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171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docx

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

2011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研讨会:

语文高考大纲考点解说

语言文字运用

1.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字音的考查只要求辨认正误而不要求拼写。

(2)考查的重点不在声调上,而在认读上。

(3)以“常用字”为主,主要体现在“三常”(常见、常用、常读错)上。

复习重点放在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上。

这种变化要求复习时不要追求偏难怪僻的字,多关注常用字,注重语言文字的实用性。

这应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4)历年高考试卷中已考过的字音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每年试卷中都有考查字音重叠、撞车的现象。

1.(2010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pán)

C.蓄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lòu)  扪心自问(mèn)

D.顺遂(suí)  什锦(shǐ) 蒸馏水(liú)  兵不血刃(xuè)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一是识记并正确书写,二是常用(偏僻的汉字不在考查范围之内),三是规范(两可的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2.(2010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依稀  澎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交际舞   寥若晨星

D.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3.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

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山东卷都考过了。

3.(2010山东卷)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

“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想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

“博学之,审间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一是常用词语,并且以考查实词、近义词为主;二是必须是规范化的词语,意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口语中存在,而词典中没有的不在考查之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

——程度太重了。

应为“忘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70岁是古稀。

    属于考查文化常识类的词语。

     总角、垂髫、童龀(齿龀)、豆蔻(13岁的女孩儿)、弱冠(冠、加冠,20岁男子)、而立、不惑、天命(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这是贬义词,感情色彩用错。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人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一般性词语和成语合考,没有充分考虑汉语言的精华——成语的地位

5.辨析并修改病句。

严格控制在六种病句类型中: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查重点:

语用。

扩展语句

在考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方面,今后扩展语句将注重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

考查形式:

(1)组词成句

(2)使语句具体丰满。

增加修饰成分。

(3)使语句具体生动。

生动的描绘;修辞手法。

(4)使语句具体明白。

多是说明性文字。

(5)扩展诗句。

根据诗句内容,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6)补充连接性扩展。

压缩语段

考察类型:

(1)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

       

(2)概括语段内容要点。

(3)新闻概写。

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

(4)文段中心的概括。

(5)补充性概括。

2009年山东卷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

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

具体金额为:

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2010年山东卷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根据花卉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

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

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重点:

语句仿用

2009年山东卷

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

(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2010山东卷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分析:

“孤独”与“平淡的生活”没有内在逻辑。

考查方向:

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

仿用句式类型:

话题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嵌入式仿写。

仿写四忌:

一忌话题脱离,二忌结构不一,三忌修辞不符,四忌色调不合(语境色彩和感情色彩)

8.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关于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准确合起来考查

如2009年山东卷

18.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

(4分)

(2)连贯、得体合起来考

如2010年山东卷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

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

要求:

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

格式正确。

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

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

行处理。

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③

来稿请寄ⅹⅹⅹ市ⅹⅹ路ⅹⅹ号《ⅹⅹⅹ》编辑部ⅹⅹⅹ敬启邮编ⅹⅹⅹⅹⅹⅹ

                                            ④

                                    《ⅹⅹⅹ》编辑部

                                 ⅹⅹⅹⅹ年ⅹ月ⅹ日

关于准确、鲜明、生动

例题一(07广东卷):

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

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

(6分)

参考答案:

(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跃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

(2)东方神鹿王军霞像离弦之箭冲出对手的“包围”,她将里贝罗们一一抛在身后,在万米跑道上展现了万米红霞。

解说: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鲜明、生动;运用语言和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题二(07年全国课改卷):

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级“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

请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语言概括董劲松的事迹,将这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

不超过25个字。

(5分)

董劲松,男,阳光社区保洁员。

由于他的辛勤工作,我社区连续五年获得区级“卫生先进单位”的称号。

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长年义务照料3位孤寡老人。

他还担任业余治安巡逻员,多次勇敢地与歹徒搏斗,5次负伤,为保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董劲松同志                      。

因此我们认为,“十大公德人物”这一称号,他应适当之无愧的。

解说:

该题考查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

例题三(08山东卷):

右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者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

(5分) 

语言运用题目总的特点是:

1.试题形式上看。

传统题型仍占主导,传统和创新并存。

2011年仍将以传统题目为主。

2.试题内容上看。

透视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文化内涵,凸显地方特色。

复习建议:

1.重视近三年的各个省区高考语言类试题。

2.在关注各种题型训练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质量。

3.应注意“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的训练。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解读: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2008年山东卷:

《图腾与社会制度》;2009年山东卷:

《“断桥”考》;2010年山东卷:

《人生的四种境界》。

2010年课改区小阅读的题目无一例外都是论述类文本,只是题型和分值有所不同。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读:

重要,是就地位和作用而言;概念,相对固定的专用术语;含义,也作涵义,指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多指本义。

2008年山东卷:

《图腾与社会制度》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2009年山东卷:

《簖桥考》

6.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2010年山东卷:

《人生的四种境界》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幻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

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读:

重要,指地位和作用;含意,指语境意思。

在论述类文本中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句子。

2007年山东卷: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2008年山东卷:

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2009年山东卷

7.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读:

只出一个题目;不考推断和想象;紧扣文本命题,不引申,不拓展。

重点考查

(1)(4)

2008年山东卷: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解读: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2009年山东卷: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解读:

内容和观点

2010年山东卷

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解读:

观点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公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的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他三种境界。

  解读:

筛选并整合信息

 

命题特点:

1.选文方面:

体现当前研究的前沿成果;长度800字左右。

2.命题技术方面:

紧扣大纲要求。

理解和分析综合(共6条)两个能力层级中,理解层面两个题目,分析综合一个题目。

3.命题思想方面:

紧扣文本,不拓展,不引申;不推断和想象。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009年第一次规定了要求背诵的64篇和段。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规定的50篇背诵篇目,普通高中14篇;在附录一,第26页。

第一条就是孔子语录。

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

《氓》,《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离骚》;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要求背诵部分50篇

1.学而不思则罔,                  。

2.          ,诲人不倦,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8.无可奈何花落去,               。

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

10.黄梅时节家家雨,                。

11.江山代有才人出,                 。

12.予独爱莲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14.               ,带月荷锄归。

15.山随平野尽,               。

16.气蒸云梦泽,                 。

1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                。

18.                  ,铁马冰河入梦来。

19.不戚戚于贫贱,                   。

20.我欲乘风归去,                     ,                。

21.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兴,百姓苦;               。

23.           ,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25.长风破浪会有时,                 。

26.                ,              ,                。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7.               ,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8. 俱怀逸兴壮思飞,               。

29.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30.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             。

3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32.了却君王天下事,               。

可怜白发生!

3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

3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

35.燕子来时新社,           。

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

36.莫道不消魂,             ,              。

37.千古兴亡多少事,       ,               。

38.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                   !

3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

4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

 

答 案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似曾相识燕归来      9.问渠那(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0.青草池塘处处蛙   11.各领风骚数百年   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4.晨兴理荒秽  15.江入大荒流    16.波撼岳阳城   1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8.夜阑卧听风吹雨   19.不汲汲于富贵    20.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2.亡,百姓苦   23.剪不断,理还乱   2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5.直挂云帆济沧海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8.欲上青天揽明月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0.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31.物是人非事事休   32.嬴得生前身后名       3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5.梨花落后清明,叶底黄鹂一两声   3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7.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8.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39.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读:

常见,是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含义,概念意义。

2009年考的是期、会、犯、过。

2010年考的是濒、客、薄、卒。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解读:

重点掌握12个,而、乃、其、且、若、为、以、因、于、与、则、之。

2009年考的是“且、而、以、者”。

  2010年考的是“之、以、其、于”。

 

2009年全国17套文言文阅读题目有10套题目是人物传记。

2010年全国18套文言文阅读题目有15套题目是人物传记。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归类:

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中,唐诗4首,宋诗5首,宋词3首,金诗1首,元曲2首,明清诗1首。

有12套试卷涉及到唐宋诗词。

2009年唐诗5首,宋诗6首,宋词3首,元代词2首,清代词1首。

2010年南朝乐府诗2首,晋代诗1首,唐诗4首,宋诗5首,宋词4首,元代散曲1首,清代词1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