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868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docx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11页

2019年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单元过关试题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

选D。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氧化反应,但该过程是放热的,故A错误;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故B错误;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2.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1molN2时转移4mole-

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C.N2O(g)+NO(g)===N2(g)+NO2(g)ΔH=-139kJ·mol-1

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解析】:

选A 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化学方程式为N2O+NO===N2+NO2,反应生成1molN2时转移2mole-,A不正确;根据图示,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B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09-348)kJ·mol-1=-139kJ·mol-1,C正确;由于该反应放热,所以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D正确。

3.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和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kJ·mol-1,可知:

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更多

C.由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可知:

含1mol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kJ

D.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

【解析】:

选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正确;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固体硫变为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前者放出热量更多,B错误;含1mol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醋酸为弱酸,溶于水电离需要吸热,放出热量小于57.3kJ,C错误;2g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此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285.8kJ·mol-1)=-571.6kJ·mol-1,D错误。

4.已知:

C(s)+O2(g)===CO2(g) ΔH1

CO2(g)+C(s)===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3<0B.ΔH2>0,ΔH4>0

C.ΔH1=ΔH2+ΔH3D.ΔH3=ΔH4+2ΔH5

【解析】:

选C 物质的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则ΔH1、ΔH3、ΔH4均小于0,故A、B项错误;将题给的5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故ΔH1=ΔH2+ΔH3,C项正确;根据盖斯定律,3×③=④+2×⑤,故3ΔH3=ΔH4+2ΔH5,D项错误。

5.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和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化学键

H—N

N—N

Cl—Cl

NN

H—Cl

键能/(kJ·mol-1)

391

193

243

946

432

N2H4(g)+2Cl2(g)===N2(g)+4HCl(g) ΔH。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g)+Cl(g)===HCl(g) ΔH=+432kJ·mol-1

B.断裂1molCl—Cl键吸收能量比断裂1molNN键多703kJ

C.上述反应中,ΔH=-431kJ·mol-1

D.上述反应中,断裂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只形成极性键

【解析】:

选C 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A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知,氯氯键的键能小于氮氮三键键能,B项错误;反应热等于断裂化学键的总键能与形成化学键的总键能之差,ΔH=(391×4+193+243×2-946-432×4)kJ·mol-1=-431kJ·mol-1,C项正确;反应物N2H4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氯气中含非极性键,产物氮气中含非极性键,氯化氢中含极性键,所以该反应中断裂和形成的化学键都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D项错误。

6.用H2可将工业废气中的NO催化还原成N2,其能量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则NO(g)+H2(g)===

N2(g)+H2O(g)的ΔH为(  )

A.0.5(a+b-c-d)kJ·mol-1B.0.5(c+a-d-b)kJ·mol-1

C.0.5(c+d-a-b)kJ·mol-1D.0.5(b+d-a-c)kJ·mol-1

【解析】:

选A 根据题图知,NO中键能为0.5akJ·mol-1,N2中键能为ckJ·mol-1,H2中键能为0.5bkJ·mol-1,H2O中键能为0.5dkJ·mol-1,故该反应中ΔH=0.5akJ·mol-1+0.5bkJ·mol-1-

=0.5(a+b-c-d)kJ·mol-1。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kJ·mol-1。

假设每摩尔冰中有2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打破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Ka=

若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则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kJ·mol-1、-3747kJ·mol-1和-3265kJ·mol-1,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

Fe2O3(s)+3C(石墨)===2Fe(s)+3CO(g) ΔH=489.0kJ·mol-1

CO(g)+

O2(g)===CO2(g) ΔH=-283.0kJ·mol-1

C(石墨)+O2(g)===CO2(g) ΔH=-393.5kJ·mol-1

则4Fe(s)+3O2(g)===2Fe2O3(s) ΔH=-1641.0kJ·mol-1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反应热、盖斯定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氢键等化学基本理论知识。

A中依题意可计算熔化热能破坏冰中氢键的比例为

×100%=15%,故A选项正确;B中醋酸溶液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左移,醋酸电离度α减小,但电离常数Ka不变,故B选项错误;C中若苯分子中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则其标准燃烧热应为-[3916kJ·mol-1-3×(3916-3747)kJ·mol-1]=-3409kJ·mol-1≠-3265kJ·mol-1,从而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故C选项正确;D选项由盖斯定律可求出所给反应的反应热ΔH=(-393.5kJ·mol-1)×6-(-283.0kJ·mol-1)×6-489.0kJ·mol-1×2=-1641.0kJ·mol-1,故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8.(15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0.1mol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i与Cl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Si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

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molCuCl(s),放热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

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

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molAX5,放出热量123.8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

(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解析】:

(1)该还原性气体为CO,易水解生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为TiCl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l2(g)+TiO2(s)+2C(s)===TiCl4(l)+2CO(g) ΔH=-

×2=-85.6kJ·mol-1。

(2)Si与Cl2反应生成SiCl4,因其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故室温下,SiCl4的状态为液态。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2Cl2(g)===SiCl4(l) ΔH=-687kJ·mol-1。

(3)CuCl(s)与O2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为CuO,每消耗1molCuCl(s)放出44.4kJ热量,则消耗4molCuCl(s)放出177.6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CuCl(s)+O2(g)===2CuCl2(s)+2CuO(s) ΔH=-177.6kJ·mol-1。

(4)由AX3和AX5的熔、沸点可知室温下AX3为液态,AX5为固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X3(l)+X2(g)===AX5(s) ΔH=-123.8kJ·mol-1。

(5)由题图可知A为Cl-,B为ClO-,C为ClO

,B→A+C为氧化还原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

(aq)+2Cl-(aq) ΔH=63kJ·mol-1+2×0kJ·mol-1-3×60kJ·mol-1=-117kJ·mol-1。

【答案】:

(1)2Cl2(g)+TiO2(s)+2C(s)===TiCl4(l)+2CO(g) ΔH=-85.6kJ·mol-1

(2)Si(s)+2Cl2(g)===SiCl4(l) ΔH=-687kJ·mol-1

(3)4CuCl(s)+O2(g)===2CuCl2(s)+2CuO(s)ΔH=-177.6kJ·mol-1

(4)AX3(l)+X2(g)===AX5(s) ΔH=-123.8kJ·mol-1

(5)3ClO-(aq)===ClO

(aq)+2Cl-(aq) ΔH=-117kJ·mol-1

9.(13分)能源危机当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1)下列做法有助于能源“开源节流”的是______(填字母)。

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2)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①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_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为________。

②12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3)已知:

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kJ·mol-1、497kJ·mol-1。

N2(g)+O2(g)===2NO(g) ΔH=+180.0kJ·mol-1。

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_______kJ·mol-1。

(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用CO除去NO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所以b项错误,其余都正确,答案选a、c、d。

(2)①根据图像可知,金刚石的总能量大于石墨的,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根据图像可以看出石墨的燃烧热是-110.5kJ·mol-1+(-283.0kJ·mol-1)=-393.5kJ·mol-1。

②12g石墨完全生成CO2,质量是44g,完全生成CO是28g,所以36g气体是混合气。

设CO2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x+y=1mol、44x+28y=36g,解得x=y=0.5mol,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是0.5mol×(110.5kJ·mol-1+393.5kJ·mol-1)=252.0kJ。

(3)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所以946kJ·mol-1+497kJ·mol-1-2x=+180.0kJ·mol-1,解得x=631.5kJ·mol-1,即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631.5kJ·mol-1。

(4)根据图像可知①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又因为②N2(g)+O2(g)===2NO(g) ΔH=+180.0kJ·mol-1,所以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2NO(g)+2CO(g)===N2(g)+2CO2(g),所以反应热ΔH=-566kJ·mol-1-180kJ·mol-1=-746.0kJ·mol-1。

【答案】:

(1)acd 

(2)①石墨 -393.5kJ·mol-1 ②252.0

(3)631.5 (4)2NO(g)+2CO(g)===N2(g)+2CO2(g) ΔH=-746.0kJ·mol-1

10.(15分)雾霾已经成为部分城市发展的障碍。

雾霾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为排放,其中汽车尾气污染对雾霾的“贡献”逐年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N2与O2生成NO的过程如下:

①1molO2与1molN2的总能量比2molNO的总能量________(填“高”或“低”)。

N2(g)+

O2(g)===NO(g)的ΔH=________。

③NO与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2NO(g)+2CO(g)

2CO2(g)+N2(g) ΔH=akJ·mol-1,但该反应速率很慢,若使用机动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以使尾气中的NO与CO转化成无害物质排出。

上述反应在使用“催化转化器”后,a值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氢能源是绿色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利用甲醇与水蒸气反应可以制备氢气:

CH3OH(g)+H2O(g)===CO2(g)+3H2(g) ΔH1。

下图是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图:

①通过图中信息可判断反应CH3OH(g)+H2O(g)===CO2(g)+3H2(g)的ΔH1________(选填“>”“=”或“<”)0。

②图中途径(Ⅱ)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Ⅰ)的反应热________(选填“>”“=”或“<”)途径(Ⅱ)的反应热。

③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g) ΔH2

2CH3OH(g)+3O2(g)===2CO2(g)+4H2O(g) ΔH3

ΔH1、ΔH2、ΔH3三者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N2与O2反应生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ΔH=[945+498+2×(-630)]kJ·mol-1=+183kJ·mol-1,由此可知1molO2与1molN2的总能量低于2molNO的总能量。

N2(g)+

O2(g)===NO(g) ΔH=+183kJ·mol-1×

=+91.5kJ·mol-1。

③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与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关。

(2)①由题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焓变ΔH1>0。

②途径(Ⅱ)活化能降低,故采用了催化剂;无论是途径(Ⅰ),还是途径(Ⅱ),生成物的总能量和反应物的总能量均不变,故反应热保持不变。

③将ΔH1、ΔH2、ΔH3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6即可得到③,故ΔH3=2×ΔH1+6×ΔH2。

【答案】 

(1)①低 ②+91.5kJ·mol-1 ③不变

(2)①> ②使用催化剂 = ③ΔH3=2×ΔH1+6×ΔH2

11.(15分)金属钒(V)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钒在溶液中的主要聚合状态与溶液的pH关系如图1所示。

V2O

中V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请写出溶液中VO

转化为V2O

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弱碱性铵盐沉钒法”原理是在含有钒元素的溶液中加入铵盐后形成NH4VO3沉淀,图2是在工业生产中不同pH环境下沉钒率的测定值。

实际工业生产中常选择pH=7.5为沉钒的最佳条件,当pH超过8.0时沉钒率降低,其原因是溶液中的VO

转化为V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另写出一点原因)

(3)NH4VO3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V2O5可作为硫酸工业中2SO2(g)+O2(g)

2SO3(g) ΔH=p的催化剂,其催化原理如图3所示。

①过程a和过程b的热化学方程式为V2O5(s)+SO2(g)

V2O4(s)+SO3(g) ΔH=q;

V2O4(s)+O2(g)+2SO2(g)

2VOSO4(s) ΔH=r。

请写出过程c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下,反应:

2SO3(g)

2SO2(g)+O2(g) ΔH>0中SO3的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4所示。

T℃下,将2molSO3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

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值是________。

(4)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如图5所示。

若在放电过程中有H+从A池移向B池,则:

①放电过程中,起负极作用的是________池。

(填“A”或“B”)

②充电过程中,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设V2O

中V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2x-2×7=-4,解得x=+5。

溶液中VO

转化为V2O

,V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方程式为2VO

+2OH-

V2O

+H2O。

(2)沉钒原理为加入铵盐后形成NH4VO3沉淀,当pH超过8.0时,NH

容易转化为NH3·H2O,沉钒率降低。

(3)①根据盖斯定律,由总的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2SO3(g) ΔH=p减去过程a、过程b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得过程c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VOSO4(s)V2O5(s)+SO3(g)+SO2(g)ΔH=p-q-r。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则A点为平衡点,此时SO3的转化率为20%,则达平衡时SO3为1.6mol,SO2为0.4mol,O2为0.2mol,A点化学平衡常数K=

=0.00125。

B点与A点温度相同,化学平衡常数相等。

(4)①根据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及“放电过程中H+从A池移向B池”知,A池起负极作用,B池起正极作用。

②充电过程的阳极反应与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互为逆反应,由图可知,放电时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VO

转化为VO2+,则充电过程中,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VO2+转化为VO

,阳极反应式为VO2+-e-+H2O===VO

+2H+。

【答案】:

(1)+5 2VO

+2OH-

V2O

+H2O

(2)pH过大,溶液中的NH

会转化为NH3·H2O(合理即可)

(3)①2VOSO4(s)

V2O5(s)+SO3(g)+SO2(g) ΔH=p-q-r

②0.00125

(4)①A ②VO2+-e-+H2O==VO

+2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