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2998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

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

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

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

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

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黄土高原、毛乌素

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

林的自然之美。

师:

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

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

阅读知识链接《黄

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

生:

畅所

欲言。

二、人文之美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

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

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

里传承发展。

师:

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

自由观看。

师:

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

美景。

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

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

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

赏心悦目。

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

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

世界师:

榆林的美景数不胜数,世界上的美景那就更多了,只要我

们用心去欣赏,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接下来,我们一起环游世界,欣赏各地的美景。

三、我会这样做

师:

一处景观、一朵鲜花、一个人、一首歌曲或一件事都是可以很美

的。

留心观察你的周围,说说你的身边有哪些美。

生:

写我身边的榆林美。

小结:

榆林的美景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陕北人民从古至今的传统服饰:

白羊肚手巾、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肚兜。

教学重点:

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影视作品中,人们的着装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是因为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人,衣着服饰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由此也构成了衣着服饰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不在穿以前的传统服饰,学生很难认识这些服饰的特点与特色。

教学过程:

一、白羊肚手巾

师:

看图总结陕北人的服饰特征。

生:

畅所欲言。

师:

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

生:

因为我们陕北的气候比较干燥与炎热,风沙也比较大。

师:

看书中图片,第四套人民币也曾有我们陕北人民,头上也围着白羊肚肚手巾,是我们陕北人特有的标志。

师:

影视作品《兰花花》和《陕北牧歌》中也有这样头扎白羊肚手巾的封面人物造型。

师:

陕北男人喜欢头扎白羊肚手巾,陕北女人喜欢怎样的头饰呢?

生:

“大麻花辫子五股股拧”

师: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从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和肚兜的颜色,

你能看出陕北人对色彩的喜好吗?

三、从榆林看世界

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服饰都精美绝伦,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师: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件衣服,你会怎么设计?

生:

我的服装设计

 

第三课榆树成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及榆树生长的环境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及榆树生长的环境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难点:

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传古时候在榆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曾经榆树成林,榆林这个名称由此而来。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榆林满目的常翠曾被滚滚黄沙取代,但是在一代代榆林人的努力下,绿色又回到了榆林。

现在的榆林,不只是榆树成林,柳树、柏树、槐树、杨树等都已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二、我们的榆林

师:

榆林,榆树成林。

你知道榆树长成什么样子吗?

你知道你生活所在地周围的那棵树是榆树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榆树。

生:

榆树树苗的树皮平滑,颜色是灰褐色或浅灰色,长大后,树皮呈

暗灰色,变得粗糙;榆树的叶子总体呈椭圆形、叶尖渐尖,边缘呈锯齿状。

榆树的果实呈圆形,顶端有一个小凹口,中间包裹着榆树的种子,很像古时候的铜钱,因此榆树被人们称为“摇钱树”。

师:

很好,榆树喜光,耐旱,耐寒,还可以在贫瘠的土壤里生长,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

它的根系发达,可以抗风、保持水土;生长快,寿命长,具有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

黄土高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榆树生长。

三、知识链接

舌尖榆钱香:

榆钱有多种多样的吃法,生吃、煮粥、笼蒸、做馅等等。

榆林人民通过植树造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各种树木成为榆林治沙和城市绿化的功臣。

而其他国家是怎么改善生态环境的呢?

我们一起看一看。

四、我会这样做

选择你家周围、校园里或者上学路上的一棵树。

观察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它。

我的树朋友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总体描述树叶果实花朵枝条树干观察日期

第四课灵性的石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史故事。

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

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

教学难点:

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

绥德的汉子们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在一块石头上,为这些石头添加了一丝灵性,将它们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师:

绥德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为古老的华夏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师:

你们见过真实的狮子吗?

看看图片中华清池门前的石狮,比一比和真实的狮子在外形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认为这只石雕狮子是完全按照真实的狮子雕刻的吗?

生:

自由发表意见。

二、石牌楼

师:

石牌楼在古代被称为石牌坊。

自明时出现石牌坊后,明州(绥德)石牌坊艺术就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而现在绥德最有名的石牌楼要数“天下第一楼”。

“天下第一楼”共有五门六柱十九楼,五门取意中兴之门,走向世界之门;六柱蕴含大顺之意;十九楼中十代表一,指一元复始、气象万新,九为多多益善、欣欣向荣。

整个石牌楼长36.9米,高16.9米,足有五层楼高,气势雄伟。

师:

“天下第一楼”有那么多精美的雕刻,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你最喜欢“天下第一楼”中的哪块石雕呢?

生:

自由发表意见。

(盘龙石、凤戏牡丹、花鸟雕刻、人物雕刻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

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和中间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

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

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

教学难点:

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

一、石狮

“天下第一楼”的石狮子绥德将石狮雕刻发挥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二、千狮桥

在绥德,有一座桥因石狮而著名,这就是千狮桥。

千狮桥横跨无定河,桥上两边护栏柱子上及桥两端凉亭周围共有1008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刻狮子。

桥上石狮,站、走、蹲、卧、爬、滚、腾、跃、抱等姿态各异,无一雷同。

三、从榆林看世界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

第五课土乐沙趣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滑沙运动,感受沙土带给我们的乐趣,会简单的制作一幅沙画。

学习重点:

了解滑沙这项运动。

学习难点:

会制作一幅沙画。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们的榆林

1.谈话,谁去过榆林,一路上你见到路两边最多的是什么?

(沙子)

2.生活中沙土有没有给你带来快乐?

(生畅所欲言)

二、了解滑沙运动

1.自读58页资料链接,了解滑沙运动以及它的起源。

2.小组讨论:

你认为滑沙运动应该注意哪些?

3.指名汇报,学习59页滑沙安全知识。

4.和同学讨论一下,平常玩“土游戏”时,还能有哪些创新的玩法?

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最多。

5.班内展示,并说一说玩法。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

沙土中我们有哪些有趣的玩法?

二、从榆林看世界

1.黄土黄沙中还有哪些乐趣,你知道吗?

2.自学65、66页,了解我们身边的“土游戏”

3.玩沙小主题:

沙雕画制作

a.读67、68页内容,了解沙雕画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b.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沙雕画。

C.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沙雕作品。

4.评选优秀作品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第六课故事中的榆林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风景名胜和有关的传说故事,感受榆林的悠久历史,热爱我们的这片土地。

学习重点:

了解了解榆林的风景名胜和有关的传说故事。

学习难点:

感受榆林的悠久历史,热爱我们的这片土地。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听故事吗?

你听过榆林的民间传说故事吗?

二、我们的榆林

1.自读71页资料链接与陈忠实、高建群的话。

2.看图,认识镇北台、花马池、二郎山等名胜古迹。

3.读一读相关的传说故事。

4.小组讨论:

通过读故事,你对榆林有多累哪些了解?

5.班内汇报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更多的榆林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和传说。

第二课时

一、看图回顾旧知

榆林有哪些名胜古迹和美丽的传说?

二、展示成果

1.小组内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榆林的名胜古迹的图片。

2.讲述收集到的有关榆林的传说。

3.班内交流展示。

完成82页的请你为我做评价。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