。
当然,这种状态的打破,势必要求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时,不仅教与学的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根据调查,我们的学生拥有的报刊书籍资料不多,他们的生活范围又狭窄,从其他渠道收集资料有限,即使手头有一些好的资料也难以保存和与人共享。
另一方面,依靠常规教学手段,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成果交流范围比较小。
这使得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面临很大困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日益提升,网络已经成为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载体、平台。
网络资源也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而变得浩瀚无边。
各大综合网站,学校的校园局域网站,富有个性的个人网站层出不穷。
作为开放性、综合性极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毫无疑问应该成为网络资源最大的受益者。
当然,网络作为庞大的资源宝库,因为其资源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因此,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
三、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引发了“教”与“学”的行为改变
在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这种模式与传统的学习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如下表):
传统学习模式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比较
传统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模式
资源类型
主要是教科书
资源丰富、多样
教学内容
单一学科,内容封闭
综合性教学,内容开放
教学重点
注重事实,强调结果
注重问题,强调过程
教学方式
说教式为主
交互式学习
课堂活动
教师授课为主,教师是专家,学生往往被动学习
以自己探索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助手
教师作用
教师作为学科专家、信息的传递者,以及学习过程的控制者
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教师能力
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以及掌握先进教学技术的能力
师生角色
师生角色是相对固定的
师生在学习互动中经常发生角色的互换
学生地位
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吸收者
学生作为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加工者和有效利用者,以及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者
学习组织
班级授课,个人学习为主
交互、合作学习成为重要形式
教学评价
主要采用定量评价
采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方式
如上表所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带来了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根本性的变化。
利用网络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教师获取的信息将大大丰富,不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获取本学科、本专业、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网络环境使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应用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刺激学生多种感官通道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得到更好的照顾,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发展的个性化。
教学形式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课堂不再是局限于学校课堂,它的概念与外延将被扩大,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某些方面更为深入学习和探索,当遇到特殊问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展开讨论,时空不再受到限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学生能通过网络与整个世界共享资源和知识,与教师、同学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世界成为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世界。
他可以利用网络上所能得到的一切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选择机会。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
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必须注重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为师生提供有关教学情况的连续性的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
师生利用这种信息,不断地加强成功之处,纠正出现的错误,以达到改进教和学的目的。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机制,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的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所以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关键要注重过程的考查,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表现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应该坚持学生自我评价。
因为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只是学生的一个合作伙伴,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必须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把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分为两类:
学生在资料查询期间的形成性评价和资料整理后的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不断调整和修正学生分析、思考的要点,为学生得到合理的答案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多种方式相结合。
重点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合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结性评价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也可以将学生个体的自评同教师、其他学生的他评结合起来,这样使得到的结论更加真实。
教师还应当与学生共同回顾概念形成或问题解决的过程,分析学习过程中运用和发展了哪些信息技能、掌握了哪些知识、有没有更好的捷径等,分析利弊以利于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形成。
我校确立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以来,紧紧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形象直观等特点,有意识地注重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网络资源的整合,构建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制作了一系列特色鲜明专题性的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网站,提炼出了一套借助于专题性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程更优质,更高效。
五、构建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为了解决资源贫乏问题,我们利用校园网站搭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框架,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给师生以方向性的引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结构如下:
图1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结构
1.人力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社区人力资源三个方面。
(1)教师资源库建设。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强力意识,是无法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的。
再说,教师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资源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者。
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依赖语文教师是不够的,需要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科的教师的积极配合、通力合作。
我们整理了全校每一位教师的相关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上,方便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出现疑惑、困难有师可问,有教可请。
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所在年级、联系方式及分配给他的资源搜集整合方向。
我们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划分了综合资源的搜集整理任务,并与绩效工作挂钩考核。
事实上,广大一线师已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智慧,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2)学生资源库建设。
全体学生都是宝贵的资源,争取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业务常识培训,让学生形成勤探访、勤记录、勤拍摄、勤搜集,积极充实学校资源库。
我们要求每位同学在校园网站上建立个人主页,及时上传搜集的资料、书写的学习笔记及心得感悟。
几年下来,在学生中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的能手,他们视野开阔、能言善辩、思维活跃、积极探索,有着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懂得如何去开展综合性性学习,懂得基本的探究方法,创新意识强,获得了终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他们在其它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表现为问题意识浓,探究意识强的特点。
这些学生就是我校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之一。
(3)社区资源库建设。
社区人力资源库主要来自于社会各阶层人士,其中的主要部分包括学生家长、各行各业的精英。
对于学生家长,我们可以借助于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使他们能够积极支持孩子们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
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社区医生、药店的药剂师、民间艺人、电缆厂的工程师、自来水厂的化验员、派出所的警官、政府公务员等,还有一些其它行业的成功人士,如餐厅老板、营养师、私营企业家,当然也包括有经验的农民、花匠甚至熟悉民间风俗习惯的老爷爷、老奶奶等。
之所以将这些人员纳入到研究性学习的人力资源库中来,是因为孩子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仅仅依赖学校老师的指导是不够的,视野太狭隘,必须走进社区,走上社会,才能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拓宽研究的范围,研究性学习也才更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走入社会就必须得到各行各业精英人士的大力支持和辅导,所以我们学校也将这些校外人士建成社区人力资源库。
2.自然资源的建设包括地理环境、名胜古迹、物产特色三个大的方面。
附“名胜古迹”板块主页截图:
图2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中“名胜古迹”板块主页截图
(1)地理环境资源的建设包括如下:
黄河(蒲江)——母亲河雨的诉说,脚踏一方土,宣汉的地形地貌,宣汉的土壤,宣汉的水文,宣汉的气候,宣汉的降水究,宣汉的气温变化,宣汉的植被,宣汉的野生动物,宣汉的鸟类等。
(2)名胜古迹资源的建设包括如下:
宣汉的古桥系列,宣汉红军文化系列,宣汉罗家坝文化遗址,宣汉红军公园,东乡八景,百里峡旅游资源开发。
(3)物产特色资源的建设包括如下:
工业特色系列,如宣汉普光气田、宣汉江口电站、;宣汉农牧产品系列,如桃花米、灯影牛肉、九顶雪眉。
3.社会资源的建设包括人口经济、历史风俗、改革发展、科技环保四个方面。
(1)“人口经济”资源包括:
宣汉人口探究,宣汉民族探究,宣汉特色工业探究,宣汉特色农业探究,宣汉特色水产养殖业探究等。
(2)“历史风俗”资源包括:
莲文化的魅力,到民间采风去,关于对联,宣汉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探究,宣汉传统的岁时节令习俗探究,宣汉婚丧嫁娶风俗探究等。
(3)“改革发展”资源的包括:
马的世界,宣汉大跃进探究,宣汉人民公社探究,宣汉的小城镇建设探究等。
(4)“科技环保”资源包括:
宣汉江口湖自然保护区探究,普光气田的工业污染调查探究等。
4.人文资源的建设包括民间艺术、名人传记、文化教育三个方面。
(1)“民间艺术”资源包括:
戏曲大舞台,钱棍艺术,宣汉庙会等。
(2)“名人传记”资源包括: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古代世家大族系列,宣汉近代名人系列,宣汉当代科技精英系列,宣汉当代著名企业家,宣汉著名的慈善家等。
(3)“文化教育”资源包括: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古诗苑漫步,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关于小说和戏剧,宣汉地区教育史,本地教育专家,宣汉的文教设施建设,宣汉的文化教育建设成果等。
以上这些选题仅仅为师生提供综合性学习资源搜集、上传、筛选、整合的大框架,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突破这些主题,自选切合自身条件的有创意的主题。
我们给每一个资源板块确定了一个审核小组,对师生上传的不同类型的资源(文本、视频、音频、图片、Flash,原创的、转摘的)进行分析甄别,审核通过后方能录入资源库。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我们已经整理出了操作性比较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
实践证明,这些资源结合了课堂内外,适合校情。
有了这些资源库,广大的师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就不至于无从下手,完全可以从资源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主题展开探究,或根据主题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六、搭建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平台
网络学习活动平台就是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的详细而深入的资源建设,利用网页提供的功能模块组织学习者使用网站提供的资源。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对该专题进行全面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下(如教学活动、各种问题情境等)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进行知识的重构,创作作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网络学习平台教学模式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就形成语文网络学习平台教学模式,即围绕特定的语文学习专题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交互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对该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1、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
网络学习平台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推进的主要教学形式,它在结构上,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
一是开放性。
打破传统课堂的禁锢,教材的束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放置于广阔的生活天地、儿童世界,学生在这个时空中有更多自由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从而使语文学习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是活动性。
专题性学习网站的构想与推进,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累丰富的生活、学习经验,进行主动的交流、合作和探究,学生内心产生强大求知欲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是和谐性。
我们的专题性学习网站立足学生的认知世界、现实生活、已有素养,努力向语文听说读写,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提高推进,最终达到知识和精神的同构共生,和谐发展。
(1)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的整合:
现行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的编排存在一个很大倾向:
无序性。
每个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安排,往往仅从一个单元出发,进行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如果以此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显得单薄,凌乱。
而以“语文专题”来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把散落在教材中闪光的珍珠——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点提炼出来,结合学生的生活、语文学习的兴趣、最近发展区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扣住语文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进行“块状”的重组,把前后相关的训练点整合起来,形成“基本专题”(来自教材)和“拓展专题”(来自生活),继而确定子主题,生成系列活动,在语文专题的步步推进中逐一落实语文训练的目标。
(2)网络学习平台的落实: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专题的构想与推进不是凭空想象出来,而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平台上共同实践、共同成长起来的。
在构建“语文专题”时,我们始终强调: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活动中学语文,不能偏离这个终极目标。
而这时的语文不仅是老师“教”出来的,更是学生自己通过自主的探究、合作、交流(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等实践活动,踏踏实实“做”出来的。
这时学到的语文才是从学生内心长出来的语文素养。
我们分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教材为基础,向现实生活延伸,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主题,并安排专人搭建基本模块,充实基本内容,教研组审核通过后,付诸教学实施,然后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专题网站。
(3)网络学习平台基本模块的设置
每个语文综合性学习平台,我们都要设置“情景设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资料连接”、“探究过程”、“学习指导”、“成果提交”等基本模块。
根据学习主题,学科教师在制作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模块。
“情景设置”可以是相关音乐、视频,或是富有感染力的文本,意在激趣,促进学生的能动;“学习目标”以“三维”为定位,表述了该学习主题最终实现的学习目标,让综合性学习有方向、不至偏离主题,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习任务”设置各小组几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探究任务;“资料连接”是为了节约学习时间,避免学生在浩若烟海的网络中大海捞针,教师已经给该学习主题设置了有价值的与网络或校本资源库的相关连接;“探究过程”主要以论坛的方式,学生在此交流,探讨,思想碰撞;“学习指导”是教师给学生提出的该主题学习的指导性意见,包括信息的来源、搜集整理,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式,子课题的选择,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成果提交”是留给上传研讨成果的窗口。
如下图所示为“马的世界”网络学习平台。
图3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马的世界”学习平台结构模式
2、网络学习平台的运行策略
我们始终强调,作为母语的语文,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
语文能力只能从实践中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一个又一个专题来进行的,各专题之间尽管有许多联系,但并非线性的逻辑关系。
每一个专题的学习就好像一块积木,一个个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推进,就好像将那一块块“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