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970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x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1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

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1.2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1.3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2.1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3.1认知目标

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智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设计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5.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提供感性材料课件

获得感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个实验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看似其内容简单:

几个前人已经做成功的实验得出一个大家从媒体上早已熟知的结论,可实际上,细细推敲,这几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设计的科学性在哪里?

实验结论是如何被一步一步证实出来的,学生并不易掌握,尤其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第4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为什么就使小鼠致死这个实验过程,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结论,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模棱两可,同时也失去了一个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好机会。

但这节课若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生物学知识通过讨论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思路,并推断出实验结论后,再引入课本中的实验,同时在其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软件,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提高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培养他们动脑思考的习惯,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课程中涉及到的实验的解释。

而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这两个实验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扎实地掌握实验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并能积极启发思维,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获得成功。

二、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

2.1导入和悬念利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患,连母十个样”等农谚来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那么到底谁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呢?

学生根据以往的生物学知识以及从媒体上获取的信息都会回答:

是DNA。

那么,怎么来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呢?

通过这种提问导入新课并制造悬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2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引导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

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它的结果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因此,在讲述新课之前,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小组,以便在课上能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在小组代表汇报完讨论结果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然后共同确定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同时在课程中要加入适当的提问,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能力,加深印象。

2.2.1引导学生设计严谨的实验,通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回忆:

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内容,已知道染色体在遗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它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用什么样的实验思路才能找到真正的遗传物质呢?

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实验过程中必须想办法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和功能,才能确定究竟谁在起遗传作用。

这个设计思路的主动得出为进一步介绍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艾弗里的实验做好铺垫。

此外,在介绍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的过程中,提问:

①在实验的第3步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不能使小鼠致死。

②在第4步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③为什么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会重新出现s型细菌?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在回答了前两个问题之后,可以猜测出在S型细菌中一定存在一种可以把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的S型细菌的因子,而这种转化因子肯定就是能够控制合成蛋白质的遗传物质。

但是怎样证明这种起转化作用的因子是DNA,而不是S型细菌其他的成分呢?

这时,教师先不要马上讲述艾弗里的实验,而是要求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

讨论的结果是学生普遍认为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把S型细菌的几种成分用科学的方法分开,然后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看最终只有加入谁,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的s型细菌。

这时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方案后再介绍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实验及实验结论,证实DNA就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

DNA就是遗传物质。

教案内容部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了解某些生物中只含RNA的,RNA起遗传物质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初步探究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多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连排

教学过程:

教师设问

(一)导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谚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这体现的是生物的哪一个基本特征?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二)新课

  科学发展到今天,DNA是遗传物质已经是众所周知,不容质疑的了。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

今天我们就和科学家一起来寻找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时我们还要理解科学家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设想,并且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遇到的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提问:

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提问:

既然都含有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合适呢?

为什么?

►提问:

你能试着说出几种生物吗?

很好!

这位同学的想法与科学家的思路是一致的。

下面我将通过三个著名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一种细菌——肺炎双球菌进行了实验。

【课件】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和格里菲思实验的图片

 ►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结合课件说出两种肺炎双球菌的特点,和格里菲思实验的大致过程。

 ►提问:

思考一下,这几组实验,尤其是第四组实验表明什么问题?

  这个实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

究竟是什么使R型细菌转化成为S型细菌的呢?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课件】艾弗里实验的图片

►提问:

请同学简述艾弗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提问:

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课件】文字: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果,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于是科学家们设想:

最好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支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这次用到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病毒作实验材料。

实验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行实验。

科学家赫尔希和沙斯在1952年用

T2噬菌体进行了侵染细菌的实验。

【课件】噬菌体模式图

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要想研究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就要把他们区分开来。

►提问:

怎样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提问:

DNA和蛋白质各用什么元素标记,为什么?

【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提问: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课件】文字:

DNA是遗传物质

看了两个科学家做的实验,下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件】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IV)的图片

介绍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IV)的结构特点和植物病斑形状。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用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可能还有其他设计方案,教师要对其他方案是否合理做出分析和点评)

【课件】演示TMV和HIV实验

结合课件介绍该实验。

设计过程结束。

同学们的设计非常好,和1957年格勒和施拉姆所做的实验基本相同。

►提问: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课件】文字:

RNA可以是遗传物质

►提问:

综合上述三个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课件】文字: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用实验的方法找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时还明确了进行科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像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