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872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docx

云南省市隆阳区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高三历史

云南省市隆阳区2017-2018学年高三四月份联合命题月考卷

高三历史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4.0分,共48分)

1.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苏联加快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同时在中苏边界布置重兵。

针对这一形势,中国(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C.参加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D.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1953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苏联加快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同时在中苏边界布置重兵”信息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针对这一形势,中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故B项正确;中国没有参加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故C项错误;建国初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

即(  )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

B.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

D.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答案】D

【解析】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受到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只有照搬苏联工业化道路,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巩固国防,故D项正确;理论信仰相同、社会性质相同不是选择相似工业化道路的必然原因,故A、B项错误;中苏都面临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巩固国家安全,故C项错误。

3.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

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这一过程说明(  )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古罗马平民的努力”“引起平民不满”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产物,它的出台表明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A项为最佳答案。

B、D项观点错误,贵族仍然受到法律保护,平民并未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

C项罗马法学体系完善和成熟的标志是《民法大全》,

4.下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Berlinwall),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

关于柏林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也推动了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B.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C.柏林墙修筑的目的是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筑

D.柏林墙修筑的直接原因是1919年德国分裂、美苏冷战导致的

【答案】D

【解析】从1949年10月民主德国建立后到柏林墙修建以前,大约有200多万人出于各种目的,通过各种方式离开民主德国,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在苏联的支持下,民主德国政府与1961年修建了柏林墙,故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

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实行总统制,赋于行政、军事大权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

【答案】C

【解析】美国制定颁布了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人民民主原则。

为制约联邦政府权力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6.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

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答案】A

【解析】抽签选举、陪审员、三方口供到不做商议的投票判决都体现了雅典人在不同方面对民主的追求与保证,客观上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的运作程序,故A项正确;“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而且材料没有涉及对徇私枉法行为的规定,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出程序上的公开与民主,至于判决是否公正,并没有在材料中提及,故C项错误;题干只涉及案件开庭审理这一个单独的环节,不能称为“完备”,故D项错误。

7.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D

【解析】关键信息:

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都对题干有曲解,排除。

8.《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C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9.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

B.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

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

【答案】B

【解析】从“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可知“光荣革命”完成了革命任务,不是倒退,故A项错误;从“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可知妥协的结果是王权接受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内阁制的内容,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没有实权,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0.在1811年普鲁士颁布的《调整敕令》中规定:

“农民可以把使用的土地转为己有……农民在把世袭耕地转变为自由地产时,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或让出部分土地,才能免除徭役和租税。

如保留地太小的农民,不能靠割让后剩余的土地维持生活,可保留全部土地而支付租金。

”这项规定(  )

A.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B.推动了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

C.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D.阻碍了普鲁士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B

【解析】“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中“缴纳赎金”“让出部分土地”等信息说明普鲁士的土地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改革中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故C项错误;阻碍了普鲁士的近代化进程与材料中的信息相反,故D项错误。

11.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

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

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

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制约与平衡的基本原则是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或虽否决但经两院2/3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选项A符合题意,D项错误。

国会是立法机构,不是执行部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最高法院的表述,排除C项。

1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答案】C

【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理解教材,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这则材料是1922年颁布的,粮食税之后的进一步对农业的改革。

故选C。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

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士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然事实上,所谓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的。

无以防之,势必至于泛滥不可收拾。

所以防弊之法,论者虽不以为然,然事实上卒不能废,且只有日益严密。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并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行省官员采取的“防弊之法”及其对政府运作的积极作用。

【答案】

(1)标准:

德才、门第;

进步:

具有开放性、相对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2)防弊之法:

行省官员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作用:

有利于官员规范执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解析】

(1)第一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一“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得出九品中正制选拔的标准是门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建立时除了门第还要根据人的德才;第二小问进步,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相比具有开放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是指科举制,相对公平公正,同时通过考试方法选拔官吏,把考试和读书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提高官员行政效率。

(2)第一小问防弊之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作用,元代对行省长官的监察,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清奸除害,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也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解释说:

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

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

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

……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转引自叶坦:

《大变法》

材料二1871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4月颁布宪法,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民主成份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

德意志帝国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