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795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6讲溶解度曲线含答案解析

溶解度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

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

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

①曲线上的点: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

下图中a表示

A物质在t1℃时溶解度为m1g。

曲线上方的点:

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

图中b表示在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

(m2-m1)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

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

图中C表示在t1℃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

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

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知识点一:

溶解度曲线“点”的涵义

例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

(2)当温度为t1º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当为t3º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解析:

溶解度曲线涵义的理解,要正确把握溶解度曲线涵义及曲线上点的意义。

答案:

(1)t2ºC时,A和C物质溶解度相等

(2)BAC(3)A

知识点二:

溶解度曲线上的“线”

例2.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ºC时,A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

(填<>或=)

(2)等质量水中溶解A、B两物质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相等,此时温度是C。

(3)当A、B两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是物质的溶液。

解析:

溶解度曲线上曲线的走向反应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曲线上升,说明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达到饱和,说明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

答案:

(1)<

(2)t2(3)A

知识点三:

溶解度曲线综合应用

例3.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

解析:

正确解读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的对应关系。

答案:

A

例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时,100g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乙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

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

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

℃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解析:

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A中,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但选项中没有说明是饱和溶液,所以A错

答案:

A

例5.(2015北京中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

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

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

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析: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不变是错误的,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答案:

B

【基础演练】

1.右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t20C时,其溶解度由大小的顺序是()

A.A、B、C

B.B、A、C

C.B、C、A

D.C、A、B

答案:

B

2.根据右图的X和Y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比Y大。

B.Y的溶解度比X大。

C.随温度升高,X和Y的溶解度

增大的数值一样。

D.在X和Y溶解度曲线中,只有一个温度,

X与Y溶解度相等。

答案:

D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D

4.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答案:

D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有两烧杯分别盛有60℃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且两烧杯中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将温度从60℃降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少

B.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C.烧杯中甲固体质量增加,乙固体质量减少

D.甲溶液质量减少,乙溶液质量变大且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

C

【巩固提高】

1.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B.3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0g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A

2.(多选)下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

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

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

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

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答案:

CD

3.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时,等质量a、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同

C.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b

D.将b溶液由10℃升温至30℃时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

A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右图中M点表示。

(2)若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

常采用的方法。

(3)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采

用的方法:

(4)把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5)t2℃时,将等质量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如果得到的溶液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答案:

(1)甲和乙两种物质在t1ºC时的溶解度相同

(2)降温结晶(3)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4)甲;丙(5)丙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

B

2.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

C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20o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50oC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

C

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B

5.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在20℃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答案:

C

6.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