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7172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docx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土木水利类附件二工程测量

附件二:

工程测量项目技术说明

一、竞赛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知识部分采用计算机答题方式进行。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建筑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地面点位确定的基本知识

2.掌握测量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考试内容】

1.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2.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及其相互关系

3.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筑坐标系

4.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5.测量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三大基本工作)

6.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测量工作内容

第二章水准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常用水准仪系列主要技术参数(型号及其精度指标的含义)

3.掌握常用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4.掌握水准测量的一般规定(等外、四等水准路线的精度要求、外业观测记录、成果检核与计算方法)

5.掌握水准仪检验的方法

【考试内容】

1.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2.常用高程测量的方法

3.水准仪系列主要技术参数(分类、型号及其含义)

4.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5.水准仪的使用、视差及消除方法

6.等外闭合、附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记录计算规则、成果检核与计算

7.四等闭合、附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记录计算规则、成果检核与计算

8.水准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9.水准仪i角的检验

第三章角度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角度(水平角、垂直角)测量的原理

2.掌握经纬仪系列主要技术参数(分类、型号及其含义)

3.掌握常用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4.掌握水平角测量方法

5.掌握经纬仪检验的方法

【考试内容】

1.水平角、垂直角的概念、角值范围及其作用

2.水平角、垂直角测量的原理

3.经纬仪系列主要技术参数(分类、型号及其含义)

4.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5.经纬仪的使用

6.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记录计算规则(多测回)

7.方向法—水平角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记录计算规则(两测回、三方向、归零)

8.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9.经纬仪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基本要求】

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2.掌握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

【考试内容】

1.水平距离的概念

2.斜距、平距、高差的换算

3.坐标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

4.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5.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

6.坐标正算、坐标反算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测量误差的来源

2.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概念及其特性

3.掌握中误差、限差、相对误差的概念

【考试内容】

1.测量误差的来源

2.系统误差的概念及特性

3.偶然误差的概念及特性

4.算术平均值、中误差、限差、相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平面控制测量的一般规定

2.掌握单一导线布设形式

3.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

【考试内容】

1.建立平面控制网常用的方法

2.单一导线布设形式

3.图根闭合导线的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

4.图根附合导线的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

5.图根支导线的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形图比例尺及其精度的概念

3.掌握地形图上常用地物、地貌表示方法

【考试内容】

1.地形和地形图的概念

2.地形图比例尺的概念、地形图比例尺精度

3.常用地物符号的分类

4.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坡度

第八章施工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施工测量的一般规定

2.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3.掌握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4.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知识

【考试内容】

1.施工测量的一般规定

2.施工测量的三个基本工作

3.平面位置测设常用的四种方法

4.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

5.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

第九章全站仪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与发展简史

2.握全站仪标称精度的含义

3.掌握全站仪的作用和常用功能

4.掌握全站仪坐标测量、坐标放样的方法

【考试内容】

1.全站仪的定义

2.全站仪标称精度的含义

3.全站仪的作用和常用功能

4.全站仪坐标测量

5.全站仪坐标放样

(二)操作技能竞赛分为水准仪和全站仪两个分项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水准测量项目为四等水准测量。

每队(名)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指定的一条由1个已知高程点和3个待定点构成的闭合路线四等水准测量,并现场进行内业计算。

2.中职学生各参赛队竞赛前将选手分别编号为1、2、3、4号(竞赛过程中不得变更)。

每队4名参赛选手每人分别完成一个测段(即两个点之间的路线)的观测和记录(一人观测另一人记录),每队的其中2名参赛选手分别独立完成闭合水准计算,竞赛必须按编好的顺序进行。

具体观测顺序及要求为:

第Ⅰ测段由1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3、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第Ⅱ测段由2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第Ⅲ测段由3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第Ⅳ测段由4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2、3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由3号和4号参赛选手分别独立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完成后交1号选手核对。

3.高职学生和教师每名选手独立完成全部四等水准观测、记录、计算。

4.基本技术要求:

①根据国家规范,结合本次竞赛实际,四等水准的观测和计算限差基本技术要求如下表:

项目

等级

视线

长度

(m)

前后视

距离

较差(m)

前后视

距离较差

累积(m)

视线离

地面最低

高度(m)

黑红面

读数

较差(mm)

黑红面

所测高差

较差(mm)

闭合路线

闭合差

(mm)

四等

≤100

≤5.0

≤10.0

三丝能读数

≤3.0

≤5.0

注:

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

②四等水准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上、下丝读数应记录在手薄中;

③四等水准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进行,采用单程观测;在没有换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每测段必须偶数站;

④高差的计算采用“奇进偶舍”的原则;记录、计算时的占位“0”必须填写;

⑤待测点高程值限差≤±10mm。

5.中职学生全站仪测量项目为导线测量。

1)导线形式:

中职学生为一个已知点A和已知方向AB及三个未知点1、2、3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

图1闭合导线点示意图

2)测量内容:

中职学生按一级导线测量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全站仪根据给定的1个已知点坐标和1个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独立完成闭合导线中的一个连接角、四个转折角和四条导线边测量,要求角度测量2测回,距离测量2测回、每测回3次读数,每队参赛选手每人分别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一人观测另一人记录),每队2名参赛选手现场分别独立进行闭合导线平差计算。

3)一级导线观测顺序及要求:

①各参赛队竞赛前将选手分别编号为1、2、3、4号(竞赛过程中不得变更),竞赛必须按编好的顺序进行,要求每名选手独立完成指定闭合导线的测量任务。

②闭合导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赛项组委会事先确定,赛前抽签确定各参赛队的观测路线。

③每位选手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计算,具体方案如下:

A测站点由本队4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2、3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1测站点由本队1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3、4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2测站点由本队2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4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3测站点由本队3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④各参赛队由1号和2号参赛选手分别独立进行导线平差内业计算。

⑤仪器操作应符合要求。

导线测量不得使用三联脚架法观测,观测顺序按先测连接角,再分别按序号进行导线前进方向左角的测量。

每测站起始观测应从盘左开始,盘左照准目标是先起始目标后终止目标,盘右照准目标是先终止目标后起始目标;即盘左顺时针旋转,盘右逆时针旋转。

全站仪迁站时仪器必须关机装箱,带觇牌的棱镜可不装箱但棱镜不得从觇牌上卸下。

⑥观测结束后,仪器装箱收回到出发处,记录表格交给裁判员,裁判员暂停计时,将原始记录数据交工作人员复印2份后分别交给1、2号选手,继续计时。

1号和2号选手现场分别独立进行闭合导线平差计算,角度闭合差分配采取“整数分配,大角分大,小角分小”的原则,计算所用计算器自备,但不得带程序计算功能。

⑦1号、2号选手内业计算完成后交4号选手核对,如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上缴成果计算表和本队外业观测记录表后结束竞赛。

如不对应查明原因,在规定时间内可重算或重测直到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

重新观测结束记录数据复印和计时参照上条规定执行,重算或重测的时间一律计算在竞赛时间内。

⑧参赛选手应规范作业,注意测量安全及仪器保护,不允许妨碍或阻挡其他选手的观测。

迁站时不允许出现不顾安全的狂跑现象。

6.高职学生、教师全站仪测量项目为坐标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

1)坐标测量

高职学生、教师选手在支导线A点(如图2所示)用全站仪一测回测定待定点D点坐标,并现场计算坐标方位角、坐标平均值。

2)导线测量

①导线形式:

高职学生、教师为一个已知点A和已知方向AB及二个未知点C、D点组成的支导线,如图2所示。

②导线观测顺序及要求:

高职学生、教师选手使用全站仪根据给定的2个已知点坐标或1个已知点坐标和1条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按照指定的观测顺序A→C→D,完成1条支导线的水平角和距离测量,其中距离测量需往返观测,各记录3次,采用两测回测量水平角,现场完成记录中各项计算并按支导线法计算各待定点坐标。

为检验数据的正确性,要求测量D点的水平角(∠CDA)1测回,DA边水平距离1测回,所测D点的角度和DA边水平距离不参与支导线坐标计算。

观测数据应现场准确无误地记录到记录表相应栏内,记录工整、符合记录规定、计算准确;高程和坐标计算结果取位至0.001m;水平角观测不得改动秒值,度、分不得连环涂改;高差和距离测量不得改动厘米和毫米,分米、米以上数据不得连环涂改,如有违反均需扣分。

7.执行规范:

参照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水平角上下半测回较差≤12″,两测回角度差≤12",距离一测回三次读数较差≤5mm,往返测距离差≤10mm,一测回坐标差值≤10mm,待测点坐标点位误差差值≤20mm。

一级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一级导线相对闭合差≤1/15000;三级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三级导线相对闭合差≤1/5000。

二、竞赛设备及工具

1.博飞数字水准仪,型号:

AL1032高精度光学水准仪(或SZ1032水准仪)、配套脚架及一对3m木质双面水准尺(红面分别为4787、4687)、2个尺垫、记录表格、记录板,抽签确定的水准测量线路。

2.博飞全站仪,型号:

BTS-902CA(或BTS-802CA)及附件(一台全站仪主机,两套带基座单棱镜组,三副三脚架)、记录表格、记录板,抽签确定的导线测量线路。

3.工程测量项目理论考试、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均需要使用计算器,参赛队(选手)自备不带程序计算功能的计算器。

4.水准测量竞赛:

参赛队(选手)自带测量仪器,型号为上述水准仪或相同精度的水准仪。

高职学生和教师水准测量所需扶尺员可由各市参赛队的另外2名参赛选手担任,也可以自带经过训练的人员立尺,或向省大赛组委会申请,由组委会提供2名经过水准测量训练的志愿者立尺。

5.全站仪测量竞赛:

参赛队(选手)自带测量仪器,型号为上述全站仪或相同精度的全站仪,其中测角精度不高于

(含

)、测距精度不高于2mm+2ppm·D(含2mm+2ppm·D)。

三、评分办法

1)理论考试:

单项选择题(6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

2)四等水准测量评分标准,详见附件:

四等水准测量评分表(仪器操作部分、记录计算部分、成果精度部分)。

3)导线测量评分标准,详见附件:

导线测量评分表(仪器操作部分、记录计算部分、成果精度部分)。

4)评分方法

①各参赛队按理论知识考试占20%、技能操作考核占80%(其中四等水准测量占40%、全站仪测量占4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

总成绩取位至小数点后2位。

排列选手名次以总成绩分多少来决定,总分相同时再分别按照全站仪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成绩排序,成绩高的名次排前。

②各参赛队的理论考试成绩取队内4名选手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

③四等水准测量计分方法:

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测量成果精度50分、测量用时10分。

④全站仪测量计分方法:

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测量精度50分、测量用时10分。

详见以下评分表

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

记录计算表格及样表

表1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组别:

场次编号:

观测日期:

测量(参赛号):

记录(参赛号):

测站编号

点号

上丝

上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后视

1#标尺的常数

K=

2#标尺的常数K=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后视

前视

后-前

注:

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表2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组别:

场次编号:

计算者(参赛号):

点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备注

已知点

说明:

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表3水平角测量记录表

组别:

场次编号:

观测日期:

测量(参赛号):

记录(参赛号):

测回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备注

 

注:

角度的计算取位至1秒。

表4距离测量记录表

组别:

场次编号:

测点编号:

观测日期:

测量(参赛号):

记录(参赛号):

边名

测量

往测读数

返测读数

边名

测量

往测读数

返测读数

|

1

|

1

2

2

3

3

平均

平均

往返

平均

往返

平均

注:

距离平均值的计算取位至1mm。

表5坐标测量记录表(高职学生组、教师组)

组别:

场次编号:

测点编号:

观测日期:

测量(参赛号):

记录(参赛号):

点名

X(m)

Y(m)

坐标方位角

(°′″)

备注

已知点

盘左

待定点

盘右

平均

注:

角度计算取位至1秒,距离、坐标计算取位至1mm。

表6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组别:

场次编号:

计算者(参赛号):

点号

观测角

(°′″)

角度

改正数(")

改正后

角度值

(°′″)

坐标

方位角

(°′″)

距离

(m)

坐标增量Δx

坐标增量Δy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计算值

(m)

改正值(mm)

改正

后的值

(m)

计算值

(m)

改正值(mm)

改正

后的值

(m)

注:

角度及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1秒,距离、坐标及相关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1mm。

表7支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组别:

场次编号:

计算者(参赛号):

点号

角度观测值

(°′″)

坐标方位角

(°′″)

水平距离

(m)

坐标增量

坐标

备注

Δx(m)

Δy(m)

X(m)

Y(m)

注:

角度的计算取位至1秒,距离、坐标及相关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1mm。

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

记录、计算样表

表1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表

组别:

中职场次编号:

12观测日期:

2015.3.4

测量(参赛号):

GCCLZ001记录(参赛号):

GCCLZ002

测站编号

点号

上丝

上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1

1C

|

2C

1587

0755

后视

1400

6187

0

+0.832

1#标尺的常数K=4687

2#标尺的常数K=4787

1213

0379

前视

0567

5255

-1

37.4

37.6

后-前

+0833

+0932

+1

-0.2

-0.2

注:

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表2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组别:

中职场次编号:

12计算者(参赛号):

GCCLZ004

点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备注

1A

0.50

+1.220

+1

+1.221

10.500

已知点

2A

11.721

2.00

-1.418

+4

-1.414

3A

10.307

1.50

+1.789

+3

+1.792

4A

12.099

2.00

-1.603

+4

-1.599

1A

10.500

已知点

6.00

-0.012

+12

0

辅助计算:

=-12mm

=±20mm

+2mm/km

注:

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3.计算

(mm)时,L小于1km时,按1km计。

表4导线测量观测记录表

组别:

中职场次编号:

12观测日期:

2015.3.5

测量(参赛号):

GCCLZ003记录(参赛号):

GCCLZ004

测站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

平均角值

(°′″)

备注

2

1

00112

853512

853509

3

853624

1

1800116

853506

3

2653622

边名

一测回平距读数(m)

2—3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89.500

89.502

89.501

89.501

注:

角度取位至1秒,距离取位至1mm。

表6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组别:

中职场次编号:

12计算者(参赛号):

GCCLZ004观测日期:

2015.3.5

点号

观测角

(°′″)

角度

改正数(")

改正后

角度值

(°′″)

坐标

方位角

(°′″)

距离

(m)

坐标增量Δx

坐标增量Δy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计算值

(m)

改正值(mm)

改正

后的值

(m)

计算值

(m)

改正值(mm)

改正

后的值

(m)

B

1603542

A

1200118

1200118

667.079

867.097

1003700

179.055

-32.989

-5

-32.994

+175.990

+8

+175.998

1

842322

-4

842318

634.085

1043.095

50018

275.363

+274.313

-8

+274.305

+24.023

+12

+24.035

2

785110

-4

785106

908.390

1067.130

2635124

175.080

-18.736

-5

-18.741

-174.075

+7

-174.068

3

1024804

-4

1024800

889.649

893.062

1863924

224.074

-222.563

-7

-222.570

-25.975

+10

-25.965

A

935740

-4

935736

667.079

867.097

1003700

(检核)

1

3600016

-16

3600000

853.572

+0.025

-25

0

-0.037

+37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