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993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1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docx

鄱阳湖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

前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江西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

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贯彻温家宝总理关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城乡统筹、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江西长远发展和科学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由江西省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规划,规划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为专项规划之一。

根据省发改委工作分工,“五河流域治理规划”由省水利厅会同省环保局、林业厅、气象局共同承担。

按照分工安排,本报告第6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由林业厅编写,第7章“气象防灾减灾规划”为省气象局编写。

本报告为经由省环保局、省林业厅、省气象局对相应内容进行审核后的审定稿。

鄱阳湖流域主要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简称五河)组成,五河来水汇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鄱阳湖流域的治理主要为五河流域治理,治湖先治江,治江同治山,五河流域治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础,也是鄱阳湖治理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五河流域治理规划以五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为主要治理任务,规划内容涉及五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建设、五河河道整治、气象防灾减灾等。

1区域概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1自然地理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

地处东经113°34′至118°28′,北纬24°29′至30°04′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

江西省地形复杂,南高北低,边缘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平原坦荡,周边渐次向鄱阳湖区倾斜,形成南窄北宽以鄱阳湖为底部的盆地状地形。

全省总面积16.69万km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42%,山地占36%,岗地、平原、水面占22%。

江西河流以鄱阳湖水系为主,大部份河流汇入鄱阳湖,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

鄱阳湖水系河湖密布,水系发达,流域面积100km2以上河流426条,1000km2以上河流42条。

鄱阳湖水系以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为主体,此外还有直接入湖的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河流,鄱阳湖流域面积162225km2,其中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域面积146998km2,占鄱阳湖全流域面积的90.6%。

在鄱阳湖流域面积中,属江西境内面积156743km2,占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96.6%,占江西全省国土面积的93.9%。

赣江是鄱阳湖水系第一大河流,发源于赣闽两省交界处的石寮岽,自南向北流经瑞金、会昌、赣州、吉安、南昌等县市,于南昌八一桥以下分西(主)、北、中、南四支汇入鄱阳湖。

流域形状略似斜长方形,东西窄、南北长。

河源至河口吴城全长766km,全流域面积82809km2。

流域内山地占50%,丘陵占30%,平原占20%。

流域内水系发达,1000km2面积以上的河流22条。

抚河是鄱阳湖水系第二大河流,发源于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广昌里木庄,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临川、进贤等县市,在南昌县的荏港改道由青岚湖汇入鄱阳湖。

抚河流域形状呈菱形,东西窄、南北长。

河源至河口全长344km,全流域面积16493km2。

流域内山地占27%,丘陵占63%,平原占10%。

流域面积大于500km2的支流有黎滩河、芦水、临水和东乡河等。

信江流域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发源于浙赣边境怀玉山的玉京峰,自东向西北流经广丰、上饶、贵溪、鹰潭等县市,在余干县境大溪渡附近分东西两支,东支在波阳县境和饶河合流汇入鄱阳湖,西支经余干县瑞洪与赣江南支汇合后入鄱阳湖。

信江干流全长329km,全流域面积17599km2,流域形状为不规则的矩形,东西长约190km,南北宽约90km。

流域内山地占40%,丘陵占35%,平原占25%。

超过1000km2的河流有丰溪河、铅山水和白塔河。

饶河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由乐安河与昌江组成,流域面积15300km2,其中主流乐安河流域面积为8820km2(含浙江省境内面积262km2),昌江流域面积6260km2(含安徽省境内面积1894km2)。

饶河流域形状呈扇状,地形东北高而西南低,流域内山地占10%,丘陵占63%,平原占26%。

饶河流域河网发育,集水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支流11条。

修河位于我省西北部,河源出自湘赣边境大伪山北麓铜鼓县的竹山下,自西向东流经修水、清江、武宁、柘林、虬津、永修等县市,于吴城会赣江主支入鄱阳湖。

修河流域形状呈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长方形,流域面积14747km2。

流域呈东西宽、南北狭的长方形,西北高而东南低,山地占47%,丘陵占37%,平原占16%。

支流多为南、北向汇入干流,潦河是修河的最大支流。

鄱阳湖为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季节性湖泊,高水湖相,低水河相,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

鄱阳湖水位变化受五河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湖水漫滩,湖面宽阔,碧波荡漾,茫茫一片;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湖水落槽,湖滩显露,湖面变小,蜿蜒一线,与河道无异。

洪、枯水的湖体面积、湖体容积相差极大,湖口水文站历年最高水位22.59m(为1998年实测最高洪水位,吴淞高程系统,下同)时,湖面面积为4500km2,相应容积为340亿m3;湖口站历年最低水位5.9m时的湖平均水位为10.2m,其相应湖体面积仅约146km2,相差31倍,湖体容积仅4.5亿m3,相差75倍。

1.2水文气象

鄱阳湖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春雨、梅雨明显,四季更替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6.2~19.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8.9℃,极端最高气温44.9℃。

冬春多偏北风,夏秋多偏南风,偶有台风侵袭,多年平均风速1.0~3.8m/s,最大37.1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83%;多年平均无霜期241~304天,由南向北递减;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96mm,各地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400~1900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3%,年际变化幅度大;流域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800~1200mm,山区小于丘陵,丘陵小于平原,中部大于周围,东部略大于西部。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丰富,经湖口站出湖入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1436亿m3。

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占全年的75%左右,其中主汛期4~6月占50%以上,10月至次年3月仅占全年的25%,其中10~12月仅占全年的9%。

鄱阳湖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每年4~6月自南向北先后进入暴雨集中期,常出现静止锋型降水过程;7~9月常出现台风型暴雨,这两种不同成因的暴雨都可形成灾害性洪水。

鄱阳湖流域各河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07~0.73kg/m3,湖口站含沙量0.076kg/m3。

各河多年平均年入湖输沙量1860万t,通过湖口注入长江多年平均输沙量938万t,多年平均年淤积量922万t。

1.3经济社会概况与发展规划

江西省行政区划分为11个设区市,下辖10个县级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

2007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368.41万人(其中鄱阳湖流域总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7.2%,约为4246万人)。

全年全省生产总值5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连续五年实现12%以上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27.3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0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6:

51.7:

31.7。

人均生产总值12562元。

全年财政总收入达6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2元。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1.4五河流域治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1.4.1流域治理状况

流域是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区域,是以水、土、气等自然要素和人口、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

流域治理多以治山、治水、治土为基本目标和任务,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修复或改变于人类不利的流域自然环境条件,使之适应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本次规划的五河流域治理主要涉及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森林湿地保护、河道整治、气象防灾减灾等。

由于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作用与影响,鄱阳湖流域是洪水、干旱、恶劣气象天气、水土流失等自然与非自然灾害频发区。

据统计,流域多年平均涝灾面积约67万亩,多年平均旱灾面积约为85.6万亩,五河流域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27414km2。

解放后,为战胜自然灾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我省修建了大批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水利血防、水土保持等工程设施,对流域进行了较系统的综合治理,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流域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修建各类水利工程40余万处,其中堤防工程816座(保护农田千亩以上的圩堤),水库工程9783座,山塘24.85万座,引水工程9.59万处,机电排灌站3.21万处。

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194.1亿m3,有效灌溉面积275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8.3%;治理低洼易涝耕地面积547万亩,占全省易涝面积的71.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7万km2;堤防工程堤线总长9753km,保护耕地面积1146万亩,保护人口1180万人。

此外,1162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我省流域开发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4.2存在问题

我省在江河流域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历史、经济、技术等各种原因,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流域治理工作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流域水环境与生态环境逐渐变差,水土流失依然严重,防灾减灾体系仍然不完善等问题。

(1)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江西目前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主要由于经济欠发达,排污较少,加之水量较丰富,自净能力较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水污染呈加剧趋势,城区河段污染严重。

据近10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五大水系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Ⅰ~Ⅲ类水所占全年比例从1997年的93.0%降到2007年的86.5%,下降了6.5个百分点。

在五大水系中,赣江水质呈下降趋势,抚河、信江水质呈上升趋势,修河水质基本维持原状,饶河水质变化趋势分两个阶段:

2000年之前呈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呈上升趋势。

据有关调查资料,全省91城市(包括建制市和县城所在地)共141个供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水源地136个,水质合格占水源地98.5%;地下水水源地5个,均合格。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排污量增加,部分河段,特别是城市河段污染加剧,造成有水不能用,水质型缺水开始显现。

近年来,萍乡市、新余市等近20个县级以上城镇因城区河段污染,不得不改用水库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地。

(2)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据遥感调查,五河流域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27414.11km2,占土地面积的20.7%。

其中:

轻度流失面积9887.87km2,中度流失面积8156.24km2,强度流失面积6379.51km2,极强度流失面积1921.51km2,剧烈流失面积1068.98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6.1%、29.7%、23.3%、7.0%、3.9%。

流域内崩岗侵蚀严重,现有崩岗43830处,崩岗面积17812.22hm2。

同时,由于修路、采矿、城市新区、工业园区等开发建设活动没有很好地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上陡坡开荒、顺坡耕作等不当的农业开发活动,以及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致使每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80万亩左右,将近抵消全省每年治理面积的1/3。

局部地区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仍然存在。

近几年来,水土保持投入虽有所增加,但治理任务繁重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造成水土流失治理规模有限,治理质量和标准不高,规模效益未能发挥,一些地方的生产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

(3)洪、涝、旱以及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且损失严重

现状鄱阳湖流域抵御洪、涝、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多数河流尚未进行全面治理,河道淤积,行洪不畅,汛期防洪压力大;工程性缺水与水质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短缺问题仍较突出;干旱少雨、台风、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损失大,对生产、生活影响严重。

(4)河湖采砂管理亟待加强

河湖采砂与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直接关联。

无序乱采滥挖以及超量采砂对岸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等有直接影响,采砂搅动河(湖)床的腐蚀物以及船只排污等对水环境、水生态有较大的影响。

而目前采砂管理执法能力较弱,管理队伍少、设备差,管理规章有待完善,采砂管理亟待加强。

(5)河道岸线利用与管理有待完善

目前,我省河道岸线存在无序开发、过度开发问题,部分河段涉河项目过多和过于集中,影响河道安全行洪与河势稳定;部分河段存在非法搭建涉河(湖)建筑物、非法围堵河(湖)涂滩地等情况;此外,岸线利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2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2.1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流域生态文明、维护河流湖泊健康、促进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流域治理与水资源保护相结合,保持水土、保护水源地、保护森林湿地、整治河道、防御气象灾害、人工影响天气等综合措施并重,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着力构建水资源安全、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区域水资源保障与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流域环境质量,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进行科学、系统地规划与部署,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流域自然环境的安全友好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1.2规划原则

⑴、可持续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体现流域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体现治山、治水、治湖对服务于“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服务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作用。

⑵、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保障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是流域治理的中心任务,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安排好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生态公益林建设、湿地保护、人工影响天气、灾害性天气防御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按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⑶、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

⑷、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

⑸、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原则;

⑹、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2.2规划目标与任务

2.2.1规划总体目标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五河治理规划总体目标为:

维护湖泊河流健康,保持绿水青山,促进人水和谐,“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保障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水资源安全,服务生态经济区建设。

规划具体目标为:

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问题基本得到遏制;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进一步提高;整治河道,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确保河道行洪通畅;加大五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和平原绿化建设力度,加强小流域和退化土地恢复治理,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3%;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增强综合抗灾能力;加强河湖采砂管理与执法能力建设,实现采砂依法、科学、有序;初步实现河流、流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

2.2.2规划任务

深入调查规划区域内经济社会现状与五河流域治理状况等,依据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与要求,统筹协调水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关系;加强五河流域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水源地保护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及监测网络建设、采砂执法基地建设,强化采砂管理,实施水功能区划管理,实行水域纳污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河道整治、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的规划方案与措施,提出实施程序和保障措施。

2.3规划编制依据

(1)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江西省水资源条例》、《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等;

(2)《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赣府厅字[2008]38号“关于印发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会议纪要的通知”;

(3)《中国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规划纲要》(简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7月16日;

(4)有关规划成果:

《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江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6-2015年)》、《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鄱阳湖区综合水利规划(水规划部分)》、《江西省防洪规划》、江西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江西省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江西省水环境保护规划、江西省水源地保护规划等有关专业规划;

(5)《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2006),以及其它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2.4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五河流域治理规划范围为江西境内鄱阳湖水系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全流域。

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水平年为2012年,重大工程展望到2020年。

 

3水资源保护规划

3.1水资源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3.1.1水资源保护现状

3.1.1.1水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2007年度水质监测成果资料,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别对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及修河五大水系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全年Ⅱ类水占66.8%,Ⅲ类水占19.7%,劣于Ⅲ类水占13.5%,其中,Ⅳ类水占8.1%、Ⅴ类水占1.2%、劣Ⅴ类水占4.2%;污染河段主要分布于绵江瑞金糖厂段、贡水赣州梅林渡口段、赣江赣南农药厂段、赣州储潭段、赣江滨江宾馆段、赣江大桥段、青山闸段、梅江师范码头段、平江兴国红军桥段、桃江龙南南海塘段、钢丝桥段、峡江口段、信丰段、敖溪水乐安红卫桥段、袁河宜春化工厂段、锦江上高段、东乡水东乡公路桥段、东乡铁路桥段、信江鹰潭化工厂段、昌江景德镇吕蒙桥段、乐安河石镇街段及洎水德兴天门村段等22个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总体看,五大河流水质状况全年、汛期、非汛期Ⅰ~Ⅲ类水河长比例分别为86.5%、93.9%和83.9%,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从五大河流水质现状比较看,水质最好的为修河,其次为抚河、信江、赣江,水质最差的为饶河。

详见图3.1.1。

3.1.1.2水资源及利用状况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丰富,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约1596mm,经湖口站出湖入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1436亿m3,2007年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约1291.6mm,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减少了21.2%,属枯水年份,入江水量也相应减少为1013亿m3。

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占全年的75%左右。

鄱阳湖流域面积为长江流域面积的9%,水资源总量却为长江的15.5%,说明鄱阳湖流域是长江流域水量最多的流域之一。

 

2007年全省总用水量234.87亿m3中,以农业用水量154.22亿m3(占用水总量的65.7%)为最大,工业用水量58.6亿m3(占比例为24.9%)次之,生活用水量22.05亿m3(占用水总量的9.4%)。

2007年,鄱阳湖流域废污水排放量27.01亿吨(不含发电和矿坑排水),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水6.62亿吨,占总排放量24.5%,第二产业废水18.87亿吨,占总排放量69.9%,第三产业废水1.53亿吨,占总排放量5.7%,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23.21亿吨,矿坑排水量0.31亿吨。

3.1.1.3水资源保护

“十五”期间,江西省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得到加强。

全省主要江河湖库已布设水质监测站245个,水质监测站网体系逐步完善。

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逐步开展,水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治污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已全面展开。

2007年省水利厅向社会公告了第一批《江西省入河排污口登记名录》,共计1180个入河排污口,主要包括入河排污口所在地、设置单位、年排污总量、排入水体等四项内容,加强社会监督。

同时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省水利厅还成立了绿色生态江西建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江西省水利厅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

3.1.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水质以Ⅰ、Ⅱ类为主,平均占85%,水质状况呈缓慢下降趋势;至90年代仍以Ⅰ、Ⅱ类水为主,平均占70%,下降趋势加快;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后,Ⅰ、Ⅱ类水仅占50%,下降趋势急剧。

近年来,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固体废物污染突出,水质已具备富营养化条件,局部水域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蓝藻问题;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一些动植物种类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鄱阳湖纳污能力逐步弱化,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目标已亮起了警告的黄牌,如何保护现有的水资源、充分了解现有的水资源状况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任务,目前全省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很不完善,水功能区监测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全鄱阳湖流域仅有部分水功能区设立了监测断面,难以全面了解功能区水质状况,不足以为水资源区域管理与分配提供科学依据,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五大河流所携带的污染物进入鄱阳湖湖区的量日益增多,污染源的控制措施不完整也是当前水资源保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受气候变化及三峡运行等的影响,近年来鄱阳湖洪水位有升高的趋势,而枯水位有下降且维持时间变长的趋势。

1998、1999年连续两年鄱阳湖出现了超历史的最高洪水位,2006、2007年湖盆水位连续长时间突破历史最低点(2006年8~11月份湖区星子站最低水位均低于历史同期最低值,2007年4月~6月、10月~12月水位均比同期多年平均水位偏低2m以上,特别是5月份,实测水位比同期多年平均水位偏低3.98m;星子站2007年低于8m的水位长达50天,低于14m的水位长达250天;其中5、6、12月份分别超历史同期最低水位)。

鄱阳湖洪枯水位的剧烈变幅对区域生态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洪、涝、旱灾害发生频繁,水土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土地肥力减弱,沙化面积扩大,水生生物资源退化。

同时,巨大的洪、枯水位差给钉螺的孳生、扩散创造了条件,造成不少地区血吸虫病目前仍处于重流行状态。

鄱阳湖长时间的枯水位严重影响着沿湖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导致湖区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植被干枯、候鸟觅食困难与数量减少。

2007年鄱阳湖枯水位导致沿湖上千万人口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当年越冬候鸟显著锐减。

鄱阳湖洪、枯水位的剧烈变幅已成为制约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鄱阳湖流域地处红壤丘陵水力侵蚀区,是我国南方水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