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003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分)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

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3.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4.《四友斋丛说》记载: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材料中的“游手趁食者”指的是

 

 A.富裕大商人   B.雇佣劳动者   C.封建大地主   D.手工作坊主

 

5.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6.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最集中体现这一点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   D.大企业的出现

 

7.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8.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

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

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9.右图是红金龙香烟作的广告。

(注意广告语: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

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

)由此反映

 

 ①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 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 ④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

亩产可以打多少?

回答说:

可以打1万斤。

领导说:

“1万斤,还能再多吗?

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迫切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11.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北的华西村,改革开放后成为“天下第一村”,现在华西集团拥有全资企业40家,控股企业7家,参股企业10家,华西集团已形成铝型材、铜型材、钢材、带管、化工、毛纺六大生产系列,华西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C.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

 

D.抓紧对外开放,鼓励出口

 

12.清朝的对外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主要不同点在于

 

A.开放的地点不同       B.开放的内容与程度不同

 

C.开放的方式不同       D.开放的背景、目的不同

 

1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①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4.《阿Q正传》中描写有人进城后被剪掉辫子,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鸦片战争  D.北洋军阀统治

 

15.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6.下列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蓝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17.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体资本规模及其强势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

下列对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评价,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

 

A.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

 

B.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现和近代文化的载体

 

C.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D.主观上传播西方民主自由,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18.“足球出线了!

申奥成功了!

终于入世了!

”,这是中国某一年春节文艺联欢晚会上的几句台词,台词中描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应该是         

 

A.1998年   B.2001年   C.2004年   D.2006年

 

19.有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时说: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这场战争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列宁说:

“我们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度……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为此,俄共(布)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1.“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2.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发表了“怀特计划”,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提出设立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筹措基金50亿美元。

这些主张反映了美国

 

A.主张国际金融自由                   

 

B.力图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组织以造福全世界

 

C.力图达到夺取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D.为了解决其他国家的财政困难而提出了本计划

 

23.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上的互相联系和依存、互相竞争和制约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其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    B.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C.欧洲联盟形成            D.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

 

24.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联合国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2008年1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实施金额为1400-150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以刺激美国经济增长,避免陷入衰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国通过税收对经济进行调控   B.美国没有放弃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C.美国经济已经衰退             D.税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

荣德生说:

“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

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

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

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

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

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

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

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

(3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分)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