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940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docx

1990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

1990年上海市第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详解

区(县)___学校___班级___姓名___

说明:

(1)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要求,将其代号选出,填在括号内。

(2)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或不答均不给分,也不扣分;满分120分。

(3)每位考生应将竟赛准考证号、学校、姓名填写在试卷附页的答案表上;在答题过程中应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按题序填入对应的答案表中;交卷时交答案表。

1.关于光的传播,正确的答案是

(A)在任何情况下,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当于1分钟饶地球赤道七圈半的速度;

(D)传播同样的距离,光所需要的时间比无线电波短。

【B】V=C/n

解: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赤道周长约为4×107m,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当于1s中绕地球七圈半的速度,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光与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同样的距离,光与无线电波需要的时间相等,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1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A)30°;(B)15°;(C)75°;(D)150°。

【D】入射角为90-15=75,反射角=入射角

3.关于凸镜和凹镜的应用,正确的是

(A)凸镜用于汽车头灯;(B)凹镜用于太阳灶;

1(C)凹镜可用作观后镜;(D)凹镜用于放大镜。

2【B】太阳灶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3

4.通过透镜观察到一个放大的像,则物体应放在

(A)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B)1倍焦距之间;

1(C)2倍焦距之外;(D)2倍焦距处。

2【B】因为是通过透镜观察到一个放大的像,说明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故选B.

5.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物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线的传播方向有时不发生改变;

(C)当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B】光的折射定律

解:

A、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垂直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变.故A错误.

B、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垂直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变.故B正确.

C、当光从水斜射入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

D、当光从玻璃斜射入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错误.

故选B.

6.图一所示是光线经过凹透镜前后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图1

【A,C】凹透镜发散光

解:

A、如图所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远离主光轴,是发散了,故本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没有改变,这是错误的,因为只有经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C、如图所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远离主光轴,是发散了,故本选项错误.

D、如图所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靠近主光轴,是会聚了,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7.把一页物理教科书全部摄入一张135底片上,则底片离镜头的距离应

(A)小于1倍焦距;(B)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1(C)等于2倍焦距;(D)大于2倍焦距。

2【B】

3解: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光屏,照相机照相时,底片应该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这样底片上才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4故选B.

8.关于热传递,正确的说法是

(A)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量少的物体;

(B)热量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C)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D)热传递的过程是无方向性的

【C】热量会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不会自动地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9.在铺设铁轨时,两跟铁轨的接头处一般要留有空隙,是为了

(A)防止铁轨的热胀冷缩;

(B)减小铁轨的热胀冷缩;

(C)铁轨温度升高时可以自然膨胀,防止铁轨膨胀产生的破坏作用;

(D)防止铁轨温度降低时,铁轨收缩产生的破坏作用。

【C】不是防止或减小热胀冷缩,而是应对热胀冷缩,防止铁轨因热膨胀而鼓起

10.关于“摄氏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的度;(B)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1(C)-18°就是零下18摄氏度;(D)0°就是没有温度。

2【D】摄氏0度是结冰温度

3

11.关于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的温度越低,吸收的热量越少;

1(C)物体的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D)以上答案都不对。

2【D】温度和内能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吸热放热公式为Q=cmΔt,由c、m、Δt三个因素决定

3

12.铅块质量是铜块质量的2倍,比热是铜的1/3。

如果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铅块升高的温度比铜块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A)1:

6;(B)6:

1;(C)2:

3;(D)3:

2。

【D】Q=cmΔt,Δt=Q/cm

13.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细管的容积大的多,这是为了

(A)使用时更方便;

(B)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能表示该物体的温度;

(C)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D)使温度计测量的温度更准确。

【D】如果玻璃泡的体积不够大,水银不够多,那么温度升高时水银的体积膨胀量就比较小。

温度刻度就会很密集,不便于识别。

假设水银每升高1度,体积膨胀10%,那么1立方毫米的水银体积变化量就是0.1立方毫米,10立方毫米水银的体积变化量就是1立方毫米。

1立方毫米的变化量当然比0.1立方毫米的变化量更加容易观察到。

上面的玻璃管比较细也是这个原因。

14.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酒精的

(A)比热不便,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保持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燃烧值是物质的特性,它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影响

 1千克(每立方米)某种固体(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又称燃烧值

15.对容器中的冰水混合物均匀加热,最初看到的现象是

(A)混合物温度不变;(B)混合物温度立刻升高;

1(C)混合物温度立即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

2【A】均匀加热前提下,冰完全化为水之前,水温保持0度

3

16.海边与沙漠相比,气温度的变化不象沙漠那样剧烈,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明显影响。

这是因为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B)水的比热较大;

1(C)水能蒸发致冷;(D)水的对流性能好。

2【B】Q=CmΔt,C大,Δt小

3

17.以下几种物质熔点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应是

(A)固态氢,冰,奈,锡;(B)锡,奈,冰,固态氢;

1(C)冰,锡,奈,固态氢;(D)固态氢,锡,奈,冰。

2【B】解:

固态氢的熔点为-259℃,冰的熔点为0℃,奈的熔点为80℃,锡的熔点为231.9℃.因此,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锡、奈、冰、固态氢,只有B符合题意.

3故选B.

18.以下物态变化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液化过程;(B)凝华过程;(C)凝固过程;(D)升华过程。

【D】吸热:

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

凝固,液化,凝华

19.高压锅的主要优点是烧煮食物时能增大锅内压强,以便

(A)提高沸点;(B)降低沸点;

1(C)减少营养损失;(D)增加食物所含的热量。

2【A】压强增大,提高沸点,升高温度

3

20.食糖放在热水中溶解快,这主要是应为温度较高时,食糖

(A)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B)分子扩散运动加快;

1(C)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D)分子总数的减少加快。

2【B】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3

21.关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

(B)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分子间间距大于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距离可以忽略。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

22.一个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A)10-10埃(B)100埃;(C)10-10米;(D)10-14米。

【C】常识,分子的线度10-10米

23.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A)0.3×10-10千克;(B)0.3×10-25千克;

1(C)0.3×10-20千克;(D)0.3×10-15千克。

【B】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它的质量是2.99×10^-26kg

2

24.把透明的容器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密闭,同时停至加热并迅速在容器外表面浇冷水加以冷却,这时可以看到

(A)水仍迅速蒸发;(B)水温急剧下降至常温;

1(C)水又沸腾起来;(D)什么现象也没发生。

【C】浇冷水后容器内的气体的温度会迅速降低。

水的热容大,降得比较慢。

气体由于受冷体积会迅速缩小,使瓶内的压力小于标准大气压而减小水的沸点。

但此时的水温度降得很少。

高于沸点而沸腾。

2

3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固体在溶解时温度都不变;

(B)0℃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

(C)0℃的水放出热量,温度立即降低;

(D)能溶解的固体都是晶体。

26.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进暖和的屋内,镜片会变得“模糊”,这个现象是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汽化;(B)液化;(C)凝华;(D)溶解。

【B】水蒸气变成冰叫凝华;水蒸气变成水叫液化。

27.把酒精和水均匀混合后,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在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这主要是因为

(A)分子间有空隙;(B)水和酒精能蒸发;

(B)分子间有互相作用;(D)分子本身体积可以发生。

【A】解:

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隔,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

故选A.

28.比热的单位正确的写法是

(A)千卡/(千克·℃)或卡/克·℃;(B)千卡/克·℃或卡/克·℃;

1(C)千卡/千克或卡/克;(D)千卡·千克·℃或卡·克·℃。

2【A】C=Q/(mΔt)标准定位为焦耳/(千克·℃)

3

29.下列过程中,能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是

(A)流星在进入大气层后快速下落被烧毁;(B)用煤气取暖器取暖;

1(C)用太阳灶加热水至沸腾;(D)用电饭锅煮饭。

2【A】流星与大气摩擦生热

3解:

A、流星在进入大气层后快速下落被烧毁,即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该选项正确;

4B、用煤气取暖器取暖,即燃烧煤气取暖,在燃烧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5C、用太阳灶加热水至沸腾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6D、用电饭锅煮饭,即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故该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7故选A.

30.带正电的物体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原来一定

(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不带电;(D)不带正电荷。

【D】通草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