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970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docx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

高考作文十个重要方法

第一部分:

立意篇

一、小题大作

2012: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2011:

阳光路上

2010:

留住那份纯真

2009:

让自己奔跑起来

第一种方法:

透视法

拿一个题目来举例,如果题目很浅是A层面,大多数同学就会进一步挖掘

B层面,往往很多同学到此为止,于是在老师定档上直接归到了二类

要想有新的立意,我们必须再深挖到C层面,为什么这样、生活中如何去这样。

例:

《踮起脚尖》→A层即是行为上的踮脚→B层通过行为引出了,生活中要付出努力(口号)于是会有人大幅度地来论证我们要去拼搏,踮起脚尖对我们很重要→而C层是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和怎么去踮起脚尖。

说到这,我想下文已经给了你很好地解释。

《踮起脚尖》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因为个子矮,站在人群的后面,看不到前面发生了什么,于是,努力地踮起脚尖,啊,看到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墙上,或者树上,挂着你想要的东西,伸出手去够的时候,怎么也够不着,于是,你努力地踮起脚尖,啊,够着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与伙伴、同学、朋友比个子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占便宜,悄悄地踮起那么一点点脚尖。

(可以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雨天积水,走在路上,为了不打湿自己的鞋子,踮起脚尖,就顺利通过了……

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得以轻松地完成;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实现的目标,得以顺利地到达;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获得的胜利,得以完美地拥有……(对上文的总结,并开始与自己的论点建立联系)

人生是需要经常踮起脚尖的。

踮起脚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一种态度,不泄气、不灰心、不放弃、不抛弃,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化解困境。

人生是需要经常踮起脚尖的。

踮起脚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一种方法,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超越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个运动健儿经过十分的努力,眼看就要到达胜利的终点,但是非常不幸地摔倒了,他绝望地对教练说:

我不行了!

教练说:

不!

就是站不起来,爬也要爬到终点!

于是,运动员强忍身体的疼痛,再度站起来,率先冲过了终点。

一个孩子经过十分的努力,最终也没有做到他想要做到的事情,他哭着对父母说:

他用尽了办法,但是没法完成这件事情。

他的父亲对他说:

不,孩子,你还有一个方法没有用:

向你的父母求助。

爬到终点,正是踮起脚尖的人生态度;向人求助,正是踮起脚尖的处事方法。

当胜利触手可及的时候,往往那千钧一发的距离,会成为你迈向成功的最大障碍,这个时候,需要你踮起脚尖。

人生没有绝境,只看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你能否踮起脚尖。

现在我们从文章中跳出来,认真地思考一下,我们都知道这样去立意好,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到呢?

如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之内做到效率高,大脑不断思考,同时能够保证思维连贯?

答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地追问自己,去逼迫自己思考。

或者幻想自己的老师在和你对话!

那么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去问自己问题,或者脑海里的老师会问你什么呢?

记住四个字:

类因法果

1.类:

类别。

认识事物的本质应该如何。

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曾经告诉过我们,把事物分类,把类别逐渐地缩小,就会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A.分类,分小,分细。

例:

人的本质是什么?

很容易大家会说:

动物。

没错,人就是一种动物,但我1们要把这个类别收小。

人是什么样的动物?

灵长类动物。

什么样的灵长类动物或者有什么区别?

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

那光高智商和灵长类可不可以?

有社会属性(情感、美德、精神、责任、信仰....),受道德的约束,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

对吧?

所以我们可以写出一个观点: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你的观点,如即使苦难重重,也不忘灵魂中的那一缕坚贞不渝。

B.把事物放到一个类别中,即,把奶油冰激凌加到咖啡中,就变成了雪顶咖啡。

例:

2011江西卷《找回童年》

童年是什么?

你可能会想到小时候所做的是什么,翻墙摘满筐的槐树花、捅马蜂窝、捕蝉,多么美好。

然后写现在一去不复反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不好意思哈,您已经进二类了。

童年,如何在立意时有新意。

你要想童年指什么?

年龄上的?

还有吗?

相对于人类的历史,原始社会,我们可以称为人类的童年;

相对于现在发达的科技,我们都换成了智能手机,而当初的“大哥大”也可谓是电话的童年时期;

相对于现在的自己,我已经知道一个钻戒要比当年剔透的水晶苹果要值钱,一个宽敞的小别墅更让我想告别童年时的低矮平房,其实我只是知道,我已经告别了心理上的童年,变得成熟而实际......

找回童年,即是找回童真,找回那一份最初的纯净童心。

我上面写的三个才是你要展开的,要挖掘到的。

思维方式很重,当它成为一种惯性,审题和立意就变得顺水推舟了。

2.因,原因。

看到现象,如一幅图,一段材料,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

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例:

有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有一个人想要挖一口井,可是到头来挖了深浅不一的五个坑之后,留下一句“这下面没水,换个地方再挖!

”的豪言便扬长而去。

难道真的是地下无水吗?

其实,土层的下面,一带清澈的地下水正静静流淌。

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有的坑离水面已经近在咫尺,只要再坚持一下,挖井人就能如愿以偿了。

有的人直接想到的立意就是:

坚持,恒心,锲而不舍,坚持不懈(B层面)

一定要问自己事物的原因。

挖井人为什么没有坚持不懈:

1.没有足够的耐力,对生活的热情,对信念的执着,所以才没有坚持不懈。

2.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力和热情,以及执着,就会去坚持不懈?

很多时候,我们有足够的热情,执着于奋斗,对生活的狂热可以让我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投入。

但是当我们还是一无所获的时候,面对未来,就有了无限的迷惘。

于是我们开始怀疑,畏葸不前。

其实,面对未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的人成功了,那是因为他多了一份对自己的笃定和自信。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从“挖井”讲到“对自己的笃定和自信”,看似两个没有关系的东西,却通过“询问原因”连在了一起。

这就是我们最终的立意。

3.法,探索方法。

如《雕刻心中的天使》,很多学生都把目光放到了“天使”,重笔墨下在了心中的偶像,心中的某某等等。

但实际上我们要关注“雕刻”二字,要拓展的是,怎么去雕刻,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去雕刻。

4.果,事物的结果。

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之前读过作文书里的1篇文章,我挺喜欢它的思维。

10-1=9?

如果晚上点了10根蜡烛,被风吹灭了1根,那么第二天早上还剩多少根?

10-1=1

4-1=3?

如果一个桌子有4个角,那么我砍掉一个,还剩几个角?

4-1=5

诸如此类,还原得算是差不多吧。

全篇写了10个这样的句子,各种情况。

那时候觉得很好,但是现在如果按照高考打分的标准来讲,思维和视角很好,但是还是缺乏一些东西。

通篇下来,可以补上一句话,“答案如此丰富多彩,所以生活亦是丰富多彩......”这样,我们就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结果引了出来。

例:

电影《阿凡达》,主要讲述的是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入侵。

美国人看到的是美伊战争,是美国在进行政治反思。

中国人可能看到的就是暴力拆迁,社会的丑恶现象。

电影《让子弹飞》,我大致了解了下,但没看过。

有的人看到了英雄豪情,有的人看到了革命变迁,有的人也就是看个热闹。

所以,其实答案的丰富多彩,最终要上升到观点的丰富多彩、生活的丰富多彩。

 

四种方法,类因法果。

总之,让自己多想一步。

第一个闪电得出的观点最好不要写,放弃表面的东西,深入地去探索一下,发掘出文章的新意。

高考作文,考的是思维!

 

二、大题小作

在这一部分我们要重点说一下“具体化”的问题。

高考高分作文的要求就是你不能很抽象,抽得阅卷老师看不懂就不好玩了。

第一观点具体

举例来讲: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个作文题目。

综合下来,所有的考场作文大多体现了三种观点。

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表述过于单一,很简单,就像文科生论证政治哲学观点,能论出个什么花来)

2.仰望星空固然重要,但脚踏实地更重要。

(抛开一个,说另一个,毫无新意,平庸)

3.仰望星空是虚幻的,我们应该脚踏实地。

(否定其中的一个)

这些观点都说得特别多,表述非常简单,分数也就在38-40之间,上上下下。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观点本身要新颖,或者表述上精雕细琢。

例如:

仰望星空带来奇思妙想和高远的志向,而脚踏实地带来了通往目标的道路,为一切提供可能。

其实我们把这句话的衣服脱了,也不过就是上述第一个观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但这里拿高分的原因就是“观点具体化”。

相别别人来讲,作者并没有只是提“重要”二字,没有意义,关健要说是怎么重要、为什么而重要,具体化。

就像我经常在开放作文中讲的那样,怎么重要,不仅给我们带来什么,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视角具体(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如何处理想象中大问题和现实中小问题,素材语言可以平实,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写法和观点不平庸。

高考作文,考的其实是思维习惯。

如下的这篇文章中,作者看到了国家崛起、综合国力提升,但是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充满坎坷的。

所以呼吁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地仰望星空。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关心社会,而不是空洞的谈人生、谈实践、谈理想。

同学们要切记,您在三四十岁的高考阅卷老师面前,谈人生谈理想想写出花来,很难,所以,新鲜的视角,当然要扣题哈,创意,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观点切入方法:

小角度切入,写出独特的视角

范文: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打开卷纸,迫不及待地翻到了作文题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我不由得忙里偷闲地看了下窗外,听到了鸟儿的欢鸣声,不禁感叹到:

能在和平年代坐在安静的教室中答题,而不是每天接受战火的洗礼,真好。

然而,我又仿佛听到另外一些声音,这之间有民众的,有媒体的,有专家的,他们都在说:

中国已然崛起,足以仰望星空,或是一览众山小。

然而我不禁疑惑:

我们真的已然崛起了么,不需要再脚踏实地?

还是仅仅被外媒用糖衣炮弹攻击着,只是“被崛起”着?

还记得前段时间冬奥会结束,中国代表团摘下五枚金牌,各媒体惊呼:

中国再一次证明了她的崛起!

她创造了冬季运动史上新的辉煌!

我们国人似乎也正是这么认为的。

无论冬、夏运动,我们都可以仰望星空,高枕无忧。

但他们可曾注意这个细节:

当媒体问夺得两金的奥运冠军周洋的获奖感言时,她只说了“感谢父母,这下他们能过得好些了”。

周洋的父母一直以卖彩票为生,远称不上小康,而这可是一个国家队队员的父母啊!

再想想我们还有多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多少人在世界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土地上种着粮食,供给我们城里人——而我们正在仰望星空,高喊着中国已然崛起,我们需要脚踏实地!

专家说,在零九年各国经济全面下滑的大环境中,我们仍提前实现了“GDP保八”的目标,这不能说明我们已然崛起?

我想,这绝大部分是外国专家吧?

他们的目的是让我们持有更多的美国债券,在世界上担负更多的责任。

我们切莫被他们蒙蔽,被他们指引着忘乎所以,只顾仰望星空。

姑且不论“专家”的居心,难道经济的崛起就是中国的崛起?

在经济、工业发展上我们有着世界首位的碳排放;第十二位富士康员工跳楼;我们的楼市只是个泡沫……专家们觉得我们的环境处理、人文关怀也都崛起了么?

不,我们远未崛起,我们不能再仰望星空,我们应脚踏实地!

诚然,困乏了百年的东亚雄狮逐渐苏醒,一项又一项纪录让世人瞠目结舌。

但只有脚踏实地,在复兴之路上才能愈走愈远。

想起温总理在十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

挑战与机遇共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被鞭策着的中国终将崛起!

当然,只要我们脚踏实地!

第三表述具体

蓝字部分,作者通过比喻把二者关系说明,引导我们看到,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就像“双生花”,即使他没有那个意思,我们也会想。

因为我们都爱多想。

作者这样的表述是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