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2874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7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在括号里改正错别字,在横线上填写汉字。

(4分)

决处逢生()相安无是()

心平气____(hé)____(shǎng)心悦目

2、在有语病的地方下面画上横线,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任选一题回答,多答按第

(1)题计分](2分)

(1)“十一”黄金周期间,来哈尔滨的旅客们对这座美丽的北方城市高度的给予了评价。

(2)这篇小说取材于真人真事,表现了当代中学生自立、自强的形象,给人以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

(2分)

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绿荷感激细雨,才有卓然独立的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进名著(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祥子的泪要落下来。

他不会和别人谈心,因为他的话都是血作的,窝在心的深处。

(1)本段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祥子身上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默写(10分)

(1)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2)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____。

(3)“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哲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

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丛飞把爱无私奉献给了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孩子,至死不渝,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李商隐诗)

(6)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盼归,却又无法还乡之痛苦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5分)

为庆建场60周年,电视台等单位将联合主办“中国红歌会,放歌北大荒”赛歌活动,为弘扬北大荒精神,发展垦区文化建设,将在广场举行。

6、假如你是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或给参赛选手发送一条鼓励助威的短信。

(每条不超过20个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班上将举办“唱红歌”动员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种活动方案。

(2分)

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本次活动的看法。

(2分)

三、综合学习及探究(10分)

材料一:

4月26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发布。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前往五大洲,到达22个境外城市和中国境内的31个省、治治区、直辖市。

材料二:

随着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的公布,我省相关部门正在抓紧拟订奥运火炬在我省传递的方案。

北京奥运圣火将于7月13日从内蒙古治治区赤峰市进入我省齐齐哈尔市,在火炬传递过程中,将以展现黑龙江黑土特色为主旨,希望以此向世界展现黑龙江的精神风貌。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了迎接奥运圣火,你们班级将召开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电视台记者将跟踪报道奥运圣火经过地,请你从自然风光、地域文化等方面介绍你的家乡。

(4分)

四、阅读理解及分析(40分)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答12----16题(10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是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阅读语段,用最简明扼要的话归纳第一段话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13、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2分)

①这一类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

请分别指出:

(2分)

a.中国人:

_________b.中国人:

__________

15、在这几段文字里,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6、作者所写的,“这一类人们”的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作者用一个比喻句集中称赞他们的业绩和品格,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7-------21题(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7、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

(2分)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

度已失期度:

_______②为天下唱唱:

________

③今或闻无罪或:

________④乃丹书帛曰书:

________

1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0、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2分)

2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

如果没有导火线,陈胜吴广会起义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22------25题(9分)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

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

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

种些什么呢?

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

自然是蔷薇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

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

“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

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

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

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

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

怎么可能呢?

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

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

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

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

“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

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

你看,生活的路多宽!

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

这才是生命的选择。

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①蔷薇:

这里指蔷薇科。

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22、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2分)

玫瑰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你根据第⑩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3分)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24、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第⑧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