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062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x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答案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相对应的题号的表格中。

 读右侧景观图片,完成1—2题。

1.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欧洲南部        B.江南丘陵

 C.巴西高原         D.墨累—达令盆地

2.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水稻种植业     D.立体农业

 某校老师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

他们分别考察了A、B、C、D、四地。

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3—4题。

 

3.学生们发现A城与B城主要的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的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4.他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南北两侧景观明显不同的要素是

A.热量B.降水 C.地方性风D.人类活动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集中产区。

读后完成5~6题。

5.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

6.与②水果产区相比,①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

 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   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读南京市大型超市与土地等级关系图,回答7—8题。

7.影响南京大型超市布局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能源

8.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南京市区大型超市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需要的图层有

 ①人口密度图层   ②城市道路图层   ③人口增长图层   ④土地利用图层

 A.①②③   8.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铁路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某BRT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站台所在区域最有可能是       

 A.居民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10.BRT的开通    (   )

 A.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      

 B.可以取代出租车,成为城市客运的主要方式

 C.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      

 D.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右图是某岛一月份气温分布图。

读后回到11—13题。

11. 该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中部多,四周少           B.四周多,中部少

 C.东部多,西部少           D.西部多,东部少

12.影响该岛降水的主要是

 A.东南季风和寒流           B.赤道低气压和暖流

 C.东南信风和暖流           D.副热带高气压和寒流

13.该岛东部的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右图是我国东南某地的地形地质图,该区域石灰岩广布。

读图完成14—16题。

14.P站水量比Q站明显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QP之间

 A.蒸发旺盛               B.下渗量大

 C.灌溉引水多             D.降水量减少

15.该地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

16.该区域土地不合理利用易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海平面上升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旱涝频发

 表1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区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

读后完成17—19题。

省(直辖市)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甲省

7.17

7.15

乙省

7.31

7.02

丙省

6.83

7.79

丁市

1.32

1.72

17.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B.人口流动量大

 C.经济发达                        D.人口大省

18.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19.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市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当地经纬度测算课题研究”活动,其操作方法是:

在一年中白昼最短的这一天,选择操场上Q处垂直竖立一根竹竿(竿长3米),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竿顶端在地面对应的投影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

读图回答20—22题。

20.观测地的地理坐标为

 A.21°34’N,122.5°E

 B.26°34’S.120°E

 C.21°34’N,110°E

 D.20°34’N,110°E

21.当竹竿顶端的投影在P点时,竹竿影子的朝向为

 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

2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

 A.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剪羊毛的季节

 B.坦桑尼亚的天然动物园草木茂盛

 C.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达这一年中的最大值

 D.威尼斯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必考题23—26题,每个题考生必须做答。

选考题26—28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3.(16分)下图中河流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该点处横截面的剖面状况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

(1)该河流的流向是            。

(2分)

(2)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                。

在B处河谷的成因是                    。

在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                        。

(6分)

(3)A处森林的重要环境功能是             、                      。

该处森林遭到不河流采伐后,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什么变化?

(8分)

24.(20分)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数(天)示意图,图中B、C、D三城市为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城市年雾日数最多的是          (城市代号)。

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线为             。

(4分)

(2)“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图中         (城市代号)。

的形象写照。

分析形成这种天气的原因。

(6分)

(3)图示区域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区域内重要的经济作物有                           (至少写出两个)。

(6分)

(4)D城市所在省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试分析其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4分)

 

 

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高温多雨是其生长的有利条件,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洲。

 材料三:

澳洲国家统计局(ABS)公布的数据显示,澳洲人口正在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增长。

2009年9月澳洲人口就已超过了2200万人,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将近50万人。

人口增长率高达2.1%。

 

(1)简析①地自然带类型的成因。

(3分)

 

(2)分析区域②成为发达国家轮胎生产商工厂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

(4分)

 (3)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明这种人口增长方式对我国的影响。

(3分)

 

 选修部分共3个小题,每题10分。

  请考生在26、27、28三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请在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26.□(10分)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

金秋九月,古城大同天高云淡,风光无限。

2012年9月6日中国(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节庆期间,世界的目光将再度聚焦这座充满文化魅力的古城,而大同市民更能感受到丰厚的文化福祉,欣然赶赴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是2012中国(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的主题。

 材料二:

为华夏五岳之首的北岳恒山,素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九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和“道教第五洞天”之誉,是中国北方道教胜地和旅游胜地;位于恒山脚下金龙峡峭壁上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集奇、巧、险三大特点于一体,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为“天下巨观”。

1.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看,云冈石窟属于      旅游资源,北岳恒山属于         资源。

(4分)

2.每年云冈旅游节吸引无数中外游客,请分析云冈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6分)

 

27.□(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被忽视的致命“杀手”。

PM2.5指数已经成为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数。

材料二:

我国四监测点PM2.5月平均值与高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面积%)对比表

监测点

PM2.5月平均 值(单位:

 tig/rn3)

高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面积百分比)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棵地

水体

S1

52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s2

47

47.7

11.81

9.33

5.43

25.73

S3

51

51.8

10.65

9.86

7.75

19.94

s4

64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材料三:

S1点的PM2.5月平均浓度图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2分)

 

(2)阅读S1点PM2.5平均浓度图,简述该点PM2.5月平均浓度变化的规律。

(4分)

 

(3)降低PM2.5浓度的主要措施有(4分)

 

28.□(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4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2分)

 

(3)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在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北纬27.5度,东经104.0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

云南彝良连发多次5级以上的地震,房屋倒塌严重,数十万人受灾。

回答该地区地震受灾严重的原因。

(4分)

 

 

山西省大同市2013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5

10 

 11

12 

13 

 

B

C

 B

 A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

 D

 D

 D

 C

 B

 

 

 

 

23.(16分)

(1)由A流向C (或由西北流向东南 或由西北向东南在丙后向东南)(2分)

(2)A处河谷沿断层部位,岩石破碎,易风化侵蚀。

(2分)

    B处为背斜构造,地壳上升,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河流下蚀作用强。

(2分)

    C处流速变缓,以沉积作用为主。

(2分)

(3)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4分) 泥沙含量增大,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4分)

24.(20分)

(1)C 成昆铁路(4分)

(2)B或C(2分)。

原因:

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日落后山坡温度迅速下降,坡上空气接触冷地面后也降温加重,沿坡面下滑到谷底。

而盆地因原来暖空气受冷空气排挤抬升在空中凝结成云,夜间云层上都辐射散热快,因而温度低;云层下部温度较高,形成上冷下暖的温度层结,此时空气易发生对流,形成对流雨(夜雨)(4分,或酌情给分)

(3)成都平原(2分) 油菜、甘蔗、桑蚕(任答两个)(4分)

 (4)由于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的不合理利用,造成酸雨和大气风尘污染、水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4分)

25.(10分)

(1)受副高空中,气流下沉,降水少;(1分)东南信风由内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1分)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形成热带荒漠带。

(1分)

(2)②地终年高温多雨,是天然橡胶主产区,原料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四面环海,海运便利;靠近亚洲消费地。

(4分)

(3)外来人口的迁入(外来移民)(1分)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1分)增加人口对社会、环境的压力。

(1分)

26(10分)

(1)人文 自然(4分)

(2)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游览价值高,旅游接待能力较强,交通运输条件

  不断改善,经济的发展,客源市场扩大。

(6分)(合理即可)

27.(10分)

(1)S2(2分)

(2)春秋季高、夏季最低、冬季较低(4分)

(3)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淘汰大气污染严重企业;加强对大气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加强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控;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等(4分)

28.(10分)

(1)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突发(4分)

(2)人类活动(2分)

(3)震源浅,住房条件较差,山高坡陡山体滑坡。

人口密度大。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