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2251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docx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

华侨是辛亥革命之母

 

 

组长:

王锐

组员:

李志,段啸安

张婷,周珍珍

陈憬燃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革命生涯的前半段大部分时间是流亡海外,足迹遍及亚洲、美洲、欧洲,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革命经费还是舆论声援,华侨对他帮助最大、支持最有力,以至于他曾满怀感激地赞誉:

“华侨为革命之母,没有华侨,就没有中国革命。

华侨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苦难!

在辛亥革命時期,華僑早已經遍布於世界五大洲。

據中外一些學者估計,1902至1908年的華僑人數就達到700萬至900萬。

他們有的因為在國內謀生非常困難,不得不到國外去找生路;有的被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分子拐騙和強迫到國外去充當契約勞工(“豬仔”);有一部分人為了逃避國內政治災禍,不得不到海外。

總之,他們的出國很多是含著辛酸眼淚而去的。

清朝政府長期把華僑看作背棄祖宗廬墓的“天朝莠民”。

經過千辛萬苦才有點積蓄的華僑回到國內,又常常免不了遭受敲詐勒索,這使他們不免感到悲憤。

華僑對僑居地的開發和經濟發展有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許多國家和殖民地卻遭受種種歧視和虐待。

他們甚至遭受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分子殘酷的迫害、屠殺,許多地區排華暴行層出不窮。

可是清朝統治者長期認為華僑“自棄王化”,“咎由自取”,聽任他們由人淩虐宰割。

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在列強侵略之下,已經岌岌不能自保,根本沒有保護華僑的力量。

由於這些原因,華僑迫切希望祖國強盛。

华侨的贡献

一.政治上

大力支持孫中山在海外創立的民主革命組織。

孫中山於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這是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的團體。

首先參加興中會的20多人都是華僑,包括工人宋居仁、李杞、侯艾泉和資本家孫眉、鄧蔭南、銀行經理何寬等。

興中會以“振興中華,挽救危局”為宗旨。

這同華僑愛國的願望完全符合,因此,得到許多愛國華僑的同情。

興中會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總部,得到了許多港澳同胞、華僑以及與華僑有聯係的誌士熱烈支持。

不久日本和越南等地的華僑和中國留學生也建立了興中會的機構。

後來興中會的會員增加到300多人,其中來曆清楚的279人裏麵有華僑219人,占78%;在這些華僑中,資產階級分子占48%,其餘有工人、職員、知識分子等(見馮自由《革命逸史》與吳玉章《辛亥革命》)。

這些數字反映了當時幾點重要的事實:

一、華僑是支持興中會的重要力量;二、華僑資產階級傾向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很大;三、參加興中會的華僑,就他們所屬的階層來說,那是相當廣泛的。

當時美洲的洪門組織在華僑中有很大的力量,估計當地華僑百分之七八十加入了這種團體。

孫中山為了爭取洪門組織為革命效力,親自參加這種組織,於1904年為它重訂章程,規定一律稱為致公堂,並且把興中會的誓詞當作致公堂的宗旨,鼓勵致公堂也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在馬來亞等地,尤烈等用中和堂的名義,也吸引了不少華僑參加革命活動。

1905年8月,興中會同章太炎、蔡元培、陶成章等所組織的光複會以及黃興所領導的華興會等革命團體聯合起來,在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推舉孫中山為總理。

同盟會在南洋、歐洲、美洲等地都設有支部。

它在國內因為環境的關係,不能進行公開活動,在國外華僑中卻轟轟烈烈地開展工作,特別在華僑最多的南洋,工作進展更為迅速。

它的南洋支部,最初設在新加坡“晚晴園”,後來遷移到檳榔嶼。

在馬來亞(包括新加坡)、荷屬東印度、緬甸、越南、柬埔寨、暹羅

(泰國)和菲律賓等地都有同盟會的組織。

到1908年,僅南洋英荷的殖民地就有同盟會的分會通訊處100多個。

1910年同盟會在舊金山正式成立美洲支部,不久美國西部就組織了15個分會。

“凡有華僑所到之地,幾莫不有同盟會會員之足跡。

”(馮自由著《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就是在新加坡參加同盟會的。

有些華僑帶著兒子一同入會,還有些華僑特地回國來發展同盟會組織。

同盟會在廈門的機構就是由華僑發起的,這些事實可以證明華僑是同盟會強有力的支柱。

创办报刊,抨击舆论。

当时,世界五大洲的170多個市鎮設立了保皇會,向華僑募捐了不少錢。

新加坡著名的豪富詩人邱菽園“散盡黃金剩鬢絲”,他的很大一部分資財就是捐給保皇黨的。

他們在許多地方利用華僑的捐款創辦報刊,宣傳保皇和反對革命,成為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的一個大障礙。

与此相对,华侨在舆论上声援国内革命。

刘成禺主持笔政的旧金山《大同日报》,冯自由主持笔政的温哥华《大汉日报》,南洋洪门致公堂在雪梨埠创办的《民国日报》等,都曾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中西日报》社总理伍盘福曾印刷《革命军》1000册,在美洲和南洋华侨中散发。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的时候,美洲各地洪门全体通电拥护。

海外洪门的种种舆论支持,使革命派的声势日益壮大。

二.经济上

支援革命主要表现为助饷。

孙中山曾给予其高度评价:

“慷慨助饷,多为华侨。

華僑支持革命的款項絕大部分是義捐,勞動階層的華僑很多也慷慨解囊,支持革命。

例如在越南堤岸賣豆芽菜的黃景南,每天把賺到的錢投入撲滿,作為革命捐款的儲蓄,最後把一生的積蓄幾千元全部捐獻。

越南挑水工人關唐,挑一擔水隻能得到一分錢,但是他把半生的積蓄3,000元也全部捐獻給革命事業。

緬甸華僑工人黃群義也把平生的全部儲蓄捐獻出來。

美國華僑餐館和洗衣店工人以及新加坡的碼頭工人等等,也都對革命事業踴躍捐獻。

有許多華僑不惜傾家蕩產。

除了鄧蔭南、李卓鋒等事例以外,還有華僑資本家林受之和檳榔嶼的吳世榮。

華僑中為數不多的大資本家也有捐獻支持革命的。

例如蘇門答臘棉蘭的大資本家張榕軒、張耀軒兄弟。

捐款支持祖國革命的華僑分布於東南亞和南北美洲、澳洲、非洲、歐洲等地。

港澳和台灣同胞在這方麵也有貢獻。

例如港商李柏(李紀堂)捐助革命軍費,前後達100萬元左右,也幾乎犧牲全部家產。

三.教育上

辛亥革命时期,在文化教育上,掀起了兴办侨校、侨刊的热潮,推广国语,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传播中国文化。

“只要有华侨之处,必有华校,无论大城市,也无论小乡镇,更无论甘光僻壤,华校的花朵到处绽开。

”辛亥革命后,这些学校由小学、中学,发展到女子学校、师范学校、幼稚园、职业专科学校和夜校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华侨教育体系。

学校教学也由四书、五经、算盘等传统知识,发展到除华文课外增开英语课。

同时,侨报侨刊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图南日报》《南洋总汇报》《中兴日报》《光华日报》《泗槟日报.》、《华铎报》《汉京日报》《警铎新报》《光华日报》等。

四.英勇參加多次革命起义

1895年的廣州起義是孫中山策劃的第一次武裝鬥爭。

參加這次起義的有跟隨他由檀香山回國的鄧蔭南、宋居仁、侯艾泉、夏百子等華僑。

1900年10月的惠州起義是孫中山策劃的第二次武裝鬥爭,鄧蔭南、宋居仁、盧文泉等華僑也參加

了。

1907年孫中山到河內設立革命機構,在廣東、廣西、雲南一連發動許多次起義。

這一係列起義都有不少南洋華僑參加。

其中1907年5月的潮州黃崗起義是新加坡華僑許雪秋指揮的,同年6月新加坡華僑鄧子瑜指揮惠州七女湖起義。

這兩次起義都以華僑為主要骨幹。

1908年3月欽廉上思起義的主要力量,是以華僑為主力的短槍隊200多人。

在1907年12月的廣西鎮南關(現友誼關)起義和1908年4月的雲南河口起義中,越南華僑不但積極捐款和運輸軍火糧食,很多還參加了起義隊伍。

最壯烈的一次起義是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起義,也就是黃花崗之役。

這是孫中山、黃興、趙聲等在檳榔嶼策劃的,得到華僑人力、財力、物力的巨大支持。

許多華僑誌士回國參加這次起義,僅從新加坡、檳榔嶼等地回來的估計就不下500人。

越南華僑以打石工人石錦泉為首,組織了敢死隊回國。

緬甸和荷屬東印度等地的華僑也有回來參加的。

這一次起義,本來計劃挑選800個革命誌士組成敢死隊,其中多數是南洋華僑和留學日本的學生。

臨時由於情況變化,彼此沒有聯絡好,敢死隊沒有全部到齊,結果隻有一部分在黃興指揮下進攻總督署。

他們奮勇作戰,但因為眾寡不敵,終於失敗。

戰死和被捕犧牲的烈士遺骸,最初被同情革命的人士收殮了72具,合葬在黃花崗,所以被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後來陸續查明還有14名烈士,共86人。

其中明確是華僑的有29人。

黃花崗烈士事先都抱定犧牲的決心,有不少人還留有絕命書。

例如新加坡印刷工人李炳輝在回國的時候寫信給他的母親,附有一首詩:

“回頭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墜地時。

慚愧劬勞恩未報,隻緣報國誤烏私。

”可見烈士為了救國,不惜貢獻他的年青性命和犧牲家庭幸福。

不幸被捕的烈士,在審訊中和臨刑的時候都表現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

“他們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是全體愛國華僑的光榮!

辛亥革命並沒有從根本上摧毀封建主義,更沒有觸動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因而也就沒有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可以說,這次革命是很不徹底的。

但它推翻了清朝專製皇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製製度,給封建主義一次巨大的衝擊,人民的思想因此獲得一次大解放,這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功績。

影响现代

一.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影响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直接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了开篇。

因为政治近代化的前提,是君主专制制度为民主制度所更替,这是与世界潮流相一致的文明潮向。

二.辛亥革命在经济上的影响

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孙中山于民国创建伊始,主持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的法规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黄兴以民国元勋的身份努力倡行实业建设,激发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工商业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勃兴。

孙中山关于坚持主权、开放引进以及以外国的资本主义造就中国的社会主义等思想与主张,在今天仍不失为有益的借鉴。

三.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

思想上,由于辛亥革命砸碎了专制枷锁,中国的思想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各种主义、思潮有机会在中国社会舞台上展现,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中,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随之摆脱失败的迷惘,走上革命道路。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承传了辛亥革命的志业,并把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现代化事业的辉煌成就。

现在华侨遍布世界。

他们在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与高端科技知识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让中国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

中国文化在更广阔的领域被世界了解,从而被世人熟知。

中华民族以独特的姿态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文化自由化,对中国的现代影响深远。

 

作业的完成

组长王锐负责任务分配,ppt制作以及汇报

组员李志段啸安负责搜集辛亥革命时期的资料(文字,图片,相关歌曲)

张婷周珍珍负责搜集现代的影响的资料

陈憬燃负责将所有资料归总,作书面总结。

(我们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本次作业,资料的找寻主要通过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