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942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作业

1.古希腊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命题:

“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

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

”该命题有四种可能:

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个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的人不需要洗澡。

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判断能力。

对甲乙两人四种情况的分析完全是根据两人对洗澡的不同感受来决定的,这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普罗泰格拉是这一观点的提出者。

答案:

B

2.某学者认为: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神的创造物”“人为天命所主宰”。

此学者是(  )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解析:

“理念论”是柏拉图思想的重要内容,故选C项。

答案:

C

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解析:

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

答案:

C

4.“苏格拉底常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

B.重视知识与理性

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

D.倡导法治与民主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人物苏格拉底等信息可判断该题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有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苏格拉底经常和别人探讨思想观念,以探索其正确与否,可分析其重视知识和理性,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是人本主义,故C项错误;法治与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

5.著有《理想国》,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的古代希腊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柏拉图著有《理想国》一书,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去世前,曾要求他的助手寻找一位最优秀的继承者。

他的助手四处奔波,通过各种渠道所找到的人均被苏格拉底拒绝。

最后他的助手说:

“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并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指控。

许多审判官表示可以赦免他,但要他保证不得再追求知识、探索哲学。

苏格拉底只要略表妥协就可免于一死。

他的亲友、门徒也都劝他交纳赎金或逃亡。

然而70岁的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

有人见证说:

“他表现了英勇不屈的精神,因为自从他认定了对他来说,死比继续活下去更好以来,他就一直坚定不移地面向死亡迎上前去,即使是对别的美好的事情也没有这样坚定,他从来没有对死亡表现过任何软弱……”

(1)根据材料一,苏格拉底认为怎样才能成为最优秀的人?

(2)根据材料二,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亡,坚定地面向死亡,支撑他的是什么精神?

(3)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是什么?

答案:

(1)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能成为最优秀的人。

(2)坚持真理,捍卫自由。

(3)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不但重视和尊重人本身,而且更加崇尚理性。

基础巩固

1.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

这说明他(  )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解析:

根据材料“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可知,在普罗塔格拉看来,道德是以欲望和追求为培养目标的,故A项错误;普罗塔格拉作为智者学派的领军人物,自然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故B项正确;根据哲学知识不难知道,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传统神学观念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9·全国卷Ⅱ)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神B.自然

C.人D.政治

解析:

“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即从关注神到关注自然,而智者学派探讨的则是由关注自然到关注人类自身,故C项正确。

神是早期希腊哲学的主题,A项错误。

“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说明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学的主题是自然,B项不符合题意。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涉及政治问题,结合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来看,政治也是“人”的活动,D项错误。

答案:

C

3.“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伶俐的口才,尤其擅长雄辩,他们教会人们如何应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在城邦中更好地参与管理,应对日常的事务。

”“他们”的出现(  )

A.挽救了颓废的城邦制度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产生

C.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研究

D.奠定了理想主义的基础

解析:

“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伶俐的口才,尤其擅长雄辩,他们教会人们如何应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在城邦中更好地参与管理”指的是智者学派,由于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挽救颓废的城邦,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推动了早期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忽视了对人性的研究,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与理想主义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4.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  )

A.善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B.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

C.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

D.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

解析:

材料的内容表明教育能让人明白道理,没有涉及善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教育的作用,没有涉及社会环境,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表明教育的作用能让人明白道理,故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表明教育的作用,没有涉及社会进步,故D项错误。

答案:

C

5.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

“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

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

”由此推断该哲学家(  )

A.肯定人的尊严B.否定神灵存在

C.强调理性至上D.推崇绝对真理

解析:

材料认为“任何超人性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肯定人的尊严,故A项正确;材料否定“宗教的真理”,与否定神灵存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任何超人性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强调人的感性,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任何超人性的真理”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绝对真理,故D项错误。

答案:

A

6.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

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

该哲学思想(  )

A.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强调了人独立运用思考能力

C.树立了人们正确道德价值观念

D.冲击了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

解析:

“皆因人的需要而异”体现对人的重视,“世上没有绝对真理”体现相对主义,符合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正确;没有强调理性,故B项错误;智者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古希腊时期天主教会神学还没有产生,故D项错误。

答案:

A

7.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

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

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

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

C.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

D.以个人判断为标准

解析:

材料与感性、理性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思想学说上”,不是强调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指思想领域,与政体好坏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说明古希腊在人文主义领域,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故D项正确。

答案:

D

8.“在他看来,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

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

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

认识到善是什么的人就会行善。

”因此,“他”提出(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个人是判断一切的标准,据材料“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表明善是唯一的标准,故A项错误;材料“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表明赞扬美德,故B项正确;“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说明把贤人作为判断的标准,而材料“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认为人人都有善的可能,故C项错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的是对待学问的态度而不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故D项错误。

答案:

B

能力提升

9.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

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

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

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意义和人文价值是(  )

A.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屈从错判行为就是纵容罪恶、人是万物的尺度

C.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美德即知识

D.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

解析:

苏格拉底没有逃走而是遵守法律,体现了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而苏格拉底慷慨赴死则表现了他以死来捍卫思想自由和尊严,故A项正确;即使被错判为有罪,苏格拉底也选择遵从判决,故B项错误;“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强调人的理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格拉底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这说明苏格拉底(  )

A.开创了一套辩证科学B.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C.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D.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解析:

“苏格拉底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是对其谈话的内容的归纳,没有形成科学体系,故A项错误;“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其内容没有体现对民主政治的反对,故B项错误;“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没有包含对人的尊严的强调,故C项错误;“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这种观点主要针对智者学派而言,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

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

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