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378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docx

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

第八章二、三级公路错误!

未定义书签

8.1一般规定错误!

未定义书签。

8.1.1运行特性错误!

未定义书签。

8.1.2基准条件错误!

未定义书签。

8.1.3通行能力影响因素错误!

未定义书签。

8.2分析方法错误!

未定义书签。

8.2.1通行能力分析流程错误!

未定义书签。

8.2.2计算公式及参数错误!

未定义书签。

8.3分析步骤错误!

未定义书签。

8.3.1规划、设计阶段的通行能力分析错误!

未定义书签。

8.3.2运行状况分析错误!

未定义书签。

8.3.3特定纵坡路段分析方法错误!

未定义书签。

8.4分析计算表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录8-I横向干扰等级分析方法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三级公路

 

第八章二、三级公路

8.1—般规定

本章介绍的方法可用于分析二、三级公路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以及道路、

交通对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二、三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网中最普遍的一种公路形式,是供车辆分向、分车道

行驶,行车道数量为2的公路。

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因地形、地物不同而使.

三级公路的基本横断面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参见表8-1。

表8-1二、三级公路典型横断面几何数据

道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路面宽度(m)

路肩宽度

(m)

车道宽度

(m)

二级公路

80

12.00

2.25

3.75

60

10.00

1.50

3.5

三级公路

40

8.50

0.75

3.5

30

7.50

0.50

3.25

8.1.1运行特性

不同于其他公路形式,二、三级公路是供车辆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因此它具

有如下运行特性:

1)双车道公路中任一方向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仅受到同向车辆的制约,还受到对向车流的影响。

由于在二、三级公路上行驶车辆的超车行为必须在对向车道上完成,因此,车辆只能在对向车道有足够的超车视距时才能有变换车道和超车的可能,否则,只能继续保持被动跟驰行驶的状态。

2)由于我国机动车性能差别显著,在交通量不大的路段,超车需求经常出现,且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二、三级公路上的交通流一个方向上的正常车流会受另一个方向上车流的影响,这与其他非间断交通流是不同的,表现出独有的交通流特性。

0.5~2.25m,而有些土路

3)路肩形式多样:

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各地的地形不同,交通量也不同,使路肩宽度和路肩硬化程度的差异性较大。

路肩宽度从

肩种植了树木,其有效宽度不足,不能正常发挥路肩的作用。

当公路接近村镇或混合交通比较严重的地方,路肩一般都是硬化的,而远离市区的公路路肩多没有硬化。

也有个别三级公路没有设置路肩。

8.1.2基准条件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将二、三级公路基准通行能力对应的基准

条件具体规定如下:

(1)道路基准条件

规定如表8-2和表8-3所示。

表8-2二级公路道路基准条件

项目

基准条件

车道宽度

3.75m

设计速度

80km/h

路肩宽度

每侧2.25m

会车视距

>250m

地形

平原

横向干扰

很低

街道化程度

使用功能

干线公路

平整度

对速度无影响

 

表8-3三级公路道路基准条件

项目

基准条件

车道宽度

3.5m

设计速度

40km/h

路肩宽度

每侧0.75m(土路肩宽度)

会车视距

>150m

地形

平原

横向干扰

很低

街道化程度

使用功能

干线公路

平整度

对速度无影响

第八章

(2)交通条件:

交通双方向分布比例是50/50;

(3)其他条件:

良好的天气状况、无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和交通管制等。

8.1.3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二、三级公路的通行能力与其他类型公路的通行能力一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其中车道宽度、侧向净空、交通组成影响因素相同,另外由于二、三级公路没

有设施隔离横向干扰,且单方向交通流的行车道仅1条,因此,横向干扰因素成为

二、三级公路不同于其他类型公路的重要影响因素。

(1)速度的影响

速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见图8-1,随着流量的增加,交通流速度明显减小,其速

度一流量曲线呈现下凹趋势,这一点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公路的速度一一流量曲线。

图8-1二、三级公路速度一流量关系示意图

(2)车道宽度及侧向净空影响

当车道宽度不足3.75m时,车辆行驶时的横向间距变小。

为此,驾驶员将拉大

与同向车辆间的行驶间距,或者降低行驶速度,以保证安全,从而导致路段的通行能力有所下降。

当右侧路肩宽度不足1.5m时,也会导致类似的情况发生。

(3)交通组成影响

在二、三级公路,交通组成与一级公路公路一样复杂,本手册中分为小客车、中型车、大型车、拖挂车和拖拉机进行交通组成的分析。

由于不同道路、交通条件下,不同车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车辆折算系数是按照特定坡度和交通流量水平来分别给出的。

(4)横向干扰

影响一般公路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尤其是混合交通条件下,影响因素远比国外的交通情况复杂。

在没有控制进入的一般公路上,横向干扰主要取决于公路通过街道或村镇长度、街道或村镇的繁忙程度、各种支路进入主路的交通和行人与骑车人的多少以及路侧停车数量等。

8.2分析方法

二、三级级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方法是从其基准通行能力出发的。

根据实际或规划、

设计道路、交通条件与基准条件的差别,计算实际通行能力及其相应的服务水平。

8-2,该方法的主要输出

8.2.1通行能力分析流程

本节介绍二、三级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的流程见图

结果为服务水平。

具体的分析步骤在8.3节中做详细论述。

图8-2

、三级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流程图

8.2.2计算公式及参数

(1)基准通行能力

表8-4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的基准通行能力值。

表8-4基准条件下的双向通行能力值

设计速度(km/h)

基准通行能力值(pcu/h)

80

2500

60

2300

40

2100

30

2000

(2)服务水平分级

由于二、三级公路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主要的功能也有机动性和可达性的区分,

因此将两项评价指标纳入服务水平指标体系作为评价依据,即:

1.平均行驶速度:

反映车辆在二、三级公路行驶的机动性,将该值定义为车辆

在一定时间区间内通过一定长度路段期间,也就是所通过路段的长度与运行

时间之比。

2.延误率:

用以衡量车辆运行的自由度。

它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不能超越

前方慢车而必须跟驰的时间所占整个行程时间的比例。

由于该值界定存在难

度,因此将其定义为车头时距小于等于5s的车辆所占全部车辆的百分比。

由于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在担负的功能上有所区别,因此,在建立评价其服务

质量的指标体系时也就有所不同。

二级公路是城市间的主要连接道路,或者是连接

高速公路的主要道路,其使用者更强调机动性,因此,其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以运行

速度作为首要指标,延误率作为次要指标。

三级公路主要连接小城镇,或作为农村道路,主要解决的是可达性的问题,因此,其使用者并不强调快速,服务水平指标就不采用运行速度,而仅采用延误率,具体的取值见表8-5。

表8-5二、三级公路服务水平分级(增加两级服务水平,取值不确定;30km/h对应值待定)

服务水平

延误率{%)

设计速度

80km/h

60km/h

40km/h

30km/h

速度

(km/h

V/C

速度

(km/h)

V/C

速度

(km/h

V/C

速度

(km/

h)

V/C

不准超车区比例%

不准超车区比例%

不准超车区比例%

不准超车区比例%

V30

30-7

0

>70

V30

30-70

>70

V30

30-7

0

>70

V30

30-7

0

>70

-一-

<30

>76

0.15

0.13

0.12

>57

0.15

0.13

0.11

0.14

0.13

0.10

二_1

<40

<60

>67

0.40

0.34

0.31

>54

0.38

0.32

0.28

0.37

0.25

0.20

<80

>58

0.64

0.60

0.57

>48

0.58

0.48

0.43

0.54

0.42

0.35

<95

>48

接近

1.0

接近

1.0

接近

1.0

>40

接近

1.0

接近

1.0

接近

1.0

接近

1.0

接近

1.0

接近

1.0

>95

V48

>1.0

>1.0

>1.0

V40

>1.0

>1.0

>1.0

>1.0

>1.0

>1.0

在兼顾节省建设经费和高效运营原则的基础上,二、三级公路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作为设计服务水平。

(3)速度与饱和度的关系

图8-5给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速度一一饱和度关系曲线。

 

图8-3不同设计速度下的速度一一饱和度关系图(曲线按设计速度分类?

(4)延误率与饱和度的关系

延误率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观测,为了方便使用,图8-4给出了二、三级公路中

延误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图。

这样可以根据二、三级公路中饱和度的情况计算延误率。

饱和度

(5)最大服务交通量计算公式

应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即为基准通行能力;

横向干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车道宽度及路肩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条件分别作为一个基准,以便于使用。

另外,由于二、三级公路的车道宽度及路肩宽

度不仅影响设计速度,而且将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在此,与其他各交通设施不

路肩宽度(

m)

0.5

1.0

1.5

2.5

3.5

>4.5

车道宽度(

m)

3.25

3.5

3.75

修正系数

fw

0.56

0.84

1.00

1.16

1.32

1.48

车道宽度、路肩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表8-6

w

2)方向分布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d

方向分布

(%)

50/50

55/45

60/40

65/35

70/30

修正系数

fd

1.00

0.97

0.94

0.91

0.88

方向分布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表8-7

fd

3)横向干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表8-8横向干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横向干扰等级

1

2

3

4

修正系数ff

0.9

0.8

0.7

0.6

实际应用中,横向干扰等级往往难以判断,其判别方法详见本章附录8-1。

4)交通组成修正系数

其中,Pi――车型i的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Ej——车型i的车辆折算系数;二、三级公路中车型i包括中型车、大型车

和拖拉机。

表8-9二、三级公路通行能力分析车辆折算系数

车型

交通量(辆/h)

设计速度

80km/h

60km/h

40km/h

中型车

<600

1.5

1.5

2.0

600~1400

2.0

2.0

3.5

1400~2800

2.5

3.0

5.5

>2800

1.5

2.5

4.0

大型车

<500

2.0

2.0

3.0

500~1200

2.5

3.0

6.0

1200~2400

3.5

5.0

8.0

>2400

3.0

4.0

5.0

拖拉机

<400

3.0

3.0

5.0

400~1000

3.5

4.0

7.0

1000~2000

4.5

6.0

10.0

>2000

4.0

5.0

8.0

8.3分析步骤

二、三级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同样分为规划、设计分析和运行状况分析两个层次。

8.3.1规划、设计阶段的通行能力分析

(1)数据要求

设计分析需要的资料包括预测的双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交通流特性描述方面的数据,以及规划和设计的设计速度和路面宽度等规划和设计数据。

如果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运行状况分析,则还需要假设道路平、纵线形的有关资料。

通常进行设计分析所需的数据如下:

进行二、三级公路运行状况分析所需资料:

1)预测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2)在考虑分析路段地形条件的基础上,假设的道路特性,包括分析路段长度,

设计速度、路面宽度及其它几何线形数据等;

3)假设的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组成:

大、中、小客车以及拖拉机所占的百分比,横向干扰,街道化程度,方向分布情况等。

相比之下,规划分析的数据要求相对较粗,通常需要如下数据:

1)预测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2)预测大、中型车和拖拉机在交通中所占百分比;

3)规划路段的横向干扰情况。

(2)分析步骤

详细步骤见图8-5。

 

 

 

图8-5二、三级公路规划、设计分析步骤

对于规划、设计步骤图说明如下:

AADT、规划路段地形条件,假设

1)明确已知条件:

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路面宽度、交通组成、横向干扰等;

MSFd:

8-4)换算成为单方向设计小时交

2)计算规划、设计条件所需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A)将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按照式(

 

通量。

DDHV二AADTK式(8-4)

其中,DDHV预测的双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辆/h;

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具体取值见表3-6

将预测的双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按照式(8-5),利用15分钟

高峰小时系数PHF15折算成为15分钟高峰小时交通量SF,其中PHF15

的取值见表3-7。

式(8-5)

7章附录

8-9,确定各车

S「匹型

PHF15

假定车道宽度、路肩宽度;根据假定的横向干扰资料,按照第

7-1提供的方法确定横向干扰等级;确定交通组成;查表

型车辆折算系数。

D)查表8-6,确定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修正系数;查表8-8,确定横向干扰

修正系数;按照式(8-2),根据上一步骤确定的交通组成和各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计算交通组成修正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设计资料有限,这里没有方向分布的修正,认为方

向分布为50/50;而规划分析时,规划资料内容更少,通常只进路面宽度、

地形条件和交通组成影响的修正,而认为横向干扰也为基准条件,或者根据

经验假定横向干扰等级。

巳根据式(8-6)计算规划、设计条件下所需要的最大交通量MSFd。

MSFd二SF/(fwfdfffHV)式(8-6)

其中,所有符号的含义同式(8-2)。

3)确定规划、设计条件所提供的最大服务交通量MFS:

根据设计速度,查表8-5,确定三级服务水平对应的最大服务交通量MSF。

4)比较规划、设计条件所需的最大服务交通量MSFd和规划、设计条件所提供

的最大服务交通量MFS,当MSFd

MFS,直到MFS大于规划、设计条件所需的最大服务交通量MSFd。

如果通

过路面宽度调整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该考虑选择其他高等级技术级别的公路设施。

8・3・2运行状况分析

(1)数据要求

进行二、三级公路运行状况分析所需资料如下:

1)高峰小时交通量,或者观测小时交通量及高峰小时系数;

2)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组成:

大、中型车以及拖拉机所占的百分比,横向干扰,街道化程度,方向分布情况等;

3)道路特性,包括分析路段长度,路面宽度及其它几何线形数据等。

(2)划分分析路段

运行状况分析是针对具有统一特性的二、三级公路进行的,即上述各项数据基本类似;如果某一项数据发生明显变化,则需要划分为另外一段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纵坡坡度大于3%的路段上,两个方向中的交通流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别。

但是,由于二、三级公路双向的交通流又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因此,本手册仍然将两个方向的交通流结合起来分析,而不是分方向来进行处理的。

(3)运行状况分析步骤

二、三级公路的运行状况分析步骤详见图8-6。

图8-6二、三级公路运行状况分析步骤

运行状况分析步骤说明:

1)输入已知数据:

按照二、三级公路运行状况分析的数据要求,明确分析路段长度、路面宽度、高峰小时交通量或者是观测交通量、交通组成、横向干扰情况、街道化程度等;

2)确定基准通行能力:

A)确定基准条件下,二、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

B)根据设计速度,查表8-4,插值得到基准通行能力C。

3)计算实际条件所需的最大服务交通量MSFd:

A)如果已知条件已经提供高峰小时交通量,则直接进入下一步的计算;如

果仅有观测的小时交通量Q,则按照式(8-7)计算15分钟高峰小时交

通量SF。

SF—式

PHF!

5

(8-7)

其中,SF双方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辆/h;

Q双方向观测小时交通量,辆/h;

PHF15――1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具体取值见表3-7。

B)确定路面宽度;根据实际观测的交通量资料或者是地方提供的长期观测

资料,确定方向分布比例;根据实际的横向干扰资料,按照第^^^7章附录7-1提供的方法确定横向干扰等级;根据实测交通量资料及表8-9提供的

各车型车辆折算系数,确定交通组成和各车型相应的车辆折算系数;

C)查表8-6,确定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修正系数;查表8-7,确定方向分布

修正系数;查表8-8,确定横向干扰修正系数;按照式(8-2),根据上

一步骤确定的交通组成和各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计算交通组成修正系

数;

D)根据式(8-6)计算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下双车道所需要的最大服务交通量MSFd。

4)运行状态分析:

饱和度曲线,图解得到运行速度V。

—饱和度曲线,图解得到运行过程中的延误率Pf。

D)根据设计速度以及计算得到的饱和度v/c、运行速度V和延误率Pf,查

表8-5、表8-6和表8-7,确定二、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等级。

8・3・3特定纵坡路段分析方法

所谓特定纵坡路段是指单一的坡度-坡长,或者几个上(或下)坡段组合的等效

坡度一坡长值符合表8-10和表8-11中任何一项坡度一坡长值的路段。

由于特定纵坡

上坡路段中,大型车的车辆换算系数较大,导致当量交通量增大,使该路段成为基本路段上运行质量较差甚至最差的部分。

另外,当特定上坡路段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超过其同向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时,还需要设置爬坡车道。

因此,需要对特定纵坡上坡路段进行特别分析。

除此之外,由于纵坡路段在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的交通特性存在明显的不同。

因此,要对特定纵坡的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分别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

1)特定纵坡上坡段的Ehv

特定纵坡段的坡度一坡长范围,以及相应的上坡段大型车换算系数见表8-10和

表8-11。

2)特定纵坡下坡段的Ehv求法

A)中型车辆占据主导地位时,纵坡坡度一坡长为(3%,>1000m)、(4%,

>400m)以及纵坡坡度大于4%的所有下坡路段:

以及当大型车占主导

地位时,坡度一坡长为(2%,>1200m)、(3%,>400m)、(4%,

>400m)及坡度大于4%的所有下坡路段(不论单一坡或组合坡),Ehv

可取为同样坡度一坡长上坡段Ehv值的一半。

B)当坡度一坡长小于A)中所属范围的特定下坡段时,可根据不同地形与

设计速度选取值,见表8-9。

表8-10二、三级公路特定上坡路段中型车的车辆折算系数Ehv(标黄系数较高速路

低,待调整)

坡度(%)

坡长(m)

交通量(veh/h)

<800

800~1600

>1600

2

>800

3

5

2

3

400~1000

4

8

3

>1000

5

10

4

4

V400

5

6

3

400~800

6

8

5

>800

9

12

10

5

V400

6

7

6

300~500

7

10

8

500~1000

9

18

12

>1000

10

26

15

6

V400

9

18

16

400~800

16

20

18

800~1200

19

25

20

>1200

21

30

25

7

V400

11

17

15

400~900

15

21

18

900~1200

22

29

20

>1200

27

35

26

8

V300

14

18

16

300~700

21

28

26

700~1100

26

34

28

>1100

32

45

36

表8-11二、三级公路特定上坡路段大型车(含拖挂车)的车辆折算系数

坡度(%)

坡长(m)

交通量(veh/h)

<800

800~1600

>1600

2

>800

5

10

4

3

400~1000

9

16

10

>1000

10

21

15

4

V400

9

18

12

400~800

19

25

20

>800

27

35

26

5

V400

16

20

18

300~500

21

29

20

Ehv

、三级公路

500~1000

26

34

28

>1000

32

45

36

6

V400

14

18

16

400~800

22

30

25

800~1200

33

46

38

>1200

41

58

46

7

V400

15

21

18

400~900

24

32

30

900~1200

44

62

60

>1200

50

71

64

8

V300

21

28

26

300~700

35

51

44

700~1100

41

59

50

>1100

46

75

70

第八章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