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318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遂宁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遂宁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遂宁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遂宁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遂宁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遂宁市.docx

《遂宁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遂宁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遂宁市.docx

遂宁市

遂宁市

中国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涪江中游,地处成都和重庆两座特大城市的中心节点,介于东经105°03′-106°59′,北纬30°10′-31°10′之间。

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城区平坦,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均为146公里左右,呈等距三角。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非农人口50.3万。

中文名称:

遂宁

别名:

斗城

所属地区:

四川省

下辖地区:

船山、安居区,射洪等三县

电话区号:

0825

邮政区码:

629000

面积:

5300平方公里

车牌代号:

川J

市花:

桂花

市树:

黄桷树

遂宁在四川的位置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小成都”、“东川巨邑”、“川中重镇”、“西部水都”之称。

  遂宁现有9张国家级城市名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遂宁为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6人,人口密度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涪江两岸的冲积平坝、沿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和丘间小平坝区。

从射洪县的金华镇到船山区的南强镇,沿涪江两岸属人口的特稠密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13人。

  全市共有劳动力270.5万人,占总人口的70.4%,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

除能够充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外,还采取多种措施转移富余劳动力。

全市常年输出劳动力保持在80万余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羌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等44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这些民族只是散居于汉族之中,未形成集中聚居区。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91人,居全省第三位。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23亿元,比2009年增长15.3%,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9.39亿元,增长4.5%,增速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4.69亿元,增长24.7%,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15亿元,增长8.1%,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24.4:

47.7:

27.9调整为22.1:

51.4:

26.5。

  2009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2亿元,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8亿元,增长31.9%;农业增加值100.4亿元,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3亿元,增长18.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强力实施“4+3”产业规划,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4.4:

47.7:

27.9。

举全市之力做强电子产业,成功引进雪莱特、威纳尔等电子项目103个,开工62个,投产30个。

财税国资运行平稳。

加强财税征管,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29.2%;国税收入9亿元,增长8%;地税收入13.5亿元,增长35.9%。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300个省区市绿色GDP指数报告》显示,遂宁市绿色GDP指数为0.2817,排名全国第81位,全省第二;资源环境效率为1.04元/立方米,排名全国第20位,居四川之首。

  2010年,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1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中,遂宁市商业银行成为成立未满三年城市商业银行第二名。

(第一名上饶银行第二名遂宁市商业银行

第三名石嘴山市商业银行)

  遂宁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

市人民政府驻东升路39号。

  遂宁地图遂宁市 面积5326平方千米,人口384万人(2009年)。

市委、政府驻河东新区东升路39号。

  船山区 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68万。

邮政编码629000。

区人民政府驻嘉禾东路。

  安居区 面积1258平方千米,人口81万。

邮政编码629000。

区人民政府驻安居镇。

  蓬溪县 面积1251平方千米,人口

76万。

邮政编码629100。

县人民政府驻赤城镇。

  射洪县 面积1496平方千米,人口104万。

邮政编码629200。

县人民政府驻太和镇。

  大英县 面积

703平方千米,人口55万。

邮政编码629300。

县人民政府驻蓬莱镇。

一、古巴蜀国时期的遂宁

  遂宁历史悠久。

根据在射洪县仁和镇马鞍山南山采集到的人类头顶骨化石初测,至少在公元前1万年,遂宁就有人类活动。

夏商时期,全国划为九州,今遂宁市境属梁州管辖。

  春秋初年,四川境内出现巴国和蜀国两个奴隶制国家,遂宁市境属蜀国管辖区,古称西域赤川国。

与西域兴林国、波斯匿、天竺、康藏并存,经常相互争夺地盘。

秦统一后为蜀郡所辖。

东汉末年(220年),置德阳县,治所在今城区内,境内置县也由此开始。

西晋后期(约303年),流民李雄起义建立成汉国,置德阳郡,辖德阳县,郡、县治所仍在今城区内,境内置郡也由此开始。

二、遂宁名称的由来

  “遂宁”作为地名,始于东晋。

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

当时,各蓬溪县奎阁广场清代宰相张鹏翮塑像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成汉国统治者内部也为争权夺位斗争不息,人民痛苦不堪。

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

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

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遂宁郡,取“平息战乱,达到安宁”之意,故名遂宁。

从此,川中丘陵中的这片红土地,便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遂宁”。

三、遂宁的建制沿革  

蓬溪县问陶园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塑像遂宁市自建县始,先后为县、郡、州、府、专区、市等行政建置,已经历了一千七百余年,史称“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今遂宁为古蜀国地。

  在历史的沧桑演进中,“遂宁”这个名称或用或改,遂宁的“级别”或升或降,遂宁的辖区或大或小,但有一点没有改变,这就是不论哪个朝代,都以遂宁城为郡、府、州、县的治所,足见古人对遂宁这块土地的厚爱。

遂宁也因此成了川中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史事件

大英农民起义

  刘宋元嘉九年(432年)七月,许穆之自称晋之宗室,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千余人攻破巴兴县城(今大英长江坝),杀死巴兴县令王贞之。

后来,遂宁郡守也弃城逃跑。

起义军发展至10万余众,转战岷、沱、涪三江地区,长达八年之久。

射洪移县之争

  1913年,射洪的有识之士首次提出了变换治城主张,且欲借助辛亥革命的洪流使之成为现实。

此论一出,立刻被那些刚剪下辫子的墨守成规者视为离经叛道,“金华是风水宝地”、“金华镇的泥巴比太和镇的泥巴重”、“移县不吉祥”等言论四起。

县长熊耀章无所适从,此事最终被搁置了下来。

  1931年,县中士绅黄毓英、杨溥泉等再倡移县之议,得到各界特别是太和镇各界的广泛响应。

次年春,倡导者广泛联络各界人员200余人,在太和镇一剧院召开全县士绅代表会议,专题讨论移县问题,并请县长舒锡三就会指导。

会议形成了移县的书面报告,呈请县府采纳施行。

后因有人坚决反对,加之当时的军阀政府只以催粮派款为要,无心它顾,致使其拖而不决。

  11年后,上级指令将新组建的射洪县银行设在太和镇,只在县城金华设办事处,这直接诱发了第三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移县论争。

1943年3月,主张移县的县参议员利用召开县“临时参议会议”之机提交提案,并请以文笔著称的张友渔执写《移县解说》。

《移县解说》大声疾呼:

治城应居于中央,而今射洪系古之射洪、光汉、通泉等县合并面成,治城偏于北隅;治城应扼水陆要冲,而县内非太和镇莫属;治城应为经济金融之重心,而金华远不能及;治城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金华镇空间狭小。

凡此种种,再不移县,更待何时?

  上述主张皆持之有据,移县提案终获县“参议会议”通过,决定由县府转报专署、省府和内政部审批。

  与此同时,反对移县之声也空前激烈。

在《移县解说》被石印成册广为散发的时候,反对者也公推金华人汤开文执写《否认移县理由书》,石印成册广为散发。

《理由书》称:

金华山川毓秀,代出名贤――根据历史条件不可迁移县治;金华镇地势居高,而太和镇水患为害――根据地理条件不可迁县治;“新县制”贯彻时间已过,眼下当以抗战事务为重――根据政治条件不可以迁县治;迁治耗资数百万元,超过财力许可――根据经济条件不可迁县治。

《理由书》另绘一图:

同一洪水线上,金华镇只及城脚,而太和镇城墙上已有人划船。

  为达目的,矛盾双方均成立社团,筹集经费,四面串连,八方游说,联名上书,派人请愿,一时文电交驰,各种宣传品雪片般在省、行政院、内政部飘飞,甚至还出现暗杀图谋。

  后来,省府明令批示:

“射洪迁治,非短时间所能办理,应以缓议”。

更不幸的是,两年后的1945年,一河大水,太和镇城墙行船果然成真,移县之声从此哑然。

  1950年1月4日,新中国成立后,经川北行署批准,射洪县治正式移驻太和镇,自此结束了这一数十年悬而未决的争论。

支援朝鲜战争

  1951年10月,时任川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亲莅遂宁,在船山公园主持了一八一师出国参战誓师大会,遂宁万人空巷,敲锣打鼓夹道欢送。

  会后有1.2万遂州的热血青年报名应征,遂宁有6100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这些英雄的遂州儿女远离家乡,投身异国,为正义战争的胜利奉献青春和生命,其中有269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历史名人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遂宁射洪)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陈子昂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

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

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

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

《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

《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

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

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

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

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

胡传淮、刘安遇撰《王灼集校辑》[1]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

灼出身贫寒,青年时代曾到成都求学,后往京师应试,虽学识渊博却举场失意,终未入仕,只得流落江南寄人幕下,作舞文弄墨的吏师。

晚年闲居成都和遂宁潜心著述,成为宋代有名的学者。

据有关史料记载,他的著作有《颐堂文集》五十七卷、《周书音训》十二卷以及《疏食谱》等,但已大部佚散,现存的仅有《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

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

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碧鸡漫志》论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了唐乐曲得名的原由及其与宋词的关系,品评了北宋词人的风格流派,是从音乐方面研究词调的重要资料。

《糖霜谱》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适用的甘蔗生产和制造工艺的科技专著,《文献通考》、《四库全书》和《中国机械工程发展史》等都对此专著作了高度评价。

王灼在《糖霜谱》中记载:

“糖霜一名糖冰,福田、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独遂宁为冠。

”可见当时遂宁制糖业已是十分发达了。

胡传淮、刘安遇《王灼集校辑》(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是目前最完备的王灼作品集。

席书

  席书(1461—1527),字文同,号元山,祖籍蓬溪县吉祥镇席家沟。

明代弘治三年(1490)三甲第122名进士。

历官山东郯城知县、户部员外郎、贵州提学副使、湖广巡抚、礼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加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首辅,“眷顾隆异,诸辅臣莫敢望”。

著有《

元山文集》《漕船志》等著作。

与其弟席春(吏部侍郎)、席彖(户科给事中),合称“三凤”。

黄峨

  黄峨(1498一1569),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西眉镇人。

状元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

父珂官工部尚书。

峨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

正德十四年(1519)与杨慎结婚不久,慎谪守云南,长达30年之久。

峨长期留居夫家新都县,管理家务。

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期间,以《寄外》诗闻名当世。

又工于散曲,在明时已有刊本《杨升庵夫人词曲》5卷,又有《杨夫人乐府》,但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

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风格缠绵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誉。

杨慎对自己妻子的才学叹赏之极而致于崇拜,称黄峨为“女洙泗(女孔子),闺邹鲁(女孟子),故毛语(女毛公)”。

四川新都桂湖,是明代诗人杨升庵(1488一1559)的祠堂所在地。

正殿塑有升庵像,与之相隔半湖的沉霞榭,则塑黄峨像。

塑像不在一起,而是东西相对,可望而不可即。

这似乎象征他们夫妇一生分离,却心心相印;天涯咫尺,又咫尺天涯!

  胡传淮编选《张鹏翮诗选》张鹏翮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一字宽宇,清四川遂宁人,清代名臣。

康熙九年(1670)三甲第122名进士。

历任苏州知府、浙江巡抚、两江总督、河道总督、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雍正初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张鹏翮是清初名相,集文学家、诗人、教育家、水利专家、外交家于一身,位极人臣,扬历中外,为清代蜀人名声最响亮、官位最显赫的人物。

著有《张文端公全集》,存诗600余首。

胡传淮编选有《张鹏翮诗选》(2006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可观其诗歌风貌;胡传淮主编之《张鹏翮研究》、《烬余录注》、《清代蜀中第一家:

黑柏沟张氏家族》,对张鹏翮及其家族记载甚详。

  张鹏翮卒后,归葬遂宁中安仁里庆元山(今属重庆市潼南县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

唐太夫人卒葬山东曲阜县之南官府马鞍山。

张鹏翮墓在庆元山金簪子坡下的第三台土上,坐北朝南。

坟墓比普通坟冢略大,墓前立有一通墓碑,碑高144.5厘米,宽67厘米,厚14.5厘米。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五十五年(1790)三甲第55名进士。

五十八年(1793),任翰林院检讨;嘉庆五年(1800),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年(1805),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十四年(1809),擢吏部郎中;十五年(1810),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十七年(1812),称病辞官;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于苏州,归葬蜀中故里蓬溪县金桥乡两河口。

张船山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著有《船山诗草》及《补遗》,共26卷。

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胡传淮所著《张问陶年谱》(2000年巴蜀书社出版)、《张问陶研究文集》(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对了解张问陶的生平事迹可资借鉴。

[2]

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像胡传淮主编《张问陶研究文集》

于渊

  于渊,名光藻,号邦齐,射洪县于家坝(今广兴镇于家坝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在佃农家里。

性豪爽,富有反抗精神。

青年时,因遭乡绅凌辱,忍无可忍,愤而还击,后被迫外逃投军,以勇武善战闻名,由士兵逐级晋升到师长,为川军中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渊拥护国共合作,参加工农革命,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和当时活跃在四川的共产党领导人杨二公、吴玉章、朱德、刘伯承等取得联系,交往密切。

  民国17年(1928年),刘文辉部驻防江津的第一师副师长、共产党员张志和组织士兵起义,因行动失误而暴露,使军内共产党员受到"清党"威胁,中共四川省委密派于渊等2人冒险前往斡旋,从逆境中保护了一批共产党员脱险。

  民国19年(1930年)于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执行省委决定,再次到江津发动部队起义,项鼎任前委书记,于渊负责指挥,因起义计划被敌侦悉,组织不严,众寡悬殊而失败。

  民国22年8月至24年初(1933~1935年),于渊任省会公安局长期间,对成都市的警政与治安,大力整顿。

并利用自己的家作为共产党人的秘密活动场所,掩护了不少党的骨干和进步人士。

还安插了一些共产党人进警察局工作,直接掌握了部分公安权力。

  民国24年(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红九军、三十军主力西进时,于渊任川军第六路军教导师二旅旅长。

奉命防守北川、茂县间的土门要隘,于渊见红军受阻,即借口调整部署,撤离转移,使红四方面军当夜顺利突破土门防线攻占茂县,6月14日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张国焘坚持分裂主义路线,拒绝北上,强行带领左路红军,南下川康发动“天、芦、宝”战役。

时朱德随军南下,得悉防守宝兴、芦山一带的川军有于渊的部队,乃密函示意相机让路。

于渊冒杀身之祸,托故转移阵地,让出豁口,使红军顺利通过,为后来北上阿坝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次让路均受到上级的责难揭发,刘湘以“进不遵命,退亦突然”为辞,撤销于渊旅长职务,于次年初派往日本考察。

  “西安事变”后,于渊回国返川,和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车耀先等一起,秘密从事地下斗争,出资在成都创办《力文》杂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刘湘再度起用于渊一道出川抗战,委任副师长兼第七战区游击司令。

?

  民国31年(1942年),于渊经张澜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越二年,被选为改组后的中国民主同盟四川支部执行委员(1949年12月20日,民盟中央四中全会扩大会议增选于渊为民盟中央委员,时已牺牲)。

民国35年(1946年)8月29日,四川民盟组织在成都蓉光电影院,为被蒋介石特务杀害的闻一多、李公朴两位爱国民主人士举行追悼大会,在敌特疯狂捣乱破坏下,他和张澜等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坚持如期召开大会,表达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反动派的蔑视与愤慨。

  民国36年(1947年)蒋介石施行全面白色恐怖。

6月1日夜,成都警备司令部逮捕于渊入狱。

于渊在狱中和杨伯恺等一起,团结、鼓舞难友坚持斗争。

在严刑逼供与威胁利诱面前,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妄图要他写“悔过书”,于渊回答:

“现在天快亮了,我有啥过悔?

悔过的应该是你们,而不是我!

”1949年12月7日夜,于渊等34名革命志士,被秘密杀害于成都西门外十二桥。

?

  成都解放后,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于1950年1月19日在成都为于渊等十二桥殉难者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公祭典礼,安葬遗体于青羊宫二仙庵(今文化公园)烈士墓内。

1951年3月5日,经川西行政公署批准授予于渊等革命烈士称号。

当日,射洪县在金华镇亦召开了有五六千人参加的“于渊烈士追悼大会”。

在金华山腰的苍松翠柏林间,建立了“于渊烈士衣冠冢”。

李树骅

  遂宁县吉祥乡(今属蓬溪县吉祥镇)人。

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

中学毕业后,1913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

1914年加入国民党。

1915年在上海加入"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工作。

是年,袁世凯称帝,树骅于12月参加蔡锷在云南组织的讨袁护国军,曾任蔡锷部少校参谋,与朱德、周世英同事,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17年,任川北靖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二团团长,之后,曾任四川省烟酒分局局长、盐源县知事等职。

  树骅与李家钰在陆军小学堂时交往密切,李家钰任边防军总司令驻军遂宁时,树骅被委任为边防军农村警备部(民团组织)司令。

1928年,树骅被吸收加入共产党。

1929年,中共四川省委指示树骅,要其属部梁思如连配合旷继勋在射洪嘴(即永兴乡)起义。

旷继勋部被军阀黄隐(江防军司令)所逼,处于困境,乃提前起义,梁思如连未能按时配合。

之后,李家钰为扩充实力而兼并民团,迫令树骅率部与边防军于1930年6月1日进击吉祥乡民团,该民团手枪队队长、共产党员吴尔笃及队员10人遭树骅部下杀害。

为此树骅被开除共产党党籍。

在这次事件中,树骅也作过保护共产党员的事。

他率部和边防军夹击吉祥乡民团时,该民团中的共产党员赵子文、李戴浦、程俊夫正研究应变对策之际被边防军包围,他们三人对边防军说:

"我们是李树骅司令部的人"。

树骅表示承认,并送这三人出了包围圈而免于难。

树骅任农村警备司令部司令期中,还掩护过共产党员王叙五、李戴浦等。

  1930年后,树骅对其所部民团改编投靠邓锡侯。

曾任川军第10师参谋长、28军混成旅旅长、45军步兵旅旅长、95军直属旅旅长。

1933年,树骅曾参加邓锡侯、刘湘联军,赶走刘文辉,使其率部退据雅安。

  抗日战争爆发,树骅主张抗日,任四川省会成都市疏散警备区司令、防空司令。

他对进步人士亦加以保护。

成都警察局搜捕协进中学进步人士,该校教务主任何时光回校时见军警森严,知有变故,急去树骅公馆(协中对面)躲避,树骅正在家中,他毅然掩护,使何时光得以脱险。

  树骅之女隆蔚于1938年去延安。

1944年,周恩来对她说:

"你父亲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他在政治上还是抗战派,私人财产也不多,当了中将还没有私人汽车,可以争取做些川军策反工作。

"1945年春,隆蔚奉派回川,她向父亲转达了周恩来的指示,树骅同意进行川军策反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树骅调任九十五军一二六师副师长,不久退职。

他回到遂宁后,当袍哥总舵把子。

1946年,他支持过遂宁旅蓉同学和同乡会反对遂宁县长彭心明贪污义仓粮的斗争。

1947年,树骅参加竞选"国大代表",因遂宁袍哥支持,得票多而当选。

他去南京参加"国大"代表联谊会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1948年,遂宁农高、遂师教师联合会支持成都"反饥饿争温饱"斗争,进行罢教,专员李泽民欲逮捕罢教主持人,树骅得悉此事,经他劝说,李泽民才没有行动。

树骅亦与地下党员交往。

是年,中共川北工委书记华键的爱人徐邦嘉遭敌特追捕,地下党员李俊烈找树骅设法用小汽车将徐转移成都。

  1949年,为了支持策反工作,树骅介绍地下党员王叙五(川北工委书记)、进步青年王涵到谢德堪师部去开展活动。

中共川北工委委员、遂南地委书记王子度在河沙乡被敌追捕脱险后,缺乏经费,亦得到树骅所给银元、金条供作开支。

地下党员曾益、艾永生到三台县从事革命活动,树骅给予现金及物品帮助。

树骅还给过地下党游击队武器弹药。

是年12月9日,树骅参加了彭县起义,并在《反对蒋介石通电》上签了名,为迎接解放做了积极工作。

  1950年,树骅在川北行署工作,曾任川北剿匪副总指挥、"民革"川北负责人,后在民革成都市委工作,1957年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公职;1966年3月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