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文言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878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卷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卷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卷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卷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卷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卷文言文.docx

《北京卷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卷文言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卷文言文.docx

北京卷文言文

北京卷文言文0210

2002春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辞曰:

“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

“卿母安在?

”对曰:

“在吴。

”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

临终,上疏曰:

“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谥登曰宣太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或共帐而寐B.拜受而已

C.出身忧国D.通达治体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铨简秀士铨简:

选拔

B.当由径道径道:

小路

C.登所生庶贱所生:

指生母

D.登辞疾不受疾:

急速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1)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B.

(1)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1)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

(2)是说也,人常疑之

D.

(1)使求过丸

(2)行过夷门,见侯生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

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人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丸的人

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

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

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⑤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

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养母徐夫人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

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这篇上疏感人至深。

2002夏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

“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

五员再拜受赐,曰:

“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

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

丈人度之,绝江。

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

“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肯受,曰:

“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

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

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每食必祭之,祝曰:

“江上之丈人!

”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答案C]

A.其所宝者异也。

B.见一丈人,刺小船。

C.吾不受也。

D.去郑而之许。

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答案A]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B]

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曰:

“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答案A]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5分)

管仲曰: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8.在横线上填写诗句,并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4分)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乐天,《新制布裘》云: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

二者较之,少陵为难。

解释:

①少陵:

②为难:

2003春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

“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

“夫子将焉适?

”晏子曰:

“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北郭骚曰:

“夫子勉之矣!

”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

“婴之亡,岂不宜哉!

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

“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

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

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

”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3]曰:

“晏子,天下之贤者也。

今去齐国,齐必侵矣。

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因谓友曰:

“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

”退而自刎。

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

“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

”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1]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

“婴之亡,岂不宜哉!

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释:

[1]罘(fú),捕兽的网。

[2]笥(sì),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驲(rì),一种车。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将焉适。

B.吾说晏子之义。

C.盛吾头于笥中。

D.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

8.文中划线的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的一项是

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

D.请而反之。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婴之亡,岂不宜哉。

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

B.方见国之必侵。

晏子见疑于景公。

C.吾将以身死白之。

险以远,则至者少。

D.因谓其友曰。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舍生取义”的一组是

①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②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③养其亲者,身伉其难。

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

⑤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

⑥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关心百姓疾苦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

C.北郭骚因晏子是国之栋梁,且帮助过自己,决心以死为晏子辩白。

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20.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1)-

(2)题(6分)

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

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都是抒发。

(2)简答: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

2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

“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

”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

“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释:

[1]窃,私下。

[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

[3]矫,假传君命。

(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2)忘其口而念我

2003夏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曰:

“童子何悲?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

“欲书可耳!

”答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

及长,金玉其行。

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

崧辞曰:

“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原答曰:

“然。

”崧曰:

“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君乃舍之,蹑屐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

”原曰: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

”崧辞谢焉。

又曰:

“兖、豫之士,君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

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书何为哉?

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

悲伤

B.崧辞曰。

辞:

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

见识

D.君乃舍之乃: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答案A]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C]

A.原过其旁而泣。

/子路拱而立。

B.一则羡其不孤。

/秦贪,负其强。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当以书相分/斧斤以时入山林。

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

“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2004春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小题

扶风马先生,名钧,巧思绝世。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

“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

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

帝以问先生:

“可动否?

”对曰:

“可动。

”带曰:

“其巧可益否?

”对曰:

“可益。

”受诏作之。

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设为女乐舞象,至今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絚倒立,出入自在。

此三异也。

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

“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有裴子者,闻而哂之。

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对。

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谓裴子曰:

“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

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

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巧思绝世。

绝:

杜绝

B.乃皆易以十二蹑。

易:

交换

C.不如试之易效也。

效:

验证

D.患无水以灌之。

患:

憎恶

1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C.能设而不能动也。

D.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B.其巧百倍于常。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帝以问先生:

“可动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自知其为巧也——不知道自己心灵手巧

B.令童儿转之——让儿童转动翻车

C.子所长者言也——您擅长的是言辞

D.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技巧是天下细微的小事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做成了指南车之后,世上的人知道了马钧是个能工巧匠。

B.马钧改进了织绫机、连弩,做出了指南车、翻车和能活动的木人。

C.马钧不回答裴子问难,原因之一是他认为裴子明白不了他的巧思。

D.傅子认为应当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而裴子做到了这一点。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第Ⅱ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15分)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夏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

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

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

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

“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

汝等勿复信之。

”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

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

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

人或谏之曰:

“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

”答曰:

“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

  注:

①露门学:

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     数:

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

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

再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母氏所养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①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①因留养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氏)亲授书传   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

C.(遇病者)争就使君  D.(辛公义)侧坐讯问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2005春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

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

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

人或讶问之,髯曰:

“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

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

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

”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

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

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

众咸惊救。

髯曰:

“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

”众曰:

“此戏也,非真桧。

”髯曰:

“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

”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

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

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

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

学奇窘甚。

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

“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

”髯许诺:

“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学奇感泣。

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

邹女果为其第三妾。

髯得间,以陈情告。

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

髯曰:

“毋迫。

”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

髯嘿贺曰:

“计行矣!

”于是密具舟河干。

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

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

“登舟!

”舟遽开,帆疾如驶。

群仆骇变,号呼来追。

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

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

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

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

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

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

自是义樵名益著。

【注】①蓰:

五倍。

②昆仑:

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

③绐:

欺骗。

④古押衙:

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伟:

身材魁梧

B人或讶问之讶:

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

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干: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

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B.一日,值髯于途

询知义由于髯

C.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

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

D.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

赐帛酒花彩以荣之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髯樵)

B.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所谓秦桧者)流血几毙

C.吾亦知戏,故殴,若真(是秦桧),膏吾斧矣

D.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学奇)无如何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

毋迫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人们对髯樵刮目相看,褒奖有加。

2005夏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