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法补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396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法补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一语法补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一语法补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一语法补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一语法补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法补充.docx

《高一语法补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法补充.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法补充.docx

高一语法补充

实词和虚词

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特殊实词:

拟声词、叹词。

虚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

名词有以下几种:

(1)表示人和事物

普通名词:

朋友、同志、作家、学牛、牛、羊、飞机

专有名词:

张衡、黄河、泰山、新疆

集合名词:

人民、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

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

物质名词:

水、油、肉、声音、风、阳光

(2)表示时间(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

(3)表示处所(处所名词)北京、中国、亚洲、里

(4)表示方位方位词前、后、左、七、之上、以下、东边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例如:

牛吃草。

(2)名词前面—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词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和“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

(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1)动作动词:

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2)心理活动动词:

爱、怕、很、喜欢、羡慕、希望、讨厌

(3)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在、存在、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

(4)判断动词:

是等于

(5)能愿动词:

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6)趋向动词:

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

2、动词的语法特点是: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

单音动词的重叠是AA式,双音动词的重叠是ABAB式。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

软、硬、甜、苦、好、坏、大方

(2)状态形容词:

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

(3)定数量形容词:

多、少、全、许多、好些

2、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

(1)形容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做补语。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其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例外。

(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有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四)区别词

1.区别词的定义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

例如:

“慢性、彩色、上等、初级、大号、单瓣、万能、野生、人造、冒牌、杏黄”等。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住是成对儿或成组的。

例如:

“男:

女,雄:

雌,单:

双.金:

银,西式:

中式,阴性:

阳性,民用:

军用,有限:

无限,国营:

私营,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等。

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是:

(1)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够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例如:

西式服装。

(2)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

例如:

他要买微型的。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例如:

非正式的。

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

例如“女医生、男运动员”能插入“的”,算是有区别词的短语;“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算一个词,“女、男”是语素,不是词。

(五)数词

1.数词的意义和种类

数词表示数目和词。

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1)基数词表示数日的多少,可分为系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位数(十、百、下、万、亿)。

两者可以组成复合数词。

如果系数在位数前,两者是乘的关系。

如果系数在位数后,两者是加的关系。

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A.倍数,由基数加“倍”组成。

有时也用“百分之×百”的格式。

B.分数,用“X成”“×分之×”等固定格式表示。

C.概数,有几种表示法:

a.“来、多、把、左右、上下”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

如“十来个人”。

b.相邻两个基数连用,例如:

“一两个、三四条、三五斤”。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

一般是在基数前加“第”或“初”组成,例如:

第一、第十、初一。

2、数词的语法特点是: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做句子成分。

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某些古汉语说法及有严格限制的特殊用法例外。

(2)数量短语通常用做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六)量词

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专用量词

度量衡量词:

尺、元、角

个体量词:

个、位、枝、艘、辆、幅、座、句

集体量词:

对、双

不定量词:

些、点

B.借用量词

借自名词:

头、口、后、杯、盒、桶

借自动词:

挑(一挑水)、捆(—捆柴)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常做补语。

A.专用的次、回、趟、顿、阵、番(说明:

也是物量词)、迈、下、

B.临时借用的

借自名词:

笔(画一笔)、枪(开两枪)、刀(切三刀)

借自动词:

摸(模了一摸)、看(看了一看)

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单音量词大都可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

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

表尔范围:

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一概、—律、单单、就、极其、格外、分外、更、过于、尤其、仅仅、单、光、—齐

表示处所:

处处、到处、四处、随处

表示时间和频率:

已、已经、曾、曾经、刚、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水、永远、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义、也、再三

表尔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

大肆、肆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

表示语气:

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和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2.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

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做补语。

做状语时,单音双音副词都可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双音副词里有一些还可以放到主语之前。

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2)副词大都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等可以单说。

少数副词可以在对话中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说的,有成对使用的。

(八)代词

1.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

代词可以分为: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现代汉语里的人称代词主要有以下17个:

我咱你(您)他(她、它)

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

人家别人大家自己

关于人称代词,需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需注意“咱”、“咱们”跟“我们”的区别。

用“咱”或“咱们”一定包括听话人在内,例如:

(1)  山本先生,咱(们)该走了。

(1)“咱(们)”就既包括说话人在内,也包括山本先生在内。

而“我们”可以不包括听话人在内,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在内。

例如:

(2)  山本先生,我们该走了,过些日子再来看您。

(3)  山本先生,我们该走了,您的行李我帮您拿。

(2)里的“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山本先生在内,而例(3)里的“我们”就包括听话人山本先生在内。

第二、“您”是“你”的敬称,例如:

(4)  李老师,您说得真好。

(5)  奶奶,您慢点儿走,别摔着。

“您”的复数形式是“您们”,不过只偶而在书面上用(主要在写信时用);在口语里不用“您们”,一般用“您几位”这类格式。

例如:

(6)  您二位要喝点儿什么?

(7)  让您三位久等了,真对不起。

(二)指示代词。

汉语里的指示代词可以分“这”系和“那”系两组:

这这儿这里这会儿这些这么这样这么样

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些那么那样那么样

“这”系的指示代词表示近指,“那”系的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例如:

(1)“那三位同学坐我这儿来。

”张教授指着站在那边的三位同学说。

(2)我身边的这个孩子是大哥的儿子,靠窗口站着的那个孩子是我们家的小铁蛋儿。

(1)所说的“那三位同学”原先一定不在张教授跟前,所以张教授说到他们时用“那”来指明,而说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就用“这”指明。

(2)对自己身边的孩子用“这”指明,对不在身边而靠窗口站着的孩子就用“那”指明。

(三)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主要是用来表示疑问。

现代汉语里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以下几个:

谁什么哪哪里哪儿多会儿

怎么怎样怎么样几多少多

关于疑问代词,主要需说明这样一点,疑问代词有时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

例如:

(1)他什么都不吃。

(2)那个人好面熟啊,好像在哪儿见过。

(3)今天不怎么冷。

(1)-(3)里的疑问代词都不表示疑问──例

(1)“什么”表示任指,含周遍意义,泛指吃的东西;例

(2)“哪儿”表示虚指,相当于“某个地方”的意思;例(3)“怎么”表示一定程度。

疑问代词的这种用法一般称为“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经济的作用。

2.代词的语法特征

(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2)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分为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

(3)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

有任指和虚指两种引申用法。

(九)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

如:

哗啦、汪汪、轰隆隆、劈里啪啦、叽里咕噜。

拟声词可以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

(十)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唉、啊、哼”。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以单独成句,不是虚词。

但它一般不与实词发生结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实词。

词类(下)

一、虚词

共同点(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2.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3.不能重叠。

(一)介词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

主要是指以下一些词:

把被从对对于关于跟除

连向往自自从在到比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

(2)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3)表示原因、目的;(4)表示施事、受事;(5)表示关涉对象(p37)

介词都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等句法成分,它后面总得跟上一个别的成分(大多是名词性成分),组成一个介词结构,例如“把书”、“被他”“从北京”“对你”等。

介词结构本身也不能单说,也不能作谓语,例如我们不能单独说:

(1)*把我的书

*我把书

介词结构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和补语,例如:

(2)我把书还了。

(3)他从北京来。

(4)从早上工作到晚上。

有少数介词形成的介词结构带上“的”之后,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

例如:

(5)对考试的意见

(二)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一类词。

例如:

和或或者还是以及并并且而

尽管即使哪怕只要只有不论不管然而

可是否则况且何况如果因此由于即使

从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看,连词可分为两小类:

(一)  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

其中

有的表示并列关系,如:

和、跟、同、与、以及……;

有的表示选择关系,如:

或、或者、还是、与其、宁可……;

有的表示递进关系,如:

不但、不仅、并且、而且……。

(二)  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

其中

有的表示因果关系,如: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

有的表示假设关系,如:

假如、如果、要是……;

有的表示让步关系,如:

虽然、固然、尽管、固然……;

有的表示让步假设关系,如:

即使、哪怕、就是……;

有的表示条件关系,如:

只有、只要、无论、不论、不管……;

有的表示转折关系,如:

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有的表示推论关系,如:

既然、可见……。

关于连词的具体用法将在“复句”一节里加以介绍。

(三)助词

助词是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

助词可以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比况助词、其余助词(p40)。

其中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比较重要,下面特别介绍一下。

动态助词有“了、着、过”三个,它们主要用在动词之后。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的持续;“过”表示有某种经历。

例如:

(1)吃了一个苹果

买了一件衣服

(2)外面下着大雨

他在床上躺着

(3)学过英语

去过北京

另外还有“看”、“的”、“来着”(p43)

结构助词有“的、地、得”几个。

“的”和“地”,读音都是“de”(轻声);它们附在修饰语后面标示前后成分之间是修饰关系;但二者有明确的分工:

定语之后用“的”,状语之后用“地”,前者如“聪明的孩子”(不能写成“*聪明地孩子”),后者如“仔细地看”(不能写成“*仔细的看”)。

“的”字还有一个用法,那就是附在实词性词语之后,组成一个可以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

例如“木头的”指用木头做的物品,“便宜的”指价格便宜的东西,“骑车的”指骑车的人。

“的”字结构是名词性的,在用法上大致相当于一个名词。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出表示可能、状态或程度的补语,例如:

(4)吃得完爬得上去[可能]

(5)洗得很干净笑得直不起腰来[状态]

(6)好得很苦得不得了[程度]

比况助词:

似的、一样、

(一)般表示比喻,与“像”配合

其他助词:

所给连们(p44)

“所”,加在及物动词头上,形成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如“所见所闻”、“所答非所问”。

“所“字结构是古汉语里遗留下来的。

在现代汉语里,“所”字结构单独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已很少见,更常见的是,“所”与“的”配合使用。

例如:

(7)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

(朱自清)

(8)这半年来,我们所见的,却只有他的静默而已。

(朱自清)

“所”字结构多用于书面语,口语里很少用。

(四)语气词

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尾,表示某种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例如:

(1)  她多漂亮啊!

(2)  你去吗?

(3)  快走吧!

(4)  她有十八岁了。

其中的“啊”“吗”“吧”“了”就是语气词,它们在上面的句子里分别表示感叹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

(各类语气词见p45页)

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

的了呢吧吗啊(啦)

语气词“的2”与助词“的1”字形、读音相同,但有差别。

语气词“了2”和助词“了1”字形、读音相同,但用法和意义都不同。

语气词“了2”只用在句尾,表示变化和肯定;助词“了1”只用在句中,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

例如“他吃了饭了”,前一个“了”是助词“了1”,后一个“了”是语气词“了2”。

语气词的分层与连用(p45页)。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汉语词类的划分至今仍有分歧,各家分类的数目和名称不全一样。

分歧的原因首先在于各家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

其次,汉语的词本身缺乏形态标准,划分词类主要依据是功能,而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对应表见p56)

(二)词的兼类、词的活用和同音词

语言里绝大多数词都可以按照语法功能的异同分别划入不同的类,但有少数词既具有这类词的语法功能,又具有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意义上有联系,这样的词一般称为兼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的兼类现象。

例如:

(详见p57页)

代表(a)我们选了三位代表.[名词]

(b)他代表我们发言.[动词]

科学(a)学习自然科学.[名词]

(b)这个方法很科学.[形容词]

热(a)今天很热.[形容词]

(b)你热一下饭.[动词]

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临时借来一用。

不能看作词的兼类。

例如:

(1)  那家伙比秦桧还秦桧。

(2)  他这个人是很唐·吉诃德的。

(3)  你也太近视眼了!

(1)-(3)都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例子。

(1)里的“秦桧”,例

(2)里的“唐吉珂德”,例(3)里的“近视眼”都是名词,按说它们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里分别受程度副词“还”、“很”、“太”的修饰,似乎变成形容词了,其实都只是临时活用为形容词,并不真成了形容词。

它们都不属于词的兼类。

同音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无关或失去联系,只是字音相同(有的字形也相同)的词语。

它们不是兼类词。

“开会”的“会”(名词)和“会唱歌”的“会”(动词)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因为这两个“会”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只是字音、字形相同而已。

又如“打”、“别”、“净”、“凉”等。

句子的分类

一、句子分类概说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

例如从句型(结构类型)的角度、从语气用途的角度、从修辞效果的角度等等都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

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别叫句类,根据结构分出的叫句型。

二、句类

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

(一)陈述句。

陈述句的作用是报道一件事实。

例如:

1)他们在上课。

2)我哥哥已经结婚了。

3)他明天不去上海。

4)今天是星期六。

5)这孩子很可爱。

陈述句表示陈述语气,句调是一个降调。

在书面上陈述句末尾都用句号(。

)。

(二)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对听话人表示某种请求、商量、命令、劝阻或警告等意思的句子。

例如:

1)你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

2)你明天走吧。

3)站起来!

4)你别喝了!

5)不准随地吐痰!

祈使句表示祈使语气,句调有的是一个降调,有的是一个急促的高降调。

在书面上祈使句末尾或用句号(。

)、或用叹号(!

)。

(三)疑问句。

疑问句的作用是提出问题。

在书面上,疑问句末尾都用问号(?

)。

疑问句内部又可细分为四小类:

1.是非问句。

形式上跟有的陈述句、祈使句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句调用升调。

回答时可以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

例如:

1)他们在上课?

2)他并不知道?

3)今年是建校三十周年?

4)你叫他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

5)不准抽烟?

2.特指问句。

句中一定有疑问代词,以表示疑问。

回答时不能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而要作出具体回答。

特指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

例如:

6)刚才谁来了?

7)你想喝点什么?

8)他准备去哪儿旅行?

9)这大衣多少钱?

10)她最近身体怎么样?

3.选择问句。

问话人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情况,要听话人作出回答,其基本询问方式是“X还是Y”。

选择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

例如:

11)今天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

12)他想去北京还是上海,还是广州?

----

13)你想喝可乐,喝咖啡,还是喝红茶?

14)她个儿高,还是矮,还是不高不矮?

4.反复问句。

问话人只提出肯定与否定两项,要求听话人在肯定与否定之中作出回答。

基本询问方式是“V不V”或“V没(有)V”。

反复问句的句调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

例如:

15)你去不去?

16)他明天来不来?

17)那衣服贵不贵?

18)那地方远不远?

19)你看没有看今天的电视新闻?

20)你去没去他家?

口语中也可以只在句末用一个否定副词“不”或“没有”来表示反复问。

例如:

21)你去不?

22)那地方远不?

23)你看今天的电视新闻没有?

24)你去他家没有?

疑问句末尾常常用疑问语气词“吗”、“吧”或“呢”,来增强疑问语气。

句末疑问语气词在使用上有分工:

在是非问句末尾,用“吗”或“吧”,不用“呢”;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末尾则用“呢”,不用“吗”或“吧”。

例如:

25)他们在上课吗/吧?

26)这是谁告诉他的呢?

27)他究竟去了福州,还是去了广州呢?

28)他去没去学校呢?

例(25)句末用“吗/吧”,属于是非问句;例(26)-(28)句末用“呢”,分别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

注意,下面两个问句看上去很像是非问句(因为句中没有疑问成分),其实不属于是非问句:

28)我的笔呢?

29)你一个人病了呢?

例(29)、(30)实际是特指问句的一种省略形式,可以补出疑问代词。

请看:

a.我的笔在哪儿呢?

b.我的笔到哪儿去了呢?

你一个人病了怎么办呢?

(四)感叹句。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如喜悦、愤怒、惊讶或悲哀等)。

表示喜悦、愤怒、惊讶的感叹句一般用高而平的句调,表示悲哀的感叹句一般用低而趋降的句调。

书面上感叹句末尾多用感叹号(!

)。

例如:

1)这风景多美啊!

2)你给我滚!

3)蛇!

常式句变式句

复句的种类

1)复句的种类

复句的种类是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即逻辑关系来划分的。

复句的分类,不同的语法体系小有差异,但我们这里只要弄清楚我们手里的教材上的分类就可以了。

下面是教材对复句的分类和典型关联词语的总体情况:

并列关系(既…,又…/也…,也…/不是…,而是…)

顺承关系(首先…,然后…/…,于是…

联合复句解说关系(多不用关联词,偶用:

…,即…/…,就是说…)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与其…,不如…)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复句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偏正复句假设关系(如果…,那么…/即使…,也…)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

目的关系(…,以便…/…,为的是…/…,以免…)

 

2、要注意的地方

1)为什么要分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这一个层次?

原因在于:

联合复句内部的复句,分句间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并且大多数联合复句的结构可以扩展,关系也可以延长。

如:

并列关系的复句可以是“A…,B…”两个分句,也可以是“A…,B…,C…”三个分句,甚至还可以是“A…,B…,C…,D…”四个分句,或更多的分句平行并列;而偏正复句内部的复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主次之分,结构不能扩展,关系也不能延长,即使扩展,也是局部的扩展,即某一部分扩展了再与某一部分结合,因此从整个结构看,始终还是偏和正两个部分。

2)部分复句应注意的问题

并列关系

各分句关系平等并列,可以一件事的几个方面,也可几件事排在一起。

呈雁行式排列。

顺承关系强调时间先后,呈鱼贯式排列。

选择关系注意:

“或者……,或者……”用于陈述句;“是……,还是”用于疑问句;例如:

这次春游,我们或者去四面山,或者去野生动物园,还没有决定。

这个句子暗含一个问题——什么没有决定?

因此应该说成:

这次春游我们是去四面山,还是去野生动物园,还没有决定。

此外,要注意区别:

不是……,就是………——选择关系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一个分句比一个分句的意思更进一步,或更难,或更容易。

递进又分为几种:

a同方向递进

他不但没有到过外省,连县界也没出过。

(范围越来越小)

b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