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346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docx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精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

渔潭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简本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湖南浩美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

 

一、项目由来

湖南桃林铅锌矿始建于1958年,曾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矿山之一,在职职工最多时达万人以上。

该矿曾为我国铅锌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该矿于2003年宣布破产关闭。

桃林铅锌矿破产后,矿山设备被拆除,职工被分流,成立的“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矿山遗留资产、处理矿山遗留问题。

原桃林铅锌矿尾矿库更名为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渔潭尾矿库。

渔潭尾矿库1960年建成投入使用,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

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南1公里处的渔潭山谷(由南北两个山谷构成)。

该尾矿库于1983年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扩容设计,设计由原标高100m继续加高至标高120m,增加有效容积1750万立方米。

2003年原桃林铅锌矿破产关闭,该尾矿库停用,尾矿库共计运行了43年,现总库容达4450×104m3、尾矿库面积1.4平方公里、干滩面积96.88万平方米。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渔潭尾矿库(原桃林铅锌矿尾矿库)自运行以来共出现过两次大的险情:

第一次是1965年因突遇特大洪水,来水量过大,库水近满,所幸采取措施得当才保证了尾矿库的安全;第二次是1994年6月,因连降暴雨致使停用了的老排水井被水淹没,老排水井和原排水涵洞大量进水,渗透压力过大,致使1#初期坝顶处发生了管涌现象,后因抢救及时对排水井进行了封堵,使险情得以控制。

由于原尾矿排放不够均匀,现有沉积滩面局部呈隆起状;堆积坝边坡比为1:

5,坝坡植被部分被破坏,部分坡面被雨水冲刷尾砂外露,坝坡排水沟淤积并常出现堵塞现象;尾矿库存在浸润线过高,坝坡局部沼泽化;防洪排水系统的排水隧洞和排水明渠尾砂淤积严重,坝坡排水沟局部堵塞;尾矿库干滩面积大,砂尘污染严重等重大安全、环保方面的隐患。

为了消除该库安全、环保方面的隐患,为了库区下游居民的长治久安,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拟对渔潭尾矿库进行综合治理。

二、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渔潭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

2、建设地点

湖南省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所属的渔潭尾矿库。

3、总投资

工程总投资9392.46万元。

4、建设工程性质

服务期满后尾矿库的综合治理工程

5、建设工程主要内容

⑴、尾矿库的安全治理工程

①、尾矿坝治理

在1#、2#、3#尾矿堆积坝的外坡面分别建设一座D=3.0m大口辐射井,井深达库底基岩;在1#副坝及2#副坝分别布置排渗管以降低浸润线;在1#、3#尾矿堆积坝外坡分别增设堆石反压平台;增加、清理、整修尾矿坝坡排水沟和坝肩排水沟。

②、排洪系统治理

在尾矿库内两水域之间建设一贯穿山体的连通隧洞;在原有排洪系统旁边再新建井——隧洞式辅助排洪系统。

⑵、尾矿库的环境治理工程

尾矿库干滩覆土96.88万平方米(覆土厚度1.0m);尾矿库干滩覆土上植树;整治坝坡、坝顶上遭破坏的植被,覆土植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⑴、尾矿库安全的需要

我国矿山尾矿的排放量很大,尾矿库建设不仅侵占大面积农田和土地,而且由于尾矿堆放时易产生流动、塌陷和滑坡,若堆放尾矿的尾矿库管理不善,还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如垮坝、渗漏等。

尾矿库一旦发生事故,其造成的破坏是相当巨大的。

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件就是血的教训。

桃林铅锌矿破产后,其尾矿库没有采取任何闭库措施,随即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

由于当地政府尾矿库管理技术人员匮乏,再加上尾矿库本身安全欠账太多,因此,对退役后的渔潭尾矿库进行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⑵、环境保护要求的需要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型环境污染的新阶段。

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国际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我国已提前进入了环境事故高发期,近年来,全国几乎平均每两日就发生一起水污染事故,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正在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大力气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环境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我们必须着重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就项目而言,现有的渔潭尾矿库存在着尾矿库干滩扬尘污染环境,影响该地区人民身心健康;暴雨季节尾砂流失,堵塞沟渠;尾矿库建设带来的生态景观破坏依然存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另外,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看,我国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

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从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中得来的教训。

目前,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计效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

项目区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聚居地区,也是位于洞庭湖上游的重要水源区,为洞庭湖乃至长江的支流之一,因此其环境问题对周边区域的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影响面广。

因此,不管是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对该尾矿库进行综合治理。

⑶、是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渔潭尾矿库现库区下游不到1km处有桃矿工人村(面积6.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人)、忠防镇渔潭居委会、平安居委会(面积近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余人);较远处有板桥河村、王家村及桃林镇等数十个村庄。

所以尾矿库涉及下游3镇41个村200个村民小组近10余万人。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原则和核心,它渗透和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与整个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目标和现实任务。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因此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对于项目区人民而言,渔潭尾矿库就象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利剑。

他们当前最关心的直接现实问题就是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改善经济发展的窘境,保持生活水平的稳定与提高。

要达到以上目标,仅仅依靠项目区当地政府的力量显然已不敷需要,而必须获得强有力的外部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对项目区这个重大危险源——渔潭尾矿库进行彻底整治,以消除人们对人身安全的忧虑。

四、产业政策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为服务期满后的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渔潭尾矿库安全、环保方面的隐患,保证库区下游居民的长治久安;项目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项目。

五、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生态环境

项目所在地地貌丘、岗、平兼有,工程区以平原为主,成土母岩母质主要有河流冲积物、板页岩、第四纪红壤和砂砾岩,境内土壤以第四纪红土和板岩、页岩所形成的红壤为主,此外还有水稻土、潮土等土壤类型。

红壤主要分丘陵岗地、山地,其特点为酸、粘、瘦,土层深厚,适于经济作物、经济林和喜酸性树种生长。

项目建设区周边土地利用主要为水田、旱地、菜地,而水面、沟渠、宅基地和道路、工业用地较少。

工程区丘岗地多,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水田占地面积较大,水田、菜地常年耕作,沟渠具有排水作用,故项目建设区目前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评价范围内现状植被以水稻、蔬菜等农业植被为主,用地类型以水田和菜地为主,其中水田占耕地的比例较大。

周边林木以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为主,工程周边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物种、古树名木等。

周边捕食昆虫、鼠类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较多。

陆栖动物有田鼠及各种家禽;水生动物以鱼、虾类为主,因污染现状导致板桥河水生生物量较少。

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和省市保护的珍稀动物。

2、水环境

地表水系中板桥河、双港河和油港河各断面水质监测浓度均符合GB3838-2002的中Ⅲ类水域或Ⅳ类标准要求,各监测因子尤其是重金属未见超标现象。

3、环境空气

工程区SO2、NO2、TSP监测浓度均符合GB3095-96的二级标准,未见超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4、土壤

土壤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壤污染是几种重金属复合污染,所有监测的土壤中镉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正常值标准,镉污染为严重,铅污染较严重,砷、汞污染为其次污染。

具体来说,镉、砷污染分别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的4.0倍和3.6倍,二级标准的4.8和13.2倍;锌和铅污染分别为三级标准的1.6和1.0倍,二级标准的4.0和2.0倍;铜和汞的污染未达到三级污染标准,但超过了二级污染标准。

由此可见,工程区的田地普遍受到镉及以镉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有些田地污染很严重。

底泥监测结果表明,新墙河水系底泥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程度主要是:

板桥河渔潭段属重污染;桃林河谢家咀以下至筻口的30多千米河段属中度污染;筻口以下的油港河至新墙河天桥属轻度污染;新墙河大桥以下的河段则为一般的轻微污染。

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稳定性看,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是相对稳定的。

水体中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为粘土矿物和腐殖质等吸附共沉淀而转化为固相,然后沉积于河床。

在正常水环境条件下,它比较稳定,不会溶解转入水相。

但沉积物可随水文条件变化而迁移,当水环境化学条件变化时,有可能从固相转化为离子态而进入水相,尤其是当环境酸化时可促使沉积物中重金属转化进入水相,出现二次污染现象。

5、声环境

区域声环境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六、建设项目“三废”排放及环保治理措施情况

1、气型污染源

⑴、扬尘

主要为施工扬尘:

施工车辆行驶于泥土路面和汽车运输产生的物料洒落扬起的灰尘;渣土装卸时产生的扬尘;施工场地的植被和地表破坏后,泥土地面以及水泥和石灰等粉状建筑材料堆场因风产生的扬尘。

扬尘的产生量与天气干燥程度和风速大小有关,天气越干燥,泥土或物料含水率越低,风速越大,产生扬尘浓度越大。

据类比资料监测得知,在距施工场地40m处,TSP浓度可达0.2~0.3mg/m3。

施工扬尘的防治将注意以下措施:

①、施工工地内,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放,应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硬质围栏围挡,施工场地的水泥堆垛必须加盖蓬布;施工工地周围应按要求设置硬质密闭围挡。

②、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及土料的运输线路,施工工地进出道路和场内渣土运输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易产生扬尘的散装物料、渣土和建筑垃圾的运输必须进行密闭式运输;在进行产生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废浆应当采用密闭式罐车外运。

③、在施工工地内,应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送粉状建筑材料采用渣土运输车或加盖蓬布运输车;运输车辆应当装载适度,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④、及时硬化地面或道路,干燥天气定期在泥土地面和路面洒水,防止施工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和渣土装卸产生的扬尘。

⑤、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覆盖等防尘措施。

管线工程施工堆土应当采取边挖边装边运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⑥、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加强建筑材料与渣土管理,防止建筑材料和泥土洒逸而污染环境。

⑵、施工车辆排放的尾气

本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车辆约10台,一般大型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为:

CO:

5.25g/辆·km,THC:

2.08g/辆·km,NOx:

10.44g/辆·km。

但施工车辆除渣土车辆行驶外,一般都在原地,且不结团运行,因此尾气所排放的污染物量有限。

2、水型污染源

⑴、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工程施工砼浇筑和机械、车辆的冲洗等,砼浇筑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冲洗废水主要含有油污。

据类比及初步估算,一般施工车辆冲洗废水约500L/辆,平均每天按10辆计,冲洗废水约5m3/d。

其中COD为25~200mg/L,石油类为10~300mg/L,SS约为500~4000mg/L,则各污染物排放量COD约为0.75kg/d,石油类约0.1kg/d,SS约10kg/d,故必须处理后方可外排。

经过施工工地的隔油沉淀处理后,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分别可达COD90mg/L、石油类10mg/L、SS60mg/L,在尽可能的回用后排入临时建设的排水系统,汇入板桥河下游。

因此,工程应在洗车场地将合理设置沉淀隔油池,使泥沙自然沉降,使石油类污染物被泥沙吸附降解,避免洗车废水随意污染地表水体。

⑵、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按50名计算,则每天外排生活污水量为10m3/d,主要污染物为BOD、COD、NH3-N、SS等,依靠桃矿现有生活污水排污途径排入双港河与油港河中。

因此,施工人员临时住地应规范化,设置生活污水化粪设施,并完善排水系统。

⑶、水土流失及地表径流

由于场地平整、开挖地面、机械辗压、机械运输等原因,表土结构会被松动,致使土体抗蚀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加剧。

裸露的土壤及易被降雨径流冲刷而产生水土流失,并形成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为SS。

故施工中将开挖临时导排水沟,及时硬化道路和恢复植被。

3、固体废物

本治理工程在防洪隧洞和防洪渠开挖时产生的弃土和废石可用于尾矿库表面的复土和坝坡的压实。

施工过程中无固体废弃物产生。

但有少量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

按每人每天1.0kg计,施工人员的人数为50人,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0kg/d,产生量不大,可送与桃矿现有的垃圾收集系统。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一些包装袋、包装箱、碎木块、废水泥浇注体等。

如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土地,还有可能在淋溶作用下污染土壤与附近水体。

据建设方提供资料估算,施工中产生建筑垃圾除回收的可利用部分外,外运量约100t/a。

因此施工垃圾应注意落实以下措施:

①、渣土运入运出遵循有关渣土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管理。

②、临时渣土堆放场周围设截洪沟,采用不透水材料对渣土进行覆盖。

严禁过量堆弃,必要时砌护坡或挡土墙,防止渣土被雨水冲刷而流失。

③、所有建筑垃圾做到及时清运,对可利用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不长期堆存占用土地。

清运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亦不得随意倾倒。

4、噪声

工程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是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以及原材料运输车辆引起的交通噪声。

物料运输阶段的交通噪声主要是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

施工噪声控制应注意:

①、所有施工机械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减少高噪声机械数量,确保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分散施工。

②、在施工场地周围设围挡,阻隔噪声传播,减少推土机、挖掘机等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在每日7时至12时和14时至22时之间施工,并限制高噪声施工设备作业时间,打桩机禁止夜间施工。

④、运输车辆应匀速行驶,减少交通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影响。

七、本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本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影响。

另外,工程建设将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将产生扬尘、少量的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以及施工噪声等等,由于工程的建设周期不长,因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这些环境影响不大。

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土的扰动,将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但本项目本身是一个尾矿库的治理工程,属环保工程,工程建成后,通过尾矿库的植被恢复,将减少区域的空气污染,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部分自然景观,因此,对区域环境有所改善。

建设方应重视项目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防治,认真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使工程基建中的开挖面和弃土、弃渣以及废石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对建设中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把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八、本工程存在的风险

对于矿山来说,最大风险莫过于尾矿库垮坝对区域环境和附近居民造成的灾难性危害。

工程本身为尾矿库的综合治理工程,包括了尾矿库的安全治理,因此,工程能降低尾矿库垮坝的风险。

当建设方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及日常管理和安全防护,工程本身不存在风险。

九、本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环境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减少尾矿库中的尾砂扬尘,净化空气环境,减少区域水土流失;区域植物资源、自然景观将得到部分恢复,对区域大气环境、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2、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将投入大量资金,将刺激当地的经济需求,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电力、运输、服务等相关行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也消除了一个长期的污染隐患,改善了区域居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降低下游居民的医疗费用;同时也使工程区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病情、纠纷、事故减少,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项目的实施还有利于工程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推广,为周边农村环境与经济面貌的改善树立了榜样,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项目在建设期内需要劳动力参与生产建设活动,将为当地劳动力市场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社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项目是一个集环境污染治理、自然生态修复、经济发展带动、促进社会和谐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项目的立项上马将对项目区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项目区安全隐患的消除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观,对维护项目区社会和谐稳定、减轻项目区当地政府财政负担、缩短该地区经济恢复的时间周期、给我国其他情况类似的地区和项目带来示范与借鉴作用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本工程是一项尾矿库的综合治理工程,有着较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本工程特有的环保工程特征决定了其投资效益具有三个特点:

(1))间接性。

本工程带来的效益更多的是使其他部门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工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财政补贴;

(2)隐蔽性。

本工程投资产生的最大效益是消除尾矿库的安全隐患,减少尾矿库扬尘,减少水土流失,这往往易被人们所忽略;(3)分散性。

由于尾矿库综合治理后的效果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生活、人身健康等,使得工程投资效益较分散。

总之,工程的建设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后,工程的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小。

十、工程建设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为原湖南桃林铅锌矿尾矿库(现更名为渔潭尾矿库)的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程后可以提高尾矿库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尾矿库垮坝的风险;可以减少尾砂库扬尘,减少水土流失,区域植物资源、自然景观将得到部分恢复,对区域大气环境、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治理工程本身采取的是污染防治措施,因此,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施工期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的前提下,对当地环境影响很小,本工程建设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