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645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docx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主备人:

殷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师:

玩具汽车、熊猫、大象、茶壶。

生:

预习底13页看一看,说一说。

和爸爸、妈妈模仿游戏。

每人带一个有把的杯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师出示(背影,侧影图)让学生观察,学生看不出是谁。

师出示正面图。

师:

现在知道是谁了吗?

师:

你们为什么前两次没有猜出来呢?

生:

我们只看到了她的背影和侧面,没有看到了照片上人的一部分,所以一开始猜不出来。

二、出示玩具汽车。

1、活动一:

让两个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并说一说。

(1)产生问题:

同一辆小汽车,为什么他们观察的却不一样呢?

同桌讨论得出结论;一人是正面观察,一人是侧面观察。

(2)产生问题:

正面观察是谁看到的?

侧面观察是谁看到的?

说出哪一面是哪一个同学看到的

师: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教师让全班学生观察玩具汽车的后面和侧面。

3、组织学生观察课本第12页的图。

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同一辆汽车,而他们两人动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师:

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看一看,说一说。

1、活动二、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自由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子(同一物体)。

2、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热水瓶,学生亲身体验。

把看到的结果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并通过表象辨析在什么方向看到的。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

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

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

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

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四、教师小结:

从同一个物体的前面、后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学案设计

1、课中练习:

 

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画“√”)

2、课后练习:

填一填。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45。

(2)2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

(4)100里面有()个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继续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茶壶。

每人带一个有把的杯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小黑板练习。

二、看一看,画一画

感知从同一物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图形正好相反。

1、教师出示一把茶壶,放在讲桌上。

(1)第一组同学告诉其他三组同学看到的茶壶嘴朝哪个方向,再请其他三组同学告诉第一组同学看到的茶壶嘴朝哪个方向。

(2)学生讨论为什么壶嘴的方向不同?

(可能会说:

因为是从左右两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

观察茶壶,并独立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第3题。

2、教师组织学生画杯子,从相对的方向画杯子的两个侧面。

学生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画,再离开座位到对面的另一侧面。

同桌说一说两次画的有什么不同?

3、教师和一名学生站在杯子的两个侧面,先互相猜一猜对方看到的杯子把朝哪个方向,再换位置验证。

同桌间模仿老师刚才所做的活动。

4、组织学生从上下两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

请学生将杯子举高观察,再站起来观察,并做课本第13页第3题的

(2)。

5、教师站在教室的中间。

学生从前后左右画老师,进一步感知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

四、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空间中的物体。

记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学案设计:

完成配套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备课人:

尚菊花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

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

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

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

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

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

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

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五、学案设计。

1、课前练习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56的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2)100里面有(  )个十,100里面有(  )个一;

(3)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课中练习:

手掌宽大约()厘米食指长大约()厘米小刀长大约()厘米

3、课后练习:

你的铅笔有多长?

你的尺子有多长?

六、教学反思:

 

《去游乐园》教学设计

主备人:

殷莉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

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

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

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

(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

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

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

为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吗?

五、学案:

1、课前练习:

手掌宽大约()厘米食指长大约()厘米小刀长大约()厘米

你的铅笔有多长?

你的尺子有多长?

2、课中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橡皮长约3()一棵大树5()

一根粉笔长()教室黑板长()

3、课后练习:

1米=(  )厘米,也可以写成:

1m=(  )cm;

计算

17米+2米=13厘米—9厘米=5米+8米=

10厘米+8厘米=3米+7米=12厘米-4厘米=

教学反思: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主备人:

尚菊花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尽量让估测值接近测量值。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教学难点:

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

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

(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

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6、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7、探究记录的方法。

你怎样记录这个长度的?

你是怎样想的?

(重点探究超过1米且非整米数长度的记录方法。

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

(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

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

(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

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

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

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

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

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

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

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4、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学案设计:

1、课前练习:

钥匙有多长?

量对的打“√”。

(12分)

 

2、课中练习: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3、课后练习:

铅笔长约17_______小明身高约120______

旗杆高约8_______单人床长2_____,宽90______

毛巾长约60______一棵树高约10________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板报的长是_____米_____厘米。

(3)门的高是____米____厘米。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

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二、试一试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

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五、学案设计:

1、课前练习:

(1)讲桌的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板报的长是_____米_____厘米。

(3)门的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课中练习:

算一算

1米=()厘米200厘米=()米3m=()cm400cm=()m

5m=()cm4m=()cm100cm=()m800cm=()m

300厘米=()米5米=()厘米15米=()厘米

600厘米=()米

3、课后练习:

一本书厚约2______铅笔长约17______

石头高约3______房子高约3______

豆角长约15______衣柜长约2______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