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材料1.docx
《财政学复习材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材料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材料1
名词解释
财政:
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公共物品:
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国债:
又称为公债,是政府根据信用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以及他国政府借款。
税收转嫁:
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税收归宿:
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终结果。
税收支出:
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税收收入。
BOT投资方式:
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转移性支出:
政府把从市场体系中获得的一部分财政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再分配的活动。
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社会保障:
政府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不幸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所提供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财政补贴:
是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财政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税收收入效应:
由于征税使得纳税人收入减少,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的反应。
简答题
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比较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的异同。
相似性:
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
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
差别:
主要体现在与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
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
或者是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
社会保障支出则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固然人们获得保障收入后用于购买,可能使购买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但这种影响既不确定,又是间接的。
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关联,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
试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民收入越多,财政总额也就越多。
(2)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范围越大,需要的财政支出也就越多。
(3)分配政策与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4)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简述社会保障筹资方式。
⑴现收现付制。
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
⑵完全基金制。
指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它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
⑶部分基金制。
指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
1、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
市场失灵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公共产品的提供。
②外部效应。
③市场垄断。
④信息不充分。
⑤分配不公。
⑥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政府介入:
①公共产品存在的地方,政府可以运用政治权力,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者课税,取得财政收入,并由此获得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
②针对外部效应,政府主要是从纠正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入手:
产生负外部效应的企业行为应当征税,产生正外部效应的行为,实施财政补贴。
③针对垄断,政府一般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解决。
④针对分配不公、政府通过制定税收制度,采取税收倾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来解决。
⑤针对宏观总量失衡,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
为什么说弥补财政赤字最好的方法是发行国债?
答:
①与增税的比较。
增税包括开增新税、扩大税基、提高税率三种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增税都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续,从立法到审批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即使可行的话,也容易遭致纳税人的反对,因此不可取。
②与增发货币的比较。
无论是向银行透支还是借款,都会导致财政发行,容易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③发行国债仅仅改变流通中的货币方向,对社会总供求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能正确引导闲散资金的使用,使其使用达到效用最大化,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好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
什么是财政政策?
什么是货币政策?
它们的政策目标分别是什么?
它们分别采用哪些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
答: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其政策目标是:
①物价相对稳定。
②收入合理分配。
③经济适度增长。
④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其政策工具有:
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等。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
其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
其政策工具是:
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②存款准备金制度。
③利率。
④公开市场操作。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答:
①财政平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实际生活中,财政收支正好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②财政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理解财政平衡应考虑时间因素,考虑年度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③财政平衡应从全局角度理解。
④财政平衡应从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平衡角度分别理解。
简述国债的功能。
①弥补财政赤字。
②筹集建设资金。
③调节经济。
另外,还有筹措战争军费、执行经济政策、平衡国际收支、偿还到期债务、调剂季节性资金余缺功能。
论述题
运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答:
所谓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投资或消费)的现象。
为了分析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见图),观察图应当关注几个均衡点并将这几个均衡点进行对比。
(1)当债务化融资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均衡点由交点1上升为交点2,将新的均衡点2比照初始的均衡点1可以说明,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的结果,是同时提高了产出和利率。
(2)均衡点4是原始的利率I1和产出Y4的均衡点,说明是在利率没有提高的条件下,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总需求从而扩大了货币供给量,促进了产出达到较高的Y4水平;(3)将均衡点1、2、4对比,分析由点1提高到点2和提高到点4的差别在哪里?
即只提高到点2而没有提高到点4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差别和原因在于利率。
均衡点2上,产出之所以只是上升到Y2而没有达到Y4的水平,是因为利率的提高排斥了私人或民间投资(或消费),减弱了政府支出增加的扩张效应,财政赤字产生了“排挤”效应。
因此,Y4与Y2是表明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比如,当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引致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或民间投资(或消费)的减少,就产生了“排挤”效应。
至于挤出效应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即财政赤字对总产出的扩张效应在多大程度上被排挤效应抵消,在不同的情况下则有所不同。
(1)完全“排挤”效应。
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当财政扩张增加需求时,由于经济中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所以财政赤字不能增加总产出,只是提高了均衡利率。
这样一来,由于利率上升挤出的私人投资(或消费)规模正好等于财政赤字或其增加额。
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引起产出增加的情况,通常称为完全“排挤”效应。
(2)不完全“排挤”效应。
只要经济是处于I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经济中,一般不会发生完全挤出。
财政扩张将增加总产出,但是同时也提高利率,因此挤出只是一个程度问题。
总需求增加提高了收入,从而储蓄水平随收入上升而上升。
储蓄增加反过来有可能为较高的财政赤字融资而不会完全挤出私人支出。
我们可以通过公式S=I+(G-T)来说明这一点。
该式是从封闭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推导出来的。
其中,S代表私人储蓄,I代表私人投资,(G-T)则代表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的差额,即财政赤字。
由该式可知,在储蓄和净出口既定的条件下,赤字增加必然降低私人投资。
简而言之,当财政赤字增加时,政府必须借款来支付其财政赤字。
政府借款使用了部分私人储蓄,供私人借款来作为投资支出的储蓄剩余部分因此减少。
但是,如果由于收入上升,储蓄随着政府支出增加而增加,那么投资就没有必要一对一地下降。
在存在失业的经济中,由于总需求增加提高了总产出,储蓄也相应地增加,所以挤出是不完全的;储蓄将增加,利率不会上升到完全挤出私人投资的程度。
(3)无“排挤”效应。
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从而产量有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配合财政扩张。
因此,利率可以不升高,从而也不会发生挤出现象。
如果在财政扩张过程中,中央银行为了阻止利率上升增加了货币供应,那么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的超额货币需求就会由增加的货币供应来满足,利率就不会上升,也就不会发生挤出效应。
画图说明,在征收从量税时,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大小不同对税负的影响,并解释。
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可灵活调整生产数量,最终得以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销售出去,因而所纳税款完全可以作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可行性较小,从而难以控制价格水平,税负转嫁困难。
同理,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其价格最终决定于卖方,也可以顺利地实现税负转嫁;但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买方可以通过调整购买数量影响价格,税负转嫁比较困难。
如果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则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
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往往由供给和需求两方共同负担税款,税负转嫁只能部分实现。
在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下,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可用图1和图2来表示。
图中的符号S代表税前供给曲线,S′代表税后供给曲线,D代表需求曲线,P代表价格,Q代表供给或需求量。
图1是说明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情况下税负转嫁和归宿的情况。
由于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后的购买者支付价格由P1上升到P2,供给者所得价格由P1下降到P3,P2-P3为全部税收,且P2-P3=(P2-P1)+(P1-P3)。
这时税收由购买者和供给者共同负担,即消费者负担P2-P1,供给者负担P1-P3,说明由于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收的大部分向前转移给消费者负担,小部分由供给者本身负担。
图2则说明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条件下税负转嫁和归宿的情况。
由于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后的均衡价格由P1上升到P2,P2-P1为购买者承担的税收,供给者所得价格由P1下降到P3,P1-P3为供给者承担的税收,说明由于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收的小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负担,而大部分由供给者本身负担。
图1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图2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税负转嫁
简述并评价李嘉图等价定理。
简述:
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
李嘉图等价观点的逻辑基础,是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
即假定能预见未来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通过发行国债而不是征税为政府支出筹资,并没有减少消费者生命周期内的总税收负担,惟一改变的是推迟了征税的时间。
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能准确地预见到无限的未来,他们的消费安排不仅根据他们现期收入,而且根据他们预期的未来收入,为了支付未来因偿还国债而将要增加的税收,他们会减少现时的消费,而增加储蓄。
以增发国债为手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不会影响总需求。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评价: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反驳了李嘉图等价定理,主要反对意见有:
首先,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这就要求现在的父母都要通晓预期模型,从而能够运用这个模型来测算和调整当前收入和未来的收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次,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遗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
事实上,有些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可能生活得比自己更好,毕竟社会在不断进步,因此这些父母也不会把因发债而不增税所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而不花掉;
第三,政府债务没有违约风险,债务的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是最低的。
如果想在金融市场上借钱,支付的利率肯定会超过公债利率,但政府发债而不增税为这些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资金,自然愿意增加投资;
第四,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实际上,未来的税负和收入都是不确定的。
对于个人而言,现在不增税而增加的收入与未来为偿还公债的本息要向此人征收的税收并不必然相等;
第五,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
实际上,大多税并不是一次性总量税,而非一次性总量税会产生税收的扭曲效应,所以发债而不增税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因而发债而不增加税收并非等价等等。
试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1)财政政策概念:
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它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
(2)货币政策概念:
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双松政策――松财政、松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等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来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
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和生产能力未充分利用,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宜采用“双松”的政策组合。
这样的政策组合在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大就业的同时,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很大。
2.双紧政策――紧财政、紧货币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其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来减少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投资和消费。
在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政府面临强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时,宜采用这种政策组合。
但是,这种政策组合虽然可以有效抑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容易矫枉过正,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3.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当经济基本稳定,政府开支庞大,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宜采用这种政策组合。
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政府开支,抑制需求过旺。
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由于行之有效的松的货币政策不易把握,这种财政政策组合难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
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采用该模式。
紧财政:
减少政府开支。
松货币:
调高利率,刺激企业投资。
4.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等松的财政政策对于刺激需求,克服经济萧条,调整经济结构比较有效。
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较高的通货膨胀。
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以及经济结构失衡时,宜采用这种政策组合。
这种政策组合能够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使用会增大财政赤字,积累大量国家债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D
D
D
B
C
C
B
11
12
13
14
15
D
B
A
A
D
1、下列不属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是(C)
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进出口银行
C、广东发展银行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不包括(D)
A、政府授权经营B、政府参股
C、政府补贴D、政府直接生产
3、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D)
A、资金来源的不同B、经济性质的不同
C、支出渠道的不同D、对市场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
4、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不包括(D)的支出。
A、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B、国家投资所需的劳务
C、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
D、私人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5、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总投资在所占的比重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其比重的主要因素是(D)
A、社会形态的不同B、政治制度的不同
C、财政体制的不同D、经济体制的不同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
6、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
A、完全积累制B、收付实现制
C、部分积累制D、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
7、从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结果是()。
A、前者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而后者执行国民收入分配职能较弱
B、前者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而后者执行国民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C、前者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较弱而后者执行国民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D、前者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较弱而后者执行国民收入分配职能较弱
8、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是指()
A、最终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
B、代扣代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C、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D、委托代征的单位和个人
9、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为。
()
A、更难,厂家或生产者,消费者
B、更难,消费者,厂家或生产者
C、更容易,厂家或生产者,消费者
D、更容易,消费者,厂家或生产者
10、不属于税收“三性”的是()
A、强制性B、法律性
C、固定性D、无偿性
11、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
A、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B、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C、境内无住所但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D、以上都包括
12、价格总水平的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包括()
A、造成财政收入的虚增或贬值
B、引起GDP分配的变动
C、引起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的背离
D、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
13、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或有隐性债务的是()
A、社会保障资金缺口B、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C、对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援助D、国有企业未弥补亏损
14、当经济衰退,出现周期性赤字的时候,应该采取()
A、松的财政政策B、松的货币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D、紧的货币政策
15、赤字财政是指( )
A、编制预算时列有赤字B、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赤字
C、年终决算有赤字D、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
1
2
3
4
5
6
7
8
ACD
ABC
DE
AB
CD
CD
AB
CD
ABE
AD
ABCDE
1、属于财政的职能有()
A、资源配置职能B、物价稳定职能
C、收入分配职能D、经济稳定职能E、充分就业职能ACD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B、收入分配不公
C、经济波动D、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E、信息不充分和不对
3、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阶级性B、公共性
C、强制性D、非直接偿还性E、收入与支出的非对称性
4、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方法有()
A、拉弗曲线B、人均GDP
C、基尼系数D、洛伦兹曲线
5、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是()。
A、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
B、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C、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D、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作用
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C、经济体制类型D、价格因素
7、财政政策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可分为()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E、紧缩性财政政策
8、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我国将各税种分为哪几大类()
A、所得课税B、商品课税
C、资源课税D、行为课税E、财产课税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B
B
A
A
C
B
C
11
12
13
14
B
D
C
B
1、不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是()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B、收益的非排它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D、提供目的的盈利性
2、政府的公共支出()
A、只能用于提供公共物品
B、主要用于提供混合物品
C、只能用于提供部分私人公共物品
D、主要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3、政府投资农业的内容不包括()
A、农业科技推广B、农产品收购支出
C、农村教育和培训D、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4、承担农业政策性投资、融资和财政支农周转金的有偿使用管理的政策性银行是()
A、中国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
5、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经济影响结果是()
A、前者是间接的而后者的影响也是间接的
B、前者是直接的而后者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C、前者是间接的而后者的影响则是直接的
D、前者是直接的而后者的影响也是直接的
6、在财政分配中,转移性支出的实现()
A、会间接增加社会成员的收入
B、不会直接增加社会成员的收入
C、换回等价的商品和劳务
D、不换回等价的商品和劳务
7、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最理想最普遍的做法是()
A、发行国债B、向银行透支
C、赤字政策D、动用上年财政结余
8、按税负是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可分为()
A、中央税与地方税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价内税与价外税D、实物税与货币税
9、随课税对象的税基增大而提高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D、名义税率
10、财政赤字是指()
A、编制预算时列有赤字B、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赤字
C、年终决算有赤字D、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B
1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是()
A、增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B、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C、减税和减少财政支出规模D、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规模
12、下列哪种政策组合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A、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B、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13、目前我国国家预算采用的形式是()
A、增量预算B、零基预算
C、单式预算D、复式预算
14、从长远看,农业投入的资金应当主要来自()。
A、财政投入B、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积累
C、农业部D、金融机构贷款
1
2
3
4
5
6
7
8
ABC
DE
AB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