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666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 1.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三四单元教案1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题

十几减7、6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

重点

会计算十几减7、6的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自主探究十几减7、6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教师:

PPT

学生:

小棒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口算

 

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说想的过程。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条?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

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观察图,叙述画面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列算式,说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完成练习。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想问的?

 

学生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十几减7、6

1、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

13-7=?

10-7=33+3=6

2、有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

13-6=?

10-6=44+3=7

 

作业

设置

练习三第4、5题。

安全教育

教学

反思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题

十几减8、7、6练习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

重点

通过十几减8、7、6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8、7、6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

难点

 通过十几减8、7、6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8、7、6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用具

数字卡片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8=12-8=15-7=

17-6=16-7=11-6=

 

学生口算。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老师针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

5。

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

”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

“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

”全班学生齐答:

“对、对、对。

”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5、小结。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独立完成,说说思考过程,全班订正。

 

游戏活动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说一说: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相互交流,总结收获。

板书

设计

练习题

8+9=179+8=17

17-9=817-8=9

安全教育

作业

设置

练习三第9、10题。

教学

反思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题

十几减5、4、3、2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

重点

通过多钟途径自主探究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提高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用具

教师:

PPT

学生:

数字卡片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口算

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说想的过程。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2、探究算法

方法一:

平十法。

把5分成2和3,先算12-2=10,再算10-3=7,得出12-5=7.

方法二:

破十法。

吧十几分成10和几,10减去减数,再加上几。

如:

12-4,把12分成10和2,10-4=6,6+2=8,所以12-4=8.

3、计算

16-5=13-4=14-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4.布置作业。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说算法。

探究算法(平十法、破十法)。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完成练习。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十几减5、4、3、2

12-5=11-4=

12-4=11-3=

12-3=11-2=

作业

设置

练习四第3、5题。

安全教育

教学

反思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题

十几减几练习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

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学生能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教学用具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一、口算。

18-7=12-8=13-9=

16-5=13-6=11-2=

15-7=15-3=14-1=

口算。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二.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2题:

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师:

这道题中的前两题跟我们前面做过的类似的题有什么不一样?

 2、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跟第2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

提问:

观察减号和后面的数和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号后边的数越大,得数越大。

3、练习四第6题:

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先找找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再算一算,看你连得对不对。

4、练习四第7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指名说计算顺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可视情况指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5、练习四第8题:

填出被遮住的数。

(1)这道题怎么解决。

指学生说题意:

由没被遮住的算式得出各组算式的得数,再来算被遮住的数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学生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说相同和不同。

 

观察,交流,发现。

先找找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再算一算,连一连。

 

说计算顺序,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说题意。

 

独立完成,汇报。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置

完成练习四第4、9题。

安全教育

教学

反思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题

解决问题

(一)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能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1、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用具

教师:

PPT

学生:

小棒、练习本。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一共有多少个?

 3、△△△△△△△△   △△△

还剩多少个△?

 

口算。

 

看图列式并计算。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2.板书: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

(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

这里有几个条件?

有没有多余条件?

2.布置作业

观察画面。

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学生提问题

学生思考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找多余的条件。

 

学生自行总结。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说说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说收获。

板书

设计

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问题

 有16人来踢球,已经来了9人,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口答

作业

设置

练习五第1、2题。

安全教育

教学

反思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理解多几与少几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12-56+13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

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口算。

 

看图比多少。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

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哪一行摆得多?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

(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

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

12-7=5(朵)

口答: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

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读题。

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学生动手摆小棒.

 

观察小棒回答问题。

 

学生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列式解答。

练习。

 

总结。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12-7=5(个)

作业

设置

练习五第5、7题。

安全教育

教学

反思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课题

单一标准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

重点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

难点

1、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教师播放一段超市货架商品摆放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提醒学生在观看时留意货架上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学生交流:

商品摆放都很整齐,一样的商品都放在一起。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学生交流信息:

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气球。

有很多气球,黄色的,绿色的,咖啡色的。

 

拿相同形状的学生站在一起,台下学生集体评议。

学生动手做一做,画出三种形状气球的简易图,然后再下面写上对应的数量。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3.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学生观察,独立完成涂色活动。

 

学生小组活动

 

学生交流。

 

板书

设计

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

3个4个5个

 

作业

设置

数学练习七:

1题、2题

安全教育

教学

反思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课题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

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

难点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用具

教材例1、例2主题图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分类。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

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

想一想,你会怎么分?

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

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

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可以按大人、孩子分;可以按男女分。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分类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

按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分,按两只脚和四只脚的分。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这个单元的知识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汇报:

按不同标准分类;会看统计图。

 

板书

设计

大人孩子

人数84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作业

设置

数学练习七:

4题、5题、6题、7题

安全教育

教学

反思

南城片区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

丁家嘴小学年级:

一年级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题

数数,数的组成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

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用具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教师:

他们回答对吗?

这些羊大概有几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学生口答

 

4个,数一共有几只羊

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导学并进靠近目标

 

疑问点拨突破目标

1.教学例1。

(1)教师:

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

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

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

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

教师:

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

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

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

再加2块呢?

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

(3)教师:

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

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

10捆是几根小棒呢?

10个十是一百。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交流:

10个一是一十

一捆,29根,30根,3捆

 

学生交流:

10块,30块,32块,35块

 

学生交流:

3捆,10捆,100根,10个十是100

当堂训练检测目标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