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238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4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

1.常州卷:

阅读《大地的震动》,完成7-10题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

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拼合”起来的。

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

据测定,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20千米。

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

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

也就是说,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是6级地震的约1000倍。

按照震级的大小又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

超微震,震级小于1,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人们也不能感觉;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人们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

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

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

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

由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

一种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地震。

另一种叫陷落地震,这种地震是由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动。

再一种是由于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地震,叫人工地震。

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地震产生的根源在地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但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都有一些微观和宏观的征兆。

比如,大地震发生以前地形会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也会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也会有异常的反应。

有时,地震出现之前,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

现在,我国各地都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站,观测、记录、分析各种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数据。

但是,地震测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目前还是个世界难题,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准确预报地震这个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7.地震破坏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请以汶川地震为例加以说明。

(3分)

8.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震级与烈度的联系与区别。

(3分)

9.下面是依据本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进行的分类,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根据人是否有感觉,可分为无感地震和有感地震。

B.根据震级和烈度的大小,可分为9个震级和12级烈度。

C.根据是否有人为因素,可分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D.根据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和非构造地震。

10.国外极少数支持“藏独”的人别有用心地说四川地震是“对中国人的报应”,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极大愤慨。

请运用上文介绍的知识,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驳斥的话。

(4分)

【链接1】我国的地震活动十分频繁。

三千多年来有记录的地震就有近万次,其中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破坏性地震有二千多次。

而汶川正处于板块断裂带上。

【链接2】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惨烈的大地震,仅上世纪就有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7.5级大地震,1923年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还有1960年的智利特大地震和1985年的墨西哥大地震,都造成了惊天的灾难。

答案:

7.

(1)地震的破坏力与震源的深度有关。

深度越浅,破坏力越大,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仅20千米,所以破坏力大。

(2)与震级有关。

震级越大,破坏力越大,汶川地震震级为8级,所以破坏力大。

(3)与烈度有关。

烈度越强,破坏力越大,汶川地震最大烈度为11级,所以破坏力大。

(3分)

8.联系:

震级与烈度成正比。

区别:

震级是固定的,烈度是变化的。

(3分。

阅卷补充细节略)

9.B(2分)

10.不设统一答案。

答题要点:

(1)地震是自然现象,是天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中国是多地震国家,汶川又处于地震活动带;(3)国外也有地震,造成的损失也很严重,“报应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灾区人民的亵渎;(4)将政治和汶川地震随意联系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说地震是报应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4分)

2.哈尔滨卷阅读《“世界屋脊”多宝藏》,回答13—16题(10分)

“世界屋脊”多宝藏

(1)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2)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

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

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

西藏境内河湖密布,流域面积大于200旧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多条,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

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30%,其中可供开发的有5600多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20%。

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查明的地热显示点达600多处,地热总热流量每秒55万千卡。

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是世界上大型的地热田之一。

羊八井电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3)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其中铬、铜、硼、白云母等13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

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4)西藏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

西藏林木树种繁多,其中很多树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西藏的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0%,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5)“世界屋脊”——西藏,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

(选文有改动)

13.(3分)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世界屋脊”多宝藏?

14.(2分)指出下面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

(2)其中很多都是名贵珍稀种类,如冬虫夏草、贝母、雪灵芝、天麻等()

15.(3分)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16.(2分)为什么说西藏是一座“天然植物博物馆”?

答案:

13.(3分)从能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植物资源丰富三方面说明了“世界屋脊”多宝藏

14.(2分)

(1)列数字

(2)举例子

15.(3分)平均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

16.(2分)因为西藏林木树种繁多,药用植物种类多

3.黄冈试卷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4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文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2分)

12.文段中举出“古老的藤萝”的例子有何作用?

(2分)

答案:

11、“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2分)

12、具体说明了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或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分)

隐居森林冀龙

4.无锡试卷

①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

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②“隐居森林冀龙”的意思是隐藏、居住在森林中的冀龙,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冀龙的树栖生活方式。

森林中冀龙的体形娇小,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但它们是那些体形巨大的进步的鸟掌冀龙类的祖先类群。

被发现的森林冀龙几乎为一完整的化石骨架,保存完好。

它的嘴巴尖长,眼晴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属于无齿的冀龙。

在此之前,科学家仅仅在德国发现过一种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具有牙齿的冀龙化石,翼展约18厘米,科学家认为它是刚刚孵化出来的“婴幼儿”。

③森林冀龙的冀展虽然仅为25厘米,但科学家分析认为它已经成长发育为一只能够展翅飞翔的年轻个体。

这一新的龙冀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冀龙,也是白堊纪最小的冀龙,比发现于热河生物群的未孵化的冀龙胚胎(冀展约27厘米)还要小。

④冀龙是生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成功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曾经控制中生代天空1.6亿年之久。

1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隐居森林冀龙”的特征。

(2分)

答:

13.在第②自然段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任选一种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分)

答:

14.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答:

答案:

12.(2分)隐居森林冀龙具有树栖生活、体形娇小、嘴巴尖长、眼晴很大、无齿、能飞翔的特征。

(地出三点得2分两点得1分)

13.(2分)列数字(用“25厘米”“18厘米”准确地写出森林冀龙体形娇小);作比较满意形象地写出森林冀龙娇小的体形)打比方(用“婴幼儿”生动形象地说明德国发现的冀龙更小)(三个说明方法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一点得0.5分;后面说作用1分)

14.(2分)不能。

(1分)更准确地表达隐居森林冀龙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冀龙;不排除今后还有更小的冀龙发现的可能性。

(意思对即可得1分)

5.芜湖毕业试卷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他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创造了奥运田径史的奇迹。

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的踪影,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制出的新一代跑鞋,使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高科技跑鞋首先具有极佳的避震功能,穿着时倍感舒适和安全;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能够释放吸震时候储蓄的能量,使运动员轻松省力;同时它们的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

鞋底是跑鞋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中底。

高科技跑鞋的鞋底是由马蹄形的气垫后跟和各

种适应脚的不同部位、不同运动形式的花纹组成。

所谓气垫后跟是指在鞋跟中央位置装有一

个气垫,利用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

这比传统防震后跟仅有吸震功能大大改

进了一步。

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

界纪录时,他脚上的跑鞋就轰动了世界,因为那双鞋只有115克!

这双鞋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当时它的售价为十几万美元,可谓价值连城。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和短跑名将迈克尔·约翰逊的金缕鞋甫一露面勺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

这两双鞋都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的时间进行研发的产物。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黄色闪电刺破雅典奥运会的红色跑道,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横空出世,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不但赢得金牌,而且平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与辉煌战绩相映衬,刘翔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

红色魔鞋是刘翔的赞助公司为他参加2004雅典奥运会特别制作的。

它是目前为止该公司生产的最轻的一双钉鞋,比巨星迈克尔·约翰逊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时所穿的116克的金缕鞋还要轻。

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

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关键技术:

轻薄的鞋底使跑鞋更轻,提供了对冲击力的保护;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

这双鞋的设计可以使运动员穿着舒适,技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8.3)

13.作者用“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本文介绍了哪几双“追风战靴”?

(6分)

答:

14.高科技跑鞋一般要具有哪些功能?

(3分)

15.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句中的“目前为止”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16.有位同学说,只要能拥有一双刘翔那样的“红色魔鞋”,自己也一定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为国争光。

对这种说法,你是否赞同?

为什么?

(5分)

答:

答案:

13.(6分)“追风”修饰“战靴”,“飞人”点出奔跑,表明跑鞋对奔跑速度影响很大,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分,意思对即可)刘易斯的陶瓷鞋钉跑鞋、琼斯的水晶鞋、约翰逊的金缕鞋、刘翔的“红色魔鞋”。

(4分)

14.(3分)避震功能;回输功能;附着力强。

(各1分)

15.(6分)列数字,作比较。

(2分)突出刘翔的跑鞋之轻。

(2分)“目前为止”的作用是从时间上给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意思对即可)

16.(5分)示例:

不赞同。

(2分)因为运动员成绩的好坏不完全是由跑鞋决定的,还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的锻炼、坚强的意志等密切相关,高科技跑鞋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即使拥有刘翔的“红色魔鞋”,你也不一定能夺冠。

(3分)(赞同者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芜湖中考试卷阅读说明文,完成13~17题。

(13分)

汉语遭遇“喀斯特”

①我对汉语中与洞有关的词汇很感兴趣。

②“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无人不晓。

人们一般以为水滴石穿是一个机械的过程:

水从高处落下的力量,对石头不断地造成侵蚀,日积月累,就把石头给滴穿了。

如果水滴落在非石灰岩的岩石上,这种理解是对的,但如果水滴到了石灰岩上,这种理解就不对了。

③石灰岩在地表上分布很广。

在我国,裸露石灰岩的分布面积占地表的四分之一,因此水滴到石灰岩上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

水吸收和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反应,生成了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

水滴不断地滴下来,不断地溶蚀石灰岩,并把溶蚀的物质冲走,这个过程称之为喀斯特作用。

④水滴石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进行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得多。

长江三峡地区就是一个石灰岩地区,仅靠水流的机械冲刷和磨蚀作用,四川盆地现在恐怕还是泽国。

一定是发生了喀斯特作用,才把三峡切穿了,让四川盆地的众多水系有了一个出口,夺路而出。

⑤对于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汉语言有着精妙的解说。

古人举着火把进入洞穴,感到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就有了“洞明”“洞察”;洞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因此引申出思想和见解的深刻、深邃,这就是“洞见”“洞晓”。

然而“洞开”“洞庭”中“洞”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洞开”是大开、大敞之意,如“门户洞开”;“洞庭”中的“洞”字有宽敞、开阔之意,洞庭湖就是广阔的湖的意思。

⑥为什么“洞”字可以表达大开大敞的意思?

读一下古人游记中对洞穴的描写,似乎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有“先经过一个狭小的口子,接着见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大厅”的细节。

洞穴中多大厅,有的大得不可思议。

比如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如此大的洞庭,当然可以说“洞开”啦。

⑦洞中的大厅是怎样形成的?

原来洞穴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岩层中有夹层,岩性不一样,或岩层有各种节理和裂隙,再加上有倾斜的角度,这样洞穴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洞顶的岩石会发生塌陷。

随着塌陷愈演愈烈,地下河又不断地运走塌下的物质,洞中的厅堂就越来越大,大厅就形成了。

洞中的厅堂继续发展,洞顶越来越薄,最后彻底塌陷,大厅露出地表,这时大厅就成了喀斯特地貌中的所谓“天坑”。

⑧说起天坑,我又想起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我猜想武陵渔人进入的“桃花源”应该就是一处天坑吧。

(作者单之蔷,有删节)

13.本文巧妙地借助“”一词说明了什么是喀斯特作用;介绍“洞开”“洞庭”等词是为了引出对的说明。

(2分)

14.文章第④段举长江三峡这个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2分)

15.第⑥段写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2分)

16.第⑤⑥段对汉语词汇的解说生动形象。

请你借助想象推断古人是怎样创造“洞达”一词的。

(2分)

〔帮帮你〕《现代汉语词典》对“洞达”的解释:

透彻地理解。

17.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

右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幅招贴画,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

(不少于80字)(5分)

答案:

13.水滴石穿洞中大厅成因

(评分说明:

第二空大意正确即可。

每空1分,共2分)

14.具体地说明喀斯特作用的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得多。

(评分说明:

大意对即可。

作用1分,内容1分,共2分)

15.示例:

“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

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

故不宜调换。

(评分说明:

大意对即可。

理解“相当”1分,理解“相同”1分,共2分)

16.示例:

古人在山洞中摸索前行,当他到达洞的尽头(或另一个出口)时,对洞有了透彻的了解,于是就有了“洞达”一词。

(评分说明:

言之成理即可。

想象1分,推断1分,共2分)

17.示例:

这幅招贴画的画面由两部分组成。

中间是一个米字格,格子里纵向排列着“汶川”二字,而这两个字又组合成一个“济”字。

下方是红十字的标识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字样。

它以巧妙的构思表达了与汶川灾区人民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的主题。

(评分说明:

言之成理即可。

特征1分,说明内容2分,说明顺序1分,语言表达1分,共5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2分)

7.河南试卷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王芳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创造了奥运田径史上的奇迹,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

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们的踪影,高科技跑鞋成为运动员们的必备武器。

高科技跑鞋是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新一代跑鞋。

它们采用各种特殊的材料,重量轻,避震效果好。

同时,它们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

此外,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利用鞋跟中央位置的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使运动员轻松省力。

穿上它们,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他脚上的跑鞋轰动了全世界:

那双鞋只有115克!

它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

这双跑鞋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它由极其特殊的透明塑料制成,像是一件来自童话世界的艺术品。

它总重量只有99克,是有史以来最轻的运动鞋设计前,设计师们特意拍下琼斯比赛的英姿——在到达终点线前琼斯的脚后跟从不着地。

针对琼斯的这一技术特征,设计师大胆启用了无后跟设计,“水晶鞋”穿到琼斯的脚上可谓天衣无缝,鞋子几乎成为琼斯双脚的一部分。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红色闪电震惊世界,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

刘翔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

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

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许多高科技秘密:

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这双鞋使刘翔的技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又有谁脚蹬新的追风战靴挑战人类的运动极限呢?

我们将拭目以待。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3分)

 

13.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跑鞋有哪些特点?

(4分)

 

1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3分)

 

1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材料一1994年,俄罗斯撑杆跳高选手布勃卡在玻璃纤维、合成树脂及超柔软、超强度纤维等材料制成的高科技撑杆的帮助下,将世界记录提高到6.14米。

这相当于跳过了一只长颈鹿。

材料二2000年,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澳大利亚“飞鱼”索普身着一身联体的、模拟鲨鱼皮肤的高科技泳衣,劈波斩浪,一人卷走3枚金牌和2枚银牌。

答案:

12.

点出说明对象

点明高科技跑鞋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点1分,共3分)

13.

材料特殊

重量轻

避震效果好

附着力强

有回输功能。

(答出4点即可。

一点1分,共4分)

14.举例子。

以刘易斯、玛丽安·琼斯和刘翔的跑鞋为例,具体说明高科技跑鞋的特点和作用。

(指出说明方法,1分;结合文意分析作用,2分。

共3分)

15.示例:

高科技能够帮助运动员赛出好成绩。

(2分)

8.资阳试卷国宝――大熊猫(10分)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

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这是为什么呢?

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

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

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

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