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5287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docx

地铁盾构区间构筑物保护方案

1、编制依据

1.1某市地铁1号线工程7、8号盾构招、投标文件。

1.2某市地铁1号线工程城站站~湖滨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1.3城站站~湖滨站区间工程隧道平面、纵断面、洞门及其他构造图;图号:

HD1/BUE/05/Q08/01;

1.4某市地铁1号线工程施工图技术要求(北京城建设计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1.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6《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1.7《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量测规范》GB50308-1999

1.8业主提供的建、构筑物资料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某市市地铁1号线7、8号盾构【城站站~湖滨站】区间为双线单圆盾构区间,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K11+202.932~K12+316.763,区间单线全长约为1113.831m;平面最小半径R=450m,最大半径R=1500m;剖面最大坡度25‰,线间距11~15.73m隧道顶埋深11.2~17.5m。

区间设置一个联络通道与泵房合建,其里程:

K11+750.000m,采用冷冻法加固,矿山法施工。

本区间线路位于某市市中心城区,区间沿西湖大道正下方向西穿行,下穿安乐桥,中河路交叉口的涌金立交桥、柴垛桥。

西湖大道为城站通往西湖风景区的东西向城市主干道,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密集,地面道路交通繁忙,道路下桩基密布,工程环境复杂。

2.2水文地质情况

2.2.1工程地质

本段区间沿线地质构造和地层,为河口相冲海积堆积的粉性土及砂性土地区,由于堆积年代及固结条件不同,性质不一,竖向由松散至中密状态变化,厚度一般在20m左右;其下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淤泥质软土及粘性土,地面下深约40~45m左右为古钱塘江河床堆积的圆砾层,中密~密实状态,底部基岩埋深一般在地面下55~63m左右。

依据工程特性及成因条件,将沿线地基土划分为18个大层及若干亚层。

本段区间盾构主要穿越的土层为:

③6层粉砂夹砂质粉土;④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⑤层粉质黏土;⑦2粉质黏土层;⑧1粉质粘土;⑧2含砂粉质粘土。

工程地质土层分布及特征,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3、1层杂填土、①2层素填土、③2层砂质粉土、③3层砂质粉土夹粉砂、③5层砂质粉土、③6层砂质粉土夹粉砂、③7层砂质粉土。

④全新统浅海相沉积层(mQ42),分四个亚层,该区揭露两个亚层:

④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④夹层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④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⑤全新统下段冲积相沉积层(al-lQ41):

⑤层粉质粘土

⑦晚更新统下段冲积相沉积层(al-lQ31),本场区内分布两个亚层:

⑦2层粉质粘土、⑦3层粉质粘土。

⑧晚更新统海相沉积层(mQ32),本场区内分布两个亚层:

⑧1层粉质粘土、⑧2层含砂粉质粘土。

⑨层晚更新统下段海相沉积层(mQ31),下分两个亚层:

⑨1a层粉质粘土、⑨1b层粉质粘土、⑨2层含砾中砂。

⑩晚更新统下段海相沉积层(mQ31),下分二个亚层,本场区内仅出露⑩1层:

⑩1层粉质粘土、⑩2层含砂粉质粘土。

⑾晚更新统下段河流相沉积层(alQ31):

⑾层粉质粘土。

⑿晚更新统下段河流相沉积层(alQ31),下分四个亚层,本场区内缺失⑿2层:

⑿1层粉细砂、⑿3层砾砂。

2.2.2水文地质

①浅层潜水

沿线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上部①层填土及③大层粉土、粉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并与河塘呈互为补给关系,其静止水位一般在地下0.85~2.4m,并随季节性变化。

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作用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②承压水

沿线承压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深部的⑿层细砂、砾砂层中,隔水层为上部的淤泥质土和粘土层(④、⑦、⑧、⑨、⑩、⑾层)。

承压含水层顶板高程为-24.63~-28.51m。

3、建(构)筑物概况

本盾构区间地表西湖大道路面现宽近50m,两侧高楼林立,由东向西分别有利群大厦、广富大厦、兴城饭店、某市市第三人民医院、富豪大厦、定安广场大厦,其余多为居民小区,少量绿地及建筑场地。

距区间中心最近的建筑物为某市市第三人民医院,距离为24.8m,在施工影响范围外,所以本区间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基本不大。

(增加规范中影响范围,为隧道两侧多少,再判断什么建筑处于影响范围内)

本区间线路位于某市市中心城区,区间沿西湖大道向西穿行,先后下穿城站管廊、安乐桥、涌金立交桥、柴垛桥、中河高架。

详见表3-1:

表3-1区间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

3.1城站管廊

城站站西端头井西侧约3m处有一南北向管廊,称为城站管廊(详见图3-1、3-2)。

直墙平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尺寸7200*2900mm,内分综合管廊和热力管廊两部分。

底板、顶板厚400mm;侧墙350mm;立柱墙厚250mm。

顶板埋深2.3m,底板处于2砂质粉土层,内设管线有一条Φ750给水管、一条Φ500污水管、一条Φ500供热管、照明电缆及电信电缆若干。

图3-1城站管廊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3-2城站管廊剖面位置示意图

3.2安乐桥

区间隧道在里程K11+403~K11+421处下穿安乐桥(详见图3-3),安乐桥于西湖大道范围跨越南北走向的东河。

安乐桥为毛石基础,桥基础高程+2.6m。

与区间垂直距离约8.7m。

此处区间隧道穿越6砂质粉土加粉砂、3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层,隧道埋深约14m,安乐桥基础位于2砂质粉土层中,浅层潜水与东河互补。

现场照片安乐桥

图3-3区间隧道下穿安乐桥平面示意图

图3-4区间隧道下穿安乐桥纵剖面示意图

3.3柴垛桥

区间隧道在里程K11+963~K11+966处下穿柴垛桥,柴垛桥于西湖大道范围跨越南北走向的中河。

柴垛桥桩基为φ1000钻孔灌注桩,桩长约40m,距隧道边缘最小水平净距约0.9m。

(详见图3-5、3-6)

此处区间隧道穿越2粉质粘土层中,隧道埋深约16m,隧道施工平面处于R=1000m圆曲线上,竖向处于‰5上坡。

浅层潜水与中河互补。

图3-5区间隧道与柴垛桥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3-6区间隧道与柴垛桥剖面位置示意图(是否把两侧桥桩一起画出)

3.4涌金立交桥

区间隧道在里程K11+805~K12+312范围下穿涌金立交桥,涌金立交桥沿西湖大道走向,桥桩基为φ1200钻孔灌注桩,桩长约47m,区间隧道共穿越32组桥桩,其中K11+805~K11+910范围穿越10组,每组桥桩为2根钻孔灌注桩;K11+805~K12+312范围穿越22组,每组桥桩为4根钻孔灌注桩。

距隧道边缘最小水平净距约1.3m。

(详见图3-7、3-8、3-9)

此处区间隧道穿越2粉质粘土层中,隧道埋深约15~17m,隧道施工平面处于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上,竖向处于‰5上坡。

图3-7K11+805~K11+910范围区间与涌金立交桥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3-8K12+035~K12+312范围区间与涌金立交桥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3-9区间与涌金立交桥剖面位置示意图

3.5中河高架

区间隧道在里程K11+976~K11+987范围下穿中河高架,中河高架为中河中路上垂直西湖大道的高架桥(详见图3-10)。

此处区间隧道穿越2粉质粘土层中,隧道埋深约16m,隧道施工平面处于缓和曲线上,竖向处于‰5上坡。

桩基距盾构边线较远,所受施工影响较小。

图3-10区间与中河高架平面位置示意图

4、工程重难点

4.1盾构出洞及穿越管廊

城站站盾构出洞段土体为冷冻加,加固长度仅2.3m,盾构机在加固区内推进时,超挖刀开启为5cm,虽然在加固区最后30cm长度收回超挖刀,但在盾构机刀盘出加固区时,前方水土势必会沿盾构机周边的空隙向外涌流,即使洞门处进行封堵,仍然会对距加固区仅2m的城战管廊构成影响。

(语言描述修改下)

盾构机在下穿管廊时,干扰管廊下方土体,管廊也会受到影响。

盾构机穿越管廊后,加固区的融沉较大,加之过程长,定会对管廊构成影响。

以上三点共同影响之下,要保证管廊的安全非常困难。

此为本工程重点之一。

4.2盾构穿越柴垛桥及涌金立交桥

如上面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所述,在207m的掘进过程中,连续穿越涌金立交桥及柴垛桥共65组桥桩,最近距离仅0.9m。

此过程掘进断面土层为2粉质粘土层,施工过程中轴线要求高,桥桩的绝对沉降,相邻桥桩的相对沉降要求高;地面及桥桩后期沉降大。

此为本工程难点之二。

5、施工过程控制

本区间推进过程中依次下穿城站管廊、安乐桥、柴垛桥及涌金立交桥,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防止管廊及桥桩沉降、位移超出允许值。

5.1盾构进出洞过程中穿越管廊的技术措施

城站站西端头井西侧有一管廊,因距端头井较近,故出洞段土体加固改为冷冻加固方式,加固范围与城站管廊很近,施工过程中势必对其产生影响。

在出洞施工过程中,盾构机刀盘刚通过加固区,就进入管廊范围,势必对管廊造成影响,加上出洞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本次出洞施工难度大,风险大,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

5.1.1洞门加固措施

(1)探槽施工

冷冻加固采用垂直冷冻,从地面垂直向下钻孔,至预定深度,安装冷冻管。

在钻孔前,首先对钻孔范围进行人工探槽。

探槽深度不小于1.5m,其中管廊埋深约2.3m,通过探槽将钢筋插入土层,至探明管廊具体位置,确定安全后进行钻孔施工。

(2)冷冻施工

盾构出洞处地面标高+7.5m,隧道中心标高-5.162m。

该段地层地质条件复杂,盾构出洞段穿越的土层主要为:

③3层砂质粉土夹粉砂、③6层砂质粉土夹粉砂,该二层均为孔隙性潜水层,盾构出洞时有涌砂涌水的风险(见图5-1)。

冷冻加固的土体,具有强度高、均匀性好、隔水性好等优点,可有效地保障盾构顺利出洞。

图5-1冷冻加固示意图

①、冻结范围及冻结孔的布置

为了使盾构能安全顺利出洞,拟在距槽壁外侧施工三排冻结钻孔,孔间距为0.8m,排间距0.8m,冻结孔个数45个;冻结孔深度为18.762m,至隧道底板下3m,隧道顶板向上冻结3.0m,采用垂直局部冻结,;测温孔4个,冻结孔采用梅花布置,每排由槽壁向西分别为16、15、14个冻结孔。

钻孔及测温孔布置具体位置见下图5-2。

冻结管选用φ127×4.5mm20#低碳钢无缝管,采用外管箍焊接连接;供液管采用φ48×4.5无缝钢管,测温管φ60。

打钻选用XY-2型钻机2台,电机功率22KW,钻孔使用灯光测斜,选用BW-250/50型泥浆泵2台,电机功率14.5KW。

图5-2冻结孔平面布置图

②主要冻结施工参数的确定

A、设计冻结壁有效厚度为2.3m,冻结壁设计平均温度低于-10℃。

积极期盐水温度-28~-30℃。

B、冻结孔最大偏斜值200mm。

C、盾构出洞加固冻结孔最大终孔间距1.2m,偏斜过大影响冻结时需补孔。

D、积极冻结时间35天。

E、盾构出洞加固冻土墙交圈时间18~25天。

F、单孔盐水流量5~6m3。

G、冻土发展速度2.8cm/d。

根据以上参数选定,当冻结孔最大间距处交圈时,冻土墙与槽壁完全胶结。

③施工工序

冻结站安装与钻孔施工同时进行,钻孔施工结束即可转入冻结器安装冻结阶段。

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在冻结孔施工结束、冻结器安装完成后,根据盾构推进速度,合理安排冻结设备开机时间,对土体进行冻结加固运转。

冻结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场、加工件组织)

冻结系统部分安装

钻孔定位及开孔

钻孔测斜及下冻结管

冻结管打压

下冻结器

冻结器连接

冻结系统调试

工程监测

开机冻结

积极冻结

开槽破壁

拔除盾构机顶进范围内的冻结管

盾构机顶进施工

拔除全部冻结管

解冻、注浆封孔

竣工验收

通过测温孔观测计算,确定冻土墙交圈并达到设计厚度且冻土与槽壁完全胶结后,进行完全破壁,盾构机顶进到冻土范围内且离冻土墙约0.2m的距离时,盾构机停止推进,开始拔冻结管;盾构机施工土体范围内的冻结管拔除完毕后,盾构机开始出洞施工。

(3)冻胀对管廊的影响及控制

土层冻胀主要是地层中孔隙水结冰膨胀引起的,多数土层结冰时均要产生冻胀,冻胀量的大小与土层力学特性,约束条件,冻结速度,土层含水量及水分迁移的多少有关,水变冰的体积膨胀量约9%,而土体膨胀量一般约为3%-4%,影响范围可能波及到非冻土区1~1.5m,即管廊会受到冻胀的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冻胀影响完全可以控制。

另外,为减小冻结施工对已建工作井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监测数据,出现隆起超标时,可在冻土体边缘适当位置布设一定数量的冻结卸压孔(2个),以使部分冻胀力得到释放。

5.1.2盾构机出洞

盾构机出洞过程中易发生洞门涌水、涌砂情况,使端头井外侧土体流失,造成地面下沉乃至形成地面下空洞,对管廊造成较大危害。

(1)水平探孔

①积极冷冻35d后,在洞门圈内施打水平探孔,探孔采用风钻,钻杆长度2.5米,孔径6cm,钻孔深度为3米,洞门探孔孔位示意图5-3:

图5-3水平探孔示意图

②应急预案

水平探孔不出现漏水情况则现场观察探孔情况,并进行记录。

若发生大量漏水、漏砂情况,则需要进行抢险注浆,封堵双液浆。

技术参数如下:

1、注浆速度为30~40L/min;

2、水玻璃浓度35Be′,模数M=2.9;

水泥:

水:

水玻璃=1:

1:

0.5,凝结时间控制在2分钟,配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注浆压力:

0.6~3Mpa;

4、3天强度约为1.5Mpa;

5、现场配备抢险物资:

5T水泥,2T水玻璃;

(2)掘进施工

①、加固区内掘进

洞门破除完毕后,盾构机快速顶上加固体开始掘进,盾构机在进入加固区后冻土控制平均温度在-5~-8℃之间,强度为2.2~2.5Mpa之间。

盾构在穿越冻结区时,不宜停留,在拼装管片或处理故障时,每隔10~15分钟将刀盘转动3~5分钟,以防刀盘被冻死。

盾构进入加固区后千斤顶总推力宜控制在500T以内,速度控制在2~5mm/min以内,土压力不宜过大,控制在0.1MPa左右。

推进90cm后,即在负3环安装完毕后,停止推进,安装水平支撑(见图5-4)。

水平支撑安装前,盾构机上部千斤顶不工作,此过程必须严格控制下部千斤顶的推力。

水平支撑安装完毕后,继续掘进,此时总推力可适当上调,但不超过800T。

拼装负2环后,在负2环拼装时,尽量用最短时间拼装,每3~5min使刀盘转动一次,防止刀盘被冻住。

再推进30cm刀盘推出加固区范围,在刀盘还有50cm推出加固区时,适当提高土压力,防止外界水土进入加固区。

至完全推出加固区时,土压力提高至0.18MPa。

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适当调整,保证地面有稍微隆起。

②、超挖刀的使用

根据施工经验,在加固区内掘进时,超挖刀开启5cm,但在刀盘出加固区后,外置注浆系统还没有进入加固区,盾尾还需掘进5.5m才进入加固区,达到可进行洞门封堵条件,为防止水土沿盾壳于加固区的空隙向外流涌,在加固区的最后30cm掘进时,收回超挖刀,尽量减少空隙量。

(语言描述)

③、刀盘出加固区至盾尾出加固区掘进

此段掘进施工,保证洞门无渗漏水是前提,对于管廊,沉降量控制在2mm内,最佳效果是发生稍微隆起,这是施工的最终目标,所有技术措施都是为了保证次目标。

A、刀盘出加固区后,即进入管廊下方(见图5-5),此时,推进参数主要控制土压力和出土量。

土压力控制,刀盘出加固区后,尽快建立土压力,土压力设置为0.18MPa,此时地面监测频率为2h/次,根据地面情况及时调整土压力。

出土量控制,出加固区后出土量不能超过37方,控制土体下沉。

图5-4安装水平支撑盾构机位置示意图

图5-5盾构机与管廊位置示意图

B、盾构机前端推出加固区1.7m时,同步注浆及盾尾油脂外置系统开始进入加固区(见图5-6),此时总推力会相应增加,因在加固区内掘进时没有开启超挖刀,总推力会增加至1500T左右,保证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前提下掌握总推力。

(语言描述方式)

C、土体预加固措施

刀盘推出加固区后,6m范围内是无法进行同步注浆的,但掘进施工势必对盾构机周边特别是上部土体造成扰动,如果等同步注浆浆液来填充的话,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土体扰动后所发生的沉降是很快的。

为防止这种前期沉降,通过在盾壳前部的注浆孔向外部压注双液浆的措施控制次沉降(见图5-7),技术参数如下:

水玻璃浓度35Be′,模数M=2.9;水泥:

水=1:

1,凝结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注浆压力设定为略大于注浆位置的水土压力,但必须小于此时土压力0.02MPa以上。

目的:

在这6m区域盾构机壳体外围形成一圈略有强的保护壳,对管廊下的土体起支撑作用。

(语言描述方式)

图4-6盾构机外置系统进入加固区示意图

图4-7注浆保护壳示意图

D、此段结束后,继续推进同时,洞门进行封堵注浆,注浆通过管片拼装孔及洞门圈外周预留注浆孔压注。

开始使用双液浆,技术参数如下:

水玻璃浓度35Be′,模数M=2.9;水泥:

水=1:

1,凝结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注浆压力设定:

开始以灌浆为主,持续增加压力,终压设定为0.2MPa。

双液浆注完后,开始进行单液浆压注,目的填补双液浆的空隙,技术参数如下:

水泥浆配比:

水泥:

水=1:

1,注浆终压0.3MPa。

最终效果是洞门基本无渗漏水。

④、盾尾出加固区至盾尾出管廊影响范围

A、此过程盾构机掘进约14m,此过程上面所说的注浆保护壳一致持续,盾尾同步注浆量控制在4m3左右,具体方量根据注浆压力,地面监测数据不断调整。

根据施工经验每立方同步注浆浆液配比为:

膨润土

粉煤灰

水泥

260kg

50kg

730kg

250kg

100kg

此配比比以往水泥多出50kg,增加固结后土体强度。

B、土压力和出土量的设定根据地面监测情况调整,总则是前方地面有稍微隆起。

C、根据施工经验,刀盘过后和盾尾过后,地面会有连续沉降,注浆保护壳和同步注浆两个措施如果能够保证管廊没有沉降或很小,则继续下一步施工,但如果次两项技术措施不能保证管廊稳定,则采用壁后二次注浆。

注浆以压密注浆为主,采用双液浆,技术参数如下:

水玻璃浓度35Be′,模数M=2.9;水泥:

水=1:

1,凝结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注浆终压以1~1.5MPa为宜(详见图5-8)。

图5-8下穿管廊保护措施示意图

(3)融沉过程控制

①、融沉注浆时冷冻法施工的特有施工方式,注浆部位分为两部分:

一是拔管后预埋注浆孔管进行注浆,隧道外地面注浆;二是隧道内利用水泥管片预留注浆孔进行注浆。

停止冻结后7-10天内进行融沉注浆。

开始注浆采用1:

1单液水泥浆,注浆压力不大于静水压力。

融沉补偿注浆应遵循多次少量均匀的原则。

融沉补偿注浆浆液以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为主。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

水泥与水玻璃溶液体积比为1:

1,其中水泥浆水灰比为1:

1。

水玻璃溶液采用B35~B40水玻璃。

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

注浆范围为整个冻结区域。

一天地层沉降大于0.5mm,或累计地层沉降大于3mm时应进行融沉补偿注浆;地层隆起达到3mm时应停止注浆。

②、融沉补偿注浆结束标准

冻结壁已全部融化,且不注浆的情况下实测地层沉降持续一个月每半个月不大于0.5mm,即可停止融沉补偿注浆。

③、融沉注浆方法

隧道内融沉注浆

在隧道内对冻土墙融层进行注浆,利用隧道管片上预设的注浆孔对融层进行注浆。

A、先在隧道管片上预设的注浆孔安装注浆阀门,注浆时打通注浆孔。

B、注浆材料:

选用单液水泥浆或双液浆。

单液水泥浆:

水泥浆水灰比为1:

1。

双液浆水泥-水玻璃配比为:

水泥与水玻璃溶液体积比为1:

1,其中水泥浆水灰比为1:

1。

水玻璃溶液采用B35~B40水玻璃。

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

注浆范围为整个冻结区域及周围10环管片范围内。

C、设备选用:

SYB50-45-Ⅱ型液压注浆泵二台。

D、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注浆压力最大应为土体静水压力的1.5~2倍,即压力最大不应超过0.5MPa,防止因注浆压力过大造成对隧道管片的损坏。

注浆量:

应根据注浆压力的大小而定,注浆压力小时应多注一些,注浆压力大时,应少注一些,其次每孔每次的注入量应控制在0.3立方米之内。

防止因注入量太大,造成隧道及地面隆起破坏地表设施。

E、注浆顺序:

根据冻土层融化的情况注浆顺序应为,先注地面融层,再注隧道周围融层。

对注浆孔注浆应采取先里后外,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

地面及端头井内融沉注浆

冻结施工结束冻结管拔除后,利用预埋的注浆管对地面融沉进行注浆;一般在10天内进行注浆;每次注浆应采取多孔、均匀、少量、多次的方法,有效地减少因冻土的融化而影响地面周围的管线及隧道的下沉。

A注浆材料:

采用选用单液水泥浆或双液浆;

单液水泥浆:

水泥浆水灰比为0.8:

1。

双液浆水泥-水玻璃配比为:

水泥与水玻璃溶液体积比为1:

1,其中水泥浆水灰比为1:

1。

水玻璃溶液采用B35~B40水玻璃。

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

注浆范围为整个冻结区域。

B注浆压力:

控制在≦0.5Mpa;

C注浆量:

控制在每天2m³/天,流量10~15L/min。

融沉注浆频率

融沉是冻结土体在一段时间内自然融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冻结土体在自然融化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跟踪注浆防止地层沉降;注浆频率为第一个月1-2天注浆不少于一次,第二个月2天注浆不少于一次,第三个月3-4天注浆不少于一次。

每次注浆量按前后次间隔天数乘以1.5m³³计算,即注浆期间平均每天不少于1.5m³的注浆量;实际注浆频率及每次注浆量还要参照地面及隧道沉降跟踪监测而定。

如在冷冻加固区融化过程中,管廊沉降较大,不能控制,则采用强制解冻和地面注浆相结合的方式,将管廊沉降控制在±1mm。

5.2推进过程穿越安乐桥的技术控制

区间隧道在里程K11+403~K11+421处,即推进至160环时下穿安乐桥(详见图3-3),安乐桥于西湖大道范围跨越南北走向的东河。

安乐桥为毛石基础,桥基础高程+2.6m。

与区间垂直距离约8.7m。

东河常年水深1.5m左右,浅层潜水与东河互补。

穿越过程保证桥的基础不下沉是重点。

此处区间隧道穿越6砂质粉土加粉砂、3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层,隧道埋深约14m,

5.2.1施工参数控制

(1)土压力控制

施工中土压力的计算:

正面平衡压力:

P=k0h

P:

平衡压力(包括地下水)

土体的平均重度(KN/m3)

h:

隧道埋深(m)

k0:

土的侧向静止平衡压力系数

根据上面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下穿安乐桥时的土压力为0.13MPa,施工过程中,以上数据作为参考,具体数据应根据监测数据适当调整,但控制在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间。

土压力设定过大会造成地面隆起,乃至破坏地面,造成严重损失;土压力过小会造成出土量增多,壳体前方土体流失,造成地面沉降。

因盾尾过安乐桥后,会使其发生后期沉降,所以在进入安乐桥影响范围时,将土压力适当提高,使安乐桥有稍微隆起。

(2)同步注浆控制

上面措施保证了前期安乐桥不沉降,下穿过程中的措施就是保证同步注浆的注浆量及浆液质量。

①、浆液配比

同步注浆选择惰性浆液,具有和易性好,确保其建筑空隙得以及时和足量的充填。

同步注浆属一道重要工序,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压入位置、压入量、压力值均作详细记录,并根据地层变形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确保注浆工序的施工质量。

惰性浆液配比如表所示(实际施工配比按实验确定):

每方浆液配比表(重量)(单位:

kg)

膨润土

粉煤灰

水泥

260

50

730

250

100

在盾构掘进的过程中,每环注浆量控制在建筑空隙150%~200%,为减少地下的后期变形,必要时进行衬砌壁后注浆,注浆参数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