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485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原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混凝土原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混凝土原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混凝土原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混凝土原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原材料.docx

《混凝土原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原材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原材料.docx

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原材料

6.2.1水泥

1应选用品质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对于环境作用严重条件下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低热水泥;在有充分证明条件时也可选用其他水泥。

2不同强度等级、品种的水泥不宜混合存放、使用。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如受潮等)或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3水泥的含碱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集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不应超过%。

2)C4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超过%。

6.2.2细集料

1细集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吸水率小、颗粒洁净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硬质岩石加工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人工砂。

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海砂时,应具备有可靠的冲洗条件,冲洗后的细集

料,其氯离子含量等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6.2.2-3的规定。

氯盐锈蚀环境严重作用下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抗渗性较差的岩质(如花岗岩、砂岩等)

作细集料。

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执行。

2砂按规格分可分为粗、中、细三种细度模数,见表6.2.2-1:

6.2.2-1

砂的分类

 

砂组

粗砂

中砂

细砂

细度模数

 

3砂按用途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无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

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4砂的技术要求,

1)砂的级配应符合表6.2.2-2中所规定的级配范围。

标准筛筛

标准筛筛

孔尺寸

1

2

3

孔尺寸

1

2

3

(mm)

累计筛余(%)

(mm)

累计筛余(

%)

0

0

0

85~71

70~41

40~16

10~0

10~0

10~0

95~80

92~70

85~55

35~5

25~0

15~0

100~90

100~90

100~90

65~35

50~10

25~0

 

注:

1.表中除

 

4.75mm、0.6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应小于

 

5%。

2.人工砂中

0.1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

1区可以放宽到

100~85,2区可以放宽到

100~80,3区可以放宽到

100~

75。

3.配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宜优先选

2区砂;1区砂宜提高砂率以配低流动性混凝土;

3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

混凝土的强度。

4.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宜为~。

 

2)砂的其它技术指标要求,见表6.2.2-3。

技术要求

Ⅰ类

Ⅱ类

Ⅲ类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有害

云母(按质量计%)

物质

轻物质(按质量计%)

含限

有机物(比色法)

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

so3质量计%)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亚甲

人工砂(MB值<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1)

蓝试

人工砂(MB值>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天然砂、人工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坚固性(硫酸钠溶液法经

5次循环后)质量损失小于值%

<8

<8

<10

人工砂粒单级最大压碎值

<20

<25

<30

表观密度(kg/m3)

>25003

松散堆积密度(kg/m3)

>1350

空隙率(%)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无

碱集料反应裂封、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小于%

(1)为该含量可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注:

1.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按有关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2.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宜对于重要结构建议提高要求:

①处在

冻融循环下的重要工程混凝土应进行坚固性和抗冻融试验。

坚固性试验结果失重率应小于5%。

②对于可能处于干湿循环、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含泥量应低于1%。

③硫化物及硫酸盐折合SO3含量均不宜超过胶凝材料重的%。

 

6.2.3粗集料

1桥涵混凝土的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实、均匀洁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水率小的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低标号混凝土还可采用卵石。

氯盐锈蚀环境严重作用下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抗渗性较差的岩质(如花岗岩、砂岩等)作粗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2.3.1的要求。

技术要求

R235

Ⅱ级

Ⅲ级

碎石压碎指标

(%)

<10

<20

<30

卵石压碎指标

(%)

<12

<16

<16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5

<8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5

<15

<25

含泥量(按质量计%)

有害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物质

有机物含量(按质量计%)

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

岩石抗压强度

火成岩>80MPa;变质岩>60MPa;水成岩>30MPa。

表观密度

>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3

空隙率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封、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

碱集料反应

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

注:

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级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

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取它要求的混凝土;

Ⅲ级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

C30的混凝土。

2.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倍,或制成的混凝土其性能(如弹模,抗渗等)应高于设计、

规范要求。

3.参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TB07-01-2006)的要求,建议对于重要结构提高要求:

为配制耐久性混凝土的指标,

碎石、卵石压碎指标应小于10%;吸水率应小于2%;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应小于

7%。

②对于可能处于干湿循环、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会泥量应低于%。

③硫化物及硫酸盐折合

SO3含量

均不宜超过胶凝材料重的%。

4.材料的坚固性还应满足(表

6.2.3-3)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的要求。

2粗集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配。

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

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现象时,也可采用单粒级。

粗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6.2.3-2的要求。

 

表6.2.3-2

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规格

公称

累计筛余(按质量百分率计)

粒级

方孔筛筛孔尺寸(

mm)

况(mm)

53

90

5~10

95~100

80~100

0~15

0

5~16

95~100

85~100

30~60

0~10

0

5~20

95~100

90~100

40~80

0~10

0

5~25

95~100

90~100

30~70

0~5

0

5~

95~100

90~100

70~90

15~45

0~5

0

5~40

95~100

70~90

30~65

0~5

0

10~20

95~100

85~100

0~15

0

16~

95~100

85~

0~10

0

100

20~40

95~100

80~100

0~10

0

~63

95~

75~100

45~75

0~10

0

100

40~80

95~100

70~100

30~60

0~10

0

 

3粗集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混凝土实芯板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3且不得超过40mm。

 

氯盐锈蚀环境严重作用下的混凝土,粗集料粒径不宜超过2.5mm(大体积混凝土除外),

且不得超过保护层厚度的2/3。

4混凝土结构物处于表6.2.3-3所列条件下时,应对碎石或卵石进行坚固性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内的规定。

表6.2.3-3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

 

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

在溶液中循环次数

试验后质量损失不宜大于

(%)

寒冷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5

5

严寒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5

3

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粗集料风化或软弱颗粒过多时

5

12

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

5

5

要求高或强度大于C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