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952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7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docx

最新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

最新2019年浙江省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带答案

精准练1 细胞代谢相关应用

1.(2018·浙江4月选考,26)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24h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

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传递

B.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基质

C.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喷施NaHSO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2.(2017·浙江11月选考,26)在黑暗条件下,将分离得到的类囊体放在pH4的缓冲溶液中,使类囊体内外的pH相等,然后迅速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8的缓冲溶液中,结果检测到有ATP的生成。

根据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溶液的H+均来自于水的裂解

B.黑暗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产生ATP

C.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腔内H+浓度较高

D.若使类囊体的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增大,ATP生成量不变

3.(2018·湖州期末)科研人员检测晴朗天气下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的油桃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情况,并将检测结果绘制成下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增大是导致ab段、lm段Pn增加的主要原因

B.致使bc段、mn段Pn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

C.致使ef段、op段Pn下降的原因是光照逐渐减弱

D.适时浇水、增施农家肥是提高大田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4.(2018·温州模拟)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9:

30~11:

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碳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

00~12:

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的多

C.在17:

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

D.在18:

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碳反应

5.(2018·杭州学军中学3月选考模拟)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C.如果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1)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

D.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6.(2018·宁波市3月新高考模拟)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和O3浓度不断上升。

为了研究CO2浓度和O3浓度上升对农作物有何影响,研究人员用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处理水稻“汕优63”,测定其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

CK(对照,大气常态浓度);CO2(CO2常态浓度+200μmol·mol-1);O3(O3常态浓度×160%);CO2+O3(CO2常态浓度+200μmol·mol-1和O3常态浓度×160%)。

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2量。

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

B.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

C.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

D.实验结果表明,O3浓度降低会危及水稻的生长

7.(2018·台州中学第四次通练)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时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8.(2018·温州模考)某小组进行了低温弱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对照组:

25℃,600μmol·m-2·s-1(光强单位),处理16天;实验组:

5℃,60μmol·m-2·s-1,先处理8天,再恢复到对照组条件处理8天,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

B.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

C.5℃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

D.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则瞬间叶肉细胞中核酮糖二磷酸的含量上升

9.(2018·诸暨市牌头中学1月选考模拟)在“探究NaCl浓度对某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NaCl溶液浓度

(mmol·L-1)

0

25

50

100

150

200

250

表观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6.0

6.3

7.0

6.1

5.6

2.1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溶液浓度不同,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也一定不同

B.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C.NaCl溶液浓度为0mmol·L-1条件下,停止光照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含量上升

D.NaCl溶液浓度为250mmol·L-1条件下,细胞溶胶中的O2浓度小于细胞外

10.(2018·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用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与11:

00时相比,13:

00时叶绿体中合成3-磷酸甘油酸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

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强度

D.17:

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碳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11.(2018·衢州市江山实验中学模拟)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方法

产物相对含量

a

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

50%

b

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共135s

70%

c

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共135s

94%

d

光照时间为135s

100%

A.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B.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部分反应不需要光照

C.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交替频率的增加,ATP和NADPH含量明显增加

D.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时间间隔的减少,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提高

12.(2018·温州第二次模考)为研究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本土植物白茅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在单种与混种两种情况下,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并测定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其中P组净光合速率为0)。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0.6mL/L的草甘膦对单种与混种白茅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量相同

B.P组白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C.实验中,受草甘膦影响较小的是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D.据实验结果推测,草甘膦可能会降低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

答案精析

1.D [由题目可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细胞呼吸合成ATP的场所在细胞溶胶、线粒体的基质和嵴以及内膜上,A错误;光合作用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合成ATP,B错误;比较图中W+H2O和T+H2O两组的柱状图可知,该条件下转Z基因植物在未胁迫和胁迫状态下光合速率均比未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高,所以转Z基因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比较图中W+H2O、W+寡霉素两组光合速率的差值和T+H2O、T+寡霉素两组光合速率的差值,可知施加了寡霉素之后转Z基因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更小,所以转Z基因能减弱寡霉素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C错误;比较图中W+H2O和W+NaHSO3两组(或T+H2O和T+NaHSO3两组)的柱状图可知,施加NaHSO3之后,植物在未胁迫和胁迫状态下的光合速率均有提高,说明喷施NaHSO3可促进光合作用,比较图中W+H2O和W+NaHSO3两组未胁迫状态与胁迫状态下的光合速率差值可知,喷施NaHSO3可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正确。

]

2.C [本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完成的,实验中溶液的H+不仅仅来自于光下时水的裂解,也来自于缓冲液中,A错误;黑暗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不能产生ATP,B错误;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腔内的H+浓度较高,C正确;根据实验的结果,在类囊体内H+浓度大于外面时会有ATP产生,H+的浓度差和ATP的产生有关,若使类囊体的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增大,ATP生成量会发生改变,D错误。

]

3.B [早晨日出后光照强度不断增大,使得露地栽培的和大棚栽培的油桃的光合速率迅速上升。

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油桃在bc段Pn下降,主要原因是日出后旺盛的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使大棚内密闭环境中CO2浓度迅速下降;而露地栽培的油桃在mn段Pn下降,是因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不能吸收CO2。

15时以后,两种栽培条件下的光合速率持续下降,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所致。

适时浇水避免植物因缺水导致气孔关闭、增施农家肥从而增加土壤中CO2浓度是提高大田作物产量的可行性重要措施。

]

4.B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9:

30~11:

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夏季晴朗的白天在该段时间内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花生叶片的气孔关闭,使花生吸收的CO2减少,由此引起碳反应速率下降,故A正确;比较11:

00~12:

30之间,花生与玉米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可以看出,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少,故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在17:

00时,玉米和花生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相同,因此二者释放O2的速率相同,故C正确;从题图中可知18:

30时玉米的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故D正确。

]

5.B [图中虚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实线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

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50(净合成量)+3.00(呼吸消耗量)=6.50mg/h,35℃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h,二者相同,B项正确;在25℃时,CO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项错误;结合B选项,总光合作用应为1kg·h-1,C错误;B曲线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曲线,D项错误。

]

6.D [柱形图显示:

在相同的生长发育时期,CO2组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CK组,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A正确;CK组、O3组与CO2+O3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B正确;对比分析两个柱形图可以发现:

在生长发育时期相同的情况下,表观光合速率高,其胞间CO2浓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C正确;O3组与CK组的实验结果对比,说明O3浓度升高会危及水稻的生长,D错误。

]

7.C [从图像上可知,无论光照和遮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进行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A正确;生殖器官发育早期,由于其代谢不旺盛,合成的有机物大部分分配到营养器官,B正确;遮光70%条件下,在发育早期,分配到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多,在发育晚期,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多,C错误;实验研究了光强度对不同发育时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也研究了不同光强度对器官积累有机物的影响,D正确。

]

8.B [由题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A错误;由上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CO2吸收速率比第8天的高,因此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B正确;由上图分析可知,5℃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可恢复的,C错误;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CO2吸收速率增大了,导致核酮糖二磷酸的量逐渐下降,D错误。

]

9.B [据表中数据可知,一定范围内随NaCl溶液浓度增加,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加,超过一定浓度,表观光合速率下降,因此NaCl溶液浓度不同,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可能相同,A项错误;表观光合速率可用有机物积累速率表示,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B项正确;停止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RuBP生成减少,消耗不变,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含量下降,C项错误;NaCl溶液浓度为250mmol·L-1条件下,表观光合速率大于0,叶肉细胞释放氧气,细胞溶胶中的O2浓度大于细胞外,D项错误。

]

10.C [分析曲线可知,与11:

00时相比,13:

00时叶片净光合速率较低,说明13:

00时叶绿体中合成3-磷酸甘油酸的速率相对较低,A错误;14:

00后叶片的Pn下降,但叶片净光合速率仍远大于0,说明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继续增多,B错误;对比分析两曲线走势可知,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强度,C正确;17:

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但叶片净光合速率仍大于0,说明实际光合速率仍大于细胞呼吸速率,但两者的差值减小,因此叶片碳反应速率与光反应速率相当,且都较弱,D错误。

]

11.C [根据题意可知,由于c组只用了d组光照时间的一半,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所以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A正确;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光照,B正确;根据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与黑暗的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与NADPH能够及时参与碳反应并及时再生,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C错误;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时间间隔的减少,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提高,D正确。

]

12.A [对照曲线图,单种与混种中,左右两侧的净光合速率坐标代表的数值不同,因此0.6mL/L的草甘膦对单种与混种白茅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量不相同,A错误;P组白茅的净光合速率为0,代表其真正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其产生ATP的场所包括光合作用产生的和呼吸作用产生的,即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B正确;根据净光合速率图,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后,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得最少,说明受草甘膦影响较小的是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C正确;据实验结果推测,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后,其净光合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草甘膦可能会降低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D正确。

]

精准练2 机体稳态相关应用

1.(2018·浙江4月选考,27)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

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2.(2017·浙江4月选考,26)将新生小鼠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

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

A.K+浓度升高B.K+浓度降低

C.Na+浓度不变D.Na+浓度升高

3.(2017·浙江11月选考,27)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4.(2018·温州模拟)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①→⑤所示,其中②、④的指针偏转到最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①甲电极的左侧

B.图②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转运

C.图④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D.处于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5.(2018·杭州学军中学3月选考模拟)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与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下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a点将降低

B.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图甲中的a~b、图乙中的③~②

C.图丙中,g接受f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可能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ATP

6.(2018·稽阳联谊学校3月联考)为研究小鼠对某种新型细菌M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下列哪组实验是不需要的(  )

A.给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接种M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

B.感染过M菌的小鼠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M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

C.感染过M菌的小鼠T淋巴细胞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M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

D.感染过M菌的小鼠T淋巴细胞和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M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

7.(2018·宁波市3月新高考模拟)科学家发现,甘丙肽(一种化学递质)会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甘丙肽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甘丙肽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C.甘丙肽在传递神经冲动时由突触前膜扩散并移动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

D.甘丙肽除了能与GalRl受体结合,也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8.(2018·台州中学第一次通练)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

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9.(2018·鄞州中学3月选考模拟)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性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10.(2018·诸暨市牌头中学1月选考模拟)下图为相关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调控脂肪细胞代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浓度变化可调控胰岛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B.寒冷环境中激素甲分泌增加,进而加速脂肪的分解

C.重度糖尿病人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促进激素乙分泌,进而加速脂肪的分解

D.高糖饮食升血糖明显,促进乙激素的分泌,进而加速脂肪的合成

11.(2018·温州第二次模考)神经纤维上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时间为M毫秒),并发生传导。

若某一时刻膜电位的状态(表1、表2分别接与a、b处)及引起电位变化的K+、Na+流向模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点位于ab段中点

B.表1、表2指针将分别发生右偏和左偏

C.ab段处于去极化过程

D.动作电位在a、b间传导的时间为M毫秒

12.(2018·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某学校组织学生用葡萄糖试纸检测甲、乙二人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其检测结果如下: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装入液体

清水

葡萄糖溶液

蛋白质溶液

甲尿液

乙尿液

测试情况

无反应

棕红色

无反应

无反应

棕红色

关于此实验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时从试管中吸取液体,滴2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B.3号试管的作用是为了说明蛋白质溶液不与葡萄糖试纸发生显色反应

C.正常人尿液无糖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促进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D.乙出现尿糖,则乙为糖尿病患者

答案精析

1.A [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潘菲尔德(WildPenfield)等对人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通过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①支配对侧躯体运动或感觉(对侧交叉支配);②皮层代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或感觉精细复杂呈正相关,与躯体大小不成正比;③皮层运动区或感觉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呈“倒置”关系,但是面部本身不倒置。

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正确;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舌咽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错误;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

2.A [神经细胞能够排Na+吸K+,所以正常细胞内K+浓度高,低温使细胞损伤后,主动转运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细胞外K+升高。

]

3.B [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后会对T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细胞免疫,故切除组易感染,A错误;抗T细胞抗体是对T细胞造成伤害的物质,故注射后会使T细胞减少,易感染该菌,B正确;小鼠血清中含有抗体,注射后对抗原免疫力更强,故未注射组更易感菌,C错误;染菌小鼠的体细胞中会存在对该菌的记忆细胞,故能增强注射组的免疫能力,所以未注射组更易感染菌,D错误。

]

4.C [指针偏转的方向应是由正电位向负电位的方向偏转的;由图示可知,对神经施加的刺激点应位于乙电极的右侧;图②中的甲电极处于极化状态;图⑤状态时膜发生的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的。

]

5.B [图甲中a处表示静息电位,而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