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95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

《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 质量和密度.docx

专题一质量和密度

专题一质量和密度

(1)考纲解读

考点归纳

内容

要求

北京市5年中考统计

题型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了解

选择

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了解

1题

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了解

6题

9题

9题

 

密度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水的密度

了解

4.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理解

22题

填空

5.会查密度表

基本技能

 

实验

1.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基本技能

 

30题

 

30题

 

28题

 

28题

 

7题

作图、实验与探究

2.会用量筒测体积

基本技能

3.实验:

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理解

 

(二)知识导航

(三)考点剖析

知识点理解:

一、质量

1、质量的定义: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换算关系:

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

4、质量的测量:

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

(1)原理:

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动态调平:

如果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同也可以判断天平被调平了。

(3)测量:

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先大后小的顺序加砝码,再通过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这时一定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实验完毕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减砝码)

(4)读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测量值会小)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

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

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测量后不能更换地点继续称量,如果真换了地点应该先调平再称量)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二、密度

1.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即kg/m3。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g/cm3,1g/cm3=1000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当固体、液体质量减少或增加时,对应物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这与气体就不一样。

三、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利用m—V图像,可以求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

i.针压法:

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

ii.锤吊法:

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

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

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

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1)一般方法:

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2)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于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b.将空瓶内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c.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d.

五、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物质,可以求物体的质量、体积。

利用天平可以间接地测量长度、面积、体积。

利用刻度尺,量筒可以间接地测量质量。

方法技巧:

一、挖掘质量、体积、密度计算中的隐含条件

很多物理问题中的有些条件需要仔细审题才能确定,这类条件称为隐含条件,因此寻找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以密度知识为例,密度计算题形式多样,变化灵活,但其中有一些题具有这样的特点:

质量、体积、密度中的某个量在其他量发生变化时保持不变,抓住这一特点,就掌握了求解这类题的规律,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

a.隐含体积不变;b.隐含密度不变;c.隐含质量不变。

例1【2012石景山二模,21】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m3。

冰=0.9×103kg/m3)

【解析】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450g水的体积为

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因此冰的体积为

【答案】

2、判断物体空实心的方法

①用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将计算出的平均密度和材料的密度相比较,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②用材料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③用物体的质量÷材料的密度,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例2体积是20cm3的铅球,质量是27克,这个铝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解析】判断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空心的,可以从密度、质量、体积三个方面去考虑。

解法一:

密度比较法:

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球的密度,再跟铝的密度相比较。

ρ球=m球/V球=27g/20cm3=1.35g/cm3,∵1.35g/cm3<2.7g/cm3,ρ球<ρ铝。

∴球是空心的。

解法二:

质量比较法:

假设这个铝球是实心的,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实心铝球的质量,再跟这个球的实际质量比较。

m实=ρ铝V球=2.7g/cm3×20cm3=54g,∵54g>27g,m实>m球,∴铝球是空心的。

解法三:

体积比较法:

根据题目给出的铝球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实心铝球应具有的体积,再跟实际铝球的体积相比较。

V实=m球/ρ铝=27g/2.7g/cm3=10cm3,∵10cm3<20cm3,V实

答:

这个铝球是个空心球。

说明:

三种解法相比较,如果只要求判断是空心体还是实心体,用密度比较法更为直观简捷。

如果题目还要求算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则宜采用体积比较法简捷。

3、利用图像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方法

图像以其直观、简洁地反映物理规律为特点逐渐成为中考试卷组成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读图”和“依据图像比较物理量大小或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例3【2011四川达州,28】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

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图所示的图象。

(1)从所得到的图象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关系。

(2)A、B两种物质中,物质的密度较大。

【解析】根据图象可以知道,两种物质的体积相同的时候,A物质的质量要比B物质的质量大,也就是A物质的密度要大。

由于这两种物质的m/v图象都是线性关系,容易知道质量和体积是正比关系。

方法一:

可以在坐标系中作平行于质量轴的辅助线,交与A、B两线的两个点有相同横坐标,即此时两种物质有相同体积,再比较两点的纵坐标可以看出此时mA>mB,由

,可知ρA>ρB。

方法二:

可在坐标系中作平行于体积轴的辅助线,交与A、B两线的两个点有相同纵坐标,即此时两种物质有相同质量,再比较两点的横坐标可以看出此时VB>VA,由

,可知ρA>ρB。

(四)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2北京卷,6】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1.1【举一反三】【2010广东】一下选项中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A.一个乒乓球B.一只母鸡

C.一只鸡蛋D.一张课桌

1.2【举一反三】【2012,呼伦贝尔】下列物体的尺度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地球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

B.地球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

C.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D.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

1.3【举一反三】【2012长沙】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B.初中生跑完100m用时大约是8s

C.人的正常体温是39℃

D.家用电视机的正常工作电压是380V

2.【2011北京卷,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A.千克B.牛顿

C.帕斯卡D.焦耳

2.1【举一反三】【2011北海】下列哪一个是质量的单位?

(  )

A.N/kgB.kg/m3

C.kgD.m/s

2.2【举一反三】【2011湘西州】学习物理,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十分重要,你能区分出下列单位中,质量单位是(  )

A.kgB.km

C.kWD.kΩ

3.【2010北京,9】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的课桌高度约为10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

3.1【举一反三】【2012岳阳】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1.65mB质量50g

C.体温20℃D.步行速度10m/s

3.2【举一反三】【2012陕西】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cm

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问约为5s

4.【2009北京,9】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

D.一直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

4.1【举一反三】【2012呼和浩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厘米

B.2.5赫兹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可以听到

C.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月亮走我也走”说明月亮和我是相对静止的

4.2【举一反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