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docx
《高考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
让高考议论文精彩起来——谈考场议论文写作杨志芳
让高考议论文精彩起来
——谈考场议论文写作
杨志芳
近两年高考作文写作,正悄悄发生两种变化:
一是写作内容从大量关注诗词文人走向关心社会生活,二是写作文体从“秋雨散文体”走向议论文体。
然而,许多同学缺少议论文写作知识和训练,因而考场议论文精彩之作甚少。
如何让高考议论文精彩起来?
我想从考场作文的角度谈一点方法与技巧。
一、不忘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主要是三点:
论点正确、鲜明:
具有针对性,表明自己对现象与问题的见解和认识,对论题的判断或推断。
分论点指向中心论点。
开头引用材料与引出论点之间要有过渡。
常用判断句、因果条件句、“(我)认为”句。
论据典型:
观点与材料一致,有说服力。
需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论据,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多用概述或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议论突出:
体现在表述论点、概述论据和分析论据三个方面的语言表达上。
多进行因果分析与总结,学会用“因为”“可见”“总之”之类的连词和“对于……(来说)”、“有人说(也许有人会觉得)”、“假如说(如果)”、“诚然”、“然而”、“但是”、“不是……而是”等句式。
写作时,要按这些基本要求来立意、构思和表达。
二、写出作文开篇的议论味道。
没有议论味,难算议论文。
先看两篇09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的开头。
《“独”的文化》开篇:
也许你认为“独”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汉字,“独”可以让我联想到许多词语,独有、独立、独特、独霸……如此看来,“独”具有“一”的意思。
而我说,“独”是一门学问。
【开篇特点】诠释“独”的含义+评析点中心(以“如此看来”句过渡)+论点(针对“独特”立论)
《切不要管中窥豹》开篇:
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单个字看歪歪斜斜,整体看却错落有致。
可见,局部并不能代替整体,若我们只关注局部就可能忽视整体的美。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管中窥豹,而应当用全面的眼光做出一个公允的评价。
【开篇特点】概要引述作文材料+评析点中心(以“可见”句过渡)+论点(针对评价人立论)
【评析】这两篇作文开篇都具有很浓的议论味。
它告诉我们两方面知识:
首先,议论文开篇除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外,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诠释概念的方法引出论点或论题;另一种概述(作文或阅读)材料、社会现象或引用名言后引出论点或论题。
这应是考场常用的方法。
其次,“议论味”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指观点的表达正确鲜明,具有针对性;二是引出观点或中心要有简洁自然的过渡,一般分三步完成;三是引述分析或论点表达有利于下文展开论述。
下面是作文《做最好的自己》的开头段:
有位哲人说得好: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你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评析】首先,观点不鲜明不正确。
“尺寸大小”意思含糊,“决定成败”“在于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是病句。
二是名言与观点之间缺乏过渡,引出观点勉强。
三是“做最好的自己”对展开缺少指向。
按“议论味”的要求,可作如下修改:
有位哲人说得好: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你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这就告诉我,如果你不能成为伟大的自己,那就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善良的自己,美好的自己。
上面这些例子,也告诉我们引出论点的基本思路:
一是对释义或引述内容的中心加以肯定,提出与释义或引述中心一致的观点;二是对释义或引述内容的中心加以否定,提出一个相对或相反的观点;三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用“我要说”“让我想到”之类的句子换个角度提出观点。
三、写好主体部分的“完全段”。
先读下面的议论段:
《放弃是一种智慧》论证第二段:
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古今中外,有多少著名人士正是懂得放弃,能够放弃,因而彪炳史册。
李白放弃了富贵,却留住了“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司马迁放弃了尊严,以强烈的忧愤写成了恢宏史诗《史记》;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成为了“两弹一星”之父;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放弃总理的身份,双膝跪地,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赎罪,最终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这样的放弃,是对精神藩篱的一次突围,是对生命行囊的一次清理减负,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未来。
【评点剖析】上面的论证段都有三个小层次构成,集中论述一方面意思。
我们把这样的议论段叫做论述的“完全段”,把这三层分别称为:
起始层,展开层,终结层。
写好议论文就必须写好议论段,议论段分为完全段和不完全段两种,一篇议论文中得有1-2个完全段,才能保证论证充分。
完全段三层的特点要求:
起始层:
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称为“段首中心句”。
通常是很简洁的一句话,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写2~3句。
展开层:
围绕起始部分的中心或话题,提供一定的事例论据或事理论据,采用一定的展开方法或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对论据进行分析,对论点进行论证。
事例可以是一个较具体的故事,也可以列举若干事实;事理可以是因果分析,也可以引用名言。
展开一般有1~3个层次。
终结层:
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对起始部分论点或中心的重申与深化,但用语不能和上面雷同或重复。
但是要注意的是:
起始层的中心句或分论点,既要由中心论点或论题引出,又要符合论点鲜明正确的要求。
展开层的论据一定要与段首中心句一致,概述正确。
终结层的内容与表达语言都要指向中心论点。
【写作实践分析】
题目:
眼光是一种关注,有时透出严厉,有时充满温情;眼光是一种洞察,很多东西往往取决于你是否有敏锐独到的眼光……
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0年苏、锡、常、镇“一模”卷作文题)
眼光
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
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
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
罗丹曾说过: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我们身旁有多少美丽的风景,有多少动人的画面啊!
可是,我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这些美景。
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花就应该那样鲜艳,草就应该那样嫩绿,人性就应该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
于是,便有了生活枯燥乏味的感叹。
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
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
可见,欣赏的眼光需要有爱心做基础。
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多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
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
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
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不同寻常。
于是,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
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
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却使那个年轻人获得了财富。
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
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心生活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
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
邓小平遭遇三起三落,他没有气馁,没有轻生。
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
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
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没有迷失方向。
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
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也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
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一定要用坦然的眼光去看待,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
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
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评析】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要求。
开篇由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自然、鲜明、正确,具有针对性和展开论述的指向性。
论述主体按照完全段的要求,由中心论点引出不同角度的分论点,采用举例、对比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展开论述,终结层指向中心论点。
全文显得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充分;表达语言富有议论色彩,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四、熟悉可供参照的两种议论文模式。
眼中有样,写作不慌;心中有型,写作就赢。
我们应当熟悉几种议论文模式供考场作文参照。
(一)“五段三论式”
写议论文,首先要写好规范的议论文。
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文?
先看一篇作文。
熟悉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人对未知具有天生的恐惧,随着对未知事物熟悉程度的加深,恐惧会逐渐下降。
熟悉,让人感到安全。
【概述生活常识或生活现象,以引出论题或论点。
】
但是,熟悉往往也预示着危险。
【反向立意,确立中心论点。
】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失去警惕。
小时候喜欢游泳,自恃水性还不错。
但是家人从来不准我私自下河游泳,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我不以为然。
有一次去虹口,来到河边玩水,我自恃水性好,熟悉,便想下河一试。
没想到刚一下水,就发现河中看似平静的水面下竟湍急异常,一不留神就被冲倒了,转眼就被冲走十多米。
所幸在河道拐弯处被一位游客拉上来才没葬身江底。
上岸后,惊魂甫定的我想起家人的话,一阵彻骨的寒意袭上心头。
熟悉,让人失去警惕,陷于危险的境地。
【从“为什么”的角度,由中心论点引出分论点。
按照完全段的的要求展开论述:
分论点+自身经历+结论。
】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失去冷静。
前秦国主苻坚在建国之时,与前凉、前燕等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一生可谓戎马倥偬,并最终取得胜利。
当全国只剩下偏安一隅的东晋未统一时,他以为自已久娴战阵,对征战之事无比熟悉,便不顾东晋君臣团结的事实,不听自己群臣的谏净,执意发动对晋作战。
在战争中,又自以为勇猛过人,恃勇轻进,不等后方几十万军队集结就率领先锋八万余人进逼淝水,结果大败而还。
熟悉,让人失去冷静,最终导致失败。
【确立分论点二,按完全段的要求,引用历史故事展开论述。
】
熟悉是一种危险,因为它往往让人陷入思维定式。
物理学家泊松主要研究光的本质,支持“粒子说”。
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光学实验无数次,自以为已熟悉所有的试验结果。
当青年科学家菲涅耳提出验证光的波动性的一种方法时,泊松通过计算表明光在通过圆形障碍物时会在阴影中心出现亮斑,他立刻想到自己曾做过的实验没有亮斑出现,于是撰文对菲涅尔大加嘲笑,认为其理论荒谬。
但是菲涅耳在竞赛的关键时刻,通过最新的观察手段观察到了那个亮斑,证实泊松错误!
最终竞赛以波动说胜利而告终,而那个亮斑被人们称为“泊松亮斑”,以此嘲笑泊松的自负。
熟悉,让人陷入思维定式,不能发现真理。
【确立分论点三,按完全段的要求,引用科学研究故事展开论述。
】
当我们在感受着熟悉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感和方便时,同时也要想想,这些“熟悉”有没有让我们失去警惕,有没有让我们失去冷静,有没有让我们陷入思维定式。
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